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糖工艺
淀粉糖生产操作规程

淀粉糖生产操作规程淀粉糖是一种甜味较轻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淀粉糖生产操作规程就是指在淀粉糖的生产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各项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淀粉糖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料准备淀粉糖生产的原料为淀粉,对淀粉的选购和存储要求严格。
要选择质量好、干燥、无异味的淀粉,并在准备生产前对其进行检测。
若发现淀粉有异样,应立即更换。
二、浸出淀粉糖的浸出是指将淀粉与水混合,在温度和酸度控制下,使淀粉溶解于水中。
在浸出过程中,要掌握好水的温度和酸度,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淀粉溶液。
一般情况下,浸出温度为60℃-70℃,浸出酸度为pH 4.5-5.5。
三、过滤浸出后的淀粉溶液需要经过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过滤可采用机械过滤、压滤等多种方式,但不同方式的过滤效果略有不同。
四、脱色淀粉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脱色操作,以去除淀粉溶液中的色素和杂质。
脱色处理时首先将淀粉溶液加入粘土或活性炭中,再进行热水洗涤。
为保证脱色效果,加入粉末的量应适量,洗涤时间也应掌握好。
五、浓缩脱色后的淀粉溶液需要进行浓缩,以达到浓度合适的目的。
浓缩过程一般采用真空浓缩或蒸发浓缩两种方法。
六、结晶浓缩后的淀粉溶液会进行结晶,得到颗粒状淀粉糖。
结晶过程主要掌握好温度和浓度的控制,以避免淀粉糖结晶品质不佳。
七、干燥颗粒状淀粉糖需要进行干燥,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的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时间则根据产量和湿度等因素来确定。
八、包装淀粉糖的包装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包装时,应确保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并在包装前对材料进行消毒处理。
总之,在淀粉糖生产过程中,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淀粉糖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用户的利益。
淀粉制糖

淀粉制糖一、概述1、淀粉糖工业:利用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称为淀粉糖工业。
2、淀粉糖:将淀粉质的原料或淀粉用酸或酶水解获得的各种聚合度的水解产物。
1)淀粉糖种类:结晶葡萄糖(完全水解产物)、淀粉糖浆(不完全水解产物)、果葡糖浆(转化产物)2)淀粉糖浆按转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类。
低转化糖浆DE值<20,中转化糖浆DE值38~42,高转化糖浆DE值60~703、DE值(葡萄糖值):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占糖浆干物质的百分比。
二、淀粉水解方法1、淀粉水解有3种方法:酸解法、酶解法、酸酶结合法酸解法: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酶解法:利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酸酶结合法:酸液化和酶糖化的工艺称为酸酶结合法2、液化:在糖化前,用酸或酶使糊化的淀粉水解到一定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3、糖化:淀粉由葡萄糖组成,经酸或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变成葡萄糖4、α-淀粉酶(液化酶):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是从淀粉分子内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5、β-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末端依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开α-1,4糖苷键,在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麦芽糖分子中C1的构型由α型转变为β型,所以称其为β-淀粉酶6、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末端的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切下一个葡萄糖单位,产生的葡萄糖为β-构型,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
7、脱支酶:能够水解支链淀粉、糖原等大分子化合物中α-1,6糖苷键的酶称为脱支酶。
酶解法1、酶解法分为两步:1)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液化——液化2)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糖化2、液化的目的:1)使淀粉乳粘度降低,流动性增高2)为下一步糖化创造有利条件3、酶法生产全糖工艺1)全糖:淀粉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得糖液,精制后浓缩、干燥、全部转化为商品淀粉糖,一般全糖的DE值在98以上。
淀粉糖生产工艺与应用

淀粉糖生产工艺与应用
淀粉糖是由淀粉降解,再通过工艺转化而得的碳水化合物类糖类。
从结构上看,淀粉糖是一种多糖,是由多种单糖组成,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淀粉糖是一种糖分混合物,其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单糖,亦可制作不同比例的淀粉糖。
淀粉糖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淀粉,淀粉是一种由植物细胞壁中的聚糖组成的含碳水化合物,有淀粉样粉末或悬浮液,质量约为稻谷的五到六倍。
淀粉液的制备需要先将稻谷经过清洗、消光处理、浸泡后,放入淀粉加工器,经加工后的淀粉得到淀粉液,进而制得淀粉糖。
一般来说,淀粉糖生产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加工淀粉:首先,将稻谷经过清洗、消光处理、浸泡等处理后,放入淀粉加工器,使用水及其他添加剂加工而得淀粉液。
B.淀粉糖的制备:将淀粉液加入到甜化剂中,经加热、搅拌后,使淀粉分解而成糖,经过冷却、过滤、滤液制备、冷却、干燥而得淀粉糖。
C.淀粉糖的包装:将淀粉糖装入密封容器中,然后再严密包装,以确保淀粉糖的新鲜品质及安全性。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一、液体葡萄糖(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1酸法工艺酸法工艺是以酸作为水解淀粉的催化剂,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酸水解时,随着淀粉分子中糖苷键断裂,逐渐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各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葡萄糖多聚物。
该工艺操作简单,糖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
1 ) 工艺流程 (酸法工艺流程如图6—4所示:淀粉一调浆一糖化一中和一第一次脱色过滤一离子交换一第一次浓缩一第二次脱色过滤一第二次浓缩一成品图6-4 酸法工艺流程2 ) 操作要点(1)淀粉原料要求常用纯度较高的玉米淀粉,次之为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
(2)调浆在调浆罐中,先加部分水,在搅拌情况下,加入粉碎的干淀粉或湿淀粉,投料完毕,继续加入80?左右的水,使淀粉乳浓度达到22,24波美度(生产葡萄糖淀粉乳浓度为12,14波美度),然后加入盐酸或硫酸调pH值为1(8。
调浆需用软水,以免产生较多的磷酸盐使糖液混浊。
(3)糖化调好的淀粉乳,用耐酸泵送入耐酸加压糖化罐。
边进料边开蒸汽,进料完毕后,升压至(2(7,2(8)×104pa(温度142,144?),在升压过程中每升压0(98×104pa,开排气阀约0(5 min,排出冷空气,待排出白烟时关闭,并借此使糖化醪翻腾,受热均匀,待升压至要求压力时保持3,5 min后,及时取样测定其DE值,达38,40时,糖化终止。
(4)中和糖化结束后,打开糖化罐将糖化液引入中和桶进行中和。
用盐酸水解者,用10,碳酸钠中和,用硫酸水解者用碳酸钙中和。
前者生成的氯化钙,溶存于糖液中,但数量不多,影响风味不大,后者生成的硫酸钙可于过滤时除去。
糖化液中和的目的,并非中和到真正的中和点pH值7,而是中和大部分盐酸或硫酸,调节pH值到蛋白质的凝固点,使蛋白质凝固过滤除去,保持糖液清晰。
糖液中蛋白质凝固最好pH值为4(75,因此,一般中和到pH 值4(6,4(8为中和终点。
淀粉制糖工艺课件

成
分
饴糖
组
麦芽糖 高麦芽糖浆
成
42型(第一代) 55型(第二代) 90型(第三代)
淀粉糖工业上常用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简称 DE值来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将糖化液中还原糖全部当 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葡萄糖值。
低转化糖浆(DE值30%以下) 葡
麦 糖
转化 程度
4、脱支酶
脱支酶是水解支链淀粉、糖原等大分子化合物中α-1,6糖苷键的 酶。
脱支酶在淀粉制糖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是和β-淀粉酶或糖化酶协同 糖化,提高淀粉转化率,提高麦芽糖或葡萄糖得率。
二、淀粉液化
液化是使糊化后的淀粉发生部分水解,暴露出 更多可被糖化酶作用的非还原性末端。它是利 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程度, 使黏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高,所以工业上称 为液化。
6.黏度 葡萄糖和果糖的黏度较蔗糖低,淀粉糖浆的黏度较高,但随转化度的增高而降低。
利用淀粉糖浆的高粘度,可应用于多种食品中,提高产品的稠度和可口性。 7.化学稳定性 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糖浆都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低,受
热易分解生成有色物质,也易与蛋白质类含氮物质起羰氨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蔗 糖不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高,但在pH值9以上受热易 分解产生有色物质。食品一般是偏酸性的,淀粉糖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玉米淀粉到淀粉糖的工艺

玉米淀粉到淀粉糖的工艺
玉米淀粉到淀粉糖的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糖化:首先,将玉米淀粉与适量的水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混合物糖化。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酶解酶来加速反应,酶解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糖类分子。
2. 过滤:将糖化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残渣和杂质。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压滤或离心等方式进行。
3. 脱色:将过滤后的液体进行脱色处理。
通常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如活性炭等,来去除液体中的颜色物质。
4. 蒸馏:通过蒸馏过程将液体中的水分去除,使得液体变浓缩。
5. 结晶:将浓缩后的液体进行冷却结晶,从中分离出淀粉糖晶体。
6. 离心:通过离心等方式,将淀粉糖晶体与液体分离。
7. 干燥:将分离得到的淀粉糖晶体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失去多余的水分,得到最终的淀粉糖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工艺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生产工艺而有所不同,具体的工
艺流程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
此外,工艺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和酶解酶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因不同的生产需求而有所差异。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是一种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食品。
下面是淀粉糖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首先,淀粉糖的生产过程通常从淀粉的提取开始。
淀粉是从植物的种子、根茎等部分中提取得到的。
这些植物材料首先需要经过清洗和研磨的处理,然后使用水进行浸泡、研磨和筛分,以去除杂质。
接下来,提取得到的淀粉经过脱水处理,并使用稀酸或酶进行水解。
水解是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可溶性糖分子的过程,这些可溶性糖分子就是淀粉糖的主要成分。
水解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水解的条件(如pH值、温度等)以控制淀粉糖的特性和口感。
随后,水解后的淀粉糖溶液需要进行澄清和过滤的处理,以去除未水解的杂质和残留的固体颗粒。
然后,溶液被蒸发浓缩,将水分蒸发掉,浓缩收集的淀粉糖。
最后,浓缩收集的淀粉糖可以通过结晶或冷凝的方法进行精制和分离,以获得纯净的淀粉糖产品。
精制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植物性吸附剂(如活性炭)来吸附和去除颜色和气味。
整个淀粉糖生产工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产的卫生条件和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洁净的设备和容器,并且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对原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结起来,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包括淀粉的提取、水解、澄清过滤、蒸发浓缩和精制分离等步骤。
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和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淀粉糖产品。
淀粉糖工艺

二、过程检验及控制1、淀粉乳精制为进一步提高淀粉乳的质量,要进一步分离去除蛋白质等杂质,提取纯淀粉乳。
1)蛋白质分离:出料淀粉乳含量为22%~40%。
2)淀粉洗涤:蛋白含量0.4%~0.5%。
在这一工序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出料淀粉乳的蛋白含量。
蛋白质含量控制:定时检测出料淀粉乳的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淀粉乳回流继续进行洗涤,直至检测达标后才能往下一工序出料。
并分析蛋白含量不达标的原因,是洗涤不彻底,还是蛋白质分离效果不好,及时调整洗涤水流量,同时控制分离机蛋白分离效果。
如果淀粉乳蛋白含量过高,在后续生产中,虽然离子交换工序有去除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功能,但是因其浓度高,漏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机率也增大,所以,有时虽离子交换后糖液色泽好,但一经加热后色泽就变深。
这是由于糖类的还原性羰基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氨基在加热过程中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棕褐色缩合物。
检测内容:品控员每天检查旋流分离器分离记录,抽测精制淀粉乳蛋白质含量,控制在0.4%~0.5%。
2、液化1)液化调浆为液化做准备,在液化之前将各工艺参数调到工艺指标:①淀粉乳浓度一般控制淀粉乳干物质含量30%~35% (16~18°Be)。
实际生产中,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液化效果和好的流速,结合所使用的酶制剂,并通过生产实践,淀粉乳浓度控制在17°Be。
最高可调到18.5°Be,再高就影响液化效果。
在酶质量受限、蒸汽压力达不到等不利于液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淀粉乳浓度。
② pH值所使用的液化酶来自诺维信,其使用pH值范围:5.2~5.8,最佳pH值5.5。
(市场上出售的液化酶,使用pH值范围一般在6.0~6.5。
)在此范围内,pH值低,液化液色泽相对比较好;液化时产生的麦芽酮糖比较少,能保证糖化时DX值≥96%。
淀粉乳pH值不稳定,液化时pH值一直在下降,喷射结束后仍处于淀粉糊状态,无法生产。
③ Ca2+含量耐热性α-淀粉酶只需要很少量的钙离子维持活力的稳定性,5mg/kg已足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材料液体食品包装用原辅材料ZBY39002二、过程检验及控制1、淀粉乳精制为进一步提高淀粉乳的质量,要进一步分离去除蛋白质等杂质,提取纯淀粉乳。
1)蛋白质分离:出料淀粉乳含量为22%~40%。
2)淀粉洗涤:蛋白含量0.4%~0.5%。
在这一工序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出料淀粉乳的蛋白含量。
蛋白质含量控制:定时检测出料淀粉乳的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淀粉乳回流继续进行洗涤,直至检测达标后才能往下一工序出料。
并分析蛋白含量不达标的原因,是洗涤不彻底,还是蛋白质分离效果不好,及时调整洗涤水流量,同时控制分离机蛋白分离效果。
如果淀粉乳蛋白含量过高,在后续生产中,虽然离子交换工序有去除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功能,但是因其浓度高,漏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机率也增大,所以,有时虽离子交换后糖液色泽好,但一经加热后色泽就变深。
这是由于糖类的还原性羰基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氨基在加热过程中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棕褐色缩合物。
检测内容:品控员每天检查旋流分离器分离记录,抽测精制淀粉乳蛋白质含量,控制在0.4%~0.5%。
2、液化1)液化调浆为液化做准备,在液化之前将各工艺参数调到工艺指标:①淀粉乳浓度一般控制淀粉乳干物质含量30%~35% (16~18°Be)。
实际生产中,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液化效果和好的流速,结合所使用的酶制剂,并通过生产实践,淀粉乳浓度控制在17°Be。
最高可调到18.5°Be,再高就影响液化效果。
在酶质量受限、蒸汽压力达不到等不利于液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淀粉乳浓度。
② pH值所使用的液化酶来自诺维信,其使用pH值范围:5.2~5.8,最佳pH值5.5。
(市场上出售的液化酶,使用pH值范围一般在6.0~6.5。
)在此范围内,pH值低,液化液色泽相对比较好;液化时产生的麦芽酮糖比较少,能保证糖化时DX值≥96%。
淀粉乳pH值不稳定,液化时pH值一直在下降,喷射结束后仍处于淀粉糊状态,无法生产。
③ Ca2+含量耐热性α-淀粉酶只需要很少量的钙离子维持活力的稳定性,5mg/kg已足够。
淀粉乳中一般含有此量的钙离子,无须另外添加。
④加酶量:加酶量与酶活力有关,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4L/T干基淀粉,在生产设备及操作完备的情况下可降低加酶量,使用0.35L/T干基淀粉,在生产稳定条件下,可减少原辅料用量。
2)喷射液化采用的是间歇调浆,连续喷射。
喷射使淀粉乳黏度在最短时间内降到最低。
同时,酶有部分失活。
喷射温度:105~110℃,管道液化反应10~15min。
喷射温度超过上限,酶失活严重,生产中选用107℃,在此温度下,酶活力降低约30%,二次加酶可以保证液化效果。
喷射时,要求在喷射温度下延时5min,即在承压罐内存留5min。
也有的厂家设置一段延时管道来进行延时。
3)层流罐液化①温度95~98℃,工艺要求最佳温度97℃,从承压罐出来的料液进入闪蒸罐,使其卸压到常压状态,并降温到97℃。
②液化时间:根据加酶量、喷射速度来定,一般延时90 min~120 min,DE值达到15%左右。
从层流罐出来后糖浆DE值最好不要超过20%。
DE值高,会降低DX值,对生产不利。
③消色点:碘试棕红色;④外观:透明,无白色浑浊;⑤蛋白质絮凝效果的好坏,决定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去除的效果。
液化程度控制:①液化液的DE值:液化是为糖化创造最好的条件,在碘试本色的前提下,液化液DE值越低越好。
液化液DE值在15%~20%内,越接近15%,糖化越有利。
②液化液的黏度:关系到过滤速度,黏度大,过滤困难。
③液化时间根据生产需要,通过调整酶制剂用量、喷射速度、液化时间来控制液化液的色泽、DE值以及过滤性能。
检测内容:每天检查液化工序工作记录,根据液化时间进行碘试,并抽测液化液DE 值。
3、糖化液化结束,使用糖化酶对已液化的淀粉糖 (麦芽糊精)进行糖化。
使用的酶制剂与普通葡萄糖淀粉酶相比,可获得更高的葡萄糖收率及降低糖化过程中异麦芽糖的形成量。
控制工艺参数:①糖化温度:60℃~62℃。
在60℃时糖化,不易染菌。
液化液温度90~100℃,板式换热器降温至60℃②pH值:4.0~4.5,最佳pH值4.3③加酶量:0.71L/T干基淀粉。
通过调整加酶量,可以改变糖化时间,具体根据生产需要来做调整。
④搅拌:搅拌均匀后,静置糖化。
⑤糖化终点:无水酒精检验无糊精存在;DE值≥98%。
一般,DE/DX值高,发生复合反应,DE/DX值会下降,需灭酶。
灭酶时需升高温度,增加能耗。
实际使用的酶制剂,DE值98.5%以上,DE值不会再下降,故不需灭酶。
糖化罐需定期灭菌:空罐通蒸汽,100℃维持30min。
检测内容:每天检查糖化记录,根据糖化时间做酒精实验,检测糖化液DE值。
9、板框过滤糖液中凝沉的蛋白质及其他不溶性杂质必须过滤除去得到澄清的糖化液。
生产工艺中没有加助滤剂如硅藻土,减少了活性炭脱色工序。
但是加了检滤工序,因板框过滤时会有部分悬浮物漏过滤布进入滤液。
过滤质量不好,会加重离子交换工序的负担,并影响后续工序产品的质量。
控制工艺参数:杂质:≤6mg/kg;色泽:淡黄色,澄清透明,无蛋白,无异味透光率:≥96%检查内容:不定期抽查滤液色泽、杂质度以及透光率。
10、离子交换过滤只是除去糖液中的絮凝蛋白质和不溶性杂质,糖液中还含有一些无机盐和有机杂质,不除去会影响异构化效果。
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除去这些杂质,保证异构化效果。
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强酸型大孔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糖液以一定流速流经柱子,以pH值和电导率来监控。
1)阳离子交换树脂柱:pH4.0以下运行,运行时,pH值低,运行稳定。
树脂层有一定高度,料液从上往下流,阳离子价位高的优先被交换,交换区进入树脂层最底层时,树脂柱失效。
阳离子交换柱附带功能:去除蛋白质和氨基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速度快,但再生比较困难。
2)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料糖浆最好不超过60℃。
附带功能:脱色。
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速度慢,再生较容易。
3)离子交换树脂再生:① 回糖:再生离子交换系统为单柱回糖,也可同时回糖,树脂饱和打开进水阀,用水把柱内的糖液替换出来,至浓度5%或无甜味时,关料阀,开上排水阀。
② 反冲排污:阳柱树脂反冲量约为10~12m3/h,开放气阀,只要不跑树脂即可,冲至水清澈;阴柱反冲量约为10~15m3/h,开放气阀,以不跑树脂为标准,若跑树脂,减少流量。
③ 进再生液:进再生液前开阳柱下排阀,关上排阀,开酸阀,往阳柱进5~7%HCl,至下排阀pH值为1时关下排阀,HCl量以浸没树脂为准,浸泡6~8h,最少不低于4h;开阴柱下排阀,关上排阀,开碱阀往阴柱进4%NaOH,至下排阀pH值为14时关下排阀,NaOH用量以浸没树脂为准,浸泡6~8h,最少不低于4h。
④ 正洗:各柱浸泡完毕后,开下排阀把再生液放掉,用无离子水自上而下冲洗树脂,流量为8~10m3/h。
⑤ 冲洗终点:阳柱pH3~4,阴柱pH7~8,冲洗完毕关闭所有阀门备用,使用前应用无离子水洗一次,冲洗时间不少于5分钟。
4)树脂再生注意事项①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酸液不允许含Fe3+, Fe3+的污染是不可逆的。
所以糖液也要尽可能避免Fe3+的污染。
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不要用到失效终点才再生。
②当树脂效率不能满足生产时,需进行活化,用10%氯化钠进行活化,活化后再生。
在这一工序,主要控制出料糖浆的电导率、PH值和色泽,主要工艺参数如下:进料温度:40-50℃出料电导率:一次离交≤100us/cm2;二次离交≤50us/cm2透光率:≥99%失效pH值:阴柱≤5.9;离交后罐pH 4.5-6.0由于离子交换过程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去除不尽,糖浆经离子交换后色泽好,但经蒸发后颜色变深。
品控检测:糖液透明度、pH、电导率。
11、预浓缩糖化液浓度比较低,在30%左右,为达到异构化糖液浓度,需进行预浓缩,使浓度到达45%~50%,再进入异构工序。
淀粉糖浆为热敏性物料,受热易着色,需真空蒸发,降低沸点,控制蒸发温度。
蒸发温度℃分离器压力(MPa)加热室压力(MPa)Ⅰ效65~75 -0.065~-0.075 0.03~0.06Ⅱ效60~70 -0.075~-0.08Ⅲ效50~55 -0.08~-0.09Ⅰ效加热温度℃ 70-85冷却水出口温度℃:45-50糖液浓度:45%~50%,生产中浓缩到47%。
这一工序除了控制糖液浓度外,还要注意糖液色泽、气味。
控制好温度和真空度,还有料液循环时间,以保证出料糖浆的浓度、色泽、气味。
12、异构化使用的异构酶:维信®葡萄糖异构酶 IT (Sweetzyme® IT),是一种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催化D- 葡萄糖转化为D- 果糖。
诺维信®葡萄糖异构酶 IT (Sweetzyme® IT)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内每公斤酶可生产至少15,000公斤(干物)的糖浆。
为提高异构化效率,需调节Mg2+和SO2含量、pH值、温度、糖浓度,控制好流速。
1)异构调浆:为异构工序的准备阶段。
①进料糖浆浓度:47%②Mg2+浓度:45~100ppm,对Ca2+进行屏蔽,起到活化酶的作用。
生产时,加入食品添加剂MgSO4·7H2O 500g/m3。
③SO2浓度:100~150ppm ,起到稳定氧的作用。
生产中加入食品添加剂Na2S2O5200g/m3。
④pH值7.6~7.8,一般情况下需加Na2CO3调节。
⑤温度:58~61℃。
具体温度要保证异构进柱糖浆温度55~60℃2)异构化:进柱糖浆温度:55~60℃,pH值:7.6~7.8出柱糖浆:pH≥7.0,果糖含量>42%这一阶段主要是调节流经异构柱糖浆的流速,控制出料果糖含量。
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活力都会下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果糖含量,适当降低流速,保证果糖含量≥42%。
13、浓缩(成品浓缩)异构糖浆浓度达不到生产要求,需进行浓缩后才能进入成品罐或者包装出售。
干固物含量≥63%(71%)干固物含量71%的果葡糖浆,贮存温度≥35℃,低于35℃会结晶,使用和贮存不方便。
干固物含量63%的果葡糖浆,35℃贮存,不会结晶,使用方便,但是对环境要求高,易染菌。
这一工序采用三效蒸发器进行浓缩,Ⅲ效进料,Ⅱ效出料,节约蒸汽用量。
控制工艺参数:蒸汽压力4~7 MPa,出料糖浆浓度71%或63%工作压力及温度:蒸发温度℃分离器压力(MPa)加热室压力(MPa)Ⅰ效65~75 -0.065~-0.075 0.03~0.06Ⅱ效60~70 -0.075~-0.08Ⅲ效55~60 -0.08~-0.09Ⅰ效加热温度℃ 70-85该工序不仅要控制出料糖浆浓度,而且色泽、气味也是同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