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姓名、官职科举》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3)掌管官吏任免、考绩、升降和调动的是 吏部 ;掌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的是 户部 ;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的是 礼部 ; 掌管全国军政的是 兵部 ;掌管刑法、狱讼的是 刑部 ;掌管工程、 营造、屯田、水利等的是 工部 。
(4)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 全国政务的人。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 主持 的 意思,相是 辅佐 的意思。
(7)“孟襄阳”是用 籍贯 来称呼 孟浩然 的。张九龄是曲 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 ”。
(8)“王右丞”是用 官职名 来称呼诗人 王维 的。韩愈,晚 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
(9)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 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则 因此称他为“ 韩昌黎 ”。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授予官职 调动官职 提升官职 降低官职 罢免官职 辞去官职
①②
④⑥

③⑤⑧


地理常识
1.地区名 (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鸿门宴》“沛公居山 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 崤山 。
(12)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 布衣 、 庶民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白丁 等。
(13)不同类型的朋友,称谓也有所不同。贫困而地 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称为 贫贱之交 ,同生死、共患 难的朋友称为 刎颈之交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称 为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称为 忘年之交 。
(5)古代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 童试 ,又 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校
中国古代各级学校名称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 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 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 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 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 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经】指通晓经学,经学多指儒家经典。【明法】指通晓法律,能解决问题;
【尤异】指官吏政绩最好的。
【治剧】能治理好困难重重的郡县。
【兵法】指能征善战和通晓兵法。
【阴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懂得祛灾降魔。
【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后因避刘秀讳而称茂才,其义为“才能优异”,茂才为 州举。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察举制度
汉代察举主要科目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官
中国古代学官名称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 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 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第二章 古代官制
(一)中央官制
秦朝 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汉朝 三公九卿:基本沿袭秦制。 中朝官制:武帝时期,形成了以尚书令为首的中朝官制,与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制相对。 隋朝 三省六部制: 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 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
(三)人称姓名
在大多数正式场合,古代中国人会使用以下方式来避免直接称呼他人的姓名:
请插请
插入插
入您入
使用官职、头衔或尊称,如“张大人”、“李将军”。
您的您 的相的
相关相
使用字或号,如“杜甫字子美”、“李白号青莲居士”。
关文关
文本文
使用敬语,如“先生”、“夫子”等。
本内本 内容容


因此,直称姓名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是受到一定限制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场合来决定是
青年时期: 破瓜之年:指16岁的女子,因“瓜”字可以分解为两个“八”字,即十六。 桃李年华:指20岁左右的女子,桃李盛开象征女子青春美丽。
成年时期: 花信年华:指24岁的女子,花信指花开的信息,比喻女子的黄金年龄。 摽梅之年:指27岁的女子,摽梅是指梅子成熟坠落,比喻女子到了适婚年龄。
中年时期: 半老徐娘:指30至40岁左右的妇女,徐娘是指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后来用来形容中年仍有风 韵的妇女。
(四)年龄称谓
中老年时期: 耳顺:60岁,据《论语》记载,孔子说“六十而耳顺”。 古稀:70岁,杜甫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80岁,古代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拄拐杖入朝。 耄耋:80至90岁,耄指80岁,耋指90岁。 期颐:100岁,期颐之年,表示期待百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课件 (共28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课件 (共28张)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姓名、称谓与礼制习惯
暑假里,小林去爸爸的工地玩,爸爸交代见到 了他的工友要打招呼,没礼貌会给他丢脸的。小 林问:“是不是喊工友?”爸爸说:“不是,喊 师傅就行了。”突然,一个女工人进来,小林想 喊师傅,但觉得不妥,改口叫:“师太,你好。” 爸爸提醒道:“人家不是尼姑,也是做工的女汉 子。”小林说:“我错了,那就喊女汉子吧。” 爸爸摇头,小林急忙说:“施主,女施主。”
❖ 2.号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
❖ 3.自号方式有以居住地或居住环境自号:陶潜自号 五柳先生,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以旨趣抱负自号,体现了个人的旨趣:杜甫自号少 陵野老,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以生辰年龄、 文学意境、形貌特征自号: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 才子。
❖ 4.别人赠号有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称谪仙 人。有以官职、住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 川有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称武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课 件 (共28张)
谦敬探由
1.身份地位
“鄙人” 指居于郊野的人,引申为无地位、无文化的鄙俗之人; “臣”“妾”“仆” “奴”和“奴家”(通常是年轻女子)等,用 “贱”、 “小”、“卑”和“下”等词构成谦称。如称妻子为“贱内”,老头自称“小 老”,道士自称“小道”,官员自称“小官”、“卑职”和“下官”,老百姓 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和“小民”,等等。 “贵”、“尊”、“大”和“上”等词语。如贵庚、贵恙、贵府、贵报、贵门 和贵弟子,尊师、尊姐、尊姓、尊父和尊著,大名和大作等。
❖ 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 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 贱者有名无氏”。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姓名称谓.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姓名称谓.ppt

5、嘉礼
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诞生礼
成年礼 飨燕饮食之礼
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
“百日”、“周岁”等。“三朝” 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 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 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 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 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庙号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被 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 宗、世宗。
号有几种?
武则天 慈禧太后 乾隆皇帝
慈禧的徽号就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 太后”
慈禧在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为“慈禧”。 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十月,因为同治皇帝载淳大婚,慈禧又加 上徽号“端佑”。 同治十二年二月,因为载淳亲政,慈禧的徽号又加上“康颐”二 字。 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因为新的皇帝即位,所以两个太后继 续垂帘听政。慈禧的号上又加了“昭豫庄诚”。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为光绪帝大婚并归政,徽号上又 加了“寿恭”二字。 光绪十五年三月,光绪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为慈禧的六十大寿到了,所以又 加上了“崇熙”二字。
一、古代的爱情、婚姻与家庭
婚姻文化的特点 ①重婚姻不重爱情 男女婚姻从属于家庭家族利益
一、古代的爱情、婚姻与家庭
婚姻文化的特点 ②男权至上,妇女处于绝对从属地位 夫妇伦理原则主要针对妇女.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妇德:贞操、顺静、幽闲、规矩、礼貌;
丧礼
对天灾人祸表达哀吊的礼仪 埋葬制度 古代丧葬制度 居丧制度 丧服制度 等级分明、形式繁缛 丧礼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
❖ 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 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p65
完整版ppt课件
20
上古女子的姓
❖ 因为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上古贵族妇女的 姓比名更为重要,对于她们的姓必须明确表 明,表明方式有:
❖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 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
❖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 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 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完整版ppt课件
11

❖ 上古时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种族号, 氏是姓的分支。
❖ 《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胙:zuò,赐 )此言:诸侯可以 依据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还要分封给他土 地并赐给他“氏”。
济、、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 明清以后,按辈谱命名最为盛行。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字”只是限于古代成年男女。
❖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 十五笄而字”。
❖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 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 名。
❖ 名与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常有相辅相成的关 系。
❖ 例如:冉耕,字伯牛。
完整版ppt课件
30
名与字之关系
❖ 同义反复。
❖ 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 元亮、周瑜字公瑾,文天祥字景瑞
❖ 由于词义的变迁,有些同义词我们已经看不出它们 的关系:
❖ 如: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中:“渊,回水 也。”(回水,旋转的水)回,旋转也。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姓名、官职科举》教学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姓名、官职科举》教学课件
常识三:古代官职有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 两者可以调动。中央官职是以皇帝为核心的 三公九卿(秦汉)或三省六部(隋开始)。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 谓姓名 、官职 科举》 教学课 件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 谓姓名 、官职 科举》 教学课 件
练兵场五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 谓姓名 、官职 科举》 教学课 件
练兵场六
常识四
勾画下列句子中表官职升贬调辞的词语。
(1)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2)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提升官职
(3) 拜 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用某一种定官的职礼。仪授予 (4)顺帝初,再 转复为太史令。 调动官职
(5)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自 去史职。调辞动去官官职职
练兵场四
给官职分类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地方官有:( 太守 刺史

中央官有:( 上卿 郎中 太史令 )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 谓姓名 、官职 科举》 教学课 件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 谓姓名 、官职 科举》 教学课 件
婴儿出生后 几个月父亲
起的
20岁加冠仪式 后长辈起的
自己 起的
常识二:帝王将相死后有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 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所以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很难得到谥号, 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 廷颁赐的不同。如陶渊明死后,朋友给他封号叫 “靖节”,所以陶渊明也被叫做“靖节先生。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精品PPT课件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精品PPT课件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二、科举制度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 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 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 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 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 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 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2.名字



人的名称代号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 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
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会元
状元 榜眼 (鼎元)
进士出身
传胪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探花
三、古代姓名称谓
1.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 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
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 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 中就有了姓的分别。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昭德有劳曰昭。 屡征杀伐曰庄。 安乐抚民曰康。 死于原野曰庄。 威彊敌德曰武。 年中早夭曰悼。 慈惠爱民曰文。 在国遭忧曰愍。 照临四方曰明。 不悔前过曰戾。
——《逸周书·谥法解》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官职分类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地方官有:( 太守 刺史

中央官有:( 上卿 郎中 太史令 )
常识三:古代官职有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 两者可以调动。中央官职是以皇帝为核心的 三公九卿(秦汉)或三省六部(隋开始)。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练兵场二
2015全国Ⅰ卷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 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
常识一:帝位一般由皇帝嫡长子继承。
练兵场三
选择题,下列谁做官的途径与其他三人不
同。( A )
A.苏 武——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张 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李 密——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婴儿出生后 几个月父亲
起的
20岁加冠仪式 后长辈起的
自己 起的
常识二:帝王将相死后有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 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所以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很难得到谥号, 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 廷颁赐的不同。如陶渊明死后,朋友给他封号叫 “靖节”,所以陶渊明也被叫做“靖节先生。
考情解读
•一、考纲解读 •此考点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能力层级为B(理解)。 •二、考情特点 •此考点是2015年新课标Ⅰ、新课标Ⅱ中新出 现的题型,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 查内容来自试题材料。2016年新课标卷沿用, 2017年考纲中能力层级由A(识记)修改为 B(理解)。
臣秀才。 D.蔺相如——臣蔺相如可使,……拜相如为上大夫。
常识二:古代选官制有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
科举制 填 空
院试
乡试
考场
县城
省城
主考人 各省举派 中央特派 参加者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中考名称 生员、秀才
举人
会试
殿试
礼部 宫殿
钦差大臣 皇帝 举人 贡士
贡士
进士
练兵场四
C 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 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 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拜、转、徙、去、迁、出、补、兼、致仕 乞骸骨等。
考点攻略
第三板块 寻规律,找方法。
D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
是( )(3分)
A.补、授、擢均为古代官员的任命方式,补:补充空缺官 职。授:授给、给予官职。擢:在原官上提拔。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应 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 士及第”的称号。
解析:B(“凡隐士之谥皆为私谥”说法绝对,林逋的谥号“和靖先生” 就是皇帝颁赐的。)
考点攻略
第二板块 官职科举

职位

机率调查表,根据你的常识,你觉得在 哪些方框中填入“大”字。
生母
封王 立太子 建储 嗣位陛下
的机率 的机率 的机率 的机率
皇 嫡长子
大大 大
后 其他子 大
—————————
妃嫔之子 大
练兵场一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 的意思。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 的舆论和风尚。 B.私谥:古时人死后由亲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颁赐的 不同。凡隐士之谥皆为私谥 ,如晋陶渊明谥为“靖节”,宋林逋 谥为“和靖”。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 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 也可以用来代表国家。 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 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 用此意。
礼部
兵部
(主管典 (军队、武 礼、教育、 官选用、训 科举之事) 练)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工部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练兵场六
常识四
勾画下列句子恩,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2)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提升官职
(3) 拜 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用某一种定官的职礼。仪授予
D.经史:“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 理、道德规范,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 经》;史,即正史,是由皇帝钦定的,以纪传体 为体例的二十四部史书,如《资治通鉴》。
解析:D 史有正史、野史之分;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且不属于二
十四正史。
2.(2016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4)顺帝初,再 转复为太史令。 调动官职
(5)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自 去史职。调辞动去官官职职
(6)后迁 侍中,帝引在帷幄。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7) 出为河间相。
出京任职
(8)上书 乞骸骨
辞官
官职科举常识小结
1.帝位一般由皇帝嫡长子继承。
2.选官制有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
3.古代官职有中央官和地方官,两者可以调动。 中央官职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秦汉)或 三省六部(隋开始)。 4.官职调动常见词语有:举、除、拔、 擢、
教学目标
• 1. 由《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 武传 》 《张衡传》《陈情表》等传记、奏表 探讨古人称谓姓名文化常识和官职科举文化 常识。
• 2. 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题的解题规律和 方法。
考点攻略
第二板块 :
第一板块
称谓姓名
常识一: 古人有名、字或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练兵场五
2016全国Ⅲ卷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土地、户籍 、祭 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解析:土地、户籍等职事等归户部主管。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 皇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补充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部
(主管
文职 官员)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C.谥号、古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及其它有名望的人, 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恶谥之分。
D.经史:“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 规范,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史,即正史, 是由皇帝钦定的,以纪传体为体例的二十四部史书,如
《资治通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