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鬼形象探究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讲解

简论草堂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中心内容导读:,必不可恕,告其父兄,自当处置。
遽加以恶声,于理毋乃不可。
且我辈出入无形,往来不测,皆君闻见所不及,堤防所不到,而君攘臂与为难,庸有幸乎?于势亦必不敌,幸熟计之。
”(P143)这人急忙披衣坐起,连声向狐仙道歉。
从此以后,他们便相安无事。
东光狐的话句句在理,与邻居相处,不能动辄辱骂不休。
平白无故受人诬陷,心里总是不好受的,连摘要:《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共二十四卷,每卷至少有四篇专门写狐。
在纪昀的笔下,这些狐都是个性鲜明,具有人性化的。
作者主要是“借狐说人说世情”。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狐形象前言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里,人物形象以鬼狐居多。
关于狐仙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汉代。
在《搜神记》里有一篇《宋大贤》,写的是狐狸变成美女诱惑人,被人杀死后发现是只老狐狸。
狐狸有超能力能通灵的传说由来已久。
唐代张鹜的《朝野佥载》则说:“唐初以来,百姓事多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到了明清时代,文言小说中的狐仙故事十分流行,最著名的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在他们的小说里,狐仙不再是性格单一的狡诈之徒,它们的身上更多具有了人的影子,性格也多样化,使得狐仙形象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
清代学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则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
与《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形象相比,《笔记》里的狐仙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狡诈戏谑之狐摘自:毕业论文选题,明理之狐,侠义之狐和有情有义的狐女。
狡诈之狐狐狸的狡诈习性,在多篇故事中已有所体现,但这并不是《笔记》想要着重表现的,作者纪昀只是以此来告诉读者,狐狸之所以狡诈多端是跟人学的,以刺世人。
比如,《滦阳续录(三)》里有一则狐狸吃白饭的故事。
有一人家宅后的空屋里住着一只狐狸,虽看不见它的身影,它却能和人交谈。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对比[修改版]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对比[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019ec9ee06eff9aff807c3.png)
第一篇:《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对比毕业论文题目论《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对比分析1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撰写完成的,郑重确认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
文中除已经标注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老师签名签字日期签字日期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有关保管、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和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复制、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涉密的成果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老师签名签字日期签字日期目录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介绍...................................................... 1 1.2 书生的概念界定.............................................................................................. 2 1.3 研究现状.......................................................................................................... 2 第2章《阅微》和《聊斋志异》中书生生活背景. (4)2.1 政治环境.......................................................................................................... 4 2.2 科举制度.......................................................................................................... 6 第3章《阅微》和《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类型. (9)3.1 智慧的书生形象.............................................................................................. 9 3.2 学识精纯的书生形象...................................................................................... 9 3.3 迂腐的书生形象............................................................................................ 11 3.4 庸俗的书生形象............................................................................................ 12 第4章《阅微》和《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比较................................................ 144.1 相同点比较....................................................................................................14 4.2 不同点比较.................................................................................................... 15 第5章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附录1 外文原文.......................................................................................................... 22 附录2 外文译文........................................................................................................ 27 附录3毕业论文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志怪故事阅微草堂笔记

古代志怪故事阅微草堂笔记【原创版2篇】目录(篇1)1.介绍《阅微草堂笔记》2.分析古代志怪故事的特点3.探讨古代志怪故事的价值和影响4.总结《阅微草堂笔记》的意义正文(篇1)《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
该书主要记载了各种神怪、鬼魂、仙人等奇幻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展现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代志怪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以虚构的神奇故事来反映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
这些故事往往带有一定的寓意,通过讲述神怪的经历,传递出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狐假虎威”等,都是通过寓言的方式来揭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黑暗面。
古代志怪故事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还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许多故事都传递出了对善良、正义和勇气的赞美,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后世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古代志怪小说集,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总之,《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古代志怪小说集,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也启发了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目录(篇2)1.古代志怪故事的魅力2.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与特点3.阅微草堂笔记的价值与影响正文(篇2)古代志怪故事的魅力古代志怪故事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这些故事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离奇的世界。
它们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浅析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浅析)【摘要】:《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具有传承性及变异性。
狐妖往往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作者通过对狐妖的描写,侧重在劝谕读书识礼。
连狐们都在学习经典,有不平之事,也是以己不受害为度来进行抗争。
作者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测鬼神之情伏,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狐妖形象聊斋《阅微草堂笔记》被誉为明清笔记小说“双壁之一”,内容及其丰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
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至三教九流,花妖狐媚几乎无所不含。
鲁迅称《阅微草堂笔记》“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有触即发,与见于《四库全书提要》中者正等。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难疑,揭其拘迂。
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
而世人不喻,哓哓然竟以劝惩之佳作誉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各式各样的狐妖鬼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形象,在此,就针对本书中狐妖的形象做一些讨论。
一.狐妖形象的文化渊源狐,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⑴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形象—妲己,出自《封神演义》。
汉以前,未见有狐妖之说,晋代始见载与各种书籍。
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本书中,有古冢白狐化身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经相当多,郭璞也认狐妖为实有,足见晋人喜谈狐妖。
已成风尚。
及唐代,谈狐之作品愈多,《广异志》连篇累牍。
《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
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
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⑵在《聊斋志异》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举不胜举。
“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对狐的一些印象。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细思极恐的是,一个人在时运不济、精神涣散之时,不仅会被人欺负,连鬼都不会放过你。
欺软怕硬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鬼的共识:我的仆人刘四,在壬辰年夏天请假回家探望父母。
他自己赶着牛车,车上载着自己的老婆。
本来一路还算顺利,但是走到离家三四十里路的时候,牛突然停下不走了。
他老婆眼尖,指着前方惊叫道:“快看,牛头前面有一只鬼!头大得跟水瓮一样,就站在牛的前面。
”刘四定睛观瞧,只见一个女鬼挡在车前,又矮又黑,头上罩着一个破鸡笼子。
一边跳舞一边叫:“来呀,来呀!”刘四被她这个样子吓坏了,急忙掉转车头,没想到鬼再次跳到牛车前面,继续喊:“来呀!来呀!”刘四想尽办法躲她,这鬼却不依不饶,围着刘四的牛车绕来绕去,直到鸡叫才停下。
只见这鬼忽然站住,笑嘻嘻地对着刘四夫妇俩说:“晚上凉快没事儿做,逗你们夫妇玩儿来作消遣,开个玩笑而已。
我走了你们可不许骂我,要是让我知道了,我还会来找你们。
这鸡笼子是前村某某家的,请帮我捎还给他。
”说完,鬼把鸡笼子扔在牛车上就离开了。
刘四夫妻俩直到天亮才到家,他们二人都昏昏沉沉,好像喝醉酒似的。
之后不久,刘四的妻子就病故了,刘四本人则穷困潦倒四处漂泊。
大概那鬼知道他们气数已衰,才敢如此放肆欺负他们。
与此同时,一个叫做“田不满”的短工,因为运势正盛,就连脚踩骷髅头,骷髅也奈何不了他:有个短工叫田不满,我开始以为是取“不自满”之义,还称赞他名字有古意。
后来才知此人贪食,肚子永远填不满,因此得此名,取“田”“填”同音之义。
一天晚上,田不满迷了路,他误经一片墓地,不小心脚踩到一个骷髅头。
没想到骷髅说话了:“你踩坏了我的脸,摊上大事了!”这位田不满不仅憨傻而且彪悍,大声呵斥:“谁让你挡我路的?”骷髅说:“有人把我放在这里,我不是故意挡路的。
”田不满又大声道:“那你为什么不去怪那个把你挪到这的人?”骷髅无奈地说:“那人运势正盛,我不能把他怎么样。
”田不满被气笑了:“难道我就运衰吗?你欺软怕硬,害怕运盛的,欺负运衰的,这是什么道理?”骷髅哭道:“你运势也正盛,所以我才不敢作祟害你,只是说句大话吓唬吓唬你罢了。
古代文言小说中的鬼神形象

作者: 陈炳熙
作者机构: 山东昌潍师范专科学校
出版物刊名: 文艺理论研究
页码: 74-80页
主题词: 文言小说;绛州;唐人;形象;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夜雨秋灯录;小说集
摘要: <正> 袁枚有一首诗是为他的小说集《子不语》搜集材料事而作的:“老去全无记事珠,戏将小说志虞初,徐铉悬赏东坡索,载得杭州鬼一车。
”纪昀也有一首诗是为他的《阅微草堂笔记》而写的:“前因后果验无差,琐记搜罗鬼一车,传语洛闽门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
”两诗都
有“鬼一车”之语,可见都是以大量鬼事充当小说材料的。
其实这也不是独独为袁、纪所有的癖好,早于他们十四五。
阅微草堂笔记最恐怖的故事

阅微草堂笔记最恐怖的故事阅微草堂,源自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一个以讲述各种奇闻轶事为主题的文集。
其中有许多故事让人毛骨悚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最令人恐怖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代末年,当时叶春芳是阅微草堂的主持人之一。
一天晚上,他正在整理文稿时,突然闻到了一股奇怪的气味。
他抬头一看,发现房间的门窗紧闭,却似乎有一股阴风在室内缭绕。
叶春芳心生警觉,眼角的余光瞥到桌上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凡入此堂,必当见魔鬼」。
叶春芳的心跳加速,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恐怖的游戏之中。
他决定继续看下去,阅读这个笔记里记录的最恐怖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而破旧的庙宇。
庙里的佛像常常在夜晚变得生动起来,甚至向人们传授法力。
一天晚上,一位年轻的和尚决定留守庙中,想亲眼目睹这个奇观。
他瞪大了眼睛盯着佛像,突然就看到佛像的嘴巴动了起来,不断发出警告的声音。
年轻的和尚如坠冰窟,他颤抖着听着佛像的警告,最终忍不住大声哭喊,吓得邻居都跑了过来。
从此以后,这位年轻的和尚再也不敢走近那庙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森林中。
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力量的森林,人们常常迷路于其中,甚至有人永远消失在这里。
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决定进入森林,寻找其中的秘密。
他踏入森林后,四周的树木竟开始发出奇异的声音,仿佛是在警告他。
但探险家却视这些为魔鬼的阻扰,继续向前。
然而,他再也没有出来。
他的同伴们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他,只留下了他遗落在森林中的勇敢足迹。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破败的宅院中。
这个宅院曾经是一个富有的家族的府邸,但如今已是废墟。
有传言称,在这个府邸中曾经发生过许多离奇的死亡案件。
一个年轻的侦探听说了这个传闻,决定展开调查。
他独自一人进入废墟,准备面对一切恐怖的事物。
当他踏进府邸时,突然感觉到四周的空气变得异常凝重,一种诡异的气息弥漫开来。
他小心翼翼地继续往里走,却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是他的父亲的面孔,他惊恐地用手指着眼前的人影。
《阅微草堂笔记》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有 着人 性化思维的鬼狐遵 循儒 家之礼 , 根据人 世 间的 法则行 事。虽然他们有各 自的生存 空 间, 在他 们 自己的 但 生存 空间也根据人类 的法 则礼俗 来生存 。 因此 , 鬼狐 中也 有 知廉 耻 、 懂孝悌 的好榜 样 , 也有 忠贞正 直 、 报恩 复仇等 观
《 阅微草堂笔记 》 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杨 华
( 汉大 学 文 学院 , 武 湖北 武 汉 4 0 7 ) 30 2
摘 要 : 阅微草 堂笔记》 清代 一部 重要 的志怪 小说 , 《 是 纪昀开辟 了一 条志怪 小说 的新路。本 文主要 分析《 阅微 草
堂笔记 》 中的鬼狐形 象的人性化特征 : 扬善惩 恶 , 知恩 图报 ; 书明理 , 读 热衷 学问 ; 缘 际会 , 姻 皆有人 情 ; 鬼界 狐界 , 自有律 法 ; 人情世 态, 洞若观 火。 关 键词 : 鬼狐 ; 阅微草 堂笔记》 纪昀 《 ;
提到的名为温玉 的狐狸 , 愿意委身于她仰慕董天士 , 因为依 附于有德者 , 则族党 以为荣 。 在《 阅微草 堂笔记》 中较少 提及人 与鬼 的关 系 , 一般都 是死后鬼魂不愿离 自己的伴侣 而去 , 守候在伴侣的左右 。
四、 鬼界狐界 。 自有律 法
鬼本人 , 狐近人 , 、 与人一样 , 三六 九等 , 鬼 狐 分 有爱好 阳春 白雪 , 知书达礼 , 善琴棋书画 之辈 ; 也有 粗俗 的下里 巴 人, 文墨不通 。鬼 、 狐在择 居时也 更愿 意与 高雅之人 共处 , 俗 气之人他们远 而避之 。鬼 、 中高素质 、 狐 修养卓越者 皆精
通 人的知识学 问和历史。关于异类 是否 能文翰 这个 问题 ,
阴间冥 司, 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约束 群鬼 , 实也是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微草堂笔记》鬼形象研究
作为一本清代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主要记载了狐鬼神怪故事,都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但是在这些随笔之中,出现了大量的鬼神形象,这些鬼神的形象,生动具体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思想风貌和当时人们对于狐鬼神怪的敬畏之情,而在这些形象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鬼的形象了。
这些鬼的形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中故事里的鬼,也更是纪晓岚人格的生动形象的化身。
那么“鬼”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纪晓岚一般认为鬼是“人之余气”。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作者纪昀。
纪昀,字晓岚。
清代第一才子,乾隆盛世的文学方面的缔造者。
纪昀喜欢读书,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更难得才思敏锐,出口成章。
他在奉乾隆旨意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抢救、搜集了大量有可能成为禁书的古籍善本,将其中的精华汇编成册,称为《阅微笔记》,僧神鬼道,传闻逸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与当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清代3大小说体著作。
而在《滦阳消夏录(二)》中,纪晓岚提到:“余谓鬼,人之余气也。
气渐而消,故《左传》称新鬼大,故鬼小。
”他认为鬼可能就是人活着时候剩下的一些经期。
气是会挥发的,所以左传又新鬼大,旧鬼小之说。
可见鬼与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而鬼与人的联系,不仅仅存在在“气”之中,在性格等诸多方面,鬼与人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例如鬼也有喜欢捉弄人之鬼,鬼也擅长教育人,也经常惩罚那些贪图便宜或是作恶多端的人,鬼的一大突出特点是鬼是善恶分明的,对于善恶之人,鬼自有深刻的判断。
对于积德行善之人,鬼往往对其较为尊敬,或是奖励善人所作之善事,而对于那些在背后做坏事之人,鬼往往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以和他们做的孽相抵消,这也在一方面体现出了因果报应,善恶轮回的思想。
不同的篇幅之中,鬼的形象和性格也有所不同。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鬼嘲学究一文中,纪晓岚塑造了一个对于学问浅薄却骄傲自满的学究嗤之以鼻并对其进行讽刺的鬼的形象。
同时也对刻苦读书之人有着特殊的称赞。
“上烛霄汉,与日月争辉……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牗。
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由此可见,纪晓岚对于刻苦努力治学的读书人是赞赏有加的,而对于那种学问浅薄,却沾沾自喜,“满瓶不倒,半瓶摇晃”的人,是十分唾弃的,而《阅微草堂笔记》里面的鬼,也正是他的这一种思想的写照。
在《阅微草堂笔记》之中,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了善事的人,不管命运怎样折磨他,最后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而那些作恶多
端的人,即使一再逃避,页难逃轮回的惩罚。
在“二鬼核账”一文中县吏王某“善巧取人财”,可以被当做做了坏事的例子,而对他的惩罚则是“然每有所积,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最后县吏王某又因小继翠云而染病,最终也落得了一个“发狂疾暴卒”的下场。
而在这其中,“二鬼”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二鬼”,对于县吏王某的额=的行为进行核账的时候发现异常,并且想出翠云一计对其进行了惩罚,贯彻了善恶有报的宗旨,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上天的密切注视之下,一但越界,便会受到惩罚,在这个过程中,鬼作为执行者,体现了当时和会环境之下的大多数人们的价值观,相信善恶轮回,倡导及时行善。
在这种意义之下,鬼这一形象的社会教化意义是无可比拟的,它使得人们追求善良乐观的处世态度,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拥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同时,鬼在《阅微草堂笔记》之中也讽刺了当时某些社会现象。
在“鬼藏药方”一文中,鬼将不正确的药方藏起来,而让人使用正确的药方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为:此鬼可谓谙悉世情矣,这不仅体现着鬼对于人类社会心理的了解,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着当时的一些社会现实,医生同行之间为了竞争,相互妒忌,后医务必修改前医的药方,身为医生却忽视了治病救人的初衷,视病人病情于不顾,而纪晓岚也在文中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暗讽,可见他本人对于社会民众的关切。
可是又是为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鬼的形象是如此世俗化平民化呢?《阅微草堂笔记》可谓是清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著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清代三大小说体著作,可见它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主流思想,而参考当时的社会环境,必定是收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始于春秋,至孔子定其礼,终成儒道。
儒家到程朱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私下以为发展的过去苛刻。
虽然为当时统治者所易于接受,但却使儒家文化彻底的庸俗化了。
相比纪晓岚也是受其影响至深的,孔子不信神佛,但亦守礼,不驳神佛。
所以有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等警句流传。
纪晓岚是儒,而且是大儒。
自该遵循孔圣人的教诲,为何还要在笔记中记录这些冤猪转世,狐妖惑人的文章呢?更奇怪的是,当时,及后世的大文学家们,如刘镛,郑板桥等,皆以其文为是,却未见有人批驳纪晓岚近鬼神,言怪力乱神之语的行为。
及至读完全篇,掩卷思考,才发现,我只重视了孔子的远,却未看到孔子的敬。
纪晓岚出于对古籍善本的重视,为了让数千年文字的流传下去,才会想到要记录笔记,建立评语。
这样即使原本遗失损毁,也能利用他的笔记得窥古代文学的精华。
这恐怕才是真正儒家的包容之心吧。
同时,我认为,在《阅微草堂笔记》之中,纪晓岚构建了和世俗人间所对立的狐界鬼域,其中狐界鬼域是审美的,世俗人间是显示的。
这两个对立世界的构筑一方面表现出作者
纪昀对显示世界所存在的社会弊端的忧慨与抨击,另一方面又寄寓了它试图恢复以“礼”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及社会规则的憧憬与遐想。
首先,在小说中《滦阳消夏录》中记述的判官白昼假寐梦见御史的怨诉,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官僚们虽同居庙堂之高而彼此相互倾轧的现实;除了相互碾压之外,官吏们唯求自全、碌碌无为的行为也是令人发指的,其中《滦阳消夏录》中记一官吏昂然入冥府,标榜自己廉洁奉公,所谓:“所至但饮一杯水”,无愧鬼神。
但阎王却当即指出:“设官以治民,下至驿臣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
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可见在纪晓岚看来,好官的标准并不在于不要钱,更重要的是要有所作为,“无功即有罪矣”。
而当时的一些官吏之所以无所作为,主要是唯求自全,生怕掉乌纱帽,而纪晓岚则利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鬼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借鬼之手描述和揭露了世俗人间官场的种种黑幕,同时他描述处鬼域冥司的公平正直,公正廉明,与人间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体现着作者纪晓岚个人价值观念的一种缩影。
《阅微草堂笔记》里面的鬼,也包含着客观辩证的认识论与审时度势、圆融顺便的处世哲学。
对于鬼神的态度,纪晓岚并不认为他们存在,却也不否定他们的存在。
在《滦阳消夏录》的一则笔记当中,他说道:“然回煞形迹,余实际屡目睹之,鬼神茫昧,究不知其何如也。
”认为“其中必有理焉,但人不能知耳”,这难道不能被称作他审时度势,圆融顺便的处世态度的一种体现吗,鬼神如此,魇魅之术亦如此,“至国之兴亡,系乎天命,兵之胜败,在乎人谋。
一切术数,皆无所用。
从古至今,有以壬遁星禽成事者耶?”可见它对于鬼神一类的态度是模糊不清的,世间到底有没有鬼?纪晓岚也说不清楚,可是他却利用鬼神等故事来教化民众,劝诫世人,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鬼无处不在,可见即使不相信鬼的存在,纪晓岚也仍然借助鬼的故事来宣扬教化,因此鬼也是他文学创作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阅微草堂笔记》之中,鬼的形象是多样化,复杂的,在不同的故事之中,鬼的形象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每个不同的形象来说,他们之间却存在着诸多共同点,例如,尽管是鬼,他们却都体现着和散发着人的气息,都有“人化”的特征,说话,做事,都与人十分相像。
因此鬼也是亦人亦鬼的。
另外,无论哪一种鬼,他们的宗旨都是惩恶扬善,对恶人实施惩罚,而对于善人或是鼓励或是在背后默默帮助,再一次弘扬了因果报应的主题,总体来说,鬼的形象多样却统一,是纪昀独特的创作思想和理念的产物,是《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重要角色。
赵翔宇15012071
南京审计大学《阅微草堂笔记导读》课程论文评阅表
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