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24赤壁 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doc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24赤壁 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doc

24赤壁阅读练习
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
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

之情。

(2分)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
答案:
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1.
答案:
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2.。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

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

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杜牧《赤壁》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

(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
17.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成接近的一项是(2分)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1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7.C(2分)
18.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意思对即可。

2分)。

默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默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默写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补全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常常会走向衰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借菊花表现诗人闲适淡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携玉龙为君死铜雀春深锁二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应注意易错及重难字词,如“提携”“铜雀”“拂士”“悠”;要注意“二乔”不要写成“二桥”,“见”不要写成“现”。

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3)自古以来,“诗言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

如《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借花草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老骥伏枥烈士暮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精编】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24赤壁 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doc

【精编】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24赤壁 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doc

24赤壁阅读练习
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

之情。

(2分)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
答案:
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1.
答案:
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2.。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 阅读练习 (2)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赤壁》 阅读练习 (2)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24..赤壁......阅读练习一、...................7.分〕..阅读杜牧《赤壁》答复以下问题。

〔共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合称“小李杜。

〔..........3.分〕...... ________........_______.......。

诗人杜牧和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5.分〕.........19..~.20..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赤壁》 [唐]杜牧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二、选择题: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
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赏析简答题: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4、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5、后两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选择题: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
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三、赏析简答题: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暗示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

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4、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5、后两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
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