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探索——以温州市朔门历史街区为例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进行城市更新规划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吸引力。

这些街区保存着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风貌,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困境尽管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们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建,导致文化遗产的丧失。

其次,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旧和破败,维护和保护的费用较高,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包括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这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增加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关系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重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需要依托城市更新规划,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实践在实践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

城市老街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处于高危时期。

随着遗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彰显,各地政府纷纷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不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化发展与旅游商业化开发的巨大冲击,出现街区历史建筑、风土文化过度开发,城市风貌趋同,逐渐丧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等诸多现象。

因此,有必要认识与概括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现象,深层次分析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老街区;改造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色历史建筑消失、城市空间变异、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社会网络瓦解等。

在进行老街区改造时应更加慎重,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为增加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提升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等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探索出一条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保护利用模式,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包括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风景名胜型、一般史迹型等。

城市老街区,又称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重要景观价值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肌理、融合了一定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

城市更新的目的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包括城市中衰落的区域、城市建筑物的改造,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

街区的老化是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时间久远而造成的各种建筑及设施等形态上的破损陈旧,也表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导致的街区原有的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难以避免的困境,如城市更新、文化遗产被忽视等问题。

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的实现其更新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在实践中保护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方式,以实现其更新利用,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建筑遗产,更是一个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建筑老化、城市更新现实和市场经济的压力等。

这些挑战严重威胁着历史街区的存在和发展。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也面临着技术、资金、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了历史街区的生活功能逐渐被取代。

历史街区的建筑老化等问题也给其保护与更新利用增加了难度。

二、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保护机制。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加大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

应该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政策。

建立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公众传递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弘扬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培养公众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

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3. 加强科学考古。

通过科学的考古工作,挖掘历史街区的潜在价值,把握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是一个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再生利用的关键问题。

要实现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调历史街区的独特性。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街区保护与景观更新的重要性历史街区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商业活动占据了过多的空间,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2.建筑改造不规范:一些历史街区的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存在破损、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和修缮。

然而,一些改造工程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规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

3.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历史街区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街道空间布局混乱,景观缺乏统一性。

4.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一些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受到影响,如交通拥堵、噪音干扰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对历史街区的建筑、景观、文化等要素进行保护,禁止随意破坏和改变。

2.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引入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整个街区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景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同时,应注重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避免破坏原有的文化遗产。

3.合理规划商业布局:在历史街区的商业布局方面,应注重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应鼓励商家在不影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开展商业活动,同时注重提高商业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质。

4.加强居民参与和沟通: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参与,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以温州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以温州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例

第20卷第4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0 No.4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以温州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例DOI: 10.13669/ki.33-1276/z.2020.058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被写进十九大报告中。

我国现有的136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1]。

文化遗产既是昨天的辉煌、今天的财富,也是明天的希望[2]。

如何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认真守护城市与祖先的一脉温情,是当下很多城市都在思考和实践的共同课题。

对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应该尊重历史传统,延续历史传统,维护与历史相联系的美好城市特色[3]。

以公园路、五马街为中心的鹿城区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是温州历史文化商圈的主动脉和地标,也是温州人章 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温州日报新媒体中心,浙江 温州 325035)[摘 要]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温州在“大建大美”现代化时尚大都市的同时,注重挖掘、延续、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百工之乡”的匠心对现存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补百衲衣”式的修复和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以民生为本、传统与时尚相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子。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乡愁会客厅;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0) 04-0013-06Path for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 Case Study of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Lucheng District, Wenzhou ZHANG Hui(New Media Center of Wenzhou Daily, Wenzhou Daily Media Group, Wenzhou, 325035, China)Abstra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a city is the accumulation of predecessors’ wisdom and also animportant symbol of city connotation,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Wenzho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placed emphasis on exploring, continuing and 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ity, restored and finely managed exis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ased on the craftsmanship of “the land of hundreds of handicraft industries” and explored a new path fo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based 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 and fashion, while greatly building and beautifying the modern fashion metropolis.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Xiangchou Meeting Room; Urban fine management行走天下的乡愁所在、乡情所系。

探访朔门千年古港遗址

探访朔门千年古港遗址

26址千年古港遗考古,让我们与历史更近一步。

让曾经在温州博物馆沙盘前遥想古时温州港口繁荣景象的我们,还能亲眼目睹千百年前先人遗留的真实痕迹,感受着岁月的刀锋和厚重。

9月29日,秋后的太阳依然热辣,记者来到鹿城区朔门街附近。

江风徐徐,穿过葱茏的江滨公园,千年古屿江心屿正遥遥相望,原先紧张施工的望江路下沉工程依然处于停工状态,裸露的地块皆是暗黄的尘土。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们在遗迹周围就今后更进一步的保护问题小声地讨论着,而与之相邻的老城区白墙黑瓦,平和安静。

站在遗址旁的我们,望着不远处矗立专题 | 古港遗址探访朔门千年古港遗址文/程烟 摄/杨冰杰的大厦高楼和车水马龙,顿然有了一种时光穿梭的恍然感。

温州古港遗址分为瓮城、水门头、江岸码头群三部分,遗址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呈东西向条带状,与现代岸线大致平行,江岸码头群长达380米,现已发现8座码头,2艘沉船及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砖铺道路、木质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灰坑等保存较好的古代遗迹和众多的瓷器文物,年代从北宋延续到民国,以宋元时期的遗存为主,最古老的遗存距今已有27 2022.10 |上千年。

温州自古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所作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画作《江山胜览图卷》,其中一角,就详细描绘了当年朔门古港码头的胜景:漂游在江面上的船舟,码头上林立的商铺摊贩,熙攘的人群,或交谈或牵马或挑担或打伞,形态各异……如今,望着遗址上一个个庞大又紧密相连的遗迹基坑,除了震撼,似乎让人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图卷的实景重现。

据报告,该遗址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为国内外罕见,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和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

它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印证了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节点,成为我市打造千年商港最有力的佐证。

施施而行 依稀梦回千年商港从遗址西首往东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朔门瓮城。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引言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开发、拆迁和生存环境恶化等种种威胁。

因此,如何在保护中进行更新,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街区的价值城市历史街区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街道的集合,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符号。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间。

保护历史街区,有助于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同时,这些街区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旅游资源与商业机遇。

保护与更新的挑战1. 商业化与开发压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开发和住房需求日益增长,这导致了对历史街区的开发压力加大。

很多开发商以“更新”的名义,对历史建筑进行拆除或大规模改建,从而使得这些街区的历史风貌遭到破坏。

2. 资金匮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预算有限,且公众捐款和企业赞助相对较少,导致许多历史保护项目难以进行。

3. 社区参与不足历史街区的保护往往缺乏居民和社区的参与。

这些街区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但由于信息的匮乏与参与渠道的缺失,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政策与法律框架保护历史街区的首要步骤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保护政策,包括对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等级、以及违规开发的惩罚措施等,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不被随意破坏。

2. 加大资金投入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或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与公众参与。

同时,也可以探讨建立PPP(公私合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3. 倡导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参与机制,让居民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公众听证会、讨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居民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4. 创新复兴模式历史街区的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还包括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再创造。

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新生

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新生

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新生作者:暂无来源:《饮食科学》 2017年第7期五马街、朔门街、庆年坊、城西街……这些久浸时光的老街区,传承着温州的城市文脉,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是温州的一块“瑰宝”。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

批复中对温州定位为三个城市,其中之一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温州和鹿城的核心区块,又将如何进行保护更新,留住城市记|乙,传承精神血脉,发挥名城价值,温州古属瓯越,也称东瓯,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光荣历史传统的文化名城。

温州山水斗城格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运用的典范,是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手工商贸重镇,是中国东南沿海城市依山拓海发展变迁的典型代表。

在温州历史发展长河中,虽然古城历史街区历代都有更新改造,但依然较好地保存着“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和明清以来所形成的街巷风貌。

现存朔门街、庆年坊、城西街、五马一墨池等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和江心屿历史文化地段。

各大街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历史遗存保留了真实性,风貌保持了完整性,生活保持了延续性。

古城“三纵四横”的街道格局保持不变,几大功能分区没变,各古建筑风貌较为完整,拥有众多反映城市变迁、历史人文的文物古迹和近现代工业遗产,保存状况良好。

子城城墙、谯楼、封火墙以及大量的古民居、古商铺、宗教建筑等生动地记录了城市居住、商贸、文化等方面丰富的历史信息。

但目前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存在不少问题。

街区内危房占比高,鉴定为C、D级危房1927处,占鹿城58%0街区建筑以木质和砖混结构为主,巷弄较为狭窄,消防设施不完善。

街区内现共有人口约20万,人口密度过大。

街区基础配套设施滞后,导致居住调剂和环境不断下降。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尚未有完善的街区改造实施办法,包括迁置、修缮、改造、利用、补偿、奖励等措施;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财力有限,且没有好好利用民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有待提升;缺乏精品和亮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l∞6一鹞配(20∞)嘶一oll9一艏傣护与更新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探索——以温州市朔门历史街区为例肖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10009)【摘要】如何在历史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做到街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地方与社会特征的延续,是论文所关注的课题。

以温州朔门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以探索通过有机更新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有机更新;历史街区;朔门街【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性的同时,又能使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现建设模式化问题。

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代生活需求相适应。

特色正在逐渐消失与被同化。

世界范围内,城市普笔者希望藉由温州市朔门街历史街区更新的案遍出现了“特色危机”(Ident竹Crisis)和“故乡丧失”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阍靳①”。

2,。

.。

一…一……,。

……。

,上、.,l朔门历史街区的基本情况…………一~一~…’传统建筑风格与民间生活构成了重要的集体记忆,并且形成了一个地区的识别性与标识。

正如佩1.1温州市概况兹(Pe乜)所言,“传统要素有利于提高一个地区的识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土沃物别性,给这个地区带来活力并形成持续的吸引力,随丰。

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更加迫切需要通过这些传统润,故名温州。

温州是浙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素增强地区的特色。

~。

枢纽。

在经济发展方面,其温州模式享誉海内外。

于是,对历史街区进行动态保护,并保证其可持然而在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和杭州、绍兴等城续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历史街区更新的市相比,在城市特色塑造上表现出一些不足。

作为社会意义受到重视。

在我国开始对历史街区保护重一座港口城市,码头、大榕树、近代建筑,都是属于这视的十多年来,人们意识到集中式的保护模式——个城市的历史印记。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城市从在短时间内对历史街区进行大规模更新——的方式重“发力”(温州人的经商能力)走向重“补身”(重视产生的社会问题:忽视产权,文脉割裂。

历史街区更城市文化与特色建设)上来。

新的过程不仅是公共权力与多种参与者相互争论与1.2朔门历史街区概况协商的过程,更是文化观念碰撞的过程,因为人们有朔门历史街区保护范围:西至解放北路,北至江不同的标准与价值观。

拉米(IJaIn),)认为,历史街区滨路,南到永宁巷,东至水门巷,总面积9.6hm2(图保护与更新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回应不同社会群体1)。

其中,重点保护区北起朔门街、西以无名小巷,需求的过程,是利益冲突的汇合的过程。

从而,人们南到永宁巷,东与朔门小学东侧小路、打绳巷、朔门开始尝试有机更新模式。

一方面通过政府提出的规工商所西侧小巷、北鹿巷、水门巷为界,总面积划政策来对街区风貌进行控制与引导,另一方面鼓5.4hoo。

朔门街则是朔门历史街区中一条富有特励与保护人们的积极性与产权利益,鼓励他们继续色的古街。

使用这些建筑,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与改造。

保存地朔门俗称双门,东起东门头,西至南北大街(今方和历史的特征,使街区更新既保留与过去的关联解放街),因其位于古城七大门之一的望江门之北,保护与更新肖岚: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探索圈l区位圈古人称之为“朔”,于是称“朔门”。

历史上为北城的主要对外通道,也是1000年前月城遗址的所在。

距今1680年前郭璞规划温州古城时按“东庙西居,南市北埠”布局,朔门街因位于古城的东北面,周边多寺庙又紧靠瓯江的南渡津,历史上形成了水产渔货、山货粮油、布匹、针线、香火、蜡烛为主要交易内容的带状商业街。

至晚清民国,这里又成了洋油、洋钉、洋布等舶来品的集散地,成为贸易、歇脚、饮茶功能的商业街。

这条带状商业街是一个体现温州自古以来作为港口城市特征的历史印记。

1.3空间特色朔门街全长380m,最宽处6m,最窄处3m。

两边的建筑以二三层为主,以间为单位,沿街立面以黑褐色为主色调。

层层外挑的木窗门、隔扇窗是温州古街的空间特色。

大部分是“竹筒式”居住形制。

街道的高宽比在2:l一5:3之间,整条街有两道拱卷形封火墙和两个小广场(图2、图3)。

小广场有调剂整合人流的功能,怡人的街道尺度与收放自然的街道空间控制人流方向与速率。

开放式公共街道、半开放式幽深小巷以及私密的院落空间等多种空间形态等级分明。

总之,空间和沿街立面呈现出平和的韵律感,此外,木构小件的连续和水平走向,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系统,在美学上又使人产生一种回归感、亲切感。

1.4朔门街更新前状况由于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内部生活设施无法满足如今的生活需求,居民生活不便;街区基础设施不足;建筑密度大,公共空间破败,缺乏吸引力;火灾隐患等问题。

在朔门街居住的居民多是几代同堂,随着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子女成人后陆续外迁,使得朔门街老龄化现象加重。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受访居民均在朔门街居住20年以上,并且都表示以后愿意在此继续居住,但对现有居住条件都有强烈的改善愿望。

2朔门街有机更新实践2.1制定有利于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惠民政策温州市政府和鹿城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古城历史街区对于塑造城市特色、传承城市地域文化、提升温州人及外地来访者对城市的认同感与识别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几年来非常重视对历史街区的整治与保护。

由于朔门街区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政府希望将其作为启动地段,先行试点,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两次共出资400多万,对朔门街实施了建筑沿街立面修缮,基础设施更新。

通过更新内容,创肖岚: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探索像护与更掰了变化,如今,全面保护古城已不现实,只能抢救尚存的历史街区。

为了保护重点历史街区,恢复古城风貌,提升旧城功能,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温州市政府于2005年提出了“百巷万户惠民工程”,并成立了鹿城区百巷万户惠民工程指挥部。

鹿城区计划每年推出8条至10条历史风貌街巷进行整治。

朔门街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拟进行整治的历史街区分别位于古城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并通过主要传统街巷,串连成古城历史文化保护总体框架。

根据需要,将建筑物分为保护类、拆除类、改善类三大类。

遵循“公共财政投入引导”的原则,朔门历史街区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文保单位及其他起示范作用的重点地段的风貌整治和外立面修饰由公共财政统一投入或补助。

对街区内列为原拆原建和经鉴定为危房须加固的建筑物的整治投入,由受益人自行出资对房屋内部进行改造。

同时为鼓励群众的积极性,对原拆原建的以100元/m2—120元,m2进行补助,加固的按造价总额的20%予以补助。

朔门街沿街两侧可视立面的普通面层与门窗装饰,由政府出资,指挥部负责完成。

朔门街更新后共有204间房,其中保留住户112间,店面92间,为下商上住或前店后住的基本模式。

2007年鹿城区城市发展公司租赁了3l间店面,作为政府推进项目,引进了部分古玩、字画、礼品、茶吧等商家。

其余店面则通过前期政府引进经营项目来引导住家转让或自用,已租赁62间(图4、图5)。

2.2完善基础设施为使原住户及租赁的经营户能有一个相对改善圈2、3街景及朔门街的两处封火墙的生活与经营环境,政府着重对街巷中的基础设施造文化氛围,提供税收优惠吸引私人投资,使其进入进行系统的更新。

包括对上下水管进行地埋处理,市场流通领域。

梳理给排水系统;地埋电线,室内进行套管整理,并温州古城经过多年的改造,基本格局已经发生增加街区电容量。

考虑到朔门街更新后人流量的增加,新建了两个公厕.并进行造型处理;置垃圾箱三豳4朔门街更新翦建筑功能圈保护与更薪肖岚: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探索田5朔门街更新后建筑功能圈处。

由于朔门街房屋密度大且结构老旧,街区的消防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更新实践中,保留老街原有的两道封火墙及其消防分区的意义;在街中交叉巷口置消防水池,并进行立面木质栅栏装饰;在朔门街各段分别安置消防栓,共8个,配置消防器材,每20m2配备一个灭火器。

电线进行pvc套管,安装漏电断路器。

并且建立保安制度,落实商家各项消防安全措施,每户商家落实1名专职消防安全员进行培训,装修一律采用防火材料。

入驻企业一律禁止明火操作,成立街区义务消防队与治安巡逻队。

2.3街巷空间的恢复与延续朔门街边或转角是居民自发的户外聚集场所,悠闲的生活节奏及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朔门街更新的关键。

在更新过程中,主要对街巷两旁建筑门面进行整修,并鼓励住户或商家进行内部设施更新。

若内部进行装修,可由专业人士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屋主自行处理。

街道地面统一使用花岗岩铺装,统一街屋立面颜色,黑褐色作为主基调。

并且缩小室内外高差,使商业空间向外延续。

寻找并保留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语言和小尺度环境空间(突出并统一木隔扇窗、骑门梁、店堂门)。

力图通过重现街巷两端的空间特征,牌楼或街屋或栅子门作为空间的起始标志,使产生邻里特征、领域感。

两个封火墙和小广场是处理的重点。

3基于朔门街有机更新的思考3.1针对商业氛围的思考吸引商家在朔门街落户,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通达性、人流量、公共交通状况、现有的商业氛围等的影响。

创造一个优美的街道环境对于底层店铺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从朔门街改造后的情况来看,客流量有了显著增长。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在此开店的店主多为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业态也多为茶吧、个性服装和创意商品。

随着温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意产业的升级,创意商品以及设计工作室被朔门街的历史氛围和相对较低的租金吸引入驻此地。

90%的店家受访者表示打算以后长期在此经营,80%的受访店家是在朔门街改造后迁入的,50%对现在的朔门街环境比较满意。

就问卷情况来看,增加周边停车设施,提高运货的通达性(由于道路狭窄,与主干道衔接的巷弄少,一些商家的货运很难解决)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一年前与一年后笔者对朔门街的观察,如今随着店面的增加,由于缺乏“店牌”与“广告牌”的相关规划,各户商家争奇斗艳,希望通过个性的店牌表达其与众不同的构思。

个性的店牌广告牌导致了街道特色的被掩盖与迷失。

呈现出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图6)。

原有建筑结构与特色被店牌掩盖。

问卷中针对“如果进行朔门街整体店牌和广告牌规划与设计,您是否愿意配合”问题,仅有25%的商家表示愿意,75%的商家认为店面个性比较重要。

3.2针对现状住户生活状况的思考保留一定居住功能是延续朔门街历史记忆的组成部分。

按照60%的人口保有率④来计算,改造后的朔门街居民应有144家,实际上有112家住户仍在此居住。

从对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看,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朔门街居住的家庭规模是5人一6人,30%的受访者家庭曾经是5人以上,现在一部分人外迁,余下多是老人。

70%的受访者对现在的居住环境满意,朔门街的环境(图7)、在市中心的良好区位、曾经的生活记忆以及以前邻居也居住在此,是他们希望继续在朔门街居住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