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3)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2)运用数据分析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自然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搜集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资料,进行初步了解;(3)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 教学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介绍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讲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4.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电站、矿山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3. 举办自然资源保护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环保习惯。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学案识记:掌握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重点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存在问题及措施(以下基础知识)能力:图文结合,提高读图、记图与析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通过复习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概况及分布,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基础知识提纲】:一、自然资源概况1.定义:气候资源水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2.3.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数量:既是丰富的又是不足的的基本特征质量:各个地区有差异的分布:具有集中性但一般是不均匀的状况:是不断变动的4.油田:、、、、、、、主要矿产地煤矿:、、、、、、、、、(记图中铁矿:、、、、、、、产地的位置)有色金属:、、、、、、、、、5.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的规律及原因,最多的地区是,最少的地区是。
二、土地资源1.重要性: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基本国情:;主要特点:类型,面积较广,比重大;、比重小;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 耕地:区的和地区空间分布:林地:天然林地:林区(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林区(第二大林区)不均衡人工林和次生林:林区(最大的经济林区)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难利用的土地:干旱荒漠和高寒荒漠3. 质量差别大东部季风区北方:旱地南方:西北内陆:青藏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占耕地,耕地减少基本国策:4.土地存在问题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森林资源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与措施(看学案超载放牧,毁草开荒,草场退化5.“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国际上称之为“中国的绿色长城”,被称为生态工程之首。
“三北”指、、,作用是防风固沙。
三、水资源与海洋资源1.水资源的特点: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很低2.空间分布特点:、,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从南到北可分为丰水带、多水带、、、。
(看课本图)3.合理利用、4.水危机:华北地区自然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秋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缺水最严重人文原因: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并且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5.南水北调:将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地区。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掌握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
2. 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1. 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地理教科书、地图、图片、PPT 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并提出中国的自然资源可能会涉及哪些内容。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梳理(20分钟)1. 老师使用PPT或图片等教学工具,依次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并结合地图展示。
2.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或课件上的内容,记录重要信息。
三、重点剖析(30分钟)1. 老师重点讲解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并阐述其特点和利用情况。
2. 老师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加深学生对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认识。
3. 学生可以提问,老师及时解答。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 老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但当地居民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环境恶化。
请学生分析该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各组汇报解决方案,展开整体讨论。
五、总结阐述(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中国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2.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习要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包括该资源的利用、保护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2. 学生可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措施。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方法】辩论赛【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以呢?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教师强调: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会逐渐枯竭的。
(动画链接:可再生资源)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我们经常听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学案13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3、根据各类资源分布图,分析说明该类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能结合相关自然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一、矿产资源(一)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南方除省外,几乎没有大煤矿分布。
其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
海上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快速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剧增,我国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三)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四)非能源矿非能源矿包括:)有色金属矿:(储量少)(3)贵重金属矿:、银等;(4)稀有金属矿:稀土矿,分布于内蒙古的(储量世界第一);(5)非金属矿:、钾盐、菱镁矿、石棉、石墨等。
总结: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①矿产资源总量,种类;②分布广泛,相对;③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④人均占有量,浪费严重,利用率低;⑤日渐枯竭。
二、其他能源资源1、风能思考:归纳我国风能较丰富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例: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风能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新能源。
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_ _、__等地区(填出二个省级行政单位)为风能资源丰富区。
从整体上看,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_________。
(2)简述甲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乙省工业、经济发达,大力发展风电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可减少大气中的_危害。
(4)试从资源、经济两角度,分析乙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原因。
(5)简述乙省大力发展风电的生态环境效益。
2、太阳能思考:找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和最贫乏地区分别在哪里,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3、地热能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岩浆运动、火山、活动等密切相关。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
- 了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重要性。
- 能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
-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等知识。
2. 小组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快速说出不同自然资源的名称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法:在互动交流环节,组织学生讨论身边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以及如何改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
- 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3. 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自然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
2. 结合地图,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展示相关课件和地图。
3.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
4. 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知识,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 地图:提供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省级行政区划图等。
3. 案例材料:选取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水库、森林等自然资源利用现场。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案(打印)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知识纲要]一、概况1、自然资源:人类___ __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___ __和___ __的物质和能量。
可再生资源: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2、分类非可再生资源:资源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1)_____ ___,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等。
(2)___________,指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等。
3、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种类多,不足,分布。
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2、土地利用类型(图文P170中国主要土地资源分布和森林分布)分布: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为,以北为(2)草地: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3)林地:、西南山区和南部山地3、主要问题:乱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草场退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湿地减少;农田丧失等。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图文P171空间分布多,少解决调水、、1、水资源时间分布多,少途径节约、防治2、水能资源(1)蕴藏总量:6.8亿千瓦,世界第一70﹪在和(2)分布地区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3)主要水电站:葛洲坝、龙羊峡、三峡、小浪底等(图文P171学习指导:水电站坝址选择)四、矿产资源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南方多2、矿产基地:主要油气田、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等(图文详解P169表格)贫矿多,富矿少依法管理3、利用问题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合理利用,破环严重,浪费严重综合利用五、海洋资源1、海域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2、主要类型发展水产业的有利条件(1)生物资源东海—天然粮仓,渔场全国最大(2)化学资源: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盐场全国最大(3)矿产资源:近海石油(储量100多亿吨,并已在渤海、南海、东海开采),天然气,滨海矿砂3、开发利用(1)问题:生态破坏和近海石油污染(2)措施: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养结合,防止海洋污染[思考探究]1、读图文详解P17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南水北调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最紧张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结合《图文详解》P171-175 ,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参阅《图文详解》P171)自然资源主要分为:1、资源;2、资源;3、资源;4、资源;5、资源;6、资源;7、资源。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大、齐全;2、占有量少;3、不均。
三、气候资源《图文详解》P171-1721、特点:季风气候特征,气候资源,大部分气候条件较为。
2、由南到北按热量条件分为、、、和。
3、由东南向西北按水分条件分为、、、和。
4、我国条件充分,较好,较好,农作物熟制。
5、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在,成因是:。
6、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在,成因是①②。
7、我国海南岛、台湾西侧太阳辐射强度比东侧,原因是。
四、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特点: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
水能资源总量,开发程度。
2、分布特点:水资源①空间分布不均:;②时间分布不均:。
水能资源①主要集中在,②长江、雅鲁藏布江、、水能丰富。
3、水资源问题:①水土配合欠佳:北方多少;②短缺;③惊人。
4、水资源问题的成因:①水资源分布不均;②人口增长快;③迅速发展;④水资源严重;⑤人工毁林毁草,,。
5、对策:①跨流域调水。
主要有工程;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变化大的问题;③合理开采;④节约用水,防治污染。
⑤淡化。
6、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水流湍急,水能蕴藏。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位,其中水系、江、黄河中上游和水系尤其丰富。
五、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地、地、用地等。
2、特点:二多二小:二多:①多;②多。
二少:①比重小;②占有量小。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土地生产力地区。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地为主,南方以田为主;地主要分布在、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布局。
4、问题:①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②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③不合理灌溉引起的;④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丧失等等。
5、对策:①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
②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与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六、森林资源1、特点:①一多:;②一低:;③一少:。
2、分布:三大林区:①;②③。
3、问题: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4、对策:四大对策:①;②;③;④5、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6、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位。
七、草场资源(参阅《图文详解》P173)1、我国草场资源面积居世界第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我国五大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南方草山区。
3、我国四大牧区: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牧区、牧区(属高原牧场、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有藏山羊、藏绵羊、牦牛等)。
4、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建设;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5、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草场;大力建设草场。
八、矿产资源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种类;(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方居多。
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矿多、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
2、分布规律:①煤矿集中于;②油田集中于;③铁矿集中于;④有色金属集中于。
3、问题:①采富弃贫,②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③浪费严重,利用率。
4、对策:①依法保护矿产资源;②利用;③使用。
九、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其次为和。
1、我国的煤60%分布在,、也不少。
南方除、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
2、在《图文详解》P174中国主要煤矿的分布图中,找到下列煤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
3、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
在《图文详解》P174中国石油天然气图中,找到下列油田: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
天津附近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等。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高原、盆地、盆地、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十、我国金属矿的分布:1、铁矿: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矿多,铁矿少。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从、、四川最多。
在《图文详解》P175找到下列著名的铁矿: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
2、有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在《图文详解》P175找到重要的矿山:①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铜、铁);②钨:江西大余;③锡:云南个旧;④锑矿:湖南锡矿山;⑤汞矿:贵州铜仁;⑥镍矿:甘肃金昌;⑦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⑧金矿:山东招远;⑨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⑩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十一、海洋资源(参考《图文详解》P174中国海洋资源及盐场分布图)1、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大陆架,水温;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第三,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
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
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特别关注: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D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2、我国是世界第大海盐生产国,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盐场)和海南岛西部(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特别关注: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和两方面影响。
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
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①、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②、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里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3、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
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4、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5、对策:a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捞结合;b防治海洋污染。
中国的自然资源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学习用的纸张、吃的稻米,分别来源于下列资源中的A.土地资源、水资源B.水资源、森林资源C.森林资源、土地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2.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总量不多,人均有限D.总量丰富,人均也多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坡上开垦荒地B. 为增加经济收入,可占用农田大搞经济开发区C. 在荒坡地植树造林D.为提高草场利用率,可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4.保护自然资源的有效做法是A.填湖造陆B.植树造林C.加大近海捕捞的力度D.大量抽取地下水5.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东多西少B.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大,年季变化也不大C.我国北方地区,水土资源配合良好,水资源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受季风影响,夏秋季水量丰富,冬春季水量较少6.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B.解决南方和北方之间的航运问题C.开发新的旅游项目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7.下列国家中,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不足的是A.日本B.加拿大C.美国D.中国8.下列做法与保护水资源无关的是A.节约和合理用水B.防止和治理水污染C.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D.淡化海水9.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B.生活用水、一水多用C.种植耐旱、需水量少的作物D.摒弃喷灌、滴灌,推广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技术10.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是小明的做法,错误的是A.丢垃圾时,把垃圾分类回收B.不购买、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如一次性筷子。
C.过节日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张贺卡D.洗碗时尽量不使用洗涤剂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④我国煤炭资源品种适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我国的“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A .山西、内蒙古、陕西B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C .湖南、四川、贵州D .新疆、青海、西藏13.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势在必行。
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青藏地区D.内蒙古自治区 14、下列矿产中,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 .钨、锑、稀土B .煤、铁、石油C .铅、锌、铜D .钒、钛、铝土 15、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共同特点,正确的是A .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B .种类齐全、分布不均C .后备资源储量充足D .利用合理,并得到较好的保护 16、我国的四大牧区是A .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C .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 .山西、西藏、甘肃、西藏 17、下列矿产地与矿种、所在省(区),连线正确的是A .金昌——镍矿——四川省B .白云鄂博——稀土和铁矿——辽宁省C .大冶——铜、铁矿——湖北省D .锡矿山——锡矿——云南省 18、我国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防护林体系 A .“三北”防护林 B .长江中上游防护 C .沿海防护林 D .黄土高原防护林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加拿大、瑞典、刚果、 巴西等国;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