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常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科应急预案流程

新生儿科应急预案流程下面是新生儿科应急预案的一般流程:1.建立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确定应急预案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责任。
通常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由院长、新生儿科主任、首席医生等组成,他们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和落实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2.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生儿科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灾害分类、灾情评估、组织机构、医疗资源调配、监测报告、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等。
3.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还要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模拟各种突发情况,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建立应急预案的触发机制:明确应急预案的触发机制和应急响应级别。
一般根据灾情等级和影响范围,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级别,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预案内容和应急响应措施。
5.灾情评估和信息报告:当发生灾害或突发情况时,新生儿科应急预案组织机构要及时对灾情进行评估,了解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然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相关信息。
6.协调指挥和应急处置:根据预案内容和灾害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协调指挥医疗资源,组织妥善处置灾情。
例如,建立临时隔离区域、随时保障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等。
7.后勤保障和心理援助:在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后勤保障工作,如清理卫生、维护设备和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等。
同时,还要对受到灾情影响的新生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平复心情。
8.总结经验和改进预案:每次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预案组织机构要及时总结经验,评估预案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这样可以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有效性。
以上是新生儿科应急预案的一般流程,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制订和执行应急预案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合理调度医疗资源,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灾害。
儿科应急预案流程

一、概述儿科作为专门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科室,其患者群体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因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流程至关重要。
以下为儿科应急预案流程,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二、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放置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姿势。
2. 正压人工呼吸(1)若新生儿无自主呼吸,立即给予正压人工呼吸。
(2)保持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钟。
3. 胸部按压(1)若新生儿心率低于60次/分钟,需进行胸部按压。
(2)按压频率为90-100次/分钟。
4. 药物支持(1)若新生儿心率仍低于60次/分钟,可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
(2)观察药物效果,必要时重复给药。
5. 观察与评估(1)观察新生儿肤色、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必要时重复复苏操作。
三、火灾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火灾预防(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
(2)提高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2. 火灾应急处理(1)发现火情,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
(2)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进行灭火。
(3)确保患者安全,优先疏散患儿及家属。
四、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安全防范(1)为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嘱患者在床上活动时小心,必要时寻求护士帮助。
2. 跌倒坠床处理(1)护士立即赶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受伤情况。
(2)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
五、针刺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防范措施(1)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2)不慎被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2. 应急处理(1)使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包扎。
(2)暴露者意外受伤后,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并如实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
新生儿科各种应急预案

一、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1. 发现新生儿窒息后,立即将新生儿放置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2. 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
3. 必要时给予氧,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4. 若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5. 若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必要时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二、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1. 发现新生儿呛奶,立即停止喂奶,保持新生儿头部低位,轻拍背部,使奶液排出。
2. 若呛奶严重,导致窒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如症状未缓解,及时通知医生。
三、新生儿黄疸应急预案1. 发现新生儿黄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2.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蓝光治疗或药物治疗。
3. 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如症状加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新生儿感染应急预案1. 发现新生儿感染,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2.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抗生素治疗。
3. 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新生儿科人员调配应急预案1. 建立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新生儿科人员充足。
2. 制定应急人员调配方案,遇突发事件时,快速调配人员。
3. 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建立预警机制,确保新生儿科工作安全、正常、有序地运行。
六、新生儿科设备故障应急预案1.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
2. 在等待维修期间,采取替代措施,确保新生儿科工作正常进行。
3. 加强设备维护,预防设备故障发生。
总之,新生儿科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障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新生儿科工作安全、正常、有序地运行。
儿科应急预案_流程

一、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
2. 持续复苏(1)评估患儿情况,给予正压人工呼吸。
(2)如患儿心率仍为50次/分,需联合胸部按压。
(3)如患儿心率仍为50次/分,立即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
3. 观察与评估(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肤色等。
(2)评估患儿病情,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4. 交接班(1)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及处理措施。
(2)向接班人员交接患儿情况,确保治疗连续性。
二、儿科病房火灾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火灾预防措施(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护士长及安全员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2)加强医护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2. 火灾应急处理(1)发现火情,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
(2)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3)如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求助。
3. 火灾善后处理(1)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原因调查。
(2)对病房进行消毒、修复,确保患儿安全。
三、儿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安全防范(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2. 跌倒坠床应急处理(1)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
(2)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3)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 观察与评估(1)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2)做好交接班,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四、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1)提高医院儿科应对新生儿窒息的急救能力。
(2)强化急救思想和认识,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儿科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目的为保障儿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儿科所有科室,包括门诊、病房、急诊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儿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儿科应急小组,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预案内容1. 小儿休克应急预案(1)平卧位,下肢应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
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适当抬高,以利于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
方法是将患儿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后仰,同时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3)补充血容量,及时恢复血流灌注。
迅速建立1—2条大管径的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入2:1等张含钠液扩容,并同时采血配血。
(4)纠正酸中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与程序(1)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外界刺激。
(2)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
(4)给予抗惊厥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
3.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与程序(1)立即停止输液,观察患者症状。
(2)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
4. 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1)立即停止喂食,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
(2)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如误吸物进入气道,给予吸引器吸出。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5. 住院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与程序(1)立即将患儿抱起,检查受伤情况。
(2)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五、应急程序1. 发现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儿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2. 儿科应急小组迅速组织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新生儿科 儿科应急处理及流程

感谢参与
• 注意神态的变化 ,如面色、前囟饱满 ,脑性尖叫 ,双侧瞳孔大小及肢体活 动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 、应急处理
(7)病情完全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 • 保持患儿安静 ,专人护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护干扰 , 出生后前3天禁止 沐浴; •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侧卧位 ,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 ,喂奶后注意面色 变化 , 防止呛奶 。给予氧气吸入 ,必要时吸痰、镇静、注意保暖,视病情 采用暖水袋或暖箱保温; 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保持床 铺清洁干燥; • 及时抽血化验及留取标本 ,并及时送检。
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
• (3)部分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 ,在平时应定期充电 ,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 态 , 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正常运行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 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 (4) 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 ,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 ,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 患者呼吸道相连 ,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 意识等情况。
• (6) 当班护士需按照上报程序通知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 , 同时护士长应通知 病房主管医生、科主任及医务科。
• (7)注意密切观察病情 ,直至病情稳定。 •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认真交接班。
住院患儿发生摔伤的应急处理
2 、应急流程
• 患者发生坠床 →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检查患者后再搬动 ,取合适体位→评估受伤 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 →及时做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做好交接班 及记录→做好解释工作 ,避免医患冲突→观察处理效果并作好记录。
1 、应急处理
• (1)先分离吸痰管与中心吸引装置 ,然后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 ,并向患者家 属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新生儿科常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疗资源占用
评估突发事件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情况,包括人力、 物力等。
社会影响
评估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如舆论关注、家 属情绪等。
案例分析:成功应对突发事件
案例一
某医院新生儿科成功应对呼吸机故障事件。当值医护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手动呼 吸球囊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联系设备科紧急维修,最终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重点监测
针对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等,采用更加密 集的监测手段,如持续心电监 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专项监测
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如新生 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开展 专项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
预警级别设置及发布流程
预警级别
根据新生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预警分为四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 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03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划分
应急组织体系构建原则
80%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院级统一领导下,新生儿科内 部建立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 人员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的有效 开展。
100%
平战结合,专兼结合
既要满足日常医疗需求,又要具 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应 急组织体系应平战结合,专兼结 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80%
依法规范,科学管理
应急组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相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采用科学 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应急工 作的效率和效果。
各部门职责划分及协作机制
01
02
03
04
新生儿科
负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
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
急诊科
负责接收和初步处理新生儿急 诊患者,协助新生儿科进行应
新生儿科常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扩容剂 ,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按照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补液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要点一
升压药物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提高血压,改善组织器 官的血流灌注。
要点二
扩血管药物
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用于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 环。
。
人工呼吸
给予两次有效的人工呼吸,每次吹 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使胸廓明显 抬起。
胸外按压
在胸骨下1/3处进行胸外按压,频率 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 胸廓前后径的1/3。
除颤与复律
01
02
03
除颤准备
如医院条件允许,尽快准 备除颤设备,做好除颤准 备。
电击除颤
根据新生儿体重和病情选 择合适的能量进行电击除 颤。
处理流程
评估窒息程度 → 清理呼吸道 → 吸氧 → 建立静脉通道 → 药物治 疗 → 监测生命体征。
心跳呼吸骤停
应急预案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如有条件,尽早使用自动体 外除颤器(AED);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
处理流程
评估病情 → 心肺复苏 → 使用AED → 建立静脉通道 → 药物治疗 → 监测生命 体征。
治疗原发病因及并发症预防
治疗原发病因
针对引起休克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 感染、抗过敏、止血等。
VS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等。同时加强护理,保持呼吸 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常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一)初步复苏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
(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
5.、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
(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四)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
(1)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
(3)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4)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AA病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1号足月儿用,0号早产儿用)
3、选择正确的气管导管:
内径2.5mm-<1000g,<28w
内径3.0mm-1000-2000g,28-34w
内径3.5mm-2000-3000g,34-38w
内径4.0mm->3000g>38w
4、整个操作要求在20S内完成并常规作1次气管吸引。
(五)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纳洛酮遵医嘱执行。
(六)评价
复苏过程中随时评价新生儿的皮肤、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为确定进一步的抢救措施提供依据。
处理流程:
保温→摆好体位(鼻吸气位),先口后鼻,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触觉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部垫高3厘米→必要时给氧→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有呼吸,心率> 100次/分,肤色红润,送入新生儿病房支持护理(呼吸、心跳暂停立即予心肺复苏)。
新生儿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护士巡视中一旦发现新生儿烫伤,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
2、烫伤的处理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具体措施:遵医嘱在烫伤部位涂烧伤湿润膏,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冷敷24h降低温度。
3、根据医嘱治疗: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针筒抽尽泡内渗液,然后涂上烧伤湿润膏,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至痊愈。
4.烫伤局部如有皮肤破损发生,可用1%碘胺啥咤银霜或其他有效局部抗菌药物换药直至痊愈。
5、及时上报质控办。
处理流程:
婴儿烫伤→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遵医嘱处理→解除烫伤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上报质控办
新生儿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
2、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3、一旦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儿身边并做好安抚,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及时处理。
4、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及时上报质控办,了解坠床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
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一旦出现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上报质控办→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新生儿丢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保持好病房的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关门,经常检查门窗。
3、一旦发现患儿丢失,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4、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处理流程:
患儿丢失→做好现场保护→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值班护士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既往惊厥史患儿);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者已发生惊厥的患儿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同时请其他人员呼叫值班医生。
3、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入上下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吸氧,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等,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遵医嘱迅速给药。
6、注意安全,设床档,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
7、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8、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9、参加抢救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10、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
发现患儿惊厥先兆或惊厥时,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衣扣→通知医生→将压舌板放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给予吸氧,备好抢救物品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安慰患儿,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处理流程:
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