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糖工艺培训教材(doc 106页)
淀粉生产和制糖培训教材课件

糖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些应用有助于 拓展糖的使用范围。
制糖的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
糖汁提取
制糖的原料包括甘蔗、甜菜等,对这些原 料的处理是制糖工艺的开始。处理方法包 括清洗、破碎、压榨等。
处理后的原料通过加热、离子交换等方法 提取出糖汁。
糖汁净化
浓缩结晶
提取出的糖汁中含有多种杂质,需要通过 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糖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糖的使用量逐渐减少,但糖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甜味剂的地位仍不可替代。同时, 新型糖替代品和功能性糖的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06 相关法规与安全
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01
02
淀粉类食品生产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03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分离机、干燥器、包装机等。
淀粉乳制备设备
调浆池、浸泡罐、精制设备等。
浓缩与结晶设备
蒸发器、结晶罐等。
生产操作规程
各工序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等。
淀粉制糖的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控制
原料淀粉的质量要求、检验方 法等。
过程质量控制
各工序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等。
产品质量控制
晶糖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
不合格品处理
净化后的糖汁通过浓缩和结晶过程,得到 成品糖。
制糖设备与操作
主要设备
制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压榨机、渗滤罐、蒸发器、结晶罐等。了 解这些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实际操作至关重要。
操作规程
制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具体的操作规程,熟悉这些规程有助于保证生产安全 和产品质量。
四章淀粉制糖工艺教学内容

3、酸酶结合法
酸酶结合法是集中了酸解法和酶解法制糖的优点而采用的生产方法,它又可分为:
• 酸酶法 • 酶酸法
看书2分钟,回答问题 分别说说适用范围
二、淀粉酸水解工艺
1、酸水解法原理
2、酸水解工艺
1、酸水解法原理
水解过程: 淀粉
蓝糊精
红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淀粉结构式: 包括
影响复合反应因素:糖浓度、酸种类、温度等
100
糖 液 的 纯 度 (
)
40
复 合 糖 量 ( )
% %
HCl H2SO4
HAc
0 100
淀粉乳浓度(干淀粉%)
0
1.0
酸浓度(mol/l)
从表中可看出
结论:P50
3、葡萄糖的分解反应
葡萄糖(失水)
5`-羟甲基糠醛 +甲酸 氨基酸
腐植质(色素)
酸法水解淀粉过程中,
较多 糖化不均匀,易产生分解反应
连续式
蛇管加热器及计量器较贵 要求淀粉质量较稳定
操作条件确定后,比较简单 144-151度 10-15 min
比间歇式少一半 产品质量均匀,分解产物少
三、酶解法制糖工艺
酶解法优点
由酸法水解工艺可知,以淀粉为原料应用酸水解法 制备糖液,由于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会产生一些 不可发酵性糖及其一系列有色物质,这不仅降低了淀粉 转化率,而且生产出来的糖液质量差。自60年代以来, 国外在酶水解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使淀粉水解取 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随后其他国 家也相继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制糖工艺。酶解法制糖工艺 是以作用专一性的酶制剂作为催化剂,因此反应条件温 和,复合和分解反应较少,因此采用酶法生产不仅可提 高淀粉的转化率及糖液的浓度,而且还可大幅度地改善 了糖液的质量,是目前最为理想、应用最广的制糖方法。
淀粉糖工艺培训

甜度—淀粉糖浆的甜度随转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吸湿性和保湿性
吸湿性—在较高的空气湿度情况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保湿性—较高湿度吸收水分和较低湿度散失水分的性质 黏度—DE值越低、浓度越高、温度越低黏度就越高 冰点降低—DE值越高冰点降低越大 渗透压—分子量越小,渗透压越高 溶解度—果糖溶解度最高,葡萄糖溶解度较低 结晶性—蔗糖、葡萄糖易于结晶,糖浆不能结晶 化学稳定性—淀粉糖易分解聚合成有色物质和具有焦糖的香气 发酵性—转化程度越高发酵性越强
液化糖化基本概念
液化—利用液化酶和高温蒸汽作用,使淀粉获得初步的分解,淀粉 分子链被初步地切断为小分子的糊精及少量的糖组分 ,为糖化提 供合格的底物,并且通过高温的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而凝聚,以利于 对其过滤分离。
糖化—糖化是将来自液化单元的液化液,在调整好PH、温度、DS, 同时加入NaHSO3及相应的酶制剂后,在糖化罐中进行反应,根据 最终产品的DE、DP指标要求控制合适的加酶量及糖化时间。
2020/5/11
(starch 淀粉)(C6H10O5)n
糖液化糖化工艺
• 玉米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 • 直链淀粉 • 由α葡萄糖通过α -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链状分子
CHAIN LENGTH ABOUT 500
GLUCOSE UNITS
1-4
2020/5/11
颗粒完全失去原形。
2020/5/11
李世海
DCS 12
第二章 淀粉糖液化糖化工艺
• 淀粉酶 • 酶是由细胞原生质合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
又称为生物催化剂,淀粉酶是能作用于淀粉的各种酶的总称。 • 淀粉酶的特点 • 酶是一种催化剂 • 酶是一种蛋白质 •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 淀粉酶的分类 • α – 淀粉酶 • β – 淀粉酶 • 葡萄糖淀粉酶 • 脱支酶
淀粉制糖工艺课件

成
分
饴糖
组
麦芽糖 高麦芽糖浆
成
42型(第一代) 55型(第二代) 90型(第三代)
淀粉糖工业上常用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简称 DE值来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将糖化液中还原糖全部当 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葡萄糖值。
低转化糖浆(DE值30%以下) 葡
麦 糖
转化 程度
4、脱支酶
脱支酶是水解支链淀粉、糖原等大分子化合物中α-1,6糖苷键的 酶。
脱支酶在淀粉制糖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是和β-淀粉酶或糖化酶协同 糖化,提高淀粉转化率,提高麦芽糖或葡萄糖得率。
二、淀粉液化
液化是使糊化后的淀粉发生部分水解,暴露出 更多可被糖化酶作用的非还原性末端。它是利 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程度, 使黏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高,所以工业上称 为液化。
6.黏度 葡萄糖和果糖的黏度较蔗糖低,淀粉糖浆的黏度较高,但随转化度的增高而降低。
利用淀粉糖浆的高粘度,可应用于多种食品中,提高产品的稠度和可口性。 7.化学稳定性 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糖浆都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低,受
热易分解生成有色物质,也易与蛋白质类含氮物质起羰氨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蔗 糖不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高,但在pH值9以上受热易 分解产生有色物质。食品一般是偏酸性的,淀粉糖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淀粉糖工艺培训教材(106页)

第一章淀粉糖概述第一节淀粉糖发展史淀粉糖是利用淀粉为原料生产的糖品的总称,产品种类多,生产历史悠久。
1811年德国化学家柯乔夫()用硫酸处理马铃薯淀粉,原意是制造可能替代阿拉伯树胶用胶粘剂,但酸的作用过度,所得产物为粘度很低的液体,澄清,具有甜味。
柯乔夫经过研究将其制成一种糖浆,放置一段时间后有结晶析出,用布袋装盛,压榨,除去大部分母液,得固体产品,即较为粗糙的结晶糖产品。
由淀粉制糖的化学反应称为水解反应,完全水解的最终产品与葡萄果汁中的葡萄糖成分完全相同。
这个事实被一位法国化学家沙苏里于1815年确定。
在19世纪初,法国人曾研究用许多种原料制糖,1801年朴罗斯特试验成功由葡萄汁提制出葡萄糖,葡萄糖的名称便由此得来,一直沿用到现在。
19世纪曾有很多人从事制造结晶葡萄糖的研究,但成就不大,主要是对于葡萄糖的几种异构体的化学及结晶规律缺乏了解的缘故,沿用蔗糖结晶的方法,困难很多。
淀粉糖的生产主要为糖浆和包含糖蜜的固体糖,少量的结晶葡萄糖产品是用有机溶剂重复结晶而得,纯度也相当高,但是成本高,不能大量生产。
大约于1920年美国人牛柯克()发现含水α-葡萄糖比无水α-葡萄糖容易结晶,使用2530%湿晶种的冷却结晶法容易控制,所得结晶产品易于用离心机分离,产品质量高,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现在工业基本上还应用此结晶工艺。
应用麦芽生产饴糖虽已有很悠久的酶法技术,但近年来淀粉酶制剂和技术大发展,促进了淀粉制糖工业大发展。
约于1940年美国开始采用酸酶合并糖化工艺生产糖浆,能避免葡萄糖的复合和分解反应,产品甜味纯正。
约于1960年日本开始用淀粉酶液化和葡萄糖酶糖化的双酶法生产结晶糖工艺,并被各国普遍采用,逐渐淘汰了酸法制糖工艺。
这种双酶法所得糖化液纯度高、甜味纯正,能省去结晶工序直接制成全糖,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质量虽不及结晶葡萄糖,但适用于若干种食品工业应用。
我国淀粉制糖历史悠久。
首先发明了利用麦芽和米制糖的酶法工艺,麦芽中的α-和β-淀粉酶水解淀粉成麦芽糖用作甜味料,产品有糖浆和果糖。
淀粉生产培训课程课件

原料→粉碎→搅拌→筛分→干燥→成品。
湿法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破碎→磨碎→分离→洗涤→脱水→干燥→成品。
02
淀粉生产的主要设备与操 作
原料清洗设备与操作
振动筛
用于筛选并清除原料中的杂质和废料。
浸泡池
浸泡原料,软化其外皮,以便于破碎。
清洗机
利用高压水流将原料清洗干净。
洗涤塔
进一步清洗已经破碎的原料。
淀粉生产培训课程课件
目录
• 淀粉生产概述 • 淀粉生产的主要设备与操作 • 淀粉生产的辅助工艺及设备 • 淀粉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 淀粉生产的环保与安全防护 • 淀粉生产的实际案例与分析
01
淀粉生产概述
淀粉的定义与性质
淀粉的定义
淀粉是植物体内储存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一种多糖,也是工业上应用广泛的重要 原料。
司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某公司淀粉生产案例二
• 总结词: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改进,提高淀粉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 详细描述:某公司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了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改进。 • 具体实施:公司加强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公司加强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监
淀粉的性质
淀粉具有胶体性质,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可以膨胀、糊化,形成具有一定 黏度和弹性的胶体溶液。
淀粉的分类与来源
淀粉的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淀粉可以分为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 粉和其他类淀粉。
淀粉的来源
淀粉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部位,如马铃薯 、红薯、玉米、小麦等。
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规
淀粉糖工艺培训

末端依次切断相隔的α-1,4键,水解产物全为麦芽糖。 β – 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α-1,6键,也不能跨过分支点继续 水解。
2020/5/11
李世海
DCS 14
第二章 淀粉糖液化糖化工艺
• 葡萄糖淀粉酶 • 葡萄糖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
2020/5/11
李世海
DCS 13
第二章 淀粉糖液化糖化工艺
• α – 淀粉酶 • α – 淀粉酶属于内切型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内
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水解位于分子中间的α-1, 4键的概率高于位于分子末端的α-1,4键, α – 淀粉酶不能水 解支链淀粉中的α-1,6键,也不能水解相临分枝点的α-1,4键, 不能水解麦芽糖,但可水解麦芽三糖及以上的含α-1,4键的麦 芽低聚糖。
淀粉糖浆—淀粉经不完全转化得到的产品 麦芽糊精—DE<20 低转化糖浆—DE=20-38 中转化糖浆—DE=38-58 高转化糖浆—DE>60
异构化糖浆—将高转化糖浆中的部分葡萄糖经异构酶催化而成 氢化糖浆—通过氢化反映将糖浆中的各主份转变成相应的糖醇
2020/5/11
李世海
DCS 2
第一章 淀粉糖概述
粉乳膜,蒸汽进入喷射器另一入口与淀粉乳瞬间接触,使淀粉乳 瞬间糊化。
2020/5/11
李世海
DCS 20
第二章 淀粉糖液化糖化工艺
• 液化喷射器
2020/5/11
李世海
DCS 21
第三章 淀粉糖过滤脱色工艺
• 过滤目的 • 去除糖液中蛋白、脂肪及不溶性杂质 • 过滤形式 • 转鼓过滤 • 真空转鼓过滤是以真空泵将鼓内抽成真空,在负压的作用下让助
淀粉工艺培训讲解

• • • • • • • • • • • •
五.浸泡条件和影响因素: 1.浸泡剂的浓度。 2.浸泡温度。 3.浸泡时间。 六.浸泡方法: 静止法和扩散法 七.玉米浸泡好的条件: 1.手感软,用手挤压胚芽能顺利脱离本体。 2.浸泡玉米水份42%~46%. 3.浸泡玉米的可溶物含量小于等于2.5%. 4.老酸酸度在0.8~1.2之间。 5.老酸干物含量在7~9%之间。
生产工艺流程
亚硫酸
原粮玉米 净化 浸泡 浸泡液 蒸发 玉米浆
破碎
胚芽分离 榨油洗涤Fra bibliotek干燥玉米油
干燥 纤维饲料 脱水 蛋白饲料 干燥 包装 干燥
纤维分离
洗涤脱水 包装
蛋白分离
浓缩 包装
新鲜水
淀粉洗涤
脱水 淀粉
上料工序
• 一.玉米上料目的
• 原料玉米卸入玉米料斗,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圆筒筛除石、磁选等工序 净化进入原料贮仓、,计量后去净化玉米仓。由玉米仓出来的玉米用水力和 机械输送去浸泡系统。 • 后半部分实际就是一个玉米二次净化的工序。 • 水力输送速度为0.9—1.2m/s,玉米和输送水的比例为1:4~6 。温度为35℃— 40℃,经脱水筛,脱除的水回头作输送水用,湿玉米进入浸泡罐。 • 玉米上料系统是将予净化的玉米进一步净化,以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予净 化中未能完全除去的,如铁.沙石.杂质.灰尘等将在上料系统除去.达到给浸泡 工序输送去完全净化的玉米
• • • • • • • • • • • •
生产工艺总述 上料 制酸 浸泡 玉米破碎及胚芽分离 纤维洗涤、脱水及干燥 离心机 十二级 淀粉脱水与干燥 麸质脱水 麸质干燥 蒸发
淀粉生产工艺总述
1.淀粉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粉末,溶于水具有吸水性,比重是1.6。 化学性质:(1)淀粉于水共热,分子裂解,与无机酸共热可 彻底水解成葡萄糖。 (2)淀粉与碘接触变成蓝色。 2.生产基本过程 玉米湿法加工是采用物理的方法,将玉米粒的各主要成份分离 出来,获取相应产品的过程。通过这一加工过程可获取五种主 要成份即:麸皮(纤维饲料).可溶性蛋白(玉米浆).胚芽( 玉米油).麸质(蛋白饲料).淀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糖工艺培训教材(doc 106页)第一章淀粉糖概述第一节淀粉糖发展史淀粉糖是利用淀粉为原料生产的糖品的总称,产品种类多,生产历史悠久。
1811年德国化学家柯乔夫(Kirchoff)用硫酸处理马铃薯淀粉,原意是制造可能替代阿拉伯树胶用胶粘剂,但酸的作用过度,所得产物为粘度很低的液体,澄清,具有甜味。
柯乔夫经过研究将其制成一种糖浆,放置一段时间后有结晶析出,用布袋装盛,压榨,除去大部分母液,得固体产品,即较为粗糙的结晶糖产品。
由淀粉制糖的化学反应称为水解反应,完全水解的最终产品与葡萄果汁中的葡萄糖成分完全相同。
这个事实被一位法国化学家沙苏里于1815年确定。
在19世纪初,法国人曾研究用许多种原料制糖,1801年朴罗斯特试验成功由葡萄汁提制出葡萄糖,葡萄糖的名称便由此得来,一直沿用到现在。
19世纪曾有很多人从事制造结晶葡萄糖的研究,但成就不大,主要是对于葡萄糖的几种异构体的化学及结晶规律缺乏了解的缘故,沿用蔗糖结晶的方法,困难很多。
淀粉糖的生产主要为糖浆和包含糖蜜的固体糖,少量的结晶葡萄糖产品是用有机溶剂重复结晶而得,纯度也相当高,但是成本高,不能大量生产。
大约于1920年美国人牛柯克(Newkirk)发现含水α-葡萄糖比无水α-葡萄糖容易结晶,使用25%-30%湿晶种的冷却结晶法容易控制,所得结晶产品易于用离心机分离,产品质量高,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现在工业基本上还应用此结晶工艺。
应用麦芽生产饴糖虽已有很悠久的酶法技术,但近年来淀粉酶制剂和技术大发展,促进了淀粉制糖工业大发展。
约于1940年美国开始采用酸酶合并糖化工艺生产糖浆,能避免葡萄糖的复合和分解反应,产品甜味纯正。
约于1960年日本开始用淀粉酶液化和葡萄糖酶糖化的双酶法生产结晶糖工艺,并被各国普遍采用,逐渐淘汰了酸法制糖工艺。
这种双酶法所得糖化液纯度高、甜味纯正,能省去结晶工序直接制成全糖,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质量虽不及结晶葡萄糖,但适用于若干种食品工业应用。
我国淀粉制糖历史悠久。
首先发明了利用麦芽和米制糖的酶法工艺,麦芽中的α-和β-淀粉酶水解淀粉成麦芽糖用作甜味料,产品有糖浆和果糖。
由于其温和的甜味和特殊的风味,约3000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现在仍在各地普遍生产。
利用酶作用的专一性,麦芽只是水解米中淀粉,这是直接制糖法,不必先制成淀粉,再用作原料。
这种工艺也适于少量制作。
许多家庭均自行制作,供给食用。
有关的科学道理,当时虽不清楚,但是很符合现代的发展。
与其它国家对比,这些都是很独特的。
淀粉制糖虽开始于我国,但国外发展较快,产量大,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
美国本是进口蔗糖的国家,自从利用自产玉米发展淀粉糖以来,逐年减少蔗糖的进口量,已达到自给的程度。
美国玉米原料丰富,工厂规模大,设备先进,效率高,产品种类多,成本低,促进淀粉糖行业迅速发展。
我国淀粉糖行业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较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齐全,各种淀粉糖价格一直低于蔗糖,在许多行业逐渐替代蔗糖应用,促使淀粉糖行业发展迅速。
✓习题✧什么是淀粉糖✧双酶法制糖有何优点✧简述淀粉糖发展史第二节淀粉糖的分类淀粉制糖产品主要分为如下几种:一、结晶葡萄糖用酸法或酶法完全水解淀粉所得的葡萄糖液含葡萄糖约95-97%,经精制、浓缩、冷却得一水α-葡萄糖,高温结晶得到无水葡萄糖,更高浓度、温度结晶得无水β-葡萄糖。
目前市场上一水α-葡萄糖产量大且应用量广泛,为主要结晶糖产品,其按应用又分为工业级一水葡萄糖、食品级一水葡萄糖及药级一水葡萄糖。
二、淀粉糖浆淀粉的水解反应能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所得的水解液包括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和糊精等。
不同方法工艺可随意变更这些糖品的组成,使之具有要求的功能特性。
这些经不完全转化得到的淀粉水解液称为淀粉糖浆,其种类多,放置后不结晶。
按其转化程度可分为几种。
DE值小于20,含低聚糖及糊精较多称之为麦芽糊精,一般喷雾干燥成粉末状,其含葡萄糖和麦芽糖很少,微甜或不甜;DE值在20-38之间称之为低转化糖浆;DE值在38-60之间称之为中转化糖浆;DE值在60以上则为高转化糖浆。
一般情况下淀粉糖浆浓缩到一定浓度存放,也可以经干燥得脱水糖浆。
按其组分不同又可将淀粉糖浆分为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超高麦芽糖浆等,其中麦芽糖浆为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淀粉糖品,其主要糖分组成为麦芽糖含量约40-50%。
目前产量最大的为中转化糖浆,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随着奶粉行业的发展麦芽糊精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三、异构化糖浆将高转化糖浆中部分葡萄糖经异构酶催化而得糖浆为异构化糖浆。
通常可将葡萄糖液中42%的葡萄糖转化为果糖,得这两种糖的混合糖浆称为果葡糖浆。
又经用色谱分离技术将这类产品中的果糖与葡萄糖分离得糖液含果糖90%以上,再与适量的果糖含量为42%的产品混合,生产果糖含量分别为55%和90%的两种产品。
工业上生产的三种果葡糖浆分别称为F-42、F-55、F-90。
四、氢化糖浆通过氢化反应将糖浆中组分变成相应糖醇所得的糖浆为氢化糖浆,即糖醇。
糖醇是一种多元醇,可以用相应的单糖还原生成,如用葡萄糖还原生成山梨醇,用果糖还原生成甘露醇,用麦芽糖还原生成麦芽糖醇等。
✓习题✧结晶糖分类有哪些✧淀粉糖浆按其转化程度分为几种✧什么是异构化糖浆及氢化糖浆第三节淀粉糖的性质不同淀粉糖品具有不同的甜度及其他功能性质。
一、甜度不同淀粉糖品具有不同的甜度。
甜度为神经感受,没有科学仪器和标准比较不同糖品的甜度。
蔗糖为普遍应用的糖品,被选用为标准。
蔗糖的甜度设为100,各种淀粉糖品的相对甜度表示于下(见表1-3-1)。
糖品相对甜度表1-3-1糖品的甜度受若干因素影响,特别是浓度。
糖液浓度增高则甜度增高,但甜度增高的程度不同糖品间存在差异。
葡萄糖溶液甜度随浓度增高的程度大于蔗糖。
在较低的浓度,葡萄糖的甜度低于蔗糖,但随着浓度的增高,差别则减小。
一般讲葡萄糖的甜度毕蔗糖低是指在较低浓度情况下。
淀粉糖浆的甜度随转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麦芽糊精DE值较低,无甜味或带很微弱甜味。
果葡糖浆的甜度随异构转化率的增高而增高。
二、溶解度各种糖品的溶解度不同,果糖最高,其次是蔗糖、葡萄糖。
葡萄糖的溶解度较低,室温下葡萄糖溶解度约为50%,过高的浓度则葡萄糖将结晶析出。
葡萄糖溶于水的速度比蔗糖慢很多,不同葡萄糖异构体之间也存在差别。
设蔗糖的溶解速度为 1.0,无水β-葡萄糖、无水α-葡萄糖、一水α-葡萄糖的溶解速度分别为1.40、0.55、0.35。
三、结晶性蔗糖易于结晶,晶体能长很大。
葡萄糖也非常易于结晶,但晶体细小。
果糖难结晶。
糖浆则是葡萄糖、低聚糖、糊精的混合物,不能结晶,并能防止蔗糖结晶。
这种结晶性质的差别对应用有关系。
生产硬糖果不能单独使用蔗糖,单独使用蔗糖生产的硬糖易碎,得不到坚韧、透明的产品。
在制作硬糖时加入30-40%的42DE值的糖浆能有效防止蔗糖结晶。
四、吸潮性与保潮性吸潮性是指在较高的空气湿度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保湿性是指在较高湿度下吸收水分和在较低湿度下散失水分的性质。
一水α-葡萄糖在相对湿度60%以上吸收水分,湿度增高,吸收水分增快,水分含量达到15-18%时晶体开始溶化。
(见表1-3-2)含水葡萄糖吸潮性表1-3-2无水α-葡萄糖的吸潮性很强,吸收水分后向含水α-葡萄糖转变,若是无水α-葡萄糖的晶体表面上附着微量的十分细小的含水结晶糖,则其吸收水分的速度更快。
此种性质可用于制作干燥剂,如香料工业将香料溶液与快速吸水的葡萄糖混合,葡萄糖吸收水分转变成含水晶体,使产品呈干燥粉末状。
不同种类食品对于糖品吸潮性及保潮性的要求不同。
硬糖果需要吸潮性低,避免潮湿天气吸收水分导致溶化,所以用蔗糖或中低转化糖浆为宜,吸潮性强的糖品不易使用。
但软糖则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避免在干燥天气变干,应使用高转化糖浆和果葡糖浆为宜。
果糖的吸潮性是各种糖品中最高的。
葡萄糖经氢化生成的山梨醇具有良好的保潮性质,作为保湿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纺织、日用品等行业,效果好于甘油。
五、渗透压力较高浓度的糖品能够抑制许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糖藏是一种重要的保存食品的方法,如果酱、蜜饯等。
这是由于糖液的渗透压力使微生物菌体内的水分被吸走,生长受到抑制。
糖液的渗透压力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
单糖的渗透压力高于二糖的两倍,因为在相同浓度下,单糖分子数量等于二糖的两倍。
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比蔗糖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力和食品保藏效果。
不同微生物受糖液抑制生长的性质存在差别。
50%蔗糖溶液能抑制一般酵母生长;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则需要较高的浓度,分别为65%和80%。
有几种酵母菌和霉菌能耐高浓度糖液,例如,蜂蜜有时也会败坏,这是由于一种对糖液抵抗力强的酵母作用的结果。
果葡糖浆的糖分组成为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渗透压力较高,储存性好,不易感染细菌而败坏。
六、粘度葡萄糖和果糖的粘度较蔗糖低。
淀粉糖浆粘度较高,相同浓度的淀粉糖浆粘度随着DE值的降低而升高,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可利用其粘度,提高产品的稠度和可口性。
水果罐头、果汁饮料中应用淀粉糖浆以增高器稠度。
雪糕类冷冻食品中应用糖浆,特别是低转化糖浆及麦芽糊精,提高其粘稠性,使其更为可口。
利用酸法及酶法生产的糖浆因其组分有差异,其粘度也不同,一般说相同DE值的糖浆,利用酸法生产其粘度小于利用酶法生产的糖浆。
七、冰点降低糖溶液冰点降低的程度决定于其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浓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小,冰点降低多。
葡萄糖冰点降低的程度高于蔗糖。
淀粉糖浆的冰点降低的程度因转化程度而不同,转化程度增高,冰点降低多。
八、化学稳定性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糖浆都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低,受热易分解生成有色物质,也易与蛋白质类含氮物质起焦化反应产生棕黄色焦糖,具有特有的风味,这种反应称为“焦化”。
焦化反应对有些食品是有利的,对有些食品是不利的。
糖品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焦化性质。
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微弱碱性情况下化学稳定性高,但在PH值9以上受热易分解成有色物质。
蔗糖也不易与含氮物质起反应产生有色物质。
食品一般是偏酸的,淀粉糖品在酸性情况下稳定。
葡萄糖在PH3最稳定,果糖在PH3.3最稳定。
面包和糕点等烘焙食品应用的果葡糖浆,在烘焙过程中生成焦黄色外壳,风味很为可口。
果糖的焦化性比葡萄糖强。
生产硬糖果,颜色愈浅愈好,这就需要使用热稳定性较高的糖品,如中转化糖浆、麦芽糖浆等。
麦芽糖的热稳定性较高,高麦芽糖浆更适用于糖果的生产。
用中转化糖浆生产硬糖果,熬糖温度一般为130℃,用高麦芽糖浆可提高熬糖温度至155℃。
氢化糖浆的热稳定性更高,与含氮物质共热也不变色。
与相等转化程度的普通糖浆对比,这种氢化糖浆具有较高的甜度和较低的粘度。
九、发酵性酵母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但不能发酵较大分子的低聚糖和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