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
挑战杯奖励政策

一、对学生的激励政策:1、给予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和校内表彰(见学生手册第101页和挑战杯文件)2、创新学分认定《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校办〔2010〕34号第三条学科竞赛的学分认定。
学科竞赛的学分数按参赛获奖等级认定(表3)。
3、奖学金奖励《安徽工业大学学科竞赛管理暂行办法》校办〔2010〕34号1.校外竞赛奖励。
学生在参加校外各项学科竞赛活动中,有发明创造、突出事迹或成绩优异者,按以下标准奖励:学生的奖金统一纳入学校学生奖励经费中支付。
2、挑战杯国赛获奖,可作为申请上海校友会奖学金条件之一。
(见学生处相关文件)4、根据《安徽工业大学关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在省级以上挑战杯比赛中获奖(团队取前3名)可优先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对老师的激励政策:1、进行校内表彰(见挑战杯文件)2、工作量补贴《安徽工业大学学科竞赛管理暂行办法》校办〔2010〕34号(二)竞赛指导工作量补贴。
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的指导教师除按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外,另按以下标准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1.校级竞赛:15学时/队;2.省级竞赛:30学时/队;3.国家级竞赛:50学时/队(各级竞赛为同一项目时不累计)。
3、教学效果认可在教授副教授聘任和续聘中有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在要求的条件中,教学效果的认可与科研课题、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是并列的。
三类(省赛的二等以上)教学效果与三类以上科研课题(前3名)或二类科研奖励或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列,二类(国赛三等以上)教学效果与主持三类科研课题或一类科研奖励或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列。
4、教学科研奖励《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安工大〔2003〕12号三、对学院的激励政策:1、进行校内表彰,评出优秀组织奖,纳入到学生工作和共青团考评要求中。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奖励条例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奖励条例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为鼓励优秀学生,凡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或在学业成绩、文体活动、社会工作以及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全日制在籍本科学生个人和集体,均可依据本条例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条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根据《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规定,对当学年德育学分不满8学分者,不得参加当学年各种评奖、评优;对当学年特色学分不满2学分者不得参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宝钢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校特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的评选。
第四条表彰奖励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
表彰奖励的方式为:通报表扬、颁发奖状、证书、奖品或奖金。
第五条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政府、企业、个人专项和校友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颁发证书和奖金。
具体条件和奖励标准按《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有关规定进行。
第六条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年开展一次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评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及其它各单项先进个人,同时在毕业生中开展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活动,具体条件和标准按《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进行。
第七条为促进优良学风、优良班风和宿舍文化建设,每学年开展一次校、院级先进班级和文明宿舍以及校级学风优良宿舍的评比,颁发奖状、奖金或奖品。
获校级先进班级称号的,奖励班级活动费500元;获校级文明宿舍的,按宿舍每个成员10元的标准发放奖品;获校级学风优良宿舍的,按宿舍每个成员30元的标准发放奖品。
大学科研奖励办法

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2011-10-01 00:00各院(部),行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经反复研讨和征求意见,特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二○○九年五月八日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鼓励教职工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章奖励原则、范围、类别第二条奖励原则。
注重重要成果,注重较高水平,加大奖励力度;依据成果(项目)类别、等级,按成果(项目)的获准时间(当年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
第三条奖励范围。
我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取得的冠有我校校名的成果(项目)。
涉及著作的,按实施奖励时著作者是否为我校在编在职教职工确定。
第四条奖励类别。
按科研项目、科研项目鉴定、科学技术奖、专利授权、论文、著作等六大类实施奖励。
第三章奖励细则第五条科研项目奖励及实施奖励的相关事项,按我校《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安工大〔2006〕75号文)执行。
第六条科研项目鉴定,按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两类性质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励。
奖励标准,见附表1。
第七条科学技术奖(含人文社科奖),按国家级和省部级等5个层次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励。
若我校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全额奖励;若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60%的额度奖励;若我校为第三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40%的额度奖励;若我校为第四及以后的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30%的额度奖励。
奖励标准,见附表2。
第八条专利授权。
按发明专利和其他专利两类性质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励。
奖励标准,见附表3。
第九条论文奖励。
按《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工程索引》(EI)收录,《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国际学科顶尖学术期刊,国内学科顶尖学术期刊等6类期刊对论文作者实施奖励,奖金由第一作者分配。
6、挑战杯相关激励政策(教师)

我校关于“挑战杯”竞赛指导教师的有关激励政策
学校现行的人事制度(教学效果认可)、科研制度(教学科研奖励)和教学制度都对指导挑战杯竞赛的指导老师有相关激励政策,具体如下:
1、进行校内表彰(见挑战杯文件)
2、工作量补贴
《安徽工业大学学科竞赛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二)竞赛指导工作量补贴。
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的指导教师除按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外,另按以下标准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1.校级竞赛:15学时/队;2.省级竞赛:30学时/队;3.国家级竞赛:50学时/队(各级竞赛为同一项目时不累计)。
3、教学效果认可
在教授副教授聘任和续聘中有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在要求的条件中,教学效果的认可与科研课题、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是并列的。
三类(省赛的二等以上)教学效果与三类以上科研课题(前3名)或二类科研奖励或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列,二类(国赛三等以上)教学效果与主持三类科研课题或一类科研奖励或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列。
4、教学科研奖励
《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安工大〔2003〕12号。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规定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6.02.03•【字号】皖政[1986]7号•【施行日期】1986.02.0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规定(1986年2月3日皖政〔1986〕7号)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属于省内首创、本行业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生物新品种、新药品和新医疗方法等新的技术成果,在应用中已获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二)在推广、应用、转让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要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四)在科技管理和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第三条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按所奖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科学技术进步作用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获奖项目均授予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奖状和证书,并按下列标准发给奖金:一等奖五千元,二等奖三千元,三等奖二千元,四等奖五百元。
奖励基金由省财政统筹安排。
第四条设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简称省评委会),负责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
省评委会由省科委、经委和有关部门联合组成。
第五条请奖项目,一般按照任务来源或完成项目单位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由行署、省辖市科委或省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企业单位的成果推广、采用新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由行署、省辖市经委初审;高等院校的项目,由本院校学术委员会初审;国防系统的民用或军民通用项目,由省国防科工办初审;部属驻皖单位直接为安徽省服务的项目,由单位所在地的行署、省辖市科委或省归口部门初审。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1.21•【字号】省政府令第136号•【施行日期】2001.11.2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36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经2001年8月25日省人民政府第八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省长许仲林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奖励在我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设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省科技奖)。
省科技奖分以下类别:(一)自然科学类;(二)科学技术进步类;(三)技术合作类。
第三条科学技术奖励工作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方针。
第四条省科技奖的评选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省科技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设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学科)评审组,具体负责省科技奖的评审。
专业(学科)评审组由评审委员会聘请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六条鼓励社会力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
社会力量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当依法在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登记。
社会力量经登记设立的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在奖励活动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省科技奖授予的对象和条件第七条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人员。
第八条省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授予下列人员、组织:(一)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工艺、方法、材料及其系统等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人员;(二)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人员或者组织;(三)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社会公益性工作,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人员或者组织;(四)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采用先进技术方法,保障工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组织。
安工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342号)、教育部资助中心《关于做好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的通知》(教助中心[2012]92号)和省财政厅、教育厅印发的《安徽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皖教秘[2012]480号),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标准博士研究生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为每生每年2万元,如有变动,按照上级文件执行。
二、申请对象基本学制内的全日制注册在籍的在校研究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含定向、委培、MBA、MPM等培养类型学生,在入学满一年后均可申报。
三、参加国家奖学金评选的研究生应符合下列条件:(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术道德规范;(三)诚实守信,品行端正,讲文明,有礼貌,爱集体,学风正;(四)学习成绩优异无重修和补考记录,通过国家CET-6;(五)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突出,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工作、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备申请资格(一)在校期间受到各类处分(含通报批评)的;(二)在校期间,在考试、论文写作和就业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三)在校期间,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的。
五、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采用计分制进行(计分标准详见附件1)。
博士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计分:A荣誉奖励表现占10%;B科学研究占70%;C学习成绩占10%;D社会活动占10%。
各项得分乘以各项系数后累计总分为最后得分(荣誉奖励加权分不大于10分,科学研究累计加分不大于70分,学习成绩加权分不大于10分,社会活动加权分不大于10分)。
计分公式为:总分T=A×10%+B(B≤70)+C×10%+D×10%硕士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计分:A荣誉奖励方面占10%;B科学研究占40%;C学习成绩占35%;D社会活动占15%。
大学科技奖励办法

大学科技奖励办法为进一步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激励为学校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奖励办法。
一、奖励的范围和对象(一)奖励范围为我校承担或完成、知识产权全部或部分归我校所有的科研立项及成果,具体范围如下:1.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科研项目;其他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项目。
2.影响因子1.0(含1.0)以上的SCI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新华文摘》摘录等高水平人文社科论文、《Nature》和《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发明专利。
3.科技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奖励对象为我校教师个人或集体。
二、奖励的认定和标准(一)科研项目的认定及奖励标准1.科研项目的认定科研项目符合上述范围,必须是我校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且在项目下达文件、项目任务书和相关协议中得到明确体现。
2.项目的奖励标准我校教师作为97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86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的,奖励个人10万元。
我校作为课题第一承担单位,且我校教师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及我校作为课题参与单位,我校教师作为子课题第一负责人的97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863计划课题、公益专项项目,按照项目经费的2%给予奖励,原则上上述项目作为承担单位的课题组奖励经费不高于20万元,不低于5万元。
作为子课题的课题组奖励不高于5万元,不低于1万元。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按照项目计划经费的5%进行一次性奖励,原则上课题组奖励经费不高于20万元,不低于5万元;星火计划项目和软科学计划项目奖励课题组1万元。
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另奖励课题组10万元,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另奖励个人10万元,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另奖励个人3万元。
(二)期刊发表的SCI索引收录论文、《新华文摘》摘录文章、高水平人文社科论文、《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发明专利的认定和奖励标准1.论文和发明专利的认定相关论文和发明专利限于我校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并且我校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发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
2011-10-01 00:00
各院(部),行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经反复研讨和征求意见,特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九年五月八日
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鼓励教职工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章奖励原则、范围、类别
第二条奖励原则。
注重重要成果,注重较高水平,加大奖励力度;依据成果(项目)类别、等级,按成果(项目)的获准时间(当年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
第三条奖励范围。
我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取得的冠有我校校名的成果(项目)。
涉及著作的,按实施奖励时著作者是否为我校在编在职教职工确定。
第四条奖励类别。
按科研项目、科研项目鉴定、科学技术奖、专利授权、论文、著作等六大类实施奖励。
第三章奖励细则
第五条科研项目奖励及实施奖励的相关事项,按我校《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安工大〔2006〕75号文)执行。
第六条科研项目鉴定,按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两类性质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励。
奖励标准,见附表1。
第七条科学技术奖(含人文社科奖),按国家级和省部级等5个层次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励。
若我校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全额奖励;若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60%的额度奖励;若我校为第三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40%的额度奖励;若我校为第四及以后的完成单位,按获奖等级30%的额度奖励。
奖励标准,见附表2。
第八条专利授权。
按发明专利和其他专利两类性质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励。
奖励标准,见附表3。
第九条论文奖励。
按《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工程索引》(EI)收录,《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国际学科顶尖学术期刊,国内学科顶尖学术期刊等6类期刊对论文作者实施奖励,奖金由第一作者分配。
奖励标准,见附表4。
第十条著作奖励。
按学术专著和其他著作(非教材类)等两类性质对著作者实施奖励。
对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的独著者以及著作者均为我校教职工的,按奖励标准全额奖励;若我校著作者与非我校外人员合著,按实际撰写的比例给予奖励。
对公开出版的其他著作的著作者,按每部2000元的标准实施奖励,奖金由著作人分配;若第一著作者为非我校教职工,按实际撰写的比例给予奖励,但奖励额度不超过2000元。
奖励标准,见附表5。
第四章奖励程序
第十一条提供材料。
申请人根据科研处的工作通知,并根据奖励事项提供相应的项目鉴定材料、颁奖文件、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文(期刊封面、期刊目录、论文正文)、著作(封面、目录、版权页)等详细的完整材料;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审核。
申请材料由科研处负责审核、汇总。
第十三条会议审查。
由科研处组织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会议审查;审查结果报校教学科研奖励委员会研究决定。
第十四条公示。
通过适当方式,对拟受奖成果(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公布、兑奖。
科研处以学校正式文件方式公布受奖信息,人事处在实施奖励的次年3月前下达通知至财务处兑现奖励。
第十六条材料归档及统计。
受奖的原始材料,由科研处负责归档。
涉及统计的相关事项,由科研处长负责。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第三章第九条涉及的“国际学科顶尖学术期刊”、“国内学科顶尖学术期刊”两类期刊的目录,另行公布。
第十八条奖励所得涉及扣税的相关事项,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实施奖励时涉及的特别或特殊的问题且难以定论的,由会议研究确定。
第二十条多次获奖的同一成果(项目),以最高标准给予奖励(不含上级给予的奖励)。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未涉及但拟受奖人认为应予奖励的,应提供相关材料,经所在单位认定后,报学校会议研究确定。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教学部分的奖励细则等,另文制定。
第二十三条各学院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本单位《内部分配办法》中制订相关的奖励办法。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原《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安工大〔2003〕12号)同时废止。
此前发生的成果(项目)不予追溯。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表1:科研项目鉴定奖励标准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