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光的波动性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光的波动性

板块三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属于著名的泊松亮斑的衍射图样的是()答案 B解析泊松亮斑的图样特点为中心是一个亮点,亮点周围有一个大的阴影区,然后才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2.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C.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的景物,可使景像更清晰D.透过平行于日光灯的窄缝观察正常发光的日光灯时能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答案 C解析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A 错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的结果,B错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的景物,可减弱反射光,从而使景像更清晰,C正确;透过平行于日光灯的窄缝观察正常发光的日光灯时能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D错误。
3.如图所示为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P点是亮条纹,说明该处是光的加强区域,P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B.照射单缝S的单色光的频率越大,光屏上出现的条纹间距越大C.若将单缝S去掉,再将S1缝封住仅留下S2,则白光通过S2光屏上会出现彩色条纹,但不是干涉条纹D.撤去双缝同时逐渐增大单缝宽度,光屏上一直出现明暗条纹答案 C解析若P点是亮条纹,说明该处是光的加强区域,P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A错误;照射单缝S的单色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光屏上出现的条纹间距越小,B错误;若将单缝S去掉,再将S1缝封住仅留下S2,则白光通过S2光屏上会出现单缝衍射的彩色条纹,C正确;撤去双缝同时逐渐增大单缝宽度,光屏上将先出现衍射条纹后出现亮区,D错误。
4.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亮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16章 光 第2讲 光的波动性

第2讲光的波动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1.[2017·山东质检]竖直放置的肥皂膜在阳光照耀下,由于前后表面反射光通过的路程不同,形成两列相干光,薄膜上会呈现出彩色条纹。
若一肥皂膜由于受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影响,其竖直方向的截面如图甲所示,则光通过该肥皂膜产生的干涉条纹与下列哪个图基本一致( )答案 B解析薄膜干涉为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故从肥皂薄膜观察到水平干涉条纹,用复色光时出现彩色条纹,由重力作用,肥皂膜前后表面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从而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密,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属于著名的泊松亮斑的衍射图样的是( )答案 B解析泊松亮斑的图样特点为中心是一个亮点,亮点周围有一个大的阴影区,然后才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3.[2017·福建检测]2016年,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到由于引力波引起的干涉条纹的变化,这是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关于激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激光是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直接发光产生的,不是偏振光B.激光相干性好,任何两束激光都能发生干涉C.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小圆孔时,光屏上能观测到等间距的光环D.激光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记录下物体三维图像的信息答案 D解析激光是人工产生的,不是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直接发光产生的,选项A错误;激光相干性好,两束激光只有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时才能发生干涉,选项B错误;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小圆孔时,激光发生衍射现象,光屏上能观测到不等间距的光环,选项C错误;激光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记录下物体三维图像的信息,选项D 正确。
4.[2016·宜宾二诊]如图所示,光源S 从水面下向空气斜射一束复色光,在A 点分成a 、b 两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中a 光折射率大于b 光B .在水中a 光的速度大于b 光C .若a 、b 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 光的临界角较小D .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 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光束的入射角i 相同,折射角r a <r b ,根据折射定律得到,折射率n a <n b ,故A 错误;由公式v =c n,分析得知,在水中a 光的速度比b 光的速度大,故B 正确;a 光的折射率小,根据临界角公式sin C =1n,可知a 光的临界角较大,故C 错误;折射角r a <r b ,频率f a <f b ,波长λa >λb ,根据公式Δx =l d λ,则知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间距,故D 错误。
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典型例题分类精讲:光的传播 光的波动性doc

光的传播光的波动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和月食B.小孔成像C.闻其声不见其人D.真空中光速最大2.关于激光的应用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纤通信是应用激光平行度非常好的特点对信号来进行调制,使其在光导纤维中进行传递信息B .计算机内的“磁头”读出光盘上记录的信息是应用了激光的相干性特点来进行的C .医学上用激光作“光刀”来切除肿瘤是应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D .“激光测距雷达”利用激光测量很远目标的距离是应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 3.在没有月光的夜间,一个池面较大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灯(可看做光源),小鱼在水中游动,小鸟在水面上方飞翔,设水中无杂质且水面平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 ) A .小鱼在上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到处都是亮的,但中部较暗B .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C .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D .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有关 4.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 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5.用黄光照射一不透明的圆板时,在圆板的背影中恰能观察到一黄色光斑,若用红色光、绿色光和紫色光照射圆板,能够观察到光斑的是( ) A .只有红色光 B .只有紫色光 C .只有红色光和紫色光 D .三种色光都能 6.如图所示,全反射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n于ac 边从点O 射入棱镜,现在让入射光线绕O 点旋转改变入射方向,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若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旋转,则折射光线将从ab 边射出且向右移动B .若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旋转,则折射光线将从ab 、bc 两边射出C.若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逆时针旋转,则折射光线将从ab边射出且向左移动D.若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逆时针旋转,则折射光线将从ab边射出且向下偏转移动7.如图所示,在折射率大于玻璃折射率的透明液体中,水平放置着一个长方体玻璃砖.在竖直平面内有两束光线,相互平行且相距为d,斜射到长方体的上表面上,折射后直接射到下表面,然后射出.已知图中a为红光、b为紫光,则()A.两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大于dB.两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等于dC.两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小于dD.两出射光线不再平行8.如图所示,在水面以下有一平面镜水平放置,一束白光由空气垂直射向水面,现让平面镜绕过入射点的水平轴转动,要使该光束不会从水中射出水面,若红光临界角为α,紫光的临界角为β,则平面镜转过的角度不能小于()A./2α B.αC./2β D.β9.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2017届高三物理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 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A错误;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确定的静止质量,是一种物质粒子,速度可以低于光速;光子代表着一份能量,没有静止质量,速度永远是c,所以光子与电子不同,B错误;光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显著,反之,波动性越显著,C正确;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D错误;故选C。
考点:光的本性。
【名师点睛】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2. 一个质点以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经过时间,位移大小为,末速度为,则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可得,即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可得,即②,联立解得,,故,C正确.3. 如图甲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且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和,,通过电阻瞬时电流如图乙所示,则此时A. 用电压表测量交流电源电压约为424 VB. 断开开关K后,通过电阻R1的瞬时电流还是如图乙所示C. 交流电源的功率162 WD. R1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3【答案】A【解析】变压器初级电流有效值为;次级电流有效值: ;次级电压:;初级电压:,则输入电压:;选项A正确;断开开关K后,次级电流为零,则原线圈电流也变为零,则通过电阻R1的瞬时电流为零,选项B错误;交流电源的功率,选项C错误;R1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选项D错误;故选A.4. 2016年1月5日上午,国防科工局正式发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试题光的波动性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第70讲光的波动性1.光的偏振现象说是横波,以下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D.通过两并在一起的铅笔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答案:D2.用a、b两束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预装置,在距双缝恒距离的屏上得到如下图的干预图样,其甲是用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乙是用b光照射时形成的.那么关于a、b 两束单色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的大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小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解析:双缝干预条纹的间距Δx=Ldλ,由题图可得λa<λb.应选项A正确.答案:A3. 劈尖干预是一种薄膜干预,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外表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预条纹如图乙所示.干预条纹的特点如下:(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的薄膜厚度差恒.现假设在图甲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那么当光垂直入射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预条纹( )A.变疏B.变密C.不变D.消失解析:撤去一张纸后,劈形空气薄膜的劈势减缓,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劈势厚度变化减小,以至光程差变化减小,条纹变宽,条纹的数量变少(条纹变疏),故A正确.答案:A4.用如下图的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预现象.图甲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高考·物理卷]( )A.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预条纹同方向旋转30°B.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预条纹同方向旋转90°C.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预条纹同方向旋转30°D.干预条纹保持不变解析:肥皂液膜上出现干预条纹的原因为:由于重力作用液膜上薄下厚,在同一水平高度厚度大致相同,故可看到水平方向的平行干预条纹.当线圈在竖直方向缓慢旋转时,液膜能保持上薄下厚不变,故干预条纹保持不变.答案:D5.一种电磁波入射到半径为1 m的孔上,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由此可知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的区域是( )A.γ射线B.可见光C.无线电波D.紫外线解析:根据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还要小.电磁波谱中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大约在104~102 m,而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大约在10-1~10-6 m,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的波长更短.故只有无线电波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应选项C正确.答案:C6.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大大降低,从而被广泛用于各种场所.这种灯降低热效的原理之一是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的外表上镀有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外表反射回来的热效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1表示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以λ2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那么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为( ) A.λ12B.λ14C.λ22D.λ24解析:为了减小反射的热效显著的红外线,那么要求红外线在薄膜的前后外表反射叠加作用减弱,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因路程差为膜厚度的2倍.故膜的最小厚度为红外线在该膜中波长的14.答案:D金典练习五 光的波动性 体验1.对于“测玻璃的折射率〞的.(1)中的光路如图甲所示,步骤如下,请你按正确顺序重排列: . A.用公式n =sin αsin β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折射率,看是否近于一个常数,求出几次中测得的n 的平均值.B.用图钉将白纸钉在平木板上,在白纸上画一直线aa ′作为界面,通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法线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使入射角α=∠AON =30°,然后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界面bb ′.C.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 3、P 4引一直线O ′B ,连接O 、O ′, 就是折射光线的方向,用量角器量出折射角β=∠O ′ON ′.D.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入射角是45°、60°、75°时的折射角,查出正弦值并记入表中.E.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的像,调整视线直到P 2的像挡住P 1的像,再在观察的这一边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记下P 3、P 4的位置.乙(2)假设中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为了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作法线时将法线画得与界面不垂直,由这样量得的角i 和r 算出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拟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BECDA (2)偏大2.如图甲所示,在“用双缝干预测光的波长〞的中, 甲(1)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2)如果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该照样可以完成,并测出光波波长.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 (填数字代号).(3)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手轮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纹,手轮的示数如图丙所示,那么条纹的间距是 mm.乙 丙(4)如果已经测得双缝的间距是0.30 mm 、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1 m ,那么待测光的波长是 m.(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滤光片 单缝 双缝(2)②③(3)5 提示:x 2-x 1n -1(4)5×10-7提示:λ=d L·Δx金典练习六 :测玻璃的折射率 用双缝干预测光的波长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1.某同学安装好装置仪器后,观察到光的干预现象.假设他在此根底上对仪器的安装做如下改动,还能使的操作是( )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多 ,其他不动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解析:干预条纹是双缝发出的光叠加的结果,双缝后面的区域处处存在,所以屏前后移动,条纹仍然有;单缝是点光源,距双缝距离稍微变化仍能引起双缝后面叠加区域干预,所以选项A 、C 正确;将滤光片放在单缝和双缝间,照到两缝上的光仍是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光源,应选项B 正确;将单缝与双缝互换,失去了产生干预的条件,即没有相干光源,应选项D 错.答案:ABC2.某同学在做“测玻璃的折射率〞的中,操作时将玻璃砖的界线aa ′、bb ′画好后误用另一块宽度稍窄的玻璃砖,如图甲所示.中除仍用原界线外,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所测玻璃的折射率将( )A.偏大B.偏小C.不变D.不能确 解析:如图乙所示,光线实际上在A 点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为AO ′,O ′为出射点.该同学以O 为折射点,折射光线OO ′,折射角为α,实际上折射角为β,β<r =α.故折射率偏小.答案:B3.某同学在做双缝干预中,安装好装置后,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预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A.光束的轴线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没有安装滤光片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解析:安装器件时要注意:光束的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要重合,光源与光屏正面相对,滤光片、单缝和双缝要在同一高度,中心位置在遮光筒轴线上,单缝与双缝要相互平行,才能使.当然还要使光源发出的光束不致太暗.据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答案:AC4.图示为双缝干预中产生的条纹图样,甲图为用绿光进行的图样,a 为亮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的图样,a ′为亮条纹,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产生的条纹,说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产生的条纹,说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产生的条纹,说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产生的条纹,说明红光波长较短 甲 乙解析:由于条纹宽度Δx =Ldλ,波长越长条纹宽度越大,又因红光的波长比绿光的波长长,而紫光的波长比绿光的波长短.应选项A 正确.答案:A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76分.5.(8分)在一次“测玻璃的折射率〞的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将一块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水平面上(如下图),用一束光线垂直玻璃砖直径平面射入圆心O ,以O 为转动轴在水平面内缓慢转动半圆形玻璃砖,当刚转过θ角度时,观察者在玻璃砖平面一侧恰好看不到出射光线,这样就可以知道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的大小.那么,上述测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的原理,该玻璃的折射率n = .解析:此测方法显然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由题意可知,此玻璃的临界角C =θ,即sin C =sin θ=1n ,所以n =1sin θ.答案:全反射1sin θ6.(8分)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预时,双缝间的距离d =0.20 mm ,双缝到毛玻璃屏间的距离L =75.0 cm ,如图甲所示.时先转动图乙所示的测量头上的手轮,使与卡尺游标相连的分划线对准如图丙所示的第1条明条纹,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戊所示.那么游标尺上的示数x 1= mm ;然后再转动手轮使划分线对准第5条明条纹,如图丁所示,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己所示,那么游标卡尺上的示数x 2= mm.由以上数据和测量数据可知该单色光的波长是 nm.解析:由Δx =an -1和Δx =Ldλ两式,代入数据即可.答案:0.3 6207.(15分)某同学在测一厚度均匀的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时,先在白纸上作一与圆形玻璃砖同半径的圆,圆心为O ,将圆形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其边界与所画的圆重合.在玻璃砖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P 1和P 2,在另一侧再先后插两枚大头针P 3和P 4,使从另一侧隔着玻璃砖观察时,大头针P 3、P 4和P 1、P 2的像恰在一条直线上.移去圆形玻璃砖和大头针后,如图甲所示.(1)在图作出光线在圆形玻璃内的传播方向.(2)标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写出玻璃折射率的公式n = . 解析:(1)连接P 1、P 2,得入射光线与圆交于M 点;再连接P 3、P 4,得出射光线与圆交于N 点;连接M 、N 就得到光在玻璃内的传播路径,如图乙所示.(2)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如图乙所示,由折射律可得:n =sin i sin r.答案:(1)光路图如图乙所示.(2)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如图乙所示 sin isin r8.(15分)图示是用“双缝干预测光的波长〞的装置示意图.(1)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 、 和 .(2)以下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的是 .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C.将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3)一同学在“用双缝干预测光的波长〞中,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 cm ,测得双缝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50 cm.第1级亮纹中心到第5级亮纹中心的距离为0.45 cm ,那么待测单色光的波长是 cm.解析:Δx =0.454cmλ=Δx ·dL=×10-5 cm.答案:(1)滤光片 单缝 双缝 (2)B (3)×10-5甲9.(15分)现要估测一矩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 ,给的器材有:待测玻璃砖、白纸、铅笔、大头针1枚、直尺、直角三角板.时,先将直尺的一端O 和另一点M 标上两个明显的标记,再将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沿其两个长边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AB 、CD ,再将直尺正面紧贴玻璃砖的左边缘放置,使O 点与直线CD 相交,并在白纸上记下点O 、点M 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右上方通过AB 所在界面向左下方观察,调整视线方向,让O 点挡住M 的像,再在观察的一侧插上大头针,使大头针挡住M 、O 的像,记下大头针P 点的位置.(1)请在原图上作出光路图.(2)计算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 = (用图中线段字母表示)解析:(1)调整视线方向,当O 点挡住M 的像时,从O 点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折射后与从M 点发出的光线经AB 面反射后重合.在观察的一侧插上大头针,使大头针挡住M 、O 的像,那么大头针的位置为折射光线射出玻璃的点和从M 点发出的光线在AB 面上的反射点,如图乙所示.乙(2)由几何关系作出角度i 、r ,即可求出折射率.折射率n =sin i sin r =PQMP PQ OP =OPMP.答案:(1)光路图如图乙所示 (2)OPMP10.(15分)麦克斯韦在1865年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揭示了电、磁现象与光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即光是电磁波.(1)一单色光波在折射率为的介质中传播,某时刻电场横波图象如图甲所示,求该光波的频率.(2)图乙表示两面平行玻璃砖的截面图,一束平行于CD 边的单色光入射到AC 界面上,a 、b 是其中的两条平行光线.光线a 在玻璃砖中的光路已给出.画出光线b 从玻璃砖中首次出射的光路图,并标出出射光线与界面法线夹角的度数.[高考·理综卷]解析:(1)设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波长为λ,频率为f ,那么:f =v λ,v =c n联立解得:f =c nλ从波形图上读出波长λ=4×10-7m 代入数据解得:f =5×1014Hz. (2)光路图如图丙所示.丙 答案:(1)5×1014Hz (2)如图丙所示。
广东省江门市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光 含解析

光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如图所示,两束频率不同的光束A 和B 分别沿半径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线都是沿OP 方向.下面关于A 光和B 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更大B .真空中A 光的波长更长C .A 光由玻璃射向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更大D .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更大解析: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OP 相当于入射光线,OA 、OB 分别为A 光和B 光的折射光线,利用n =sin i /sin r 知,B 光的折射率更大,A 错;因c =λf ,B 光的折射率大,频率f 也大,则B 光的波长较短,B 对;由n =1/sin C 知,C 对;根据n =c /v 知,D 对. 答案:A2. 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 上,由于发生折射后合为一束,如图2-1-15所示(反射光未画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1-15A .甲光频率比乙光频率大B .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C .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 .在同种介质中甲光光速比乙光光速小解析:选B.由折射情况示意图可以看出,介质对乙单色光的折射率更大,由此可知,乙单色光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在同种介质中光速较小,所以,选项B 正确.3.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 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 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 的夹角为θ=30°,E 、F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则( ) A .该棱镜的折射率为32B .光在F 点发生全反射C .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D .从F 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 点的光束平行解析:在E 点作出法线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折射率为3,A 错;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在BC 边上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会发生全反射,B 错;根据公式λ介=λ空气n 可知C 对;三棱镜两次折射使得光线都向底边偏折,不会与入射到E 点的光束平行,故D 错. 答案:C4.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a 、b 、c 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 在水下的像最深,c 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 的大.关于这三种光在水中的性质,同学们能做出什么判断?”有同学回答如下: ①c 光的频率最大 ②a 光的传播速度最小 ③b 光的折射率最大 ④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短 根据老师的假定,以上回答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解析:由视深与实深的关系式h 视=h 实n 可知b 光的折射率最小,故③错误,即B 、D 两项均错;c 光从水下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 的大说明c 光不容易发生全反射,即c 光的折射率比a 光的小,其频率也小于a 的频率,故①错误,A 项错误,综上可知n b <n c <n a ,νb <νc <νa ,再由v =cn 及c =λν可得②④均正确.答案:C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 ) A. 2 B .1.5 C. 3D .2解析:根据光路图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根据n =sin isin r 可知,玻璃球体的折射率为3,C 项正确. 答案:C6.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的情况相比( ) A .将提前 B .将延后C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地区将延后D .不变解析:如图所示,,a 是太阳射出的一束光线,由真空射向大气层发生折射.沿b 方向传播到P 点,在P 点的人便看到太阳,如果无大气层,光束沿a 直线传播,同样的时刻在P 点便看不到太阳,须等太阳再上升,使a 光束沿b 线方向时,才能看到太阳,故没有大气层时看到日出的时刻要比有大气层时延迟. 答案:B7.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 和A ′B ′C ′置于空气中,AC 面和A ′C ′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B .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面 C .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蓝光小D .从a 点射出的单色光为蓝光,从b 点射出的单色光为红光解析:由光路的可逆性可判断出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面,A 错,B 正确;由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小,由v =cn 可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蓝光大,C错;画出光路图,可知D 错. 答案:B8.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 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 上,OB 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 上的光,则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 A.16πR B.14πR C.13πRD.512πR解析:由sin C =1n可知光在玻璃柱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45°.据折射定律可知所有光线从AO 进入玻璃柱后的折射角均为30°.从O 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将沿半径从C 点射出.假设从E 点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到达D 点时刚好发生全反射,则∠ODE =45°,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θ=45°.故弧长DC =14πR ,故B 正确.答案:B9.如图所示,有一光束以与界面成45°入射到半径为R 的半玻璃球的球心O 点处,折射光束与界面夹角为60°,现让光线向界面方向偏转,同时旋转半玻璃球且保持半玻璃球上表面始终水平,则出射光线照亮玻璃球的最大截面积是( ) A.R 22 B.πR 22 C.2πR 22D.3πR 22解析:当光束以45°角入射时,折射角为30°,n =sin 45°sin 30°= 2.光线向界面靠近,当入射角等于90°时,折射光线照亮玻璃球的截面积最大,此时折射角γ=45°,被照亮的截面半径r =R sin 45°=22R ,被照亮的最大截面积S =πr 2=πR 22,故B 选项正确.答案:B10.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 .rB .1.5rC .2rD .2.5r解析:由n =1.5可知,光线射到斜边时发生全反射,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r tan 60°=(R +r )tan 30°,故R =2r .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半径为R 的玻璃半圆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 .两条平行单色红光沿截面射向圆柱面,方向与底面垂直,光线1的入射点A 为圆柱的顶点,光线2的入射点为B ,∠AOB =60°.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 = 3.(1) 求两条光线经柱面和底面折射后的交点与O 点的距离d .(2)若入射的是单色蓝光,则距离d ′将比上面求得的结果大还是小? 解析:(1)光路如图所示,可知i =60°由折射率n =sin isin r ,可得r =30°由几何关系及折射定律公式 n =sin r ′sin i ′得i ′=30°,r ′=60°所以OC =R 2cos 30°=3R3在△OCD 中可得d =OD =OC tan30°=R3.(2)由于单色蓝光比单色红光波长小、折射率n 大,所以光线BC 向OD 偏折更明显,d 将减小.答案:(1)R3(2)小12.(15分)如图所示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立方运动馆的景象呈现在半径r =11 cm 的圆形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l =10 cm.若已知水的折射率n =43,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h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设照片圆形区域的实际半径为R ,运动员的实际身长为L ,如 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 n sin α=sin 90° 几何关系sin α=R R 2+h 2,R r =Ll得h =n 2-1·L lr取L =2.2 m ,解得h =2.1 m(1.6 m ~2.6 m 都算对). 答案:1.6 m ~2.6 m。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的波动性模拟试题

光的波动性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相等的条纹解析:用白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 错;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 对;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 错;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即间距不等的条纹,D 错. 答案:B2.关于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B .双缝干涉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解析:由折射率公式n =c v >1可得选项A 错误;干涉、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所以选项B 错误;由常识得选项C 正确;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选项D 错误.答案:C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色散现象B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C .光纤通信应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解析:太阳光照射下的油膜出现的彩色花纹是从油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干涉的结果,不是色散,故A 项错误;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得到的条纹间距Δx =L dλ,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光的波长λ变大,则条纹间距Δx 变宽,故B 项错误;光纤通信是利用全反射来传递光信号的,故C 项正确;光波是电磁波,是横波,故D 项错误.答案:C4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图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 )A .a 、cB .b 、cC .a 、dD .b 、d解析:选D.a 图是双缝干涉图样,b 图是单缝衍射图样,c 图是小孔衍射图样,d 图是单缝衍射图样,故D 正确.5.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 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 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 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 、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Δx ,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A .v =λΔx l ΔtB .v =l λΔx ΔtC .v =l Δx λΔtD .v =l Δt λΔx解析:由题意知双缝间距d =v Δt ,双缝干涉中相邻两亮纹(或暗纹)间距Δx 与双缝到屏的距离l 及双缝间距d 、波长λ的关系为Δx =l d λ,由以上两式得v =l λΔx ·Δt. 答案:B6.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单缝S 从双缝S 1、S 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 移动一些,则( )A .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的位置不变C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的位置略上移D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的位置略下移解析:因为从S 1、S 2发出的光频率相同,因而仍可发生干涉现象,P 上仍可产生干涉条纹,由于S 上移,从S 发出的光到S 1、S 2时由于光程不同,因而在光屏上发生干涉时情况也会相应有所改变,即中央亮纹位置将向下移,故选D.答案:D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甲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A .当金属丝圈旋转30° 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 .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 .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 .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 对.答案:D8.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的同样宽度的窄缝规律相同,则( )A .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B .这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C .如果屏上条纹宽度,表明抽制的丝粗了D .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解析:由于是激光束越过细丝,通过障碍物,所以为光的衍射现象,当抽制的丝细了的时候,丝的直径较接近激光的波长,衍射现象明显.答案:D9.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入射光由绿色换成黄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B .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C .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窄D .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解析:当光通过单缝发生衍射时,衍射现象明显与否、光屏上条纹宽度及亮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缝宽及缝到屏的距离有关.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条纹间距也越大,即光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越远;当光的波长一定时,单缝宽度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条纹间距越大;光的波长一定、单缝宽度也一定时,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会变宽.答案:D10.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 1和S 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距离相等,P 点是距O 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 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是( )A .O 点是红光的暗条纹B .O 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C .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D .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解析:O 点处光程度为零,对于任何光都是振动加强点,均为亮条纹,故A 、B 错;红光的波长较长,蓝光的波长较短,根据Δy =l dλ可知,C 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用某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 ,在距离双缝为1.2 m 处的光屏上,测得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7.5 mm.(1)求这种单色光的波长.(2)若用这种单色光照射到增透膜上,已知增透膜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1.3,则增透膜的厚度应取多少?解析:(1)根据公式Δx =l d λ,得λ=d l Δx由题意知Δx =xn -1=7.55-1×10-3 m l =1.2 m ,d =0.25×10-3 m所以λ=d l Δx =0.25×10-3×7.5×10-31.2×4m =3.9×10-7m (2)根据公式n =c v ,c =λf ,v =λ′f 知n =λλ′λ′=λn =3.9×10-71.3m =3.0×10-7 m 故增透膜厚度d =14λ′=7.5×10-8 m.答案:(1)3.9×10-7m (2)7.5×10-8m12.(15分)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使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 =0.1 mm ,双缝到 屏的距离L =6.0 m ,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亮纹的间距是3.8 cm ,求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λ是多少?假如把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是43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少? 解析:由条纹间距Δy 、双缝间距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及波长λ的关系,可测光波的波长、同理知道水的折射率,可知该波在水中的波长,然后由Δy 、d 、L 、λ的关系,可计算条纹间距.由Δy =L dλ可以得出红光的波长为λ=d L Δy =0.1×10-3×3.8×10-26.0 m≈6.3×10-7m 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6.3×10-7m.如果整个装置放入水中,激光器发出的红光在水中的波长为λ′.λ′=λn =6.3×10-7×34m≈4.7×10-7m.这时屏上条纹的间距是:Δy ′=L d λ′=6.0×4.7×10-70.1×10-3 m≈2.8×10-2m 答案:6.3×10-7 m 2.8×10-2m。
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 (12)光的波动性学习、解析+练习

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 (12)光的波动性学习、解析+练习 基础知识 一、光的干涉 1.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必须保证r 相同)。
⑴利用激光;⑵将一束光分为两束。
2.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如图所示,缝屏间距L 远大于双缝间距d ,O 点与双缝S 1和S 2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 点附近的P 点时,两束光波的路程差为 δ=r 2-r 1.由几何关系得 r 12=L 2+(x -2d )2, r 22=L 2+(x+2d )2. 考虑到 L 》d 和 L 》x ,可得 δ=L dx . 若光波长为λ,则当 δ=±k λ(k=0,1,2,…)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加强;当 δ=±(2k -1)2λ (k=1,2,3,…)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减弱,据此不难推算出 (1)明纹坐标 x=±k dL λ (k=0,1,2,…) (2)暗纹坐标 x=±(2k -1) d L ·2λ (k=1,2,…) (3)条纹间距 △x=dL λ. 上述条纹间距表达式提供了一种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结论: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两狭缝后形成两列光波叠加产生.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k λ,该处的光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当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时,既δ=)12(2-n λ,该点光互相消弱,出现暗条纹;条纹间距离与单色光波长成正比.λdl x =∆∝λ,所以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是彩色条纹,离中央白色亮纹最近的是紫色亮纹。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 点的距离之差0.6μm ,若分别用频率为f 1=5.01014Hz 和f 2= 7.51014Hz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 P 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A .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B .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c .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略条纹D .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解析:如图所示,双缝S 1、S 2,到光屏上任一点P 的路程之差d =S 2 S 2/,当d 等于单色光波长的整数倍时.由S 1和S 2发出的光在P 点互相加强,P 点出现明条纹,当d 等于单色光半个S 1 S dS a cb· ·波长的奇数倍时.这样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互相抵消,出现暗条纹本题中单色光f1的波长为λ1=C/f1=0.6μm,单色光f2的波长为λ2=C/f2=0.4μm可见d=λ1、d=3λ1/2 答案:C3.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条纹,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ΔT,等于薄膜厚度d的两倍,即ΔT=2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波动性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相等的条纹
解析:用白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 错;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 对;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 错;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即间距不等的条纹,D 错. 答案:B
2.关于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B .双缝干涉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解析:由折射率公式n =c
v >1可得选项A 错误;干涉、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所以选项B 错误;由常识得选项C 正确;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选项D 错误. 答案:C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C .光纤通信应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解析:太阳光照射下的油膜出现的彩色花纹是从油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干涉的结果,不是色散,故A 项错误;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得到的条纹间距Δx =L
d λ,若仅将
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光的波长λ变大,则条纹间距Δx 变宽,故B 项错误;光纤通信
是利用全反射来传递光信号的,故C 项正确;光波是电磁波,是横波,故D 项错误. 答案:C
4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图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 )
A .a 、c
B .b 、c
C .a 、d
D .b 、d
解析:选D.a 图是双缝干涉图样,b 图是单缝衍射图样,c 图是小孔衍射图样,d 图是单缝衍射图样,故D 正确.
5.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
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 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 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 、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Δx ,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 A .v =λΔx l Δt
B .v =lλ
Δx Δt
C .v =l Δx
λΔt
D .v =l Δt
λΔx
解析:由题意知双缝间距d =v Δt ,双缝干涉中相邻两亮纹(或暗纹)间距Δx 与双缝到屏的距离l 及双缝间距d 、波长λ的关系为Δx =l d λ,由以上两式得v =lλ
Δx ·Δt .
答案:B
6.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单缝S 从双缝S 1、S 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
移动一些,则( )
A .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的位置不变
C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的位置略上移
D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的位置略下移
解析:因为从S 1、S 2发出的光频率相同,因而仍可发生干涉现象,P 上仍可产生干涉条纹,由于S 上移,从S 发出的光到S 1、S 2时由于光程不同,因而在光屏上发生干涉时情况也会相应有所改变,即中央亮纹位置将向下移,故选D. 答案:D
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甲是点燃酒精灯(在
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
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对.
答案:D
8.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的同样宽度的窄缝规律相同,则()
A.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这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C.如果屏上条纹宽度,表明抽制的丝粗了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
解析:由于是激光束越过细丝,通过障碍物,所以为光的衍射现象,当抽制的丝细了的时候,丝的直径较接近激光的波长,衍射现象明显.
答案:D
9.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入射光由绿色换成黄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B.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C.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D.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
解析:当光通过单缝发生衍射时,衍射现象明显与否、光屏上条纹宽度及亮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缝宽及缝到屏的距离有关.
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条纹间距也越大,即光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越远;当光的波长一定时,单缝宽度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条纹间距越大;光的波长一定、单缝宽度也一定时,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会变宽. 答案:D
10.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
缝的挡板上,双缝S 1和S 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距离相等,P 点是距O 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 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是( ) A .O 点是红光的暗条纹 B .O 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
C .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
D .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
解析:O 点处光程度为零,对于任何光都是振动加强点,均为亮条纹,故A 、B 错;红光的波长较长,蓝光的波长较短,根据Δy =l
d λ可知,C 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用某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 ,在距离双缝为1.2
m 处的光屏上,测得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7.5 mm. (1)求这种单色光的波长.
(2)若用这种单色光照射到增透膜上,已知增透膜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1.3,则增透膜的厚度应取多少?
解析:(1)根据公式Δx =l d λ,得λ=d
l Δx
由题意知Δx =x n -1=7.55-1×10-
3 m
l =1.2 m ,d =0.25×10-
3 m
所以λ=d
l Δx =0.25×10-
3×7.5×10-
31.2×4
m
=3.9×10-
7 m
(2)根据公式n =c v ,c =λf ,v =λ′f 知n =λ
λ′
λ′=λn =3.9×10-
7
1.3
m =3.0×10-
7 m
故增透膜厚度 d =14
λ′=7.5×10-
8 m. 答案:(1)3.9×10-
7m (2)7.5×10-
8m
12.(15分)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使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 =0.1 mm ,双缝到
屏的距离L =6.0 m ,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亮纹的间距是3.8 cm ,求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λ是多少?假如把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是4
3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
少?
解析:由条纹间距Δy 、双缝间距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及波长λ的关系,可测光波的波长、同理知道水的折射率,可知该波在水中的波长,然后由Δy 、d 、L 、λ的关系,可计算条纹间距.
由Δy =L
d
λ可以得出红光的波长为
λ=d L Δy =0.1×10-
3×3.8×10-
26.0
m ≈6.3×10-
7m 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6.3×10-
7m.
如果整个装置放入水中,激光器发出的红光在水中的波长为λ′.
λ′=λn =6.3×10-
7
×34
m ≈4.7×10-
7m.
这时屏上条纹的间距是:
Δy ′=L d λ′=6.0×4.7×10-
70.1×10
-3
m ≈2.8×10-
2m 答案:6.3×10-7 m 2.8×10-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