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案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案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案例研究引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因此,保护和更新规划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研究,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策略和实践。

一、案例一:北京胡同保护与更新规划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胡同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胡同面临着被拆除和改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胡同的独特魅力,北京市政府制定了胡同保护与更新规划。

该规划强调保护历史建筑风貌,恢复胡同的原貌,并将其作为文化街区进行开发。

通过保护和更新规划,北京的胡同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二、案例二:巴黎蒙马特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巴黎蒙马特地区是法国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该地区面临着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流失的问题。

为了保护蒙马特地区的独特性,巴黎市政府制定了保护与更新规划。

该规划强调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的原始风貌,限制商业化开发,并鼓励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

通过规划的实施,蒙马特地区得以保留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历史韵味。

三、案例三:东京浅草寺周边保护与更新规划东京浅草寺是日本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东京的重要旅游景点。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浅草寺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商业化侵蚀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浅草寺的历史文化,东京市政府制定了保护与更新规划。

该规划强调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商业街区,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并鼓励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的发展。

通过规划的实施,浅草寺周边地区得以保持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

四、案例四:伦敦科文特花园保护与更新规划伦敦科文特花园是英国最古老的花园之一,也是伦敦市中心的绿地宝藏。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科文特花园面临着被商业化开发和城市化侵蚀的威胁。

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东莞是中国南部的一座城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莞已变得繁荣富裕,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然而,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

东莞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为了全国的典范。

一、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背景东莞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由于其工业迅速发展,原始的城市规划并不足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过去的城市规划多以工业、商业等功能为主,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

东莞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的力度。

二、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目标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品牌形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的目标包括: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汁原味,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消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形象,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段:(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东莞市政府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建设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工作。

(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东莞市政府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加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

(三)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品质。

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改善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品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摘要: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关键点。

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是否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更新与保护的态度与原则,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保护前言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名城的数量较多。

在历史街区整改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与问题。

随着人们对于历史保护认知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关注度逐渐提升。

但是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现状(一)历史街区商业化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城市的历史以及建筑,也拓展了自身的文化视野,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

因此近些年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人们也关注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商机。

便对历史街区进行拆除重修。

顺着打着保护文化以及发展旅游的旗号,在拆除旧建筑的基础上,建造一些更具现代化的新型建筑,但这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历史价值。

游客所看到的所谓的历史街区,虽然比旧街区更加干净整洁,但是却没有文化的沉淀。

很多号称是古建筑物的其实都是后期重建。

历史街区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本的历史建筑,损坏了文化氛围。

(二)历史街区的大拆大建通过大拆大建的方式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对街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部分历史街区的建设者,并没有对街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研究,欠缺实际经验,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对历史街区进行大规模的拆迁。

并且在没有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重建。

当地居民有诸多不满,有部分居民质疑,但也被回复说是为了未来更加便利的生活,居民只能将意见压在心底。

(三)人文氛围缺失现在大多数人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着重关注经济利益方面,忽略了精神层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1. 引言1.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改建或者遗忘的危险。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演变和文化传承。

保护和更新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使城市更具魅力和特色,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记忆的保留。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可以提升周边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还能够吸引游客和投资,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让历史文化永葆活力。

2. 正文2.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在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保护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魅力。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了城市特有的建筑风格、城市布局和人文景观,保护其可以维护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保护其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资本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任务。

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窗口。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被拆除或丧失原貌的危险。

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改造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源。

这些街区的建筑物和风貌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对于维护城市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也是必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和设施已经老化和腐朽。

一些建筑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无法适应当代生活的需求。

因此,进行适度的改造和更新是必要的,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政府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律保护,明确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和使用限制。

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改造工作。

其次,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和改建,确保改造工作符合保护标准,避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和风貌。

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和利用。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和空间。

可以将一些建筑改建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或文化展示场所,提供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同时,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内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空间。

最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意义。

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尊重和认同,使他们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优秀案例一、北京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那可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地儿啊。

以前这里就是普普通通的老胡同街区,住着老北京的居民,到处都是传统的四合院。

保护更新的时候,可没搞那些大拆大建的事儿。

首先把那些有历史价值的四合院精心修缮,保留了老建筑的结构和特色,像什么雕花的门窗啊,古旧的屋檐啊,都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然后呢,在利用方面就很聪明。

把一些四合院改造成了特色的民俗客栈,让游客能亲身感受住在老北京四合院是什么滋味儿。

街道两旁的店铺也是一大亮点。

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卖着老北京的兔儿爷、剪纸之类的,又有一些创意小店,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像京剧脸谱的手机壳、印有故宫图案的T恤。

这样一来,既吸引了大量游客,又传承了老北京的文化。

而且这里还保留了很多老字号小吃,什么炸酱面、卤煮火烧,游客边吃边逛,那叫一个惬意。

二、成都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就像成都的一张名片。

这个地方的保护更新可以说是把成都的休闲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建筑保护上,严格按照川西民居的风格来修复。

那小青瓦、雕花的门窗栏栅,一砖一瓦都透着老成都的韵味。

宽巷子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的居住功能,有一些原住民还在里面生活,你能看到老成都人在院子里喝茶、打麻将的悠闲场景。

窄巷子就更偏向商业和文化展示啦。

有各种各样的茶馆,你走进去,服务员操着一口四川话问你“喝啥子茶”,感觉特别亲切。

还有川剧变脸的表演场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这一神奇的传统艺术。

这里的美食就更不用说了,龙抄手、担担面香气四溢。

而且宽窄巷子还会举办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像春节的时候,满巷子都是红灯笼,有猜灯谜、写春联的活动,热热闹闹的,把老成都的年味展现得十足。

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国外案例)这个地方简直就是艺术的殿堂啊。

佛罗伦萨人对他们的历史中心保护得那叫一个精心。

从建筑上来说,那些古老的教堂、宫殿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比如说圣母百花大教堂,它那独特的穹顶和精美的外立面,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维护修复。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的一个古老街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上下杭街区的保存与更新面临着新的挑战。

保护与有机更新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方向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可行的方案。

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样,街道布局古朴。

该地区曾是福州市的商贸中心,因此保留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设计、结构和建筑材料上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目前,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已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工作面临一定的压力,存在一些问题。

1.古建筑保护不足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许多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面临着日渐恶化的问题,如开裂、倾斜、水患等。

一些建筑物在使用中进行了改建和维修,未能做到天然材料的使用和传统工艺的保护。

这些问题影响了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和完整性。

2.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消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环境逐渐发生变化。

一些传统商铺被改建成现代商业综合体,传统商业气息逐渐衰减。

一些传统手工艺也因为市场需求的减少而濒临失传。

这些问题造成了上下杭街区文化特色的逐渐消解。

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方向为了解决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与更新方向。

1. 加强古建筑保护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具体地,可以引入专业团队对古建筑进行勘测、测绘,分析其结构、使用材料和施工工艺,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

可制定一套保护维护计划并建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

采用新技术来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使其既能完整保存原貌,又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

2.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古建筑的保护外,还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挑战。

为了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进行适度的更新。

本文将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城市触媒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各个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城市触媒可以被理解为推动力和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保留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传统工艺和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同时,城市触媒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是使其适应现代需求和发展的关键措施。

城市触媒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功能、活动和业态,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

例如,可以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小型商业、旅游服务等,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经济动力。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需要注意平衡保护和更新之间的关系。

保护过度可能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僵化和失活,而更新过度可能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本土特色丧失。

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需要政府、社区和市民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规支持。

社区和市民应积极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

综上所述,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适度的保护和更新,可以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保留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政府、社区和市民的共同参与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关键。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与保护
——以杭州桥西直街和小河直街为例

摘 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许多历
史街区被改造,很多被改造成为商业街。杭州的桥西直街和小河直街就是
典型的例子。但是如何更好地保护改造后的历史街区仍然是一个大的问题。
历史街区的商业街作为传统街巷的一种类型,本身拥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但
是目前,虽然对这些传统商业街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与更新规划,但是其现
状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从历史街区等的相关概念出发,以杭州的桥西直
街和小河直街为例,通过这两个历史街区的被改造和被保护情况,结合吴
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的规划思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与保护;有机更新

一、引言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客观载体,也是社会经济的物质景观。城市建设
一方面要为城市功能更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又要保护好各个不同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到保护与发展并行。在
1980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后,针对历史文化
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面对旧城改造的新高潮,正式提出了历史文化保
护区的概念。至此,中国开始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探索。①

二、历史街区等相关概念
何谓历史街区(Historic Districts)?城市规划理论界一般认为历史街区
的标准有三:“第一,该街区内环境风貌保存完整统一,能反映出当地某一历史
时期的典型风貌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第二,该街区内反映历史典型风貌的
居住建筑,构筑物及环境要素(道路、树木、院墙等等)基本是历史的真实遗存。
第三,具有一定规模,能形成视觉的完整性。历史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不同,这
是人们还要继续生活和工作”。
作为历史街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它由一条或几条主要街道及附属巷道构
成的街巷体系作为基本框架,主要街道大多为商业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
形成比较连贯的传统风貌带;它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即使是通过规划整治之
后,仍应该延续其居住功能为主的功能特征,同时可以辅助以获得社会与经济效
益的商业、文化、娱乐与旅游等服务性设施。
桥西直街,位于拱宸桥西侧,东至京杭大运河,西接小河路,北起杭州第一
棉纺织厂保留仓库,南至登云桥,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拥有1112户居民和
8家单位。这块历史街区曾经真实见证了清末民初地方城市建设的风貌特色,近
现代工业发展轨迹,还有同时代文化特色,如民居民俗、生活方式、饮食礼仪。
(图1)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
交汇处。北起长征桥路,东至小河下东,南至小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西至小河
直街以西30米,面积为3.7万平方米。街区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运河
沿线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风貌、
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貌。自宋代以来,这一区域一直是运河沿线的
重要区域,经过民国年间的繁荣后留下的历史遗迹类型众多,历史文化内涵较为
丰富多样。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集中反映清末民国初期城市平民居住文化生
活、生产劳动文化和运河航运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一条以保持传统
居住商住功能为主,延续杭州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和展示运河航运文化,集商住、
居住、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②(图2)

图1 图2
三、对历史街区的改造
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方案《改造桥弄街与桥西直街为
传统商业街,发展创意产业》在2007年12月出炉。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规划范
围为,北起杭州第一棉纺厂保留仓库北侧,南至登云桥南侧,西至小河路,东抵
京杭大运河西岸,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7公顷。
“延续桥西历史街区百年发展至今的平民居住、近代工业和仓储航运三大文
化脉络,适度开发利用桥西历史风貌保护建筑物。”负责方案设计的中国美院风
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武荷荏副教授说,这个区域将是集居住、商业、创意产业和文
化旅游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区域。
对于这个街区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了以下措施:改造桥弄街与桥西直街
为传统商业街,复兴历史街区的运河传统商业文化;发展创意产业,延续运河的
繁荣;居民回迁,延续桥西平民生活传统;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
目前,国内一些街区的保护整治面临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历史街区是遗留
的实体文化,需要保护,不仅为了见证过去,更为了现在和未来而尊重过去,维
持城市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这些历史街区原先的街区职能已无法在现
代社会实现了。其实这些问题也存在于桥西直街和小河直街的改造中,如何在保
存历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社会的元素,并使它们能很好地融合和发展
是个值得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对历史街区的保护
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
名城众多。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环境系统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研究内容。所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历史街区尤为重要。
历史街区不仅包括“有形文化”的建筑群及构筑物,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无
形文化”和场所精神。我们不仅要保留好代表游行文化的建筑群,更要继承无形
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期,吴良镛教授在做规划研究时明确提出了“有机更新”
的思路,主张对原有居住建筑的处理根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并强调历史街区内
的道路保留传统街坊体系。即:质量较好,具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房屋部分
完好的予以修缮;已破坏的予以更新。“有机更新”理论丰富了历史街区保护与
更新的理论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主张按照历史街区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机
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通过“有机更新”达到“有机秩序”,这是历史街
区整体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途径。③
我认为在对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上可以做一下几点:1、建立长期修缮机
制。这是对历史街区最基本的保障。传统建筑的保护需要不断得投入,必须有长
期修缮的准备。2要让社区的居民回迁,并让他们广泛参与到保护历史街区当中
来。一项调查显示,60%的居民愿意回迁,因为他们已经对原来的生活环境非常
熟悉了,所以愿意再回到经过改造的街区中。居民生活是历史街区的有机载体,
所以应鼓励居民参与进来,以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加以
实施。3、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许多历史街区经过了改造以后,市政基础设施跟
不上。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其他地区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历史城区内生
活、工作、消费的人们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要求也要同步提高。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大工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是一项
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探索一直都在进行。

参考文献:①张松、王俊,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1262787.htm
③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