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小故事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数学故事会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趣味讲解

数学故事会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趣味讲解

数学故事会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趣味讲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常常是他们最困扰的一门课程。

孩子们往往觉得数学既难懂又乏味,因此他们对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

然而,如果能够用趣味的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将数学融入到精彩的故事中去,那么将会大大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这就是数学故事会的目的,通过有趣的故事来讲解数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易懂。

故事一:神奇的算盘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他非常喜欢数学。

有一天,小明得到了一个神奇的算盘。

这个算盘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还能解决复杂的乘除问题。

小明在学校里展示了这个算盘,同学们都感到很惊奇。

老师看到后,就给小明布置了一个乘法题:47乘以15,小明很快就用算盘算出了答案:705。

同学们纷纷惊呼,虽然他们也会乘法,但是用算盘算起来真的很神奇。

从此以后,小明经常将这个算盘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数学的乐趣。

故事二:聪明的小麻雀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

他把小麻雀带回家,小心地照顾它。

过了几天,小麻雀好了,并且变得非常聪明。

一天晚上,小明在书桌上做作业的时候,小麻雀忽然飞到了他的肩膀上。

小麻雀用嘴巴取了一个纸条递给小明,纸条上写着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目。

小明惊讶地看着小麻雀,小麻雀似乎想告诉他,数学其实可以是一种乐趣。

小明跟着小麻雀一起解题,发现数学原来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想,就可以找到解答。

故事三:奇妙的数字世界小明有一台神奇的计算机,它可以带他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字世界。

一天,小明坐在计算机前面,仔细观察着显示屏上的一串数字。

突然,他被吸入了计算机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到处都是数字。

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字守卫,守卫告诉他,只有解开了所有数学题目才能回到现实世界。

于是,小明开始思考并解决了一道道数学题目。

在这个数字世界里,他不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反而觉得数学与自己息息相关,充满乐趣。

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向小学生们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通过神奇的算盘故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加减乘除运算;通过聪明的小麻雀故事,我们可以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奇妙的数字世界故事,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品课件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品课件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趣味小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数学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趣味小故事“聪明的阿基米德”,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原理及简单几何体积计算;结合教材第5节“称重问题”,探讨等臂天平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等臂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比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等臂天平平衡条件的运用。

重点:趣味故事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臂天平、浮力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聪明的阿基米德”故事,引发学生对浮力原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教材第5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等臂天平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应用和等臂天平的相关例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浮力实验和等臂天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聪明的阿基米德故事简介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3. 等臂天平平衡条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浮力应用题:一艘船在水中漂浮,已知船的体积,求船所受浮力。

(2)等臂天平应用题: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如何用等臂天平比较它们的质量?2. 答案:(1)浮力=物体体积×液体密度(2)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调整物体位置,使天平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但部分学生对浮力计算和等臂天平应用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阿基米德的生平事迹,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通过小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量。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3.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分数的小故事。

故事名称:《分蛋糕的难题》故事内容:有一天,小明过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美味的蛋糕。

小明想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个蛋糕,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公平地分这块蛋糕。

小明妈妈提出了一个办法,将蛋糕切成三等份,每个朋友拿一份。

然而,小明觉得这样不公平,因为他的两个朋友吃得多一点。

于是,小明妈妈又提出了一个办法,将蛋糕切成六等份,每个朋友拿两份。

这次,小明觉得公平了。

2. 讲解:通过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

(1)提问:小明妈妈为什么要把蛋糕切成三等份和六等份?(2)讲解:将一个整体等分后,其中一部分的数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3. 实践: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故事中的蛋糕分配。

(1)将蛋糕切成三等份,每个朋友拿一份,用分数表示为 1/3。

(2)将蛋糕切成六等份,每个朋友拿两份,用分数表示为 2/6。

4. 总结: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如果小明有8块巧克力,他想和4个朋友分享,每个朋友能拿到几块巧克力?用分数表示。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第一篇:数学故事教案(精选)《数学故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孩子们了解许多数学小知识。

2、提高孩子们对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如何巧妙地数三角形个数,理解乘法原理,与切蛋糕的方法,三刀如何切成4块5块6块7块。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原理,完成每个步骤的方法数的乘积就是完成这件事总共可能的方法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由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引入这次的数学故事,问大家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的角色。

2、课程开始(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运用到PPT)整个故事由角色扮演进行,选择几个学生来扮演喜羊羊,灰太狼,懒羊羊,沸羊羊,旁白,美羊羊。

这个故事是讲述羊村的羊们寻找隐形药水的故事。

有一天,慢羊羊村长把小羊们召集到青青草原上,村长一脸的凝重,他要给小羊们布置一个任务!羊村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在故事中有这么几道题,第一道题数出图上三角形的个数,然后你们只要朝我箭头所指的地方,走你们所数三角形个数那样多的步数,就能发现新的线索了。

喜羊羊告诉同学们“我采用了分类的方法。

假设我把三角形中没有别的线段的三角形称为基本三角形,那么有4个,分别记作a、b、c、d。

在数由两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3个,分别是ab、bc、cd。

再数由三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2个,分别是abc、bcd。

最后数由四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只有1个。

所以三角形的个数为1+2+3+4=10个。

”通过喜羊羊的讲述大家明白了如何数三角形个数。

诀窍:如果几个三角形的顶点在一起,底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基本三角形有n个,那么总的三角形个数为1+2+3+......+n。

第二道题恭喜你们过了第一关!不过,这关的题目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第三条线索。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这岛上有另一条出口。

从这往东走有3条路通向第一个路口,到了第一个路口再往南走,有4条路通向第二个出口,第二个出口就是神仙岛的出口了。

笑话版小学数学教案

笑话版小学数学教案

笑话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笑话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一、引入笑话故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加法和减法,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笑话吧。

有一天,小明去买糖果,他用5块钱买了3颗糖果,然后又用2块钱买了5颗糖果。


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明:老师,可是我只有7块钱啊!
同学们:哈哈哈,小明数学不太好吧!
老师:没错,小明花的钱是5+2=7块钱,小明真是个数学天才啊!
二、学习加法和减法:
1. 加法练习: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加法练习吧。

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学生:3+2=5
老师:好棒!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2. 减法练习: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减法练习吧。

如果小明有7个球,先扔掉了2个球,还剩下多少个球呢?
学生:7-2=5
老师:太棒了!小明还剩下5个球。

三、综合练习:
老师:最后,我们做一个综合练习。

小明一共有6块钱,他先花了3块钱买了一本书,然后又花了2块钱买了一支笔,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6-3-2=1
老师:太厉害了!小明还剩下1块钱。

四、总结与反馈: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有趣的笑话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记得多多练习哦,下节课再见!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数学教学小故事1今年我教初一数学,优等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两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心中怒火不知不觉就旺了起来。

记得讲有理数加法时,我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班里的小赵呆呆地看着题目就不动手。

我走到他跟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看他害怕的模样,我觉得很奇怪。

于是我站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不计算?他说出了原委:他虽然记住了加法法则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法则,还特别害怕我。

我摸摸他的头,试着让他不再怕我。

接着开始举些不同类型的例子手把手教他怎么用法则。

我先帮他分类,比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分同号两数相加:5+2得正7(小学学过的),然后问他-5+(-2)呢?他就做不出来了,于是我问他在小学加得了吗?他回答加不了。

我告诉他我们学了负数之后现在加得了,得负,具体负多少呢?具体的`说你昨天欠同学5元钱,今天又欠了2元,一共欠了同学多少钱?他说一共欠7元。

他理解了并得出-5+(-2)=-7。

于是我们一起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求法:(1)正的加正的得正;(2)负的加负的得“—”然后把绝对值加起来。

接着我让他尝试做-23+(-8)时他果然求对了。

然后我又换了另种类型题:-3+2=?我问他这个运算是前面的那种类型吗?他回答说不是。

我接着问这个题是什么类型数加什么类型的数?他回答说负数加正数。

(说的非常对)那负数减去正数得什么?提示:你昨天借了同学3元钱,今天卖酒瓶赚了2元钱,结果怎样?他说:两元钱还了同学后还欠同学1元钱,结果的-1。

所以这类题要先确定结果符号,再确定具体的值。

我告诉他方法,看哪个的绝对值较大,结果就取那个数的符号,然后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接着我出-23+9这样一个题,我边说边问,得什么?他回答得负,我让他写,他写出了“—”,然后又问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多少?他回答23和9,接着让他算23-9多少?他回答14。

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

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

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以下是 8 条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方案一:咱们来讲一个阿强学数学的故事。

有一天阿强在数学课上,老师问:“3 加 5 等于多少呀?”阿强想半天说不出来,你说这傻不傻呀?哈哈!咱这个活动就可以让大家分享自己类似阿强这样的有趣学数学经历呀,肯定超级有意思。

方案二:你们知道吗,有个小朋友叫小美,她做数学题老是出错。

有一回考试,有道题她算半天都算不对,哎呀那个着急呀!我们的活动可以模拟这样的考试场景,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解题,怎么样?方案三:给你们说个好玩的,小李特别害怕数学应用题,一看到就头疼。

有一次遇到个买东西找钱的应用题,他完全懵了!咱们来搞个应用题大挑战的活动,谁能把那些难搞的应用题都解决咯,那可真是太牛啦!方案四:想不想听听小王的故事呀?他呀,上数学课总是走神,结果老师提问啥都不知道!我们可以弄个集中注意力的数学游戏环节,帮助大家改掉走神的毛病,好不好呀?方案五:还记得小张吗?他有次数学小测验不及格,特别沮丧。

但后来他努力学习,成绩就好起来啦!咱可以开展一个鼓励大家勇敢面对数学困难的活动,就像小张一样努力进步。

方案六:说个有趣的,小赵做数学作业,有道题全家人一起帮忙都没解出来!这次活动也可以来个家庭合作解题的环节呀,肯定热闹非凡。

方案七:讲讲小刘,他老是记不住数学公式,愁死了。

咱们可以举行一个记忆数学公式比赛的活动,看谁最厉害能记住最多。

方案八:以前有个同学阿明,他觉得数学好枯燥呀。

那我们就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互动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呀,不要像阿明那样觉得枯燥啦!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都很有趣呀,可以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

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

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具体内容有:1. 角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认识角,并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3. 角的度量: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学会读取度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存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直尺。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桌角、门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角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 角的分类: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分类,并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特征。

4. 角的度量: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读一读,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各种角,并标明其度数。

6. 例题讲解:运用量角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里的角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概念: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分类:(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

(3)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周角:等于180°的角。

3. 度量:使用量角器,读取度数。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角,并标明其度数。

答案: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趣味小故事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
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
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