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民族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教育调研报告民族教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的脱贫工作情况,我特地对某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进行了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地区民族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民族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民族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

2. 实地调研:前往目标地区,参观学校和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

三、调研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调研期间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地区更为匮乏。

学校的设施条件欠佳,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学条件不够优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内容缺乏民族特色: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的教育内容缺乏民族特色,很多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了解甚少。

这导致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度较低,缺乏文化自信心,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3. 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在调研中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辍学率较高,尤其是女生辍学率更为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忽视了子女的教育问题。

四、调研建议1. 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权益。

2. 强化民族教育内容:学校应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与教育,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纳入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3. 推行教育扶贫政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易辍学的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和贫困生资助,鼓励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4.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应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五、调研总结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内容缺乏民族特色和学生辍学率高等。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调查近年来,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帮扶工作,但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质量却一直处于低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的调查。

首先,我们走访了几所少数民族中学,发现这些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学校条件落后、资源缺乏,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教学楼暴露了地面擦痕,在夏季高温时教室内缺乏空调设备,学生实验室的科研设备缺乏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到了一所少数民族小学,了解学校师资力量的情况。

在这所小学里,我们发现了教师的数量和教育水平都较低。

由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投入,许多小学老师没有接受过乃至缺乏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指引。

再次,我们还调查了学校的运行方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少数民族学校的规划和管理方式落后,人员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此类问题,学校管理水平和排课情况特别混乱。

该学校大量的教育资源不得不在管理、维修等基础性方面消耗,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最后,我们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也有些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没有充分的认知,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而且由于少数民族学校多为农村学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对于学习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效不佳。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解决学校教育问题,需要多部门合作,尤其是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多向偏远地区学校投资,改善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家长和教师也应共同努力,共同发扬教育的正确导向,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促进自我价值的增长和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学校才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五篇材料)

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五篇材料)

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五篇材料)第一篇: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关于我市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省、市的《贯彻意见》,市政协法制群团民族宗教委员会和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会同市民宗局、市教育局组成调查组,一行7人,于5月10日至19日,在市政协副主席傅克勤的带领下,相继到了石棉、汉源、宝兴三个有少数民族乡的县,历时10天,深入到石棉的蟹螺、先锋、安顺,汉源的小堡、永利,宝兴的硗碛等6个民族乡,实地看了7所学校,就初中、小学阶段民族学生的教育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分三个层面,首先听取县政府汇报,其次是与乡、镇领导及乡、镇干部座谈,再次是与学校教职工和部分学生的家长座谈,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情况、探讨问题。

调查组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石棉、汉源、宝兴三县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状况。

(一)人口状况。

三个县按行政区划明确为少数民族乡的共16个,其中石棉10个,汉源5个,宝兴1个。

16个民族乡的总人口为78388人,其中少数民族为32340人,占16个民族乡总人口的40%左右,主要是彝族和藏族。

(二)人均纯收入状况。

2003年雅安市7县1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295元,全市16个民族乡,除石棉的回隆、擦罗和宝兴的硗碛三个乡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外,其余13个民族乡农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

其中石棉的8个民族乡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低115.50元,汉源5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低200元以上。

加之民族乡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半高山和高山地带,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洋芋和养殖牛羊等,经济收入相当低微。

少数民族家庭供养的人口比汉族多,生活水平相对更低,更难承担子女入学和就读的费用。

(三)民族乡的基础教育状况。

XXXX年民宗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民宗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民宗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可编辑)民宗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状况调研报告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

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介于北纬°′°′东经°′°′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XX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XX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在建的衡(阳)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公里距省会昆明市公里。

**历史悠久XX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年设置**县**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县辖个乡(镇)、个村委会(社区)、个自然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年平均气温℃。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

**年末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

全县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万元财政总收入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财政总支出万元教育总支出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人均有粮公斤。

目前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万人。

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年**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所(含教学点个)其中:普高所(含所民办高中)职高所中心学校个(所辖初中所)幼儿园所(含所民办幼儿园)。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是指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目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教育机构和教师,了解其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认知和实施情况。

实地访谈则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

教育机构普遍面临着教师缺乏、学校规模小、设备陈旧等问题。

2. 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引导性。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3. 文化认同缺失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历史。

这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感较弱,缺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教育投入不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投入都需要增加。

四、建议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教育设施建设、改善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质量。

2. 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元素,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强化文化教育教育机构应开设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等课程,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和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48996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

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介于北纬23°29′—24°28′,东经104°31′—105°36′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在建的衡(阳)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 教育资源不平衡:相对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教师
队伍、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不足。

2. 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近年来,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离全面满足教育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 教育水平偏低: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
平普遍较低,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较发达地区有差距。

4. 学校布局不合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设施
简陋,交通不便,学生上学存在困难。

5. 学生辍学率高: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较高的学生辍学率,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无法承担教育费用,或者是学生的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
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设施、招聘和培训优秀的教师等。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调查时间】:【调查目的】:本次基础教育调查研习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或弊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

同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对该县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以及对此所采取的措施;同家长交流,征求他们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或意见,找出他们的认识误区,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去感化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开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教育事业;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成长经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我们了解农村,感受农村,帮助农村,真正在调研活动中锻造自己的意志、体力,丰富阅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生活的艰苦,工作的不易,端正就业观,从基层做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参加活动,接触相关单位,争取机会与其保持长期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援助,培养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创业的勇气信心和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让当地了解我校对该地区的学生实践能力和新农村建设的关注,为我校在青海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调查对象】:当地教育部门教师学生村民及学生家长【调查方法】:结合对典型农户的访谈和对政府教育官员的专访【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靠当地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同时国家必须采取积极扶持、重点照顾的政策。

各有关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起来,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共同努力,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建设,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和健康水平。

我以“落后地区的教育体制与先进教育方式的融合”为主题通过此次活动对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或弊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

同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对该县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以及对此所采取的措施;同家长交流,征求他们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或意见,找出他们的认识误区,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去感化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开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教育事业;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成长经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调研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现状基础教育少数民族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分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进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往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

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进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整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均匀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23 29 24 28 ,东经104 31 105 36 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交界,在建的衡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千米,距省会昆明市485千米。

**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县辖18个乡、174个村委会、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千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均匀气温16.7℃。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

201X年末总人口7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2万人,占总人口的94.64%,少数民族人口47.28万人,占总人口的60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98人。

全县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

201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进13632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6.56%。

农民人均纯收进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千克。

目前,全县尚有尽对贫困人口14万人。

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201X年-201X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201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其中:普高5所,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幼儿园17所。

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4%。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50.7%,初中73%,小学84.36%,幼儿园100%。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394人,初中在校生34482人,小学在校生93144人,幼儿园2200人。

全县校舍建筑面积643661平方米,中学生均5.2平方米,小学生均4.7平方米,全县危房面积39600平方米。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进学率为98.91%,停学率为0.73%;初中适龄少年毛进学率为94.14%,年停学率为3.89%,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2年,普九人口覆盖率100%。

、2016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08所,其中:高中5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中心学校23所,完小494所,教学点362个,民办幼儿园21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6601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6008人,代课教师593人,代课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9.0%,比201X年降落了1.4个百分点。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完中47%,普通中学75.68%,职业中学76.36%,小学86.07%,幼儿园100%,均比201X年有所进步。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28660人,其中:高中6357人,初中34273人,小学85217人,幼儿园2813人。

进学率:高中20.56%,适龄少年毛进学率96.30%,小学99.11%,幼儿园21.00%,分别比201X年上升1、16、 0.20、9个百分点。

停学率:初中3.43%,小学0.71,分别比201X年降落0.46、 0.02个百分点。

全县有校舍建筑面积673724平方米,比201X年增加30063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0817平方米,比201X年增加1217平方米。

全县初中学生均校舍面积8.0平方米,比201X年增加0.61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比201X年增加0.4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95年。

、201X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59所,其中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学501所、教学点365个、幼儿园27所。

有小学教学班3105个,在校生83987人;初中教学班622个,在校生35679人;高中教学班144个,在校生7546人。

有小学专任教师354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获得相应教师资历证书的合格率97.35%;有初中专任教师195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获得相应教师资历证书的合格率95.40%。

全县适龄儿童进学率99.27%,小学在校生年停学率0.62%;初中阶段进学率97.01%,初中在校生年停学率63%;7 15周岁三类残疾进学率71.3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1%,17周岁人口低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23%;现有青壮年总人口435146人,其中青壮年文盲人口3197人,文盲率为0.73%,抽考复盲率50%。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29124平方米,生均5.1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85584平方米,生均8.00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6.07年。

从以上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县教育发展发展势头较好,响应了国家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政策,校点逐年减少,教师逐年增加,校舍逐年改善,进学率逐年进步,教育的各项指标均呈良性发展,往年年末普九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是全州最后一家实现了普九验收。

三、**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根据我县县大、财困、民贫,人口多、基础差的实际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云南省两基攻坚计划》,在认真算清实施普及教育的总人口帐、贫困学生人口帐、普及帐、校舍帐、教师帐、资金帐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前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县两基攻坚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暂行规定》、《**县普九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县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普九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各级、各部分明确了普九工作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顺利实现普九,我县各级各部分采用多种情势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讲授实施普九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普九。

一是全面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展开《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

县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法》印制、张贴到学校、村寨、集市、街头醒目位置,并将《义务教育法》摘要印成册发到各乡镇学校和村寨。

二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致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努力营建避免适龄儿童、少年外出打工的社会氛围;以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大打普九攻坚战为主题的宣传动员;天天转动播放普九宣传标语,及时报导普九专题快讯。

三是利用标语的宣传功能,在公路、学校、村寨等醒目位置制作宣传牌100多块、宣传标语1万多平方米,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国家、省、州有关义务教育和普九的要求。

四是展开情势多样、内容丰富的普九宣传活动。

几年来,县、乡召开普九工作专题会议515次,宣传、研究和布置普九工作,各乡镇利用标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车、派出普九工作队进村进户、展开普九文艺演出等情势,对普九工作进行宣传,全县仅出动普九宣传车辆就多达2100多辆,普九专题文艺演出378场,普九工作队进村进户宣传60000多人。

宣传工作基本上做到了电视上有图象、广播里有声音、墙壁上有文字。

普九工作在我县深进人心,引发强烈的共叫,社会各界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氛围较为浓厚。

如珠街镇老山坡村小组长魏仕才看到本村8名学生开学两周后还没有上学,他挨家挨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卖了自家的耕牛帮助8名学生解决生活费,并帮学生扛着行李走了10多千米的山路将8名学生送回学校;篆角乡沙牛村张昭福积极配合普九工作,常常到村民家宣传《义务教育法》,每一年还组织村民举行普九文艺演出,在他的宣传动员和教育下,该村70户人家65名适龄少年,几年来无一人停学。

在**,像魏仕才、张昭福这样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四、**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为使我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管好、用好,切实保障贫困学生学有所助,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教育经用度在学生的身上,做得专款专用。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财政常常性收进,2003年为5255万元,2016年为6034万元,201X年6804万元,2016年为7513万元,增长比例三年分别为14.82%、176%、10.42%;财政对教育拨款2003年为10803万元,2016年13135万元,201X年1543万元,2016年18407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21.59%、17.50%、19.26%。

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16年969.57元,201X年1041.36元,2016年1310.19元;初中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16年10067元,201X年1086.20元,2016年14819元。

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2016年1526元,201X年241.63元,2016年258.02元;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2016年2576元,201X年2757元,2016年337.70元。

城市教育费附加:2016年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223万元,并全部用于教育。

2016年中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共2071万元,用于教育980万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980万元,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公道。

多渠道张罗义务教育资金展开勤工俭学:2016年全县多渠道张罗义务教育资金195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

勤工俭学收进小学131万元,生均14.77元;初中75万元,生均21.20元。

教职工工资:全县教职工工资由县财政同一按时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

二是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和结对帮扶政策。

为使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我县制定了《**县贫困生救助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