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梳理八篇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梳理八篇篇1:《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 _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4.因此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引赵使者蔺相如(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2.是是日也,天朗气清( )敢不唯命是听(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觉今是而昨非( )3.一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期而遇( )良马期乎千里( )5.致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足以极视听之娱(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当其欣于所遇。
《兰亭集序》知识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归纳整理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面对面 ②虽趣.舍万殊:“趣”同“取” (2)一词多义①是⎩⎪⎨⎪⎧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定国是.诏:名词,国家大事,大政方针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对的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动词,表判断惟进修是.急:常与“惟”搭配,使宾语提前 ②一⎩⎨⎧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其致一.也:形容词,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③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长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寿命长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修建修.禊事也:动词,举行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整治,施行 ④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情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动词,表达 ⑤怀⎩⎨⎧游目骋怀.:名词,胸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名词,感慨怀.其璧往使:动词,揣着,怀抱怀.敌附远:动词,安抚⑥信⎩⎨⎧信.可乐也:副词,实在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副词,随便 (3)古今异义①列坐其次..古义:它(曲水)旁边的地方。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②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种类。
③或取诸怀抱..古义:襟怀抱负。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
④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⑤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⑥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也指文化或文人。
(4)虚词归纳 ①之⎩⎨⎧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引申为达到,得到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足以极视听之.娱:助词,的夫人之.相与: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所⎩⎨⎧所.以游目骋怀:代词,与“以”组成固定结构,“用来……”或因寄所.托:代词,与“托”构成名词性词语录其所.述:代词,与“述”构成名词性词语 ③其⎩⎨⎧列坐其.次:代词,代曲水当其.欣于所遇:代词,指“他们” 及其.所之既倦:代词,指“他们”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代词,指人们的 2.词类活用(1)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2)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 (3)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4)群贤.毕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才 (5)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 (6)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用作动词,穷尽,尽享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3.句式运用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统编版】《兰亭集序》-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4)我国古代四种主要的纪年法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指鲁庄公十年。再如《廉颇蔺相如列 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_皇__帝__年__号__纪__年__法__。如《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琵琶行》 中的“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等。 ③_干__支__纪__年__法___。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近代还常 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 革命”等。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 啊。(得分点:品类、所以、信,定语后置句)
(第4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 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 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④引( 导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⑤次( 旁边)
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虽( 即使)
(第2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
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抬头观望广阔无穷的宇宙,低头细察众多的自 然界的万物,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以
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
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
日
。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
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兰亭集序,书法家王羲之著。
它批判了庄周的“生死”虚无主义和“气蓬尚”,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高一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一、基本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文化常识及翻译

《兰亭集序》文化常识及翻译一、文化常识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永和”是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十二年。
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
“癸丑”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六十年一循环。
故有“六十一甲子”的说法。
“十二地支”还与十二生肖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还与12个时辰对应,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如:子时(23点至次日1点)、丑时(1点至3点)……2.“暮春..之初”——“暮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也叫“季春”。
古代用孟、仲、季表示月份的次序。
“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每季的最后一个月。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禊”是一种风俗祭祀。
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消除不祥。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引以为流觞曲水....”——“流觞曲水”指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文白对译 永和九年,岁在 癸 丑 ,暮 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农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之兰亭, 修 禊事也。
阴的兰亭,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
⎣⎢⎡ 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
癸丑: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会于会稽ku ài j ī山阴之兰亭:会集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
介词结构后置。
禊:一种风俗祭祀。
群贤 毕至 , 少 长 咸 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
⎣⎢⎡⎦⎥⎤贤、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兰亭集序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杂文砍一常ㄋ裕汗乓澹褐赣美矗唤褚澹罕硪蚬叵盗剩�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兰亭集序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兰亭集序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 (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兰亭集序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
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
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1、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2、古今异义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杂文砍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3、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C、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酒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4、一词多义列坐其次旁边水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余船以次俱进次序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5、虚词运用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6、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砍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