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doc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岱山)
⑤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能放在首要位置 ⑥ 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价格风险
(3)我国的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
◆西 电 东 送
◆西 气 东 输 ◆北 煤 南 运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 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 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北煤南运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即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源则 有70%在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供电中, 80%来自煤电。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在 京沪京广铁路线上,货运的40%运的是发 电用煤。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四 分之一运的还是发电的煤。这个比率依然 满足不了需求。
大秦线 神黄线 焦作-兖州-日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 盐场。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 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 1.有平直、坡度平缓、漫长宽广的泥质海滩。
2.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是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
快,蒸发旺盛。
第六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自然资源大国
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 耕地世界第四、 美、印、俄、中 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 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 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3) 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 浪费的现象严重。
我国人均水资源少;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型”缺水), ①表现: 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教案3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教案3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1.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和特征,理解自然资源可再生的相对性.(综合思维)2。

以水资源为例,了解可再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

(区域认知)3。

以矿产资源为例,了解非可再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

(区域认知)4.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培养学生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特征1.什么是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以将它们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利用之后,能在一定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或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3)自然资源的数量: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总量。

(4)自然资源的质量: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2.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特征如下:(1)有限性.一定时间和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性.(2)不均衡性.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符合一定的地质成矿规律,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整体性。

各类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统一的自然资源系统。

(4)可变性。

首先,自然资源的种类会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展;其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第五讲:中国自然资源

第五讲:中国自然资源

●天然草地总面积约占世界10%,居世界第三 ●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仅次于巴西、俄、加、美、
印尼
2、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1/3,居世界第110位
以后
●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约为世界3/5,居世界第80
位以后
●人均耕地占有量约为世界1/4,居世界第126位以后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1/4,居世界第55位以后 ●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1/5,居世界第107位
⑶有寒暖流交汇
北部湾渔场
3、主要盐场及其形成条件 ⑴地形平坦 长芦盐场 条件 布袋盐场 ⑵多晴天,降水少,蒸发大 莺歌海盐场
4、海洋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 ⑴石油资源 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 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预测石油资源量为 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立方米。 目前原油的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 仅为9.2%,极具勘探开发潜力。
2、我国水资源特点及其利用现状 ⑴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 ★⑵地区(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率大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⑶污染和浪费严重 3、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⑴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和合 理利用的意识。
⑵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
●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⑶节约用水,防治水资源污染
⑷发展科技,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 水的重复利用,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⑸通过淡化海水、人工增雨等措施增加水资源 思考题:
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那些?
②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最紧缺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的措施有哪些?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2.特征资源法。
将各部门资源法中相互间所具有旳共同自然特 征旳部分进行分类,一类是可再生和发展资源, 它涉及生物资源法(如有关森林、草原、渔业、 自然保护区及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珍稀植物方面 旳法律、法规等)和非生物资源法(如有关土地、 水资源等方面旳法律、法规);另一类是不可更 新但可再生旳资源。它涉及诸如有关矿产资源等 方面旳法律、法规。
3.对土地实施一系列旳行政管制措施。《土地 管理法》对土地利用还要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 制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而且要 求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 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三)对耕地实施旳特殊保护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法》旳一种主要目旳就是要对 耕地实施特殊旳保护。详细旳保护措施涉及:
《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渔业 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珍稀植物保护 法》、《自然保护区法》等。
3.科学技术性。 当代科学技术旳发展,对法律旳影响十分广泛和
深远。人们对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旳关系、自 然资源旳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旳关系,提出许多新 旳课题,采用更科学、更先进旳措施,保护管理多 种自然资源。 4.国际共同性。
2.农民集体全部旳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旳组 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生产。土地承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要求, 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要求土地用途。
2.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 类,对其予以分别用途和管理。
然与社会旳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旳协调发展。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旳特征
自然资源法具有如下特征: 1.宏观性。 这是自然资源法调整多种社会关系旳理论基础。 多种自然资源法规必须按照资源配置旳宏观要求要 求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旳行为 规则,这是自然资源管理法旳主要特征。

我国资源的概况

我国资源的概况

我国资源的概况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种种资源均各有其特点,但择其共同之处,可概括出如下特点: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由地貌、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构成的我国自然环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存空间,它辽阔的疆域、海陆兼备的形势、地形气候的多样、复杂的地质条件等,也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形成,构成了多资多彩的环境。

因此,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

例如,我国的土地资源有耕地、森林、草场、河湖、沙漠、戈壁等类型;能源资源不仅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而且新能源的资源类型也应有尽有;矿产资源中,我国到1990年底,已经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品种之多世界罕见;生物资源异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就达2.45万种,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经济植物多达24111种,水产资源中的鱼类约有2400多种。

总之,资源环境的优势为我国资源的多样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我国有多种资源,其数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居世界第3位;耕地面积有9567万公顷,居世界第5位;森林面积1.24亿公顷,居世界第8位;有色金属矿产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铁和锰的储量均为世界第3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从我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很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很多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例如,中国土地总面积虽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为世界人均(3公顷)的1/3;耕地面积世界人均为0.36公顷,我国人均不足0.1公顷;草场资源世界人均0.76公顷,我国仅为0.35公顷;森林面积世界人为0.65公顷,我国为0.107公顷;地表径流我国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各国第80位。

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能源、铁矿等,我国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

其他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除钨、稀土较高之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

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

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

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

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

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全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 土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日 :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 , 促进科学发展 月 2007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8年:保护用地,为子孙造福 日 2009年: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2010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2011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 2012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 “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 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一 、 我国的基本国情 960万平方公里 13亿人口
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的 1/3
珍惜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
面积 世界地 中国人均 世界人均 (万平 位(第 (平方米) (平方米) 方千米) 几位)
乱 砍 滥 伐
• 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数学、天 文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但是,由于不珍惜土地,致使土地遭到侵蚀, 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居住在那里的 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家园,很多城市和乡 村变成废墟,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原来一个 土地肥沃、兴旺发达的巴比伦古国变成了不毛 之地。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 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 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 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 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 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 灾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 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 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 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 (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 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42.4%, 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也是世界四大生物工程之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1自然资源的定义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然性。

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

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

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

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

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

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

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

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

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

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

2.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思想教育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了解我国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并存,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土地面积、矿产资源的总储量、耕地总面积、河流年经流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以前我们在第一册中学习过自然资源。

那么什么叫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好,我们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小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好,接下来我们学习:§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资源大国:下面是一组表明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数字: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

仅矿产资源就已发现了160多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p83 “想一想”回答,(可让学生思考,讲完下文后再总结回答)(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

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

)从刚才书上的数字对比当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这又说明是一个资源小国。

二、人均资源是不足(找同学读课文)我国耕地面积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产矿石第3位人均 80位森林面积第6位人均 1位水资源总量第6位人均 88位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为我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当,还有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问题呢?(找同学回答)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

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书提纲§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一、自然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品种全,总量丰富。

二、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人口继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2.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促进复新。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

2.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思想教育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了解我国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并存,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土地面积、矿产资源的总储量、耕地总面积、河流年经流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以前我们在第一册中学习过自然资源。

那么什么叫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好,我们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小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好,接下来我们学习:§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资源大国:下面是一组表明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数字: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

仅矿产资源就已发现了160多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p83 “想一想”回答,(可让学生思考,讲完下文后再总结回答)(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

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

)从刚才书上的数字对比当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这又说明是一个资源小国。

二、人均资源是不足(找同学读课文)我国耕地面积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产矿石第3位人均 80位森林面积第6位人均 1位水资源总量第6位人均 88位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为我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当,还有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问题呢?(找同学回答)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

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书提纲§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一、自然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品种全,总量丰富。

二、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人口继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2.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促进复新。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

2.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思想教育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了解我国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并存,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土地面积、矿产资源的总储量、耕地总面积、河流年经流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以前我们在第一册中学习过自然资源。

那么什么叫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好,我们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小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好,接下来我们学习:§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资源大国:下面是一组表明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数字: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

仅矿产资源就已发现了160多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p83 “想一想”回答,(可让学生思考,讲完下文后再总结回答)(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

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

)从刚才书上的数字对比当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这又说明是一个资源小国。

二、人均资源是不足(找同学读课文)我国耕地面积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产矿石第3位人均 80位森林面积第6位人均 1位水资源总量第6位人均 88位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为我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当,还有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问题呢?(找同学回答)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

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书提纲§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一、自然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品种全,总量丰富。

二、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人口继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2.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促进复新。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

2.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思想教育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了解我国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并存,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土地面积、矿产资源的总储量、耕地总面积、河流年经流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以前我们在第一册中学习过自然资源。

那么什么叫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好,我们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小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好,接下来我们学习:§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资源大国:下面是一组表明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数字: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

仅矿产资源就已发现了160多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p83 “想一想”回答,(可让学生思考,讲完下文后再总结回答)(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

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

)从刚才书上的数字对比当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这又说明是一个资源小国。

二、人均资源是不足(找同学读课文)我国耕地面积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产矿石第3位人均 80位森林面积第6位人均 1位水资源总量第6位人均 88位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为我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