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2020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条信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0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条信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0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条信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020北京,24,50分)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①[写作指导] 材料解读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a.背景——“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其中关键词“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分别涉及自主研发、独立运行方式和全球组网部署三个角度。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功用:“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所以才能够组成一张“天网”,发挥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可服务全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用,将服务视野扩展到全世界,为全人类服务。

c.写作切入口:“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则材料来自当今新闻热点,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动态,理性看待社会热点,深刻解读时事,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思考自我价值和作用,认知自我与社会、世界的关系。

审题与立意审题:a.“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离不开每一颗卫星,每一颗卫星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贡献自己的功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解析及范文

6.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 与思考。 这部分含有哪些要求?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对象,
注意情境)写一封信(书信格式),主题是“如何为自 己画好像(如何画:自省、塑造、提高、完善。好:德、 智、体、美、劳。画好像:怎样完善自我、提高自 我。)”,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7.应当怎样立意? 认清自我,以此为基础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审题立意方法总结: 准确理解词句+分析句间关系+把握材料主旨+从主旨出 发确定立意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
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 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字。
一、审题立意 问题: 1.“需要”的宾语是什么? 2. “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的目的 是什么? 3.“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 来审视自我。”这句话主要强调什么内容? 审视自我、看清自我、了解自我 4.让高一新生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 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这些问 题,目的是什么? 规划人生、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设定人生目标、让人 生更精彩
5.(1)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 “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2)尝 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 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这两句话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在看清自我的基础上规化好自己的人生,并以此为标准 指导自己的行动。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解析及范文
学习目标: 1.总结审题立意的方法。 2.了解并列式议论文的结构。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致版)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致版)
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立意:
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 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 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 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 也很可爱啊!”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影响。

2020高考作文热点押题 我和我的祖国,审题立意附经典范文

2020高考作文热点押题  我和我的祖国,审题立意附经典范文

七十年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新中国的晴空之上,那激动人心的澎湃时刻、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高呼,至今给予中华儿女以拼搏的动力。

七十载艰难曲折,七十载波澜壮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辍前行,使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七十载光阴,承载着难以磨灭的民族记忆,引领中华民族迈进了新时代,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经历了载入史册的重大社会转折,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走好新征程需牢记历史、总结经验,时刻聆听新中国成立的嘹亮鼓号,筑牢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以亮眼的“成绩单”向伟大祖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试题展望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粮票、大锅饭到如今提倡绿色健康食品;从1952年铁路营业里程仅2.29万公里到“地铁覆盖全城、高铁联通全国、专车随叫随到、快递次日可达”;从1949年80%的文盲率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从技术薄弱、科技工业水平低下到中国天眼、北斗卫星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国七十周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中学生,读完材料,你有怎样具体的认识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含意,以“我眼中的美好”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角色限制。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与历年题目相比发生了一定转向,但始终站在生活的角度,仔细品来相当具有哲思意味。

无论是2019年颇具人文情感关怀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还是今年“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都在不断引导考生们关注“为人”的思维品质与感性能量,充分做到了“以生为本”,并希望考生们在行文写作中能够充分展露真情实感,代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分析作文材料我们已知,今年的全国卷三考的是“审视自我”。

出题人通过“人需要不断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来努力看到尽量完整的自己”,强调人在寻找、审视自我时候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画好像、画好怎样的像、以什么为画像至关重要。

同学们们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阐述,也可以择一详细论述。

虽然,审视自我一词看似相当宏大,不知如何写起,但实际上也非常容易落实在生活的具体角度。

因为“自我”本身的含义相当丰富,命题人也在题干做出了提示,比如成为怎样的人、希望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个人所能做的事。

考生可以以小见大,从微观的、个人的角度叙事或是论述,最终立足自身和同代人,在青春成长中正确地、良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规划更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的三幅自画像亲爱的学弟学妹:你们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高考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七招

【高考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七招

综观全篇材料,重点和主要篇幅在后面的对比, 体育只是引出后文观点的一个比方。人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强弱只是暂时的,后天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先天客观的形势。滥用 其强者会变弱,勤于锻炼者会变强,由此蕴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后天 努力可以改变先天条件,这是自立,是人定胜天的自信。“生而强 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这是不认命不服输的自尊。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我生来就弱, 也许这是上天在暗示我要多加锻炼(深层义为后天的努力作为)让 我变强。这是逆境中不甘沉沦、强手面前不怕失败的自强。从这三 个层面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自尊、自信、自强,是面对强者不怕挑 战、面对困境敢于破局的志气和勇气。
• 二、抓关键句法
•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兼有议论、表达观点)语句 及命题者的提示性语句,如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 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 步骤:
• 第一步阅读材料,按上述思路查找勾画关键词、句。
• 第二步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话题进行联想扩展,确定立意。即“我”要写的东 西。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多角度入手: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 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 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 审题的基本原则
即审题立意时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 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脱离材料立意。
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 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多人物、多 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学们,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崇德笃 行,手脑双全的新时代青年!
• 3.文体的限制性。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 须明确文体,不可文体不分,写成“四不像”。
• 开放性 • 1.立意角度是自由开放的。分析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不难
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立德成才”展开的,所以立意只 要不脱离这个核心,能围绕“立德”“实践”“创造” 等展开即可;也可以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展开论 述;也可以叙述自己在生活中实践、践行的具体事例, 写自己的、他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得到的体会等。 • 2.材料取舍组合是自由的。本题共提供了三则作文材料, 涉及道德、笃行、实践、创造教育等话题,有正面和反 面的论述,只要围绕材料,抓住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无 论如何组合、如何侧重都可以。 • 3.写作角度自由。只要扣住“德”“能”“行”,则无 论是从个人、社会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写 都可,开放性很强。 • 4.文体是自由的。作文要求明确文体,因此可以写记叙 文、散文,但材料的对比性中隐含着要求考生做出认知 判断、权衡选择的立场,更适合写议论文。
• 第一则材料: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荀子
• 出自《荀子·修身》,意指路程即使 很近,不走也不会到达目的地;事情 即使很小,不做就不会成功。这句话 的关键词是“行”和“为”,强调了 踏实笃行、实干的重要性。

• 第二则材料:
•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 二、要把握三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最佳立意 点。
• 通过对三则材料内容的内涵分析可知,材料一强调 “行”和“为”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德育”的重 要性,材料三强调创造教育要培养“手脑双全”的人, 强调“创造”“巧干”。三则材料围绕教育的目的, 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 核心问题,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展现了我们 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写作时要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 如果单独以一则材料为基 础确定立意,材料就会支离破碎,有失整体性,最佳 角度应该是综合三则材料内容的整体立意。
• 切题立意: • 1.立德树人,德为首,知行统一突出“行”! • 2.在德的基础上,实践,实干,奋斗! • 3.崇德笃行,手脑双全。 • 4.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 5.为人以德为先,做事知行合一。 • 6.立德与实干。 • 7.修身治国,德行兼备。 • 8.以德修身,以行致远。 • 9.以德思扬帆,以笃行做桨。

• 其次应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手脑双 全,踏实笃行之人。
• 陶行知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当然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我 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 步,这才应成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当然我们还 要积极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最终成长为 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屠呦呦经过上万次 实践研发青蒿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昊同学 和老师许晓东经过上千次试验发现病毒编码的 朊病毒,他们都是品德高尚,手脑双全的人才,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审题立意训练之五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荀子 •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 ——蔡元培 •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陶行知
•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 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 做崇德笃行,手脑双全之青年

人生之初,本性都是一样的,所谓“人之初,性本
善”。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各方面影响,以致“性
相近,习相远”。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
上,应修身律己,做崇德笃行,手脑双全之人。

首先,我们应修身律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修
身,是说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律己,是说无论在何
时何地都要遵守自己的做人准则;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
取,而在于奉献。像钟扬、像张玉滚,他们之所以能感
动中国,是因为他们为他人、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奉献,
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
好的人生追求。我们应修身律己,时刻抱有对社会、国
家感恩奉献的情怀。

• 蔡元培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
• ——蔡元培
• 此为蔡元培名句,意思是如果没有道德,即 使身强体壮、绝顶聪明,也只会助纣为虐、 危害社会。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德”,强调 了德的重要性,强调崇德修育的目的。——陶行知
• 这句话出自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的 教育》一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 的”是他的教育理念,意思是要达到创造教 育的目的,就需要手脑并用。这句话的关键 词是“手脑双全”和“创造”,实际内涵就 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强调创造、实践的重要 性。
审题
• 限制性
• 1.立意限制。材料一强调“行”和“为”的重要性, 材料二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材料三强调创造教 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手脑双全”的人。考生要能够 抓住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综合立意,而不能抓 住一则名言大谈特谈。
• 2.内容限制。在展开论述时既不能把材料全然抛开, 另起炉灶;又不能只取一则进行评价或议论,而要 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写作时如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大谈人才或修身就会导致偏题。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如果没 有道德理想,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心灵就会 没有皈依处,就会变成欲望的奴隶和物质的犬 儒。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道德的力量,就不可能 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 家。历史上的秦桧,状元出身,博学多才,创 造了宋体字,可称得上一代文宗。然就德行说, 他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为主议 和,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的政策,成 为南宋高宗一朝有名奸相。倘若秦桧一心爱国, 收复失地,以其才能,恐怕历史上的南宋又该 是另一番模样吧。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我们青年一代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还须 踏实笃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氢弹之父于 敏在沙漠中奋斗一生,袁隆平七十多岁还在沙 漠种水稻,我们青年一代要向前辈学习,要在 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磨炼自己,培养 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和奋发向上的 艰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