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教案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给出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正并提高作业质量。
-鼓励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制约了工业发展。
例题四:
题目:请说明我国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我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种类:(1)种类: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二、几类土地资源的散布:(1)耕地、林地主要散布在东部季风区;(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散布在西部内地地域;(3)我国三大林区 :a 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 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 c 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三、我领土地资源的特色:① 总量丰富,人均据有量少;② 山地多,平川少。
(山区为山地、曲折的高原、丘陵地域的统称)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少。
(主要散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四、我领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实保护耕地。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节俭与保护水资源一、水资源:(1)往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当古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权衡。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散布特色及解决方法:①时间分派不平均→夏秋多,冬春少―――――――(修筑水库)。
②空间散布不均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由及解决举措:原由:①水资源时空散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举措:①修筑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俭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含:A: 引滦入津、 B: 引黄入晋、 C:引黄济青、 D:引滦入唐、 E: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域,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域缺水)方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活动课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及分类:(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2.结合生活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情境创设:上海出台最严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意大利但丁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
那目前我们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中国的自然资源。
环节二:自主学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本课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一、自然资源过渡句:首先我们就要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1页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界存在的物质都属于自然资源吗?2.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3.自然资源的概念为什么不是一成不变的?4.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不是无限的?归纳总结:1.自然资源的两个属性:存在于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福利(有利用价值)。
2.自然资源的两个特征:可拓展性、有限性。
承转: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否判断某种物质和能量是不是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作用?合作讨论:完成课本P61“活动”1、2并说一说教室中那些物品和自然资源有关。
过渡:在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中,你思考过煤、铁等矿产资源和水、土地、生物资源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我们来学习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二、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一)可再生资源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2页图文材料,在教师的点拨下,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找出关键词)2.它包括哪些类型?(对于“可再生资源”这个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并结合实例讲解这个概念。
)过渡:既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大量的、无限制的过度使用呢?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呢?合作讨论:完成课本P62页“活动”1、2师生归纳总结:只有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可再生资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最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这样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讲授新课]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板书)这一章我们学习与中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作大标题)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请同学们读图3.1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师问)土地、矿产、森林、水及水能都来自于哪里?(生答)自然界。
(师问)土地对人类来说,有何用途呢?(生答)放牧、耕种、树木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放牧、耕种、树木对人类又有何使用价值呢?进一步推出:(注:用投影仪显示)(师问)矿产对人类有何用途?(生答)发电、冶炼。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发电、冶炼对人类有何用途呢?进一步推出:(师问)大家能说出水及水能的意义吗?(注:用投影仪显示)用投影仪显示内容如下:(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标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二、重点、难点重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难点:如何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什么是自然资源:93%学生能够掌握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85%学生能够掌握3、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87%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四、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举例说明3.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帮助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学生寻找自然界中的自然资源,提出自己知道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活动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归纳提升—交流探究——总结提升自主学习(1)学生从教室、生活中,生产中联想所见、所用都和哪些资源有关。
(2)根据(1)总结什么是自然资源。
(3)指导学生对所说资源按照“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进行归类,由此说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交流情况3、归纳提升: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交流探究: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5、展示交流: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进行生生、师生评价。
6、总结提升: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让学生找一找本市的自然资源种类,一起讨论,看谁找的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62页文字内容,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学生完成课本P63页活动1,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64-65页内容。
1.归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完成课本P66页活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影响。
3.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话题导入——“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本。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认识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
1.学生阅读课本P68页图3.6,图3.7,图3.8,图3.9,完成以下任务:(1)归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可利用草地、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难以利用土地。
(2)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中得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初稿(区初二中心组苏海鹰)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主题一:自然资源与我们(一)读地理书60页的图3.1,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以及它们和我们的关系: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和能量B.人类广泛使用的物质和能量C.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D.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3.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地理书61页的图3.2,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________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________资源。
2.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地、荒漠、纸张 B.阳光、水能、木材C.石油、煤、天然气 D.耕地、森林、水资源(三)读地理书62页的图3.3,以及下面的漫画,完成下列问题,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小鱼的哀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必要节约保护B.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C.尽可能地增加鱼产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D.土地是万物之本2.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 )A.充分合理利用B.节约综合利用C.保护和促进更新D.加强地质堪探工作4.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主题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一)阅读以下对话,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现状:小明和小红正在议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
小明说:“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比如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就有160多种,我国自然资源多么丰富。
”小红却说:“我为我国的自然资源担心,你看,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我国自然资源太贫乏了!”这时,旁边的小林也插进来,说道:“不单如此,我国的森林、草原面积越来越少,而沙漠却越来越大,沙尘暴是越刮越烈;黄河经常断流,到处闹水荒;以前我国是石油出口国,现在却成为了石油进口国,煤气比以前贵多了,汽车加油要排长龙……”1.听了他们的对话,谈谈你对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E.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增加3.举例说明你能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节知识结构: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主题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 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B.土地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利用都不会降低其生产力C.土地是万物之本D.戈壁、高寒荒漠等属土地资源2. 读地理书66页的图3.6,完成下列问题,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状况,可将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农业用地,_______为非农业用地。
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世界比较”,以及地理书67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我国耕地、林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难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我国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重最大。
比例。
(2)由两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A.耕地、林地少B.后备土地资源不足C.难利用的土地多D.人和耕地矛盾突出这是由于中国地形_______面积广大,_______、_______气候区(干湿区)广,人口_______,农垦历史_______,垦殖_______等原因造成的。
(3)结合中国地形、气候等知识,评价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______;且由于中国地形__________、气候也___________,因而使得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_______,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学习主题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部。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地区。
(3)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部_____地区。
(4)不利于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种类,这些类型多分布于我国的______部。
(5)我国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开发历史长短不同B.受光热、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C.各地的人口密度不同D.各地的生产方式不同(5)连线耕地高原季风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山地林地平原非季风区干旱区半干旱区丘陵草地盆地(6)我国的耕地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我国北方地区以__________耕地为主,南方地区以__________耕地为主。
这种差异与前面学到的气候的__________因素有关。
(7)我国水田和旱田的分布大致以________一线为界,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接近。
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____________的地区,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__________的地区。
2.读下面“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回答问题: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是否合理?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主题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读地理书71页图3.13,回答: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3.下列加速土地沙漠化进程的人为原因有()A.滥垦林草,过度放牧,滥挖发菜、甘草B.草原发展种植业,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C.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涵养水源D.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严重,退田还湖4.我国人地突出的问题是()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B.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和投入资金很大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D.土地的承载量已远远超过其持续发展的极限值(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1.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2.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口多,耕地少3.全国土地日是()A.3月25日B.10月15日C.6月25日D.12月15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B.因地制宜,合理利用C.占用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D.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三)练习1.读漫画“愁”,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母亲为何发愁?。
(2)这幅漫画揭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我国是否存在这些问题?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4)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2.近年来我国北方常发生较大的浮尘、扬沙、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请上网收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沙尘暴的发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暴是什么现象发展的表现?()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气候骤变D.乱占耕地(3)针对这一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本节知识结构:第三节水资源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主题一:水是宝贵的资源(一)水资源的概念:广义: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
狭义: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二)地球上各种水体所占比重,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读地理书75页图3.16,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97%是________水,2.5%是________水。
2.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 )A.淡水湖泊水B.两极和高山的冰川C.浅层地下水D.江河水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B.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C.河流水、湖泊水和土壤水D.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三)水资源短缺:1.材料:世界水资源短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