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的阐绎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圣谕广训》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满清时期的国教。
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
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
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考试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圣谕广训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圣谕广训原文翻译生人不能一日无用,即不可一日无财。
然必留有余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故节俭尚焉。
夫财犹水也,节俭犹水之蓄也。
水之流不蓄,则一泻无余而水立涸矣;财之流不节,则用之无度而财立匮矣。
我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休养生息,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
【译文】活着的人不能一天没有所需的费用,也就是不可一日无花费的钱财。
然而,必须留有多余的钱财之后才可以供给意外所需的费用,因此节约勤俭非常重要。
钱财就像水一样,节约勤俭就像水的积蓄。
倘若水在流淌中不注意积蓄,那就会一泻无余而使水立即干涸;钱财的花费不注意节制,就会用之无度而使钱财立即缺乏。
我父亲康熙皇帝身体力行、实行节俭,为全国百姓作出了榜样,他休养生息,国内殷富,但仍能兢兢业业、紧缩开支,以爱惜钱财而示训国人。
——选自《雍正帝》【阅读提示】雍正帝即清世宗,姓爱新觉罗,名胤稹,康熙帝第四子。
在位13年,励精图治,勇于革新。
在家教问题上也较重视,曾将康熙帝在世时制定的有关齐家治国的上谕十六条,进行注释、演绎和整理,共得万言,定名《圣谕广训》。
本文是节录,文中教诲子孙及臣下认识节约勤俭的道理,并用通俗的例子进行说教。
特别以其父康熙皇帝为榜样,指出:“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
”相 ......。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内容《阅微草堂笔记》是明代著名学者袁宏道所写的一本笔记集。
这个书名的意思是“琢玉丛说”,可以看出书中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哲学、宗教到历史、文学都有涉及。
书中第一章是“小学”,主要讨论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
这一章的核心在于分析“名实之分”的概念,认为某些学派的分析过于空泛,缺乏实践或是递归逻辑的支撑。
书中还探讨了“时然之辩”和“名实之辨”的问题,指出二者不应对立而应相辅相成。
第二章则是“进士”,主要涉及到科举考试。
袁宏道在这一章中指出了科举考试存在的弊端,比如说官场腐败、察举标准低下等。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比如说开放官僚机会,加强人才选拔。
第三章是“天文”,主要讨论天文星象的知识。
袁宏道在这一章中详细探讨了七星宿的定义,以及不同时期对于天体吉凶的评价标准。
在这些知识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明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第四章是“地理”,探讨的是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袁宏道主要介绍了各地地势、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各地的文化、风俗等人文因素。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
最后,第五章是“杂记”,涉及到各种杂七杂八的知识。
这一章中包括了成语、俗语、谚语等等,非常有趣。
这些知识也反映出袁宏道丰富的常识和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广度的书。
它不仅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还包括了哲学、科学等不同的领域。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体系。
当时的文化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文化方面呈现出多元和开放的特点。
这时期,科技、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均有所发展。
思想解放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出现了诸多知识分子,他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政治、文化、道德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同时这时期中国的艺术、文学和科学技术也在发展,尤其是文学。
明代最为杰出的作家有文学千古之后的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明散文的鼻祖徐霞客、传奇大师冯梦龙、戏曲大师汤显祖和李时中等,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阅微草堂笔记》的民俗文化内容与伦理精神刍议

《阅微草堂笔记》的民俗文化内容与伦理精神刍议《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宣和十四年(1834年)出版的一部民俗文化著作,作者是王煊先生。
书中收录了遍布全国的传统习俗,以及较为详细的当地风俗礼仪。
它不仅把视野投向了乡村,记录了当地的独特之处,更显示出民间伦理的精神。
《阅微草堂笔记》用事实、图片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将当时民俗文化的特征全面而精彩的展示给读者。
例如,《阅微草堂笔记》中着重描写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对当地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有趣叙述,突出了家庭教育、婚礼、山水、建筑、礼仪、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体现出它独具特色的民俗伦理。
家庭教育是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
《阅微草堂笔记》在谈及家庭教育方面也是非常着重的,例如推崇廉、护航智,立身处世只有义务和戒,把诚实当作最重要的信念。
它还提倡厚道、忠孝,让孩子在嫡系教育中接受崇尚孝道的伦理教育,使家庭生活变得温馨美满。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也提出了关于婚礼上的伦理要求,如结婚要尊重家庭制度,一定要尊崇家长,结婚过程中要重视伦理道德,尊重传统礼仪。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山水、建筑和礼仪等方面的伦理要求,这些伦理要求都说明出人们对道德礼仪的重视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阅微草堂笔记》不仅仅是一部民俗文化著作,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社会伦理精神,它记载了表达伦理要求及激励人们遵守伦理要求的活动。
通过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其改变,作者以此提出了一种社会伦理价值观,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总之,《阅微草堂笔记》不仅是清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典范,也是一部体现伦理精神的文献。
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保护传统习俗的重要性,更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许多伦理要求,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文明,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古代伦理精神,还可以把它们应用到当今社会中去。
《圣谕广训》阅读笔记

《圣谕广训》阅读笔记〔目录〕《序》一.《敦孝弟以重人伦》:子孝亲兮弟敬哥,一家和气值钱多。
圣贤不出人伦外,留得芳名百代歌。
二.《笃宗族以昭雍睦》:祖宗遗下子孙身,根本由来是一人。
莫视同宗如陌路,须教族众共相亲。
三.《和乡党以息争讼》:万贯青钱买好邻,古人垂训颇谆谆。
周旋礼貌存恭敬,彼此帮扶做善人。
四.《重农桑以足衣食》:男耕女织莫蹉跎,耕织勤时衣食多。
下抚家室无困乏,上输国课免催科。
五.《尚节俭以惜财用》:从来淡泊是良方,几见奢华能久长。
但使此身无饥馁,布衣蔬食又何妨。
六.《隆学校以端士习》:理学从来景大儒,濂溪岳麓是良模。
敦师说礼崇名教,立志端方品自殊。
七.《黜异端以崇正学》:积善之家福自随,何须谄媚尚巫师。
速排异说尊周礼,切莫愚迷酿祸根。
八.《讲法律以儆愚顽》:制律原非为杀人,颁布程式儆愚民。
若能朝朝殷勤讲,自使奸顽志气纯。
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名分尊卑不可逾,立身行己要谦虚。
能明礼义相推让,风俗自成仁厚区。
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劝尔须将生理谋,莫从分外去营求。
四民志定无偏向,自致荣华不用忧。
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孩提情性易推移,溺爱何能有好儿。
教训敦敦无懈怠,庶几日后免非为。
十二.《息诬告以全善良》:止讼应知是善人,忠言逆耳莫相嗔。
扛帮挑激非相爱,息事方能种福田。
十三.《诫匿逃以免株连》:窝隐逃人罪不轻,一家受累九家倾。
务须纠察经官府,莫恋亲情惹祸端。
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急公奉上是良民,万事先当办课程。
依限全完拘系少,无忧无虑似仙人。
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贼人化外作顽民,辜负皇恩一片心。
保甲相连同恤患,一方高枕得安宁。
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怨毒于人不自由,冤冤相报几时休。
亡身招祸非为勇,唾面自干岂是柔。
《序》1.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
法莫良焉、意莫厚焉。
2.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
六十年来宵衣旰食,只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共成亲逊之风、永享升平之治。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引导语:读完阅微草堂笔记之后,要怎样理解呢?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哪里有?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
全家皆避出。
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攫簪珥;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
前盗遑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视之,乃知为盗。
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原文——《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注释1.术者,古称阴阳家,巫人之类。
2.回煞,这是迷信说法。
煞,凶神。
人死后,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凶神)押着回家,称做回煞。
鬼魂回家的日子,阴阳家能推算出来。
3.垣:墙。
4.箧,藏物的小箱子,多为竹篾编制。
5.攫,抓取。
簪珥,首饰。
6.遽:皇,心神不安。
遽,急速。
7.谛,仔细审察。
8.盗,小偷。
9.伪,假装。
10.逾,越过。
11.适,恰巧。
12.仆:倒地,扑倒。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纪晓岚)表叔王碧伯的妻子死了,有阴阳家推算出某日夜里11点到1点钟(子刻)王碧伯妻子的鬼魂要回家一趟。
这时,全家人都必须出门避开。
到了子刻,一名盗贼打扮成煞神的样子,翻过墙进到屋里,刚把藏物的小箱子打开,捞到簪子耳环首饰,恰巧另一名盗贼也扮成煞神进到这家,还学着呜呜的鬼叫,渐渐接近。
先进到屋里的盗贼心中害怕,慌慌张张逃了出来,两个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对方当做真的煞神。
狰狞的'面目、怪异的衣饰,吓得心跳剧烈,魂魄出窍。
顿时,面对面昏倒在地。
天亮以后,一家人哭哭啼啼回转家门,见到庭院里昏倒两人,仔细一看,大为惊吓;再仔细察看,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盗贼。
于是灌下姜汤使他们苏醒过来。
随即将扮成煞神的两个盗贼,不动原样地捆缚起来,押送到官府。
一路上,聚拢了许多观看的人群,见到盗贼的这般模样,简直把大家都乐坏了。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

《圣谕广训》校读札记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本文兹以《?ぴ逄盟目馊?书荟要》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与文渊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希望借此略窥四库各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关键词:圣谕广训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校对《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也就是教育百姓遵纪守法,向善弃恶,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不同与西方,宗教承担了主要的教化责任,在古代中国,宗教观念并不发达,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各种不同的学派学说(如儒家和道家),或通过社会(如宗族、学校教育)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主导来规范的。
皇帝通过圣谕的方式来对百姓进行教化,始自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成为明代教化的最高准则。
清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方面基本承袭明代的做法。
直到康熙时期,清朝统治已经基本趋于稳固,文治有所发展,遂不满足于原本的六条,将其发展为更为完善的十六条圣谕。
雍正二年,又由皇帝将十六条圣谕衍释为多达万言的《圣谕广训》,使这些规范更加具体化,更有一大批阐释《圣谕广训》的著作问世。
[1]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它显然是研究清史以及中国文化史所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本文兹以世界书局印行浙大图书馆藏《?ぴ逄盟目馊?书荟要》影印本(以下简称“荟要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以下简称“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以下简称“文津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以此略窥《四库全书》诸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高度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高度纪昀晚年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齐名,该书内容广博,无所不涉,对“乾嘉盛世”掩盖下的专制社会的各种危机进行了全景式记录,作者作为体制中人,借小说对官场百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从而抒写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为官理念,假鬼神伸张惩治贪官污吏,为官场树立敬畏之心,从道德的高度和制度的层面审视官场吏治,以此彰显其救世之深心。
标签:《阅微草堂笔记》吏治解构建构《阅微草堂笔记》这部著作包括了《滦阳消夏录》、《滦阳续录》、《槐西杂录》、《如是我闻》、《姑妄听之》。
全书系陆续而成。
为纪昀的门人盛时彦汇编,以纪氏北京宅邸中的书斋“阅微草堂”为名,统称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多角度、多侧面展开,但就其对有清一代吏治的抨击和官场积弊的揭擿的贡献,鲜有深层次分剖解析的力作,故《阅微草堂笔记》暨纪昀思想所呈现出来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未能得到充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
纪昀是乾嘉时期官高位显的一代儒学宗师,更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封建士大夫。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借小说对官场百态作了淋漓尽致地挞伐,并进而追问封建王朝的吏治痼疾,从科举对官吏的选拔、考评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以此倡导他的为官理念,彰显他的救世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一、深刻抨击了官吏和官场积弊乾隆晚期,在表面的康平盛世掩盖下,吏治废弛,官常大坏,早已孕育着末世的深刻危机。
纪昀在乾隆19年的朝考中尖锐指出:“方今清公守法、约己爱人者,守令之中岂曰无人,然……此千百之一二耳。
其横者毛鸷搏噬;其贪者谿壑不赢;其谲者巧诈售欺;其懦者昏愦败事。
而贵族权门依势作威者又错出于其中,一二良吏,恐不能补千百人之患也。
”[1]作为体制中人,纪昀看在眼里,心存忧慨,他深知吏治问题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他在学术活动中切实倡导“以实心励实行”“周济世用”,在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谈狐说鬼,对官场中官吏的种种罪恶和腐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及其文献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及其文献价值《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文人学者纪昀晚年创作的文言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研究《阅微草堂笔记》十余年,陆续从《阅微草堂笔记》诸多版本中搜集整理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各类序跋十余篇。
其中既有作者自序,亦有他人序跋;既有绍介版本流传、考述传播接受的序跋,亦不乏着眼评点笺注、阐释文本价值的序跋。
这些出于不同目的撰写的序跋,有些已为学界所知晓,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重要史料;有的则尚未公诸世,属于首次发掘的文献资料。
因此,对现存《阅微草堂笔记》序跋作系统的梳理,对全面了解其版本系统、准确把握其传播过程、深入发掘其文本内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一、现存《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笔者在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十余篇《阅微草堂笔记》序跋。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类:(1)作者纪昀自己所作之序。
纪昀所作之序,已为学界所知晓的有置于《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乾隆辛亥七月1791年)、《槐西杂志》(乾隆壬子六月1792年)、《姑妄听之》(乾隆癸丑七月1793年)以及《滦阳续录》(嘉庆戊午七夕1798年)之前的“题词”,也有一些在辑校过程中发现而尚未公诸世的序文,如附著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滦阳消夏录》的自序,对于研究《阅微草堂笔记》早期版本情况颇多助益,且亦有助于了解纪昀编撰《阅微草堂笔记》之缘起。
(2)刻本序跋。
包括盛时彦分别作于乾隆癸丑(1793年)十一月及嘉庆庚申(1800年)八月的跋序、郑开禧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春的序文。
盛时彦作于乾隆癸丑十一月的跋文为《姑妄听之》分刻本的跋文。
对于这篇跋文,嘉庆庚申的序文曾经提及,曰:“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
”此处所提及的跋文即为此跋。
(3)评本序跋。
包括徐瑃的《纪氏嘉言序》(道光丙午1846年)、曾国藩《纪氏嘉言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徐时栋评《阅微草堂笔记》序(同治六年1868年)、王伯恭评《阅微草堂笔记》序跋(光绪戊申1908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笃 宗族 以 昭雍 睦
重农 桑 以足 衣 食
尚 节俭 以 惜财 用 隆 学校 以端 士 习
是 中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 。黑格 尔也 曾说 过 : 中国纯粹建筑 “ 在这一种 道德 的结 合 上 , 国家 的特 性 便 是 客 观 的 家庭 孝
敬 。 [2 ’ J2 ’ 3
黜 异端 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 学 明 礼让 以 厚 民俗
释, 形成洋洋万言的《 圣谕 广训》, 并颁行天 下, 终于形成 了以孝 治天 下的政治 思想纲领。《 圣谕广训 》 清朝教 是
化全 国人 民的法典。《 阅微草 堂笔记》 圣谕广训》 了形 象化 的阐释 , 对《 作 用故事告诉大家应该尽孝 。
[ 中图分类号 ] 4 . I 21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08—2 3 ( 0 1 0 0 8 0 10 6 8 2 1 )2— 0 7— 4
讲 法 律 以儆 愚 顽 务 本 业 以定 民 志
训 子 弟 以禁 非 为 息 诬 告 以全 善 良
满 清 入 主 中原 以后 , 把 孝 作 为 突 出重 点 加 以宣 扬 。鲁 更
诫 匿逃 以免株连
联 保 甲 以 弭盗 贼
完钱粮 以省催科
解 仇 忿 以重 身命
迅曾说 :魏晋 , 以孝治天下 的, “ 是 不孝 , 故不能不杀。为什 么
书, 衍释经 文 , 义理详贯 , 无非孝治天下之意。故圣谕 十六
条 , 以孝悌 开其 端 。朕 丕承 鸿业 , 维往 训 , 广立 教之 首 追 推 思 , 申孝悌 之义 , 先 用是与尔兵民人 等宣示之 。 [1 ”56 ]2
现孝 的就有 3 余 则 , 昀不断地用各 种各样 的方 式劝诫 大 O 纪
Ju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i ScS) ora o ii r nvrt( h& o c) 《l f qh i ( y P 会科学版 Q a U es i i
21年 3 01 月
M ach 2 1 r 01
《 阅微 草 堂 笔记 》 圣谕 广 训》 阐绎 对《 的
张 泓
雍正帝非常重视“ 上谕十六条 ” 对其 逐条解 释 , 条千 , 每 言左右 , 形成 洋洋 万 言 的《 圣谕 广训 》 于雍正 二 年颁 行 天 ,
下 , 于 形 成 了 以孝 治 天 下 的 政 治思 想 纲 领 。 终
《 圣谕广训》 内容 庞杂 , 及社会 生 活 的方方 面 面。但 涉 为了以孝治天下 , 开宗明义即将 孝弟列于 十六条之首 , 圣祖 “
孝, 主张以孝治天 下。顺治 、 熙 、 正等 皇帝 都 曾发表 诰 康 雍
谕 , 诫 大 家要 尽 孝 。 劝
皇帝 临御六 十一 年 , 法祖尊 亲 , 孝思不 匮 , 钦定 《 经衍 义》 孝
一
作为乾嘉年间文坛盟 主 的纪 昀 , 《 在 阅微草 堂笔记 》中
也把 孝 置 于 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位 置 , 以 笔 记 的形 式 对 前 代 君 他 主 的诰 谕 作 了形 象 的 阐 释 。 在 全 书 19 16则 笔 记 中 , 接 表 直
要 以孝治天下 呢? 因为天位 从禅让 , 即巧取豪夺 而来 , 若主
张 以忠治天下 , 他们 的立脚点便不稳 , 办事便棘手 , 立论也难
了 , 以一 定要 以孝 治 天 下 。 【 清 代 和 魏 晋 时 一 样 , 时 所 ”3 当 的 统 治者 作 为 异 族 君 主 , 自然 不 能 提 倡 忠 君 , 于是 大 力 倡 导
顺治九年 , 治帝借鉴 明代治 国经验 , 顺 把朱元璋 的“ 圣谕
六 言 ” “ 顺 父 母 , 敬 长 上 , 睦 乡 里 , 训 子 孙 , 安 生 :孝 恭 和 教 各
在《 姑妄听之二》中纪昀记 载邻村有 一 个刘 某 , 非常 孝 顺母 亲。刘某 的弟弟得 了重病 , 因为母 亲宠爱 弟弟 , 刘某 为 了不让母亲担心 , 然卖 了儿子买药给弟弟治病 。刘某认 为 竟
( 江旅 游职 业 学 院 , 江 杭 州 3 3 ) 浙 浙 12 1 1
[ 关键词] 圣谕广训》 《 《 ; 阅微草堂笔记》 孝道 ;
[ 摘 要 ] 治 帝将 “ 顺 崇儒 重 道 ” 为 基 本 国策 。康 熙 帝发 展 为 “ 定 上谕 十 六 条 ” 向全 国颁 布 。 雍正 帝 对 其 逐 条 解 ,
孝 顺 母 亲是 一 件 很 自然 的 事 , 要 听 到 有 对 母 不 孝 者 , 就 只 他
准, 教化全国人 民的法典 ” [3 《 。65 阅微草堂笔记 》 圣谕广 ] 对《 训》 了形象化 的阐释 , 故事告诉大家应尽孝。 作 用 《 经 》中 说 : 夫 孝 , 之 经 也 , 之 义 也 , 之 行 孝 “ 天 地 民
也 。 ” 纪 昀也 认 为 孝 顺 长 辈 是 一 件 天 经 地 义 的 事 情 , 应 是 该 没 有 任何 附加 条件 、 自然 形成 的思 想 和行 为 。 很
谕 十六 条 ” 向全 国颁 布 。内 容 如 下 : , 敦孝 弟 以 重人 伦
和 乡党 以 息争 讼
孝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 部分 。梁 漱溟将 孝
列 为 中 国文 化 的 第 十 三 项 特 征 , 指 出 “ 中 国 文 化 是 ‘ 并 说 孝 的文 化 ’ 自是 没 错 。此 不 唯 中 国 人 的 孝 道 世界 闻名 , 彩 最 , 色 显 , 且 … …它 原 为 此 一 文化 的根 萎所 在 。 …” 认 为 孝 文 化 抑 ”
家要 尽 孝 。 清 代 初期 , 了巩 固 政 权 , 治 者 接 受 了 一 批 有 识 之 士 为 统 的劝 谏 , 始 大 张 旗 鼓 地 实 行 以 “ 孑 崇 儒 ” 核 心 的 “ 开 尊 L 为 汉 化 ” 策 , 图做 到 以孝 治 天 下 。 政 力
《 圣谕广 训》 “ 是 清朝 的圣经 , 郡 县学 训 练士 子 的标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