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全的沈阳体育学院考研初试运动生理学重点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总结(运动生理学)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总结(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1.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2.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位。
3. 收缩藕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4. 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里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底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又叫假性贫血。
(应视为运动员血液系统对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5.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6.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度条件下。
7. 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8. 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9. 视野及视力: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也称为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10. 状态反射: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11.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2. 个体乳酸阈: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13.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我们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简答+论述14. 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消耗大于恢复,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运动停止后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重点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重点体育概论绪论1、体育概论研究对象:(1)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体育学院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2)从整体上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及发展规律。
2、体育概论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自己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文化、教育的论述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重点)1、广义的体育亦称体育运动,广义体育的上位概念。
是文化,它的下位概念,它包括了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概念体系。
2、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1)具有激烈对抗性和竞赛性(2)竞赛具有国际性,有明确而正确的规则,(3)公认性,竞赛结果被世界所承认,(4)参加竞技的人往往代表一个组织或团体,加强了活动的严肃性,(5)竞技运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它不像娱乐和游戏3、体育(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4、体育(狭义):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
5、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6 、身体锻炼是指以健身、医疗、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7、身体娱乐是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8 、广义体育的3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点:(1)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2)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3)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有的,如篮球既是竞技运动也常常作为体育、身体锻炼、身体娱乐的手段。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肌细胞即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
3.肌纤维直径60 微米,长度数毫米——数十厘米。
4.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细胞的结构)肌原纤维(A、丨带,H区,M线,Z线与粗、细肌丝的排列关系,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规则等)视图肌小节:两条Z 线之间的结构,肌细胞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研究必备欢迎下载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肌肉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5、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同时有电活动变化的生理过程。
6、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7、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60~70%。
9、人体内环境:人体的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的,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10、红细胞的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称为比容,由于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的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贮备:血浆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所以用碳酸氢钠来表示体内缓冲酸的碱性物质贮备量叫碱贮备。
13、运动性贫血:由于激烈的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临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
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主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一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
逐渐增大肌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Ca2+是兴奋—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过程。
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收缩肌肉的舒张,收缩效果亦减弱。
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5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快肌纤维(FT,或门科学。
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型)肌浆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1:(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谢能力强,但易疲劳;(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缩短慢肌纤维(ST,或收缩(向心收缩):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指肌肉收缩?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且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3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规律;(动。
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6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正功。
(屈肘、高抬腿跑、挥臂。
(1)拉长收缩(离心收2)导。
运动生理学知识考试重点

运动生理学知识考试重点1,P5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同化过程:生命不断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异化过程:生命体不断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被把分解的物质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兴奋性:生命体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地特性。
可兴奋组织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1,有相对静止状态转为相对活跃状态或兴奋性由弱变强即兴奋活动,2,又活跃状态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兴奋性由强变弱即抑制活动应激性:机体或活动性组织对I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适应性和生殖:与环境相适应,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2,P24肌丝的分子组成:粗肌丝和细肌丝。
粗肌丝:有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 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3,P37骨骼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骨骼的物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兴奋性必须给一定的刺激,刺激的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时间,一定刺激强度的变化率.)4, P68血液理化特性:一:颜色和比重,颜色决定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动脉血含氧多呈鲜红色,静脉含氧少呈暗红色。
二:黏滞性:取觉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另外还有血细胞的形状表面结构,内部状态等。
三: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对水在体内各部体液中的分布具有重要最用。
四;酸碱度:正常人体的PH:7.35~7.45 平均值为7.4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红细胞中的主要缓冲物质:碳酸氢钾血液中对血浆碳酸和碳酸氢钠最为重要。
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5,P70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中的酸碱度。
6,P92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7,P99每搏输出量:心室每次收缩摄入动脉血的血量。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
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特点:迅速、短暂、局限。
(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收缩肌肉的舒张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体育考研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汇总绪论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2003)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4.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发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5.引起组织兴奋地条件:a 一定的强度b 一定的持续时间c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7.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组织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8.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适应。
9.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2005)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
正反馈促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
10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三腺苷)是骨骼肌直接能量来源(ATP边合成边分解)。
4.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前提是Ca2+存在下骨骼肌粗肌丝的肌球蛋白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肌纤凝蛋白。
5.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 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6.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