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天津市解放北路原法租界大清邮政津局街区概念性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天津市解放北路城市更新研究

天津市解放北路城市更新研究

天津市解放北路城市更新研究王笑来【摘要】通过现场调研与查阅资料,分析了天津市解放北路金融街的发展潜力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提出了解放北路的发展策略,从而实现街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6(042)036【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历史建筑;现代城市【作者】王笑来【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1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国沿海直辖市,近代曾被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9个国家先后设立租界,也是我国历史上设立租界最多的城市,具有丰富的近代历史文化。

天津共设有包含古代、近代文化的多达14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其中解放北路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海河南部沿岸,横跨原英法两租界,租界时期作为天津多国金融贸易中心,曾一度被誉为“东方的华尔街”。

天津作为著名的历史城市,蕴含着晚清与近代租界时期的多种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北路作为天津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其历史金融街的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潜力,也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

2.1 解放北路的发展潜力我国关于历史文物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国内历史文物的保护进行指导。

天津市针对多个历史风貌区制定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等相应的多个法规,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使解放北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解放北路位于海河南部沿岸,河对岸坐落着天津市火车站,解放北路街区北部沿岸津湾广场楼盘的夜景灯与海河形成了天津市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门户,也为解放北路的街区提升了知名度。

西侧为和平路历史商业街,南侧为五大道历史商务区,多个历史街区的相邻使其相互间的功能相互联系达到共同发展。

同时,解放北路街区津湾广场建筑内设有地铁站点,从城市的区位与交通的可达性角度来看都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分布图word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分布图word

老城厢历史文 1404年 化街区
北城街、东马路、东门内 鼓楼 大街、城厢东路、南城街、 文庙 城厢西路合围区域,原为 广东会馆 天津老城
以中国北方传统城市格局为 典型特征的商住综合街区
劝业场历史文 1926年 化街区
兴安路、哈尔滨道、辽宁 路、长春道、和平路、原 劝业场 以天津近代商业建筑群为特 浙江兴业银行界线、滨江 惠中饭店 色的城市中心商业文化街区 道合围区域,原为天津法 浙江兴业银行 租界
中心花园历史 1917年 文化街区
和平路、营口道、新华路、 李吉甫旧宅 以放射状路网格局及花园别 哈尔滨道合围区域,原为 吉鸿昌旧居 墅为典型特征的、具有法式 天津法租界 久大精盐公司 风貌特征的商业文化街区。
承德道历史文 1886年 化街区
哈尔滨道、吉林路、营口 崇德堂 道、和平路合围区域,原 法国公议局 为天津法租界 法国领事馆
五大道历史文 1903年 化街区
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 英国公学 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 “天津小洋楼”最集中的历史 颜惠庆故居 路交口以西的合围区域, 文化街区 工商学院主楼 原为天津英租界扩展界
一宫花园历史 1902年 文化街区
东至五经路,南至博爱道, 意大利兵营 西至海河东路,北至建国 以文化展示和休闲商业为主 原回力球馆 道、胜利路和兴隆街,原 导的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 马可波罗广场 为天津意租界
泰安道历史文 1929年 化街区
纳森旧居 保定道、台儿庄路、曲阜 天津诸圣堂 道、南京路、新华路合围 原开滦矿务局 区域,原为天津英租界 大楼
解放南路历史 1895年 文化街区
曲阜道、台儿庄路、琼州 东光大楼 道、福建路、绍兴道、解 德国俱乐部 放南路、解放北路合围区 吴毓麟旧宅 域,原为天津德租界

天津解放北路历史街区的空间分析与虚拟修复

天津解放北路历史街区的空间分析与虚拟修复
平均层数 4.1 3.8 2.7 2.4 3.2 2.7 3.2 2.6 — — 3.4 3.0 2.9 3.3
基地面积 / m 2 总建筑面积 / m 2 占地面积 / m 2 建筑密度 / % 平均层数 / 层 建筑高度 / m 容 积 率
表 2 天津解放北路历史街区地块常规控制指标的动态修正 项 目 地块 1 地块 2 地块 3 地块 4 地块 5 地块 6 平均值 稳定状态 饱和状态 稳定状态 饱和状态 稳定状态 饱和状态 稳定状态 饱和状态 稳定状态 饱和状态 稳定状态饱和状态 稳定状态 饱和状态 基地面积 / m 2 18675 18675 13735 13735 16940 16940 18335 18335 15950 15950 19270 19270 — — 建筑面积 / m 2 41640 44600 18410 20885 24880 28010 28765 32040 27960 28240 34385 36760 — — 容积率 2.23 2.39 1.34 1.52 1.47 1.65 1.57 1.75 1.75 1.77 1.88 1.91 1.70 1.84 建筑密度 / % 54.56 62.28 48.90 63.34 45.90 62.19 49.00 66.76 21.60 27.90 55.10 63.67 51 64
摘要/目前,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中常套用现行规划 控制指标, 但其对于历史街区的空间特性缺乏有效的约 束。 为此,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层面进行探索—在概念 推导的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比较和图底关系分析等方 法, 弥补现行规划控制指标的不足, 以求较全面地定量 分析历史街区的空间属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 空间性状 相似性 修复
(2) 补充控制参数 常规控制指标注重描述地块的实体部 分(即建筑物), 而院落这种 “虚体”空间常 被忽视。从解放北路历史街区的空间构成 可见, 各地块均含有一定数量的院落, 构成 模式为“房围院” ,这与天津的其他历史街 区(如五大道地区、中心花园等) “院包房” 的庭院式空间完全不同,反映了该街区的 空间特性。 因此, 准确把握院落就能够进一

天津法租界现代道路建设研究(1860―1943)

天津法租界现代道路建设研究(1860―1943)

城市 环境 设计 学术 146 | 12 | 2023296摘要:天津法租界的现代道路建设是近代中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优秀案例。

本文基于近代天津法租界历年工部局报告与历史图片,从道路建设管理机制、道路网规划与拓展以及材料、空间与设施的发展三方面考证法租界道路建设现代转型历程。

在此基础上从资本逐利、城市决策者、科技与文化引入三方面解析法租界道路建设转型的综合动因,以求为当下城市现代化提供值得思考的启示。

Abstract: The modern road construction in Tianjin French Concession i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a. Based on the Municipal Council reports and historical pictures of the French Concession in Tianji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road construc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construction system, road network planning and expansion, and road materials, space and facilities. On this basis, from the aspects of capital pursuit of profit, urban decision makers,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motiv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roa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ought-provoking inspiration for the current urban modernization.关键词:现代;天津法租界;道路建设;工部局Keywords: modern; Tianjin French concession; road construction; Municipal Council近年来,建筑与规划领域关于中国早期城市“现代化”“现代性”的讨论颇多,其中不乏城市建设机构与法规、建筑师群体、建筑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有关早期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穿梭在天津的老租界

穿梭在天津的老租界

穿梭在天津的老租界“五大道”是对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这五条路,以及周围共22条道路的总称,这片区域在清末时被英法列强占为租界,当时,各国纷纷驻兵建房,一座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就在这不大的区域里纷纷建立起来。

时间已过去了百年,但这些建筑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因此,这片区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天津基本没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道,大部分都是斜街,马场道虽是五大道中最宽的,但也不例外。

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路,也是各色西洋建筑最集中的区域。

19世纪末,英籍德国人德璀琳在这一带开设了一个赛马场,于是就以这里为起点,铺设了这条从英租界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的名字也就因此而得。

走在这条街上,两边都是不同风格的小洋楼,幽雅的外观,精致的细节,让人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

而在这些小洋楼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现在的天津外语学院,这个高大气派的建筑,当年曾是法国工商学院,建筑群至尽保存完整,就连当年的小教堂,如今也还在。

顺着马场道旁边的小路,穿过居民区,就是另一番景象,睦南道虽和马场道仅一街之隔,却要清净很多。

因为僻静,当年很多名人就把自己的家安在了这里,眼前的一栋房子,是张学良二弟张学铭的住宅,而在相隔不远,还分别有孙殿英、李叔福、高树勋等曾经居住过的旧宅。

这条路上最显眼的,也是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张作霖三姨太许氏旧宅,这房子是按英国乡间别墅的模样盖的,而距此不远的某军阀的宅子,与之比起来就显得土气很多。

五大道的每个历史建筑,不但保存完好,还会在门外有文字说明,什么风格、年代、曾经的主人都写得很清楚,让到这里来的游客即使没有导游也能了解得很清楚。

这些老房子如今多是办公机构,周末的时候大门紧闭,更加透出一丝神秘,很多故事,都曾在这里发生。

其中比较有名的,可能要算“箱尸案”。

大理道23号曾是某富商的宅邸,他伙同情人,德国混血女子施美丽杀了原配夫人董氏,将其肢解后装在箱子里偷偷运出,又假报失踪。

但终究被查出,从而成了当时天津轰动一时的大案。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天津市规划局2011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内容,规范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成果要求,特制定《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标准》。

第二条《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历史保护、发展利用研究、用地规划、建筑与环境保护引导、基础设施体系五部分内容,是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活动的全面控制和引导。

在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活动应以《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保护规划》应在充分调研现状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现状价值分析及评价。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演变、街区特征、城市功能、人口、生活服务设施、绿化环境、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该街区主要历史文化特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工作方向。

第四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利用应以保护为根本目的,遵循合理性、前瞻性原则,促进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条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应从有利于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为历史建筑找到适合的新的使用方式,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引导区域合理更新。

第六条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分别为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赤峰道历史文化街区、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劝业场历史文化街区、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及海河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章编制技术要求第一节历史保护第七条历史文化街区内应确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要素一般归纳为四类: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其他: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市旧街区的再生与利用

天津市旧街区的再生与利用

建筑创作 2002/06问题的提出 建筑作为人们赖以生活的物质空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生活,人们希望通过它们透射出从前的某种讯息。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了许多理想的城市模式,但这些用传统的形体规划和大规模总体规划改建城市的做法都因把城市看作了一个静态事物而告失败。

近年来天津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已使城市面临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大变动重构,政府对于一些有价值的地段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以街区改造为单位的小规模更新,比如鼓楼步行街改造及和平路工程改造等等。

与大规模追求完整统一的改造计划相比,这种方式对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延续和平稳过渡是非常有益的,这也正是本文介绍天津旧街区再生与利用的原因所在。

天津历史及文化 作为特有文化的产物,我们分析旧街区的再天津市旧街区的再生与利用卓强 刘小蕾生与利用不仅要考虑它物态文化(有形文化)的层面,还要考虑当地特有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心态文化(无形文化)层面。

从文化形态学角度将文化视为一个包括内核和若干外缘的不定型的整体。

作为建筑或者是由建筑组成的街区本身是与生产力关系最直接的物态文化层次,新陈代谢节奏较快,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各自的建筑风格及街区特色,然而对于社会心理层次来说,诸如潜藏在大众历史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所构成的“民族性格”,因为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往往历时久远而不衰,所以被人们称作“文化的深层结构”。

因此我们在进行旧街区改造时如果忽略了当地居民的行为习惯及心态文化,就会导致在塑造有形文化的同时造成对无形文化的破坏,所以本文讨论“天津旧街区的再生与利用”应从天津的历史文化入手。

天津城市最早聚落居民点始于金元时期,地名直沽。

本地区的繁盛与盐业及航运业有关,明弘治六、七年间重修,将旧城墙改砌砖石,从而形成了以鼓楼为中心的方城。

清雍正九年升州为府,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将天津城的性质从卫城改变为商业居民城市,自此天津迅速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至清朝中末期,达到了它历史的最繁荣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居所维持生活,要么居住在新建的无视周围文脉的大尺度的方盒子中;同时,为了服务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新增了许多零散的商业服务设施,如小卖、浴池等等,这些设施一般标准较低且自发无序的分布,有的甚至挤占了风貌建筑中的空间,对风貌建筑造成了不良损害;另外,由于街区周边道路比较狭窄,交通高峰时段车辆堵塞非常严重。

上述激增的城市容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清楚的表明街区现有功能结构是不合理的。

4. 街区运行机制单一,缺乏活力
原大清邮局街区的活力和繁荣是建立在街区内部运行方式多样化以及功能结构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进而确保了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而目前的街区基本上以住宅为主加上个体经营的低档次商业店铺以及少量的办公空间。

街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完全没有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进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街区与当代城市生活相脱离,整体的运行模式偏于保守、缺乏活力。

三、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的策略
针对原大清邮局街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下列策略,目标在于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持续发展,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的纳入当代天津城市生活之中:
1. 建立街区历史风貌建筑的数字化档案,为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了使历史风貌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档案和控制导则。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街区内现存的四栋历史风貌建筑,还可以找到部分原设计图纸。

尽管原图纸已经残缺不全、极端老化,但通过扫描、拍照,结合建筑现状测绘和对历史资料仔细的考察研究,最终还是能够建立起风貌建筑的数字化档案,主要包括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复原图纸以及保护与开发要求等。

将这些信息与GIS系统结合起来,足以为历史风貌建筑的修复、保护、再利用提供充实的依据,对此国内已有相关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3)
2. 运用图底关系4)、空间句法5)等理论修复并强化街区原有肌理
为了重塑街区原有肌理,我们采用了图底关系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历史上大清邮局街区的图底关系、解放北路上相邻的保护较好地块的图底关系6),由此确定大清邮局街区内应有的图底关系,然后根据上述分析对街区内的建筑进行调整:拆除各种临时加建物,改变新建筑的布局和空间尺度关系,恢复街区应有的肌理。

此外,还要看到,该街区发展历经百年,其文脉格局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也不乏自发、无序、甚至对街区肌理具有消极作用的成分存在。

为了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和持续发展,强化肌理同时又满足当代生活的需要,是两项需要同等视之的重要目标。

为此,我们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评价并改进街区内的重要节点,提高节点之间的连接值、降低视区之间的深度值,在此基础上确定街区更新改造的最终形态(图3~5)。

3. 以适应性再利用7)为原则重新安排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