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085、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085、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武凤文张曦摘要: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传承其历史文脉、重塑其街区活力是保护的核心。

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正是历史文脉和街区活力的重要承载体,它承担着展示历史风貌、塑造街区凝聚力的重任,使它的居住者具有历史自豪感和生活认同感。

本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沿革、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载体)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空间中存在的现状问题,从而以钟鼓楼广场、街巷和院落三类形式对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出传承文化、重塑街区活力的改造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贡献绵帛之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钟鼓楼地区引言为了有效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好城市的传统格局与风貌,北京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钟鼓楼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城市区位、传统的历史风貌以及浓厚的文化特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钟鼓楼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周边大体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胡同肌理,以民居四合院为主。

该地区存在传统文化特色逐渐衰退、公共空间匮乏、缺少街区活力等问题。

本文拟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以钟鼓楼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石,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和构建适用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

通过梳理历史街区,恢复钟鼓楼地区的明清历史风貌,依托中国都城传统计时报时建筑——钟鼓楼及周边传统历史风貌区,打造以发扬中国传统时间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创意产业与历史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区。

1 概念解读1.1 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片段是城市个性形成的重要构成因素,作为建筑遗产的历史街区,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具象特征,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象内涵。

文化遗产是历史街区的灵魂核心,因此,文化传承,即思考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使其延续历史街区的城市文脉,发扬城市精神,激发城市活力,将成为推动历史街区发展和凸显特色的重要推力。

商业化历史街区评价体系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例

商业化历史街区评价体系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例

图1 商业化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层次模型图(作者自绘)文旅产业价指标。

(三)构建指标体系基于商业化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因素,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将耦合模型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构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图1)。

(四)权重的确定在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的过程中,需对指标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征询指标的重要程度。

根据层次分析法,按照1-9比例标度法将相对重要性的逻辑判断数量化,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发放给专家,专家根据自己的综合判断给出结果,回收汇总第一轮问卷,计算准则层各指标的重要性数据反馈给评价专家,作为进入第二轮的评价判断依据,同时进行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对指标体系进行重新评价。

本文问卷选取20位建筑和规划专业从业人员,在对专家详细介绍了该评价体系后进行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赋值并验证其合理性,计算出指标的权值,将单因子评价数值与权值相乘叠加,最终形成商业化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的综合评价模型(表1)。

(五)权重的量化对商业化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活力因子进行评价分级,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对应3至1分,根据12个活力因素制作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游客、商家、历史街区的当地居民各20人进行打分,然后根据调查问卷对每项评价因子进行平均统计,然后根据权重比例进行叠加,最后得到商业化历史街区空间活力的综合得分(2.7分以上为优秀,2.7-2.4分为较好,2.7-1.8为一般,1.8分以下为较差)。

二、实证应用—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一)基本概况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保留了元大都时鱼骨状的胡同肌理,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里坊制”的院落形态,其中王府名园数量众多。

古代主要作为居住类型的建筑使用,现在商业气氛浓郁,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

(二)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综合评价应用商业化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对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活力评价,对商家、游客和居民发放调查问卷,解释相关内容并指导打分,在对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各个评价要素详尽调研基础上(表2),核实得分数据是否属实,现状调研结果为:街道鱼骨状的空间形态保存较完好,街道绿化景观一般,交通十分便捷,文化特色丰富,表1 商业化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评价因子及评价分级(作者自绘)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评价分级评价对象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对目标层权重对准则层权重对目标层权重商业化历史街区空间活力 A街区整体环境B10.33街道空间形态C10.230.076较好一般较差街道景观空间C20.200.066优美一般不优美交通便捷性C30.270.089方便一般不方便文化特色C40.300.099丰富一般不丰富商业氛围B20.37商业业态C50.250.093丰富一般不丰富商业配套C60.380.141齐全一般不齐全人流类型C70.170.063丰富一般不丰富停留时间C80.200.074较长一般较短原住居民生活环境B30.3休憩空间C90.200.060适宜一般不适宜绿化空间C100.260.078适宜一般不适宜邻里关系C110.240.072和谐一般不和谐生活配套C120.300.090齐全一般不齐全192021-9街道空间形态街道景观空间交通便捷性文化特色街巷基本保存了元朝时期鱼骨状的街道形态街道景观较少,绿化不足地铁6、8号线,途径10多条公交车线路街道内拥有如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等众多历史建筑及名园商业业态商业配套居民休憩空间生活绿化空间街区内商业种类较丰富,以小吃为主停车位400多辆,配套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居民休息空间较少,质量较差绿化以门口绿化和点状绿化为主。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北京的南锣鼓巷。

这地儿啊,那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历史街区。

一、保护的方面1. 建筑外观南锣鼓巷保留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

这些四合院可是老北京的宝贝啊。

你看那灰墙青瓦,古色古香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的时候,可没少下功夫。

那些老墙要是有了破损,都是按照传统的工艺来修复的。

比如说补砖,用的砖都得是那种和原来风格一致的老砖,可不能随便拿个现代的砖头就往上糊。

而且,四合院的门脸儿,什么雕花啊,门墩儿啊,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就像守护着老北京的记忆之门一样。

2. 历史文化元素这里面的胡同名字那都是有故事的。

像雨儿胡同,当年齐白石老爷子就在这儿住过。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元素,在胡同里就有各种小牌子,上面写着这些胡同的历史典故。

游客们一边走,一边看这些牌子,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还有那些传统的老北京手艺,像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也都保留了下来。

你走在巷子里,就能看到老师傅们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材料,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来了。

这可不仅仅是手艺,更是老北京的文化传承呢。

3. 空间格局南锣鼓巷的胡同格局那是相当规整。

东西两面各有8条平行的胡同,就像鱼骨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这种空间格局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没有被破坏。

政府通过规划,限制了一些大型建筑的建设,保证了胡同的宽度和四合院之间的间距。

这样一来,走在胡同里,你不会觉得拥挤,还能感受到那种老北京的宁静和悠闲。

二、更新的方面1. 功能转换以前啊,这些四合院就是普通居民住的地方。

现在呢,一部分四合院被改造成了特色小店。

比如说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文艺范十足的咖啡馆。

你想啊,坐在四合院的院子里,喝着咖啡,晒着太阳,周围是老北京的建筑,这种感觉多棒啊。

还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民俗博物馆,把老北京的生活用品、传统服饰都展示出来,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方式。

2. 商业活力注入南锣鼓巷的商业那是相当繁荣。

各种各样的小吃店、特色纪念品店琳琅满目。

不过呢,这商业也是有规划的。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篇一:南锣鼓巷实践报告~~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

客人以国外游客、“明日之星”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

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

基于业态视角的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业态视角的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例

二、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南锣鼓巷作为北京著名的历史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它起源 于元代,是北京胡同的代表之一。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全长787米,东侧宽8米, 西侧宽10米。街区内的四合院和传统建筑风格保留较为完整,反映了老北京的 生活风貌和历史文化。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南锣鼓巷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 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四、以南锣鼓巷为例
南锣鼓巷作为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已经开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探索和发 展。目前,南锣鼓巷拥有众多的手工艺品店、特色书店、咖啡馆等文化创意产 业,为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氛围。然而,南锣鼓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分布不均、产业链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庆等,这些活动 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的进 程,这些人文景观的活动逐渐减少或消失,使得游客和当地居民难以感受到其 原真性。
参考内容二
一、主题概述
本次演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南锣鼓 巷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提升改造历史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接着对南锣鼓巷的历史价值、文化 特色、建筑风格和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并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街区发展的 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南锣鼓巷现状和挑战,文章提出提升改造方案,并 总结出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的历 史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原真性感知要素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 研了解大栅栏的历史沿革、保护现状及旅游发展情况。其次,通过实地考察, 观察大栅栏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等遗产原真性感知要素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最后,运用访谈法收集当地居民、游客、专家等对大栅栏遗产原真性的感知和 态度,为研究提供丰富素材。

北京大学吕斌张纯文化途径的内城再生规划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

北京大学吕斌张纯文化途径的内城再生规划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

– Hutong of 742 years old 元代胡同
– Arts institutions and theatres around
浓厚的艺术氛围
– Cafes and bars 酒吧和咖啡馆出现
– Low income and lay off of local residents
原住民低收入和下岗
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8
44th ISOCARP Congress 2008
1 Introduction 引言
• Background 背景
– Quick urbanization together with inner city deca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快速郊区化与内城衰退并存,问题。
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8
44th ISOCARP Congress 2008
概要 Outline
• 1 Introduction 引言 •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研究背景 • 3 Case and methodology 研究案例及方法 • 4 Planning response strategies 规划响应
策略 • 5 Conclusions 结论
1970s 1980s
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 城市振兴 urban revitalization
1990s 城市再生 urban regeneration
地方、微观尺度的邻里环境改善,社区参与的自助性开发 Micro-scale, improvement of neighborhood, community help-self 城市开发与区域发展结合、私人部门更多的参与 Coordination of loc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ion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地方文脉的保护,寻求多主体之间利益均衡 Historical care, balance among multi-agency

北京大学吕斌张纯文化途径的内城再生规划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

北京大学吕斌张纯文化途径的内城再生规划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
概要 Outline
• 1 Introduction 引言 •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研究背景 • 3 Case and methodology 研究案例及方法 • 4 Planning response strategies 规划响应
策略 • 5 Conclusions 结论
年代 year 1950s
ode
Key point
城市重建
大规模物质改造,内城土地置换,郊区开发
urban reconstruction Large scale,”truck-style”
城市再开发
多主体参与,社区合作与自助开发,综合置换,关注环境
urban redevelopment Multi-involved, complex function, environmental care
Local Resident
s
cooperation
Cultural Group
cooperatio
Local
n
Identit
y
Cultural
cooperation F & C
合作
文化 群体
当地 居民
地方 认同
合作
合作
企业 单位
• Rebuild local identity 凝练地方认同 • Target of regeneration 再生目标: 历史,文化,经济,社会
• cultural node usually emerges near the cultural facilities provide space to interaction 在文化设施周边出现的文化节点 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 Frequent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实质性的交流行为: 各种定期活动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提升改造研究以南锣鼓巷为例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提升改造研究以南锣鼓巷为例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提升改造研究以南锣鼓巷为例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成为了城市规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

南锣鼓巷,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土。

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改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提升改造策略,以南锣鼓巷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首先回顾南锣鼓巷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色,分析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接着,我们将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对历史街区改造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街区经济活力、提升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南锣鼓巷提升改造的具体策略,包括保护历史建筑、优化空间布局、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以期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1. 介绍历史街区的概念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的区域,通常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这些街区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对于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是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拆迁、改建等威胁,其保护和改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保护和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将历史街区的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城市的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和培育,为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赵文婕等.从老北京胡同到京城‘‘仓J意空间”一南锣鼓巷特
色店调研报告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10). 【5】卢骁等.基于和谐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的交通优化Ⅱ】.广州 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6】徐琴.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Ⅱ】.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特色
14%
其他
服饰、工艺品
酒吧咖啡厅
23%
图1南锣鼓巷业态构成图
鼓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弥足珍贵。 该区域属清代镶黄旗管辖,积淀了浓厚的官府文化 气息,而且民间自发形成的民俗文化兴盛,多为广 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民间文艺、器乐、游艺 与竞技、手工艺、美术、节事庆典等,但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其中一些非遗项目后继 乏人,濒临消失。 2.街区业态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但同业竞争 现象严重。近年来,街区所属的交道口街道按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fzl,2008,(04) 【2J武安等.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及活力复兴研究U】.城市发展 研究,2007,(02). 【3】张慧琪等.南锣鼓巷文化休闲商业街发展调研Ⅱ】.调查研究,
2009,(07).
2.提升业态文化内涵,促进南锣鼓巷特色街向 更高层次发展。文化是商业特色街的灵魂和精华。 目前,南锣鼓巷街区虽然形成了一定特色和知名 度,但从现状发展来看,还是以南锣鼓巷沿街发展 为主,文化内涵显得比较单薄,文化魅力尚不突 出。未来发展要充分挖掘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内 涵,突出文化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 位,加强文化主题活动和商业街区结合,推动产业 由南锣鼓巷沿街向纵深发展,激发整个区域活力, 实现由特色商业街向文化休闲街区的转变,形成集 民俗文化体验、创意设计、文化演艺、旅游休闲等 业态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3.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引导特色产业发 展。一要积极引导被占用文物的使用单位、产权单 位(如国家机关、私人等)实现对外开放,提升文 物资源的文化功能;二要针对已经具备开发利用条 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恢复原有文物价值的基础 上,增加文化旅游、文化展示等新的社会功能,促 进合理利用;三要加强对挂牌四合院及近现代建筑 的保护性利用,积极引入特色商业、文化创意、商 务办公等业态。 4.创新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与开发。国内许多地区积累了引人社会力量参与文 物保护的宝贵经验。苏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不求所 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开了古建筑允许买卖的先
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1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南锣鼓巷地区
【作者简介】田继忠,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有机更新的内涵解读 1.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整体保护。历史文化 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 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 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 和建设控制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不仅包括 街区内的文物建筑、传统建筑群、街巷格局、建筑 风貌及河道水系等外观整体风貌,而且包括街区所 承载的文化,即保护地名典故、民俗礼仪等非物质 形态内容,维持文化多样性。
工作生活环境。
河,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及措施,对社会力量参 与古建筑保护的进行奖励,奖励金额的最高标准是
工程维修总额的10%;丽江政府破除‘保护古城是
政府的事,保护经费投人只能靠政府解决”的传统 观念,在保证古城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将南片区民 居恢复等项目委托给企业运作,探索出了‘古城保 护市场化运作”的新路。 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南锣鼓巷的发展要充 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市场化运 作,促进文保单位及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要 积极支持和引导产权单位、私房主以及各类社会资 本参与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如可以采取股份制 的形式,居民以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人股,同时 吸收社会资金人股,参与古建筑的保护、经营和收 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一批文化经纪机构、 文化经营公司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挂牌 四合院的挖掘利用工作,加强对文物使用单位的沟 通、监测和管理,促进文物使用单位在加强保护的 前提下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以有机更新的理念指导南锣鼓巷等 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对于充分激发区域历史文化 资源的文化功能,促进区域成为城市中发展活力强 劲的特色区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品牌、丰富品种、提高品级、提升品位”的
原则,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实施了商业业态优 化补偿政策,通过置换、限制、招商等方式,鼓励 符合街区定位的商务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人驻, 并给予资金扶持,扩大其商业经营规模。截至2009 年3月,南锣鼓巷主街共有商户153家,主要以服饰 工艺品、酒吧咖啡厅、特色餐饮业等为主,如图1 所示。 随着南锣鼓巷商业价值的快速提升,许多新进 商户追求短期利益,在咖啡厅、文化酒吧、创意工 艺品店等成熟行业扎堆发展,同业竞争愈演愈烈。 而且许多店铺创意产品,往往被别家抄袭过去,再 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利润 空间越来越小,店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严重 影响了商家原创的积极性。 3.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交通、停车等问 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南锣鼓巷累计投入4亿多元 的资金,对街区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实施了煤 改电、电力线人地、信息安全监控等一系列改造提 升工程,街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日益优 化。但随着南锣鼓巷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客流 比较集中,胡同交通拥挤、停车位紧缺等问题日益 凸显,而且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于产业快速发展 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的发展。 三、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 新的现实路径 1.加强整体风貌保护,优化街区环境品质。按
(责任编辑:杨艳军)
万方数据
历史文化街区135・
万方数据
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种方式、分片实施、
滚动改造”的方式,加强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内 房屋腾退修缮,逐步加以整治、改建,或拆除不符 合传统风貌保护要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加强重要 文物保护单位的持续性保护,保持特有的‘胡同一 四合院”居住形态与空间特征。 通过疏散人口、改善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 施,着力提升街区环境品质。一要积极争取市区政 府针对旧城人口疏散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多路径探 索人口疏散方式,降低区域人口密度。二要借鉴日 本银座实行交通管制的经验,加强胡同交通治理, 鼓励步行,实施机动车单向行驶,严格禁止在胡同 两侧停放车辆,以改善街区交通环境。三要合理布 局垃圾箱等生活服务设施,统一设计与胡同风貌相 适应的路灯、路标指示牌、广告牌等基础设施风 格,逐步完成各胡同街道的架空线人地工程,恢复 胡同传统的静空景观。四要通过胡同绿化、庭院绿 化、房屋立体绿化等多种措施逐步提高街区绿化水 平,加强玉河水体环境卫生保护,营造宜居宜业的
‘城市整体的有机性”、
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定向人才合作协议,鼓 励高校教师及其科研团队以多种身份参与园区建 设、以项目制的形式参与产业运营,鼓励大学生 在园区就业与创业。要建立健全园区人才激励机 制、服务机制等,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与经费 分配、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为他们创业创 新提供跟踪式、系统化服务,在工商注册、专利 申请、成果转化等方面牵线搭桥。建立和保障以 知识产权、技术要素入股的创新机制,激发专门 人才的创新潜能。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力度,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保护与侵权界定的技术 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创意保护的构成要 件、技术指标,明确不同层级知识产权侵害的判 定标准与依据。制定符合文化特点、具有可操作 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法规。根据侵害知识产 权行为的不同程度,行业主管部门应处以勒令整
参考文献
【1】张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o】.河
海大学学报,201l,(6):8卜83. (责任编辑:夏明芳)
万方数据
城市功能完全丧失、城市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一 般采取大规模拆旧建新,再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的方 式,如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二是复古 模式,根据城市规划,拆除不良建筑物和构筑物, 对尚可使用或具有保留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 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原 貌进行必要的再开发,部分地改变现有景观的方 式,如北京前门地区的改造;三是小规模渐进式改 造模式,对具有保留价值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强 化城市功能,保护城市环境和原有地区景观的方 式,如北京市东城区的微循环改造方式。 3.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的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是城市景观中最具特色的 部分,显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最能反 映城市的特色。强调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利 于延续城市文化,保留文化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前 提和目的。有机更新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 化街区大拆大建,使城市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 基础上,深刻总结出来的一种全新发展方式。这一 方式的最大创新就是将科学发展观引入历史文化街 区更新改造中,强调以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原有 景观为核心,将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建筑的保护纳入 城市规划进行通盘考虑,是一个集保护、修复和发 展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 护与有机更新是不可割裂、相得益彰的,整体保护 是有机更新的前提与目的,有机更新能够有效促进 整体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有效方式与路 径。 二、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于1990年列入北京市批 准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惟一完整保 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 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保护范围东至交道 口南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西侧为地安门外大 街,北到鼓楼东大街,总面积88.15公顷。其中,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八条特 色商业街之一,200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亚 洲必去的25处风情地之一,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1.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 在南锣鼓巷街区的1000多个院落中,保护完好的尚 存数百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l处(可 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0处。这些文保单位历史悠久,规格较高,具有重 要的建筑和观赏价值,但目前除了矛盾故居外,其 他文保单位仍未对外开放,利用程度比较低。南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