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堂讲课稿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引言: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也是当代中学生课本中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份《将进酒》的课堂讲课稿,欢迎大家来阅读和借鉴!【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过程】师:在一般社交场合,人们互相敬酒时常常会恭敬地端着酒杯跟对方招呼:“请干杯!”跟你们上英语会话课的老外碰到这样的场合,一般会说:“……”有谁知道我们的祖先怎么说呢?生:将进酒——师:(板书)对,这里的将读“qiāng”,就是“请”的意思。
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在汉代时演变成了一首乐曲名,常当作劝酒歌在宴会上传唱。
唐代有位以喝酒著称的诗人也写过一首这样的诗,他就是昨天从天姥山梦游回来的李白(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劝酒诗《将进酒》。
师:(稍停,待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后)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昨天备课时老师准备了三套方案:A老师引导大家一起赏析诗歌,B同学们按照诗歌学习的方法,自己选择角度觖读诗文,C老师报教学案的答案,大家完成鉴赏填空后看书消化。
大家希望实施哪套方案?生(大多数):第二套(B)。
师:好。
我们就以第二套方案进行。
不过,老师准备的精彩课件用不上了,你们可不要后悔呀。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教案五篇

《将进酒》教案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重点)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重点)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难点)【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
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
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初步感知: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
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鉴赏诗歌: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
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将进酒(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将进酒(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风和诗歌意境。
3. 能够解读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
2.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理解“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珍惜时光,过有意义的人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白和《将进酒》的背景知识,包括李白的生活年代、诗歌创作的背景等。
2.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对每一句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3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李白的生平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引出《将进酒》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的每一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歌解析教师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等。
3.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并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4.2 诗歌理解和解析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4.3 主题探讨评估学生在主题探讨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将进酒》的全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资料提供李白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生平图片和相关诗歌,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哲学和诗歌特点。
《将进酒》优秀教案讲课稿

《将进酒》优秀教案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课件)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跟谁喝酒呢?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高二《将进酒》全国优秀教案4篇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
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将进酒-说课稿(有配套课件)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酒》是人教版中等职业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的第一课。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讲,还是从基础教学的角度来说,李白的这首诗都是很好的例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能够体味出诗中的意蕴美3.课时安排:一课时4.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上。
二、说学情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计算机09—4班,通过这一学期三个月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难免对诗歌产生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 、能够朗读诗歌不难,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就不容易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探寻、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将进酒》上课稿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研读诗歌——乐之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 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
话吗?暗含怎样的情感?
不是。
是欲求出路而不得,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是对强权当道的丑恶现实的愤慨之词。
研读诗歌
探究情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圣贤有可能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有理想、抱负的人。 他们不得重用、一直不为人所理解的人,所以寂寞。 饮者和圣贤有何关联?作者为何羡慕饮者? 饮者是“圣贤”中壮志难酬而逃于醉乡、以酒消愁的人。诗人羡慕 饮者,希望以饮酒留名,表明他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 于酒乡。 这两句,既表明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 没人才的揭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3)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
师:看得出,你对李白还是蛮有研究的,什么时候请你对全班同学开个讲座?
生21:这也不是我想出的,我是参考了钱穆先生的观点。
师:真应了古人一句话,开卷必有益呀。
这首诗到此能不能结束呢?
生;还不能。
师: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生22:我们还应了解一下诗歌的表现手法。
师:不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此豪迈奔放的诗句,肯定离不开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
(板书“沿波讨源明手法”)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生2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围的夸张。
前一句把壮阔说得更壮阔,后一句把短暂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师:好。
不但说出了所用的手法,还说出了作用。
不过老师补充一下,这句还用了古诗中常见的比兴的手法。
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
类似的夸张文中还有吗?
生23:“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还有“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愁思之深,“斗酒十千”写出了酒的名贵。
师: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沧浪)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李白的《将进酒》大家基本理清了本诗的情感、手法、意象,品味了诗歌的语言,也学会了朗读,进一步明确了诗歌的学习方法。
当然,我们学习诗歌,不光是背上一二个名句,而好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板书“依样画瓢学以用”)下面请大家依照本诗形式,选取一现实内容,也来写一首《将进酒》。
先来看老师写的一首:
将进酒
倪同刚
某日赴友宴,见邻桌喧声四起,一官儿模样者正醉语劝酒,闻其辞令人咋舌,却是道出时下风尚,乃代其仿青莲居士赋《将进酒》一首,以警世人云。
呃!干——干!
君不见杯中之物杜康传,可广财源可通官!
君不见在座宾朋皆富贵,不文之身万贯缠!
人生得意即在此,自古真理靠强权。
公款公物填私壑,轿车别墅养红颜。
声色犬马不足贵,境外山水任游玩。
赵局长,钱经理;将进酒,杯莫停。
转调羹,赌钞票①;试看谁为酒中仙。
熊掌鱼翅啃腻后,歌舞陪侍痛开怀。
如今世上诸般事,不喝十斤口莫开。
店家何故言浪费,成本回扣从中翻。
人头马,白茅台;小姐只须倒将来。
市内该酒皆假冒,唯独我家真名牌。
刷肠倒胃浑不怕,与尔同销国家财。
干!——干!呃!
注:①转调羹,赌钞票:两种劝酒方法,一是将调羹转起,停下后匙柄指向谁,谁就喝酒。
一是与人竞酒,喝一杯给一百元,然终未见挑战者。
(学生写,未写完,下课铃声响起)
师:时间过得真快,看来大家还没有写完,请大家课后完成,明天我们再作交流。
课后再请大家分成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板书“研究学习来拓展”),投影打出题目: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以“李白与酒”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2、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7、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教学反思】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有关此诗的分析鉴赏资料也很
多,包括课件、朗诵甚至影像等,如果好好组织,可以上一堂图、文、音并茂的唐诗欣赏课。
想起自己以前也曾开过一次诗歌鉴赏课,老师的评价是“很能讲,教学基本功扎实”,自己当时还为此得意过一阵子,经过新课程培训的洗礼,才觉得当时是多么的荒唐。
一堂课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却不见课堂主体——学生的作为、感悟,这样的课无论如何没有多大价值。
再想起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听过不少老师的课,我至今还记得高二时刘士标老师给我们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讲得很精彩,很投入,旁征博引,潇洒自如,把周瑜的英雄气概讲活了,似乎给了我们莫大的享受。
但要问我当时老师讲的什么内容,要问我对词的理解、感悟,则什么印象也没有了,而目前自己肚中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都是自己看书钻研思考得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课堂上应授之以“渔”而不是“鱼”。
明乎此,我在前面学过初唐诗的基础上,上了一堂原生态的学习课,展示同学学诗的思维流程,立足实际,从读注释、读文本、品名句、明手法、练仿写等方面培养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我上课一般没有程式可循,大多是根据课堂情况生成,虽然本次是上公开课,自己也认真地备了课,做了课件,但还是征求学生意见,以三套方案供选。
本来估计选老师引导学习方案的要多些,但没有同学说,正了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生本理念,于是就顺着同学们说的思路进行,让他们自行解决课堂学习的环节,教师再随机点拔。
当然,确定这个思路后,我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该如何调控。
果然,在学生说完解题后,朗读诗文时出现问题了。
学生读不出“气”,即使改了,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而朗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比分析来得重要。
读好了,情感就理解了,于是我就抓住此同学的朗读进行分析,指点,让其他同学示范补充,最后范读引领。
虽然教师的读由于充分作了准备,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但这样处理还有不妥,应抓住开头没读好的同学再做文章,可以问两个问题:一、懂了没有?二、是否再读一下以示进步?
就学生学一首诗而言,根据前面几首诗的教学,大家基本以理出
“释题——朗读——品唏——手法——主旨(情感)”这些环节,一首诗的学习做到上述步骤,要求也就完成了,由于想要出点彩,我在备课中有意识地加了二个环节:一是仿写,二是研究性学习。
其中前者是放在课上操作的,后者放在课后进行。
由于时间关系,仿写未能让学生放手一练并作交流,只是投影了本人的拙作,造成课堂结构前松后紧,这也是备学生不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