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病人的肺功能康复(彭涛2020)

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2、中止原因:(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 (2-mimute Step T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肺功能锻炼

肺纤维化患者如何进行肺功能锻炼 冬季来临,很多肺纤维化的患者都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患者都询问我们关于肺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效果,在这里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院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肺康复的目的及意义: 肺功能锻炼又称为肺康复锻炼,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肺康复的目的,肺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肺纤维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通过康复治疗使肺纤维化患者减少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残疾,使患者恢复体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康复锻炼所针对的肺病人群主要是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继发性的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类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 肺康复锻炼的形式: 肺康复的形式有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住院康复的优点是可以使重症或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人得到在医疗监护下的肺康复,住院康复更安全,门诊康复可以节约费用,同时也有应医生监督和指导能够保证康复的质量。家庭康复锻炼的优点是节约和方便,家庭康复是延续住院康复效果的最佳选择,但效果小于门诊和住院康复改善。社区康复介于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取得与门诊康复同样的

效果。 肺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肺康复不受年龄限制,对于肺纤维化的患者来说只要疾病在稳定期存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减退、活动受限就是肺康复的适应症。 禁忌症:肺纤维化的病情急性加重期、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酮症、血氧饱和度小于85%,这些禁忌症都是相对的,主要是针对运动疗法而言,比如肺纤维化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5%仍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其他运动方法进行肺康复锻炼。 肺康复的观察指标: 肺纤维化患者在做肺功能康复锻炼之前要做一些肺功能检查,肺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以对比病情的改善程度,从而调整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方法及方案。观察指标为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具体数值分析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可以向医生询问相关检查的变化。 肺纤维化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样目前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一部分病人只有当肺功能受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时才就医或明确诊断,因此肺康复对于改善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提高生活治疗来说则是一个积极的手段。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无论是在体格健

心肺康复宣教资料

心脏康复定义: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总合,从而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位置,并能自主生活。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临床情况持续—间歇活动的能最大代谢当量(METs) 量消耗(kcal/min) Ⅰ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 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4.0~6.0 6.5 功Ⅱ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能一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3.0~4.0 4.5 分Ⅲ患者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级较一般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 2.0~3.0 3.0 或心绞痛。 Ⅳ患者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 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1.0~2.0 1.5 心功能Ⅰ级心功能Ⅱ级 心 功 能 Ⅳ 级心功能Ⅲ级

肺康复定义:是对于有症状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 肺功能低下的表现:1、呼吸短促2、呼吸快浅3、说话不够气4、运动易出现疲劳5、咳痰不够力。 肺功能减弱分级 0级:日常生活能力和正常人一样。 1级:一般劳动较正常人容易出现气促。 2级:登楼、上坡时出现气促。 3级:慢走100米以内即感气促。 4级:讲话、穿衣等轻微动作便感到气短。 5级:安静时就有气短,不能平卧。 肺功能低下的后果:1、对心血管的影响:易加重高血压、诱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疾病。2、对神经系统影响:缺氧会直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甚至损伤脑组织。3、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使整个组织细胞能量代谢出现障碍,免疫力下降,出现细胞变性。出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慢性病。 肺功能低下的常用训练方法: 1、腹式呼吸,主要锻炼膈肌。 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1:2或1:3 2、缩唇呼吸。 可以防止呼气时小气道狭窄,有利于肺内气体排出,吸气时,用鼻子吸气,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第三章 心肺功能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常用的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如心脏功能分级、自觉用力程度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如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心电运动试验。 一、心功能分级 通常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方法,见表3-1. 表3-1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 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7、其他。 (二)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 1、按所用设备分类 (1)活动平板试验;(2)踏车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

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 (1)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强度逐级递增直至受试者感到筋疲力尽,或心率、摄氧量继续运动时不再增加为止,即达到生理极限。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 (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或达到(195-年龄)时结束试验。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停止运动的指征包括:①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胸闷、胸痛、心绞痛、极度疲劳、下肢痉挛、严重跛行、身体摇晃、步态不稳、头晕、耳鸣、恶心、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等症状和体征;②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不升高反而下降,低于安静时收缩压1.33kPa以上(>10mmHg); 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上升,超过29.33~33.33kPa(>220~250mmHg);运动负荷增加时舒张压上升,超过14.7~16.0kPa(>110~120mmHg);或舒张压上升,超过安静时2.00~2.67kPa(>15~20mmHg);③运动负荷不变或增加时,心率不增加,甚至下降超过10次/分;④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或上升≥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异位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R-ON-T,房颤,房扑,室扑,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⑤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4)低水平运动试验: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功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低水平运动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或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他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三)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主动脉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2、相对禁忌证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 (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4)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5)电解质紊乱;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7)严重动脉压升高; (8)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 )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 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 ,收缩压>180mmHg 和舒张 压>100mmHg 。 2 、中止原因:(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 )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 分钟踏步试验

(2-mimute Step Test, 2mST ) 2mST 是计数受试者2 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进行2mST 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 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 时, 2mST 可以作为替代方案。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 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 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

(完整版)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 一、概述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3、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如果在运动实验中诱发呼吸困难和胸闷,多属于器质性疾病。 4、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运动试验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st段下移程度越大,则说明冠状动脉病变也越严重,预后也越差。运动试验阳性无症状的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大。

肺功能及肺功能康复训练

肺功能及肺功能康复训练 锻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腹式呼吸法即膈肌运动锻炼。方法是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两手分放胸、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腹壁尽量突出,膈肌收缩,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求呼吸频率7-9次/分,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5-10分/次。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气时间延长并缩唇)。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锻炼可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对氧及能量的消耗。 (2)缩唇呼吸法:呼气时将口唇略微缩小,徐徐将气体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2-3倍,这样可以使在呼气相时增加口腔和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减少肺泡内的过多残气。可通过练习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从而改善肺泡的有效通气量,有利于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多做上肢锻炼。老年COPD患者上肢运动耐力差,可通过做上肢体操如太极拳、气功锻炼胸大肌、胸小肌等辅助呼吸肌群。 (4)放松训练:老年COPD患者因长期缺氧气促,常常会感到紧张,力不从心,情绪低落,而不利于呼吸肌的康复训练。放松训练的目的一是为了解除恐惧和焦虑不安;二是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减少不协调呼吸,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放松训练可以在家中进行。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采取舒适的体位,可坐可卧,打开录音机放轻松柔和的音乐,心身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 (5)器械锻炼。阻力呼吸装置(肺得康——肺气肿康复治疗器),同时配合深慢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进行呼吸康复锻炼。方法是吸气时将中狮肺得康吸纳器吸嘴尽可能深地含入口中,缓慢用力吸气,自我调节吸气流速,一般初始时流量浮标在所达目标处2-3秒,然

后将吸纳器从口中拿开,缩唇呼气,呼气时间延长,吸呼之比约为1:4,周而复始进行。锻炼时间为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每锻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周左右调整一次流速标定尺。这样患者在锻炼呼吸肌的同时,锻炼并改变了呼吸方式,省时而且易于掌握。 (6)呼吸体操锻炼,将放松训练、上肢锻炼和呼吸锻炼融为一体,易于掌握,便于练习,提高了患者的锻炼兴趣。另外游泳、唱歌等都对肺功能康复有帮助。康复锻炼贵在自觉、主动、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心肺功能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心功能分级、心电运动试验。 教学内容 1、心功能分级:

2、心电运动试验: 1)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2)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律失常、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3)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按所用设备分类(1)活动平板试验:活动平板(Treadmill)试验又称跑台试验,其是让受检者按预先设计的运动方案,在能自动调节坡度和速度的活动平板上,随着活动平板坡度和速度(运动强度)的提高进行走-跑的运动,以逐渐增加心率和心脏负荷,最后达到预期的运动目标。(2)踏车试验:坐位和卧位踏车试验(Bicycle Ergometer)等为下肢用力的试验,用于下肢运动障碍者的手摇功率计(臂功率计)试验为上肢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1)极量运动试验(maximal exercise testing):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做为终止试验的标准。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以测定个体最大作功能力、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 -年龄)的85%或达到参照值(195 -年龄)时结束试验。此试验可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4)低水平运动试验(low level exercise testing):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动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此法目的在于检测从事轻度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耐受能力。低水平运动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或心脏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它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心肺康复

心肺康复 该科主要为各种心肺疾病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康复治疗。拥有国际先进的心肺联合运动试验测试仪器、心电遥测检测仪以及各种治疗药物和抢救设备。目前,已有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康复出院,如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大面积脑栓塞、脑出血、偏瘫、肺部感染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康复评估与治疗,脱离危险,能下地行走,再如慢性顽固性心衰患者,经过治疗与康复已痊愈出院。 康复诊疗范围: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脏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后、心脏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后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评估与治疗。 康复技术特色:成功开展高血压病的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心衰、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床边康复治疗,也取得良好效果。 心肺康复重要性: 心脏和肺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治疗,甚至影响到生命。心脏功能康复起源于冠心病的康复,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近30年来发展迅速,康复对象从开始的无合并症心肌梗死病人扩展到几乎所有心脏病病人,包括介入疗法及手术后的病人。我国心脏功能康复近10年来发展较快。肺功能康复医学出现于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及小儿麻痹症引起的呼吸肌麻痹。随着疾病普的改变及肺功能康复医学的发展,肺功能康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尤以COPD、神经肌肉及脊髓疾患为多见。针对开胸术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康复近年来受到重视。 从“心肺单元”到“肺—心—活动肌群” 最早由于心脏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分属于心内(外)科和呼吸科,当心或肺功能康复出现时,自然而然地认为心肺康复单独就是心脏或者肺功能的康复,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后来发现心脏和肺的功能密切相关,提出心肺单元的概念,所以把心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康复。然而,随着对心肺功能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发现单独地进行心肺局部功能的康复往往还达不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等,目的是为了建立心脏的侧支循环。采取由静卧到运动,由手术到康复等手段,虽然建立过程缓慢,但可以缓解冠心病病情。康复过程中发现科学的有氧运动可以加速这一进程。肺部疾病如 COPD、肺纤维化CF等,目的是为了改善通气状况、维护现存功能。采取呼吸功能训练,也往往与呼吸肌有氧训练和整体运动康复训练关系密切。因为血液循环跟心脏和肺密切相关,也和运动名且相关,这样把它们三者联系在一起,即“肺——心——运动肌群(加上循环)”为一个整体,任何给一个环节增加负荷而不影响其他环节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心肺康复需要从全局出发,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 心肺康复是其他所有康复的基础 一般来说,我们把心肺康复作为其他所有康复的基础。你想一想,一个人如果心脏、肺脏出现问题,其他的康复就很难完成。我们把心肺康复的人群分

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03-31T07:12:10.22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期作者:肖唯李悦廖光容 [导读] 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为对象。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究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1.88±0.36L、3.47±0.59L、0.56±0.04)显著高于对照组(1.52±0.35L、2.81±0.53L、0.3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肺不张2.67%、肺部感染2.67%、呼吸衰竭0.00%、焦虑5.33%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7%、8.00%、4.00%、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恢复中的不良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肺癌;肺功能;康复训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功能恢复;肺活量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3-0014-02 Effect of special pulmonar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Xiao Wei,Li Yue,Liao Guangrong Neijiang No.2 People's Hospital,Sichuan,Neijiang 6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peci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lung function on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in our hospital 150 cases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15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7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speci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pulmonary function.The recovery of pulmonar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EV1,FVC,FEV1/FVC(P>0.05);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FEV1,FVC,FEV1/FVC values of the study group(1.88±0.36L,3.47±0.59L,0.56±0.04)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1.52±0.35L,2.81±0.53L,0.39±0.02),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atelectasis,pulmonary infection,respiratory failure,anxiety and other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speci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lung function can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of patients after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and reduce the adverse conditions in recovery,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Lung cancer;Pulmonary function;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Functional recovery;Vital capacity 肺癌是死亡率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因而早期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极为重要[1]。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在胸腔镜下对肺叶进行切除以清除癌细胞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仍存在术后影响患者呼吸系统的缺陷,因而进行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2-3]。因此,为提高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效果,选择我院收治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观察患者训练前后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9~72岁,中位数为57岁,病程0.5~7年,中位数为4年;研究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1~71岁,中位数为56岁,病程0.6~6.5年,中位数为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干预及生活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并示范常规呼吸锻炼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肺功能专项康复训练:①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用鼻吸气,腹部鼓起,用口呼气,腹部内收,频率放缓,约每分钟呼吸7~9次,每日三次,每次5~10min;②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锻炼,呼气时收拢唇部,将气体缓慢吐出,延长呼气时间为正常呼吸的2~3倍,每日锻炼15~30min;③指导患者进行上肢锻炼,通过太极拳、气功锻炼等上肢体操对辅助呼吸肌群进行锻炼,每日锻炼1~1.5h,连续锻炼30天;④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安排患者选择舒适体位,为患者播放柔和音乐,放松肌肉。

心肺康复训练

心肺功能康复训练 (一)概述 1.呼吸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2.心脏康复治疗 (二)呼吸功能训练 1.呼吸训练目的: A、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 训练计划 B、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从改善肺换气功能,纠正病理 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 C、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呼吸训练主要适应证 A、急性/慢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扩张不全、肺栓塞、 急性呼吸窘迫。 B、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高位脊柱损伤、急性/慢性/进行性的肌 肉病变或神经病变。 C、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D、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E、长期卧床患者、老年人等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肌无力等症状 3、呼吸训练主要禁忌症 A、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B、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C、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 心梗;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4、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 A、训练方案应个体化,形式多样,患者可接受 B、选择适宜环境训练,保证患者集中注意力,防止干扰

C、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乏力、头晕等,立即休息,若有其他 不适症状,及时与上级医师汇报 D、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 E、训练适度,防止过度疲劳 F、酌情适当吸氧,严重的患者可边吸氧边活动,防止发生呼吸困难 5.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1)横膈肌阻力训练 1、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的姿势。 2、首先让患者掌握横膈吸气。 3、在患者上腹部放置1-2kg(3-5lb)的沙袋。 4、让患者深呼吸气同时保持上胸廓平静,沙袋重量必须不妨碍膈肌活 动及上腹部鼓起为宜。 5、逐渐延长患者阻力呼吸同时,当患者可以保持横膈肌呼吸模式且吸 气不会使用到辅助肌约15分钟时,则可增加沙袋重量。 (2)吸气阻力训练 1、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 吸气阻力训练器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 2、每天进行阻力吸气数次。 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增加到20分钟,30分钟,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3、当患者的吸气肌力/耐力有改善时,逐渐将训练器的管子直径减小。 (3)膈肌呼吸(腹式呼吸) 1、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势,斜躺坐姿位。 2、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文的腹直肌上。 3、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患者的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只有腹部 鼓起。 4、然后让患者用口呼气,将空气缓慢地排除体外。 5、重复上述动作3—4次后休息,不要让患者换气过度。 6、让患者将手指放置于腹直肌上,体会腹部的运动,吸气时手上升,呼气时手下降。 7、当患者学会膈肌呼吸后,让患者用鼻吸气,以口呼气。 8、让患者在各种体位及活动下练习膈肌呼吸。 (4)局部呼吸训练

肺功能锻炼

肺纤维化患者如何进行肺功能锻炼 冬季来临,很多肺纤维化的患者都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患者都询问我们关于肺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效果,在这里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院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肺康复的目的及意义: 肺功能锻炼又称为肺康复锻炼,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肺康复的目的,肺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肺纤维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通过康复治疗使肺纤维化患者减少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残疾,使患者恢复体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康复锻炼所针对的肺病人群主要是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继发性的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类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 肺康复锻炼的形式: 肺康复的形式有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住院康复的优点是可以使重症或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人得到在医疗监护下的肺康复,住院康复更安全,门诊康复可以节约费用,同时也有应医生监督和指导能够保证康复的质量。家庭康复锻炼的优点是节约和方便,家庭康复是延续住院康复效果的最佳选择,但效果小于门诊和住院康复改善。社区康复介于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取得与门诊康复同样的 效果。 肺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肺康复不受年龄限制,对于肺纤维化的患者来说只要疾病在稳定期存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减退、活动受限就是肺康复的适应症。

禁忌症:肺纤维化的病情急性加重期、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酮症、血氧饱和度小于85%,这些禁忌症都是相对的,主要是针对运动疗法而言,比如肺纤维化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5%仍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其他运动方法进行肺康复锻炼。 肺康复的观察指标: 肺纤维化患者在做肺功能康复锻炼之前要做一些肺功能检查,肺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以对比病情的改善程度,从而调整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方法及方案。观察指标为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具体数值分析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可以向医生询问相关检查的变化。 肺纤维化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样目前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一部分病人只有当肺功能受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时才就医或明确诊断,因此肺康复对于改善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提高生活治疗来说则是一个积极的手段。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无论是在体格健 康、一般精力、呼吸道症状和独立生活能力都明显减弱。 肺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1、缩唇呼吸:具体方法为吸气时令气体从鼻孔进入,呼 气时缩口唇呈吹口哨状,让气体均匀自双唇缓慢呼 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是1:2,每天3次~4次, 每次10分钟。长期使用此法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有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2、肋间肌松动法:此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

肺功能锻炼方法

肺功能锻炼方法 1、深而慢的呼吸方式,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 2、、体能锻炼,(1)上下楼运动,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准,2次/日,(2)每天早、晚到室外交替散步或慢跑,方法:散步50min,慢跑50min;(3)原地做蹲起运动,每次从5个开始,逐渐增加,3次/日。 3、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方法,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根据患者所患疾病选择体位: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为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放松,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 4、吹气球,吹瓶子,呼吸功能锻炼器等。 二.有效的咳嗽方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

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胸部扣击法:扣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病人侧卧位,扣击者使掌侧成杯状,以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内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底扣击胸部,每次叩击5-15分钟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3、刺激气管引起咳嗽,让病人用手指在吸气末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刺激咳嗽。

[原创]肺功能锻炼

[原创]肺功能锻炼 肺纤维化患者如何进行肺功能锻炼 冬季来临,很多肺纤维化的患者都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患者都询问我们关于肺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效果,在这里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院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肺康复的目的及意义: 肺功能锻炼又称为肺康复锻炼,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肺康复的目的,肺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肺纤维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通过康复治疗使肺纤维化患者减少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残疾,使患者恢复体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康复锻炼所针对的肺病人群主要是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继发性的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类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 肺康复锻炼的形式: 肺康复的形式有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住院康复的优点是可以使重症或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人得到在医疗监护下的肺康复,住院康复更安全,门诊康复可以节约费用,同时也有应医生监督和指导能够保证康复的质量。家庭康复锻炼的优点是节约和方便,家庭康复是延续住院康复效果的最佳选择,但效果小于门诊和住院康复改善。社区康复介于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取得与门诊康复同样的 效果。 肺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肺康复不受年龄限制,对于肺纤维化的患者来说只要疾病在稳定期存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减退、活动受限就是肺康复的适应症。

禁忌症:肺纤维化的病情急性加重期、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酮症、血氧饱和度小于85%,这些禁忌症都是相对的,主要是针对运动疗法而言,比如肺纤维化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5%仍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其他运动方法进行肺康复锻炼。 肺康复的观察指标: 肺纤维化患者在做肺功能康复锻炼之前要做一些肺功能检查,肺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以对比病情的改善程度,从而调整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方法及方案。观察指标为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具体数值分析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可以向医生询问相关检查的变化。 肺纤维化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样目前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一部分病人只有当肺功能受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时才就医或明确诊断,因此肺康复对于改善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提高生活治疗来说则是一个积极的手段。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无论是在体格健康、一般精力、呼吸道症状和独立生活能力都明显减弱。 肺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1、缩唇呼吸:具体方法为吸气时令气体从鼻孔进入,呼 气时缩口唇呈吹口哨状,让气体均匀自双唇缓慢呼 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是1:2,每天3次~4次, 每次10分钟。长期使用此法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有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2、肋间肌松动法:此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 沿肋骨向下走行放置,张开手指,另一手放在相邻肋 骨处固定,像拧毛巾一样,在呼气时捻揉,呼气时除 去压迫,放松地进行,方向从下部肋骨到上部肋骨逐

怎样的运动可以恢复肺功能

怎样的运动可以恢复肺功能 散步这种有氧运动绝对让你健康又美丽,而且不用花费太多的力气和根本不用花费金钱,低碳又环保。 2、怎样的运动恢复肺功能之游泳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有氧运动。 由于有着水的浮力、水压、还有水温,因此有跟陆上运动不同的运动效果。 游泳可以动用到全身的肌肉,由于水压还有按摩作用,因此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恢复,是一种对健康非常有益的有氧运动。 由于有水压,体表的静脉受到一定的压迫,使得返回心脏的血液量增加。 而且比起陆上运动,在水中的脉搏数还有所上升,因此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不仅是游泳,在水中行走也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要注意中间休息,否则容易变成无氧运动。 3、怎样的运动恢复肺功能之太极、五禽戏、八段锦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建议中老年人参加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一定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练习。 这些缓慢而柔和的运动能促进人体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等。 但要尽量放慢速度,让本就缓慢的动作更慢些。 可以选择单一的太极拳动作,不必强求整套动作,只需做到舒展、缓

慢的要求。 这样的缓慢运动比起常规的练习更加考验肌肉的耐力,对提升人体素质有很大帮助。 4、怎样的运动恢复肺功能之俯卧撑可锻炼手臂、胸部、肩部肌肉。 下蹲运动,锻炼大腿和小腿肌肉。 减去多余脂肪可帮助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减少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5、怎样的运动恢复肺功能之拉伸训练舒缓的拉伸运动有助于减少紧张,让血压更加平稳。 坐在地板上,左腿向左边平伸,右手自头上伸过,够左脚脚尖。 保持30秒,换另一边。 躺在地板上,臀部尽量向天花板提升,肩胛骨着地,保持1分钟。 其中步行简单易行,可首选,运动量可以自行调控,适合任何年龄段。 2、不宜过早外出锻炼春天晨间气温低,湿度大,因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骤然受冷,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中老年人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早起晨练更危险。 3、不宜骤然进行,不做无准备的锻炼中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驰,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活动腰部,放松肌肉,活动关节,搓搓手、脸、耳等暴露于外的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提高运动的兴奋性,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扭伤等意外伤害。 运动的好处1、塑造好身形青春期的孩子们运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