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案:探究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高三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案:探究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高三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案:探究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探究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熟悉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的特征,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宏观分布与差异。

3.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了解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1.中国自然资源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格局。

3.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课外练习四、教学重点1.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概况及其重要性。

2.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差异。

3.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五、教学难点1.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布格局。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关于自然资源的问卷调查,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2.讲授自然资源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课件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以及这些资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通过课件及数据图表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案例讲解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现实意义,介绍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每个小组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讨论。

6.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评估通过密闭式测试、小组研究报告、课堂参与等方式进行考核,检测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自然资源的相关文献3.数据图表九、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一体化 鲁教版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一体化 鲁教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中国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内容。

教材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的自然资源,并编排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活动辅助说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并能够说出中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概括出自然资源的特征,并分析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初步使学生感悟到中国地大物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初步使学生形成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正确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难点:结合实际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自然资源分布就不清楚,所以需要加强记忆。

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各类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

五、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4、分小组比赛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插图,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

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我们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

从本节开始,我们了解世界的自然资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什么是自然资源(1)自由发言: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2)总结概括:教师总结概括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

探究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读图识图:教师利用课件,并结合课本图认识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并概括自然资源的特征。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3)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2)运用数据分析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自然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搜集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资料,进行初步了解;(3)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 教学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介绍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讲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4.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电站、矿山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3. 举办自然资源保护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环保习惯。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3、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的现状;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特征;2、阅读图文,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3、分析数据,认识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特征过于抽象。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

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地图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教学时间 1.5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板书设计: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4、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5、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资源教案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自然资源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分布2、了解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3、关注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洋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分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学后练兵: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2.我国有一类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这类自然资源是指()A.土地面积B.矿产资源储量C.耕地面积D.河流年径流量3.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4.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5.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A.引滦入津工程B.引黄济青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引滦入津工程6.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能蕴藏量占我国水能蕴藏量的()A.60% B.40% C.70% D.90%7.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8.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9.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10.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沿海地区B.青藏高原区C.西北内陆盆地D.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1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然而,自然资源并非无穷无尽的,也需要环境的支撑和维护。

本课程将会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学生了解中国的资源优劣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

1.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国家,但耕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仅为1.38亿公顷。

其中,华北地区的平原耕地最为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丘陵坡耕地居次,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地耕地最为缺乏。

2.水资源中国的总水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缺水、南方水多。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极为严重。

同时,中国的水资源污染也极为严重,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常年超过80%。

3.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铁、锰、铜、铝、镍、锡、锂、钨、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石油、天然气、钾盐等非金属矿产。

其中,煤、铁、铜、铝、锌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然而,我国的能源结构过于依赖煤炭,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推进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资源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包括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国已审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近7万种。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物质和能量负荷的能力。

中国几千年的人口积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和不断加剧的污染,造成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3. 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自然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

2. 结合地图,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展示相关课件和地图。

3.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

4. 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知识,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 地图:提供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省级行政区划图等。

3. 案例材料:选取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水库、森林等自然资源利用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设计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能源也不例外,从几种广泛利用的常能源来看,储量都比较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

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局每6位,天然气导第16位,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虽然我国的能源比较丰富,但其分布很不均匀。

煤炭资源有60%分布在华北,水力资源有70%分布在西南。

而经济发达、工业和人口比较集中(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7%)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却比较缺乏(煤炭占全国的2%,水力占10%)能源生产的快速增长是从建国后开始的,同建国前相比,原煤产量增长近30倍,原油增长1000多倍,水电增长100多倍天然气达到1400倍这足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发展速度。

中国中国:地大物博
亚洲东部有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是世界上近四分之一人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9年的8月23日至9月15日,中国将承办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以下三期《邮联》里,我们将为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国土、人民及整体结构。

在第一部分文章里,《邮联》聚焦于该国的地理情况和主办城市北京。

世界第三大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

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达2.28万公里。

在中国广阔的海域内,分布着54000个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屋脊”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高耸入云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

中国的地势自西而东逐渐下降,最高处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世人誉为世界屋脊。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

它就座落在这一雪域高原之中。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
运河和水道
中国河流众多,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由于主要河流皆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大河。

除了其对农业发展之作用外,长江还是中国东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美称。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还有一条著名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

它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中国拥有众多的湖泊,淡水湖泊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咸水湖泊则集中在青藏高原。

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面积约45000平方公里。

中国落差最大的河流--西藏雅鲁藏布江
多种多样的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北部则靠近寒带,因此各地气温差异很大,东北的黑龙江省,夏季短促而温凉,冬季漫长而寒冷;南部的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和云南省南部,终年皆夏,四季常青,一派热带风光;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寒来暑往,四季分明。

西北内陆地区则是另一派景象,一日之内气温变化无常,正所谓“早穿皮袄午穿纱”。

西南的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全年气温都较低,是中国特殊的高寒地区。

耕地、森林、草原、矿产
中国土地资源丰饶,其耕地、森林及草原面积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然而中国人口逾12亿,因此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相对数量则很小,耕地面积人均不到0.09公顷,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现有耕地10800万公顷。

东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耕地连片,盛产大豆、高梁。

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土层深厚,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和湖泊星罗棋布,盛产稻米,茶叶和淡水鱼,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四川盆地多为紫色土壤,
气候温暖,农作物可四季生长。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2800多万公顷。

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是中国少有的热带阔叶林区,森林植物多达5000多种,有植物王国的美称。

中国草原面积为31300万公顷。

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天山南北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场,盛产马、牛、羊。

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都已找到。

包括钨、锡、铋在内的30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

九寨沟位于四川东北部,
以景色特异著称
动植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4400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

众多的动物资源中,有百余种珍稀野生动物仅产于中国,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褐马鸡、丹顶鹤、白鳍豚、扬子鳄等。

大熊猫是一种观赏动物,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有活化石之称。

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万余种。

水杉、银杉、金钱松等为中国所特有。

金钱松同北美的红杉、智利的南洋杉、喜马拉雅山的雪松、日本的金松,并列为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

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

长白山的人参、
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都是名贵药材。

中国花卉植物种类极多,其中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为中国特有。

为了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和拯救濒危物种,中国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900多处,面积达7600多万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