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三维大脑解剖图

合集下载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2)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2)

〔1〕角膜〔2〕巩膜 〔3〕晶状体〔4〕外 毗〔5〕眶脂体〔6〕 翼腭窝〔7〕上颌神经 〔8〕鼻骨〔9〕鼻中 隔〔10〕筛窦〔11〕 鼻泪管〔12〕蝶窦 〔13〕翼突〔14〕蝶 骨大翼〔15〕翼管 〔16〕卵圆孔〔17〕 棘孔〔18〕颞肌〔19〕 枕骨基底部〔20〕颈 静脉窝〔21〕颈动脉 管〔22〕外耳道〔23〕 颞下颌关节〔24〕下 颌头〔25〕延髓〔26〕 小脑扁桃体〔27〕二 腹小叶〔28〕乙状窦 〔29〕颈静脉结节 〔30〕外耳廓〔31〕 头后大直肌〔32〕头 后小直肌〔33〕头半 棘肌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大脑)
卢成华
头(颅脑)横断位标本 解剖示意图
〔1〕头皮〔S〕 皮肤〔C〕结缔 组织〔A〕帽状 腱膜〔L〕疏松 组织〔P〕颅骨 外骨膜
〔2〕颅盖〔I〕 内板 〔O〕外板 〔D〕板障
〔3〕矢状缝〔4〕 硬脑膜〔5〕上 矢状窦〔6〕大 脑纵裂〔7〕中 央沟〔8〕中央 前回 〔9〕中央 后回
〔1〕头皮〔2〕颅 盖〔3〕大脑纵裂 〔4〕胼胝体干〔5〕 胼胝体压部〔6〕 上矢状窦〔7〕大 脑镰〔8〕下矢状 窦〔9〕尾状核体 〔10〕侧脑室〔11〕 中央沟〔12〕中央 前回〔13〕中央后 回〔14〕外侧沟 〔15〕缘上回 〔16〕角回〔17〕 顶枕沟〔18〕楔叶
〔l〕胼胝体膝〔2〕大脑纵 裂〔3〕额钳〔4〕胼胝体 压部〔5〕枕钳〔6〕大脑 镰 〔7〕上矢状窦 〔8〕 直窦 〔9〕穹窿 〔10〕侧 脑室中央部 〔11〕侧脑 室前角 〔12〕侧脑室后 角〔13〕侧脑室脉络丛 〔14〕室间孔〔15〕尾状 核头〔16〕背侧丘脑 〔17〕尾状核尾 〔18〕 毯〔19〕视辐射 〔20〕 内囊〔21〕屏状核 〔22〕 岛叶〔23〕中央沟〔24〕 岛盖 〔25〕额下回三角 部和眶部 〔26〕外侧沟 〔27〕缘上回〔28〕角回 〔29〕顶枕沟〔30〕枕叶 〔31〕距状沟〔32〕扣带 回〔33〕额内侧回 〔34〕 额上回 〔35〕额上沟 〔36〕额中回 〔37〕额 下沟 〔38〕扣带回峡 〔39〕丘纹上静脉 〔40〕 额骨 〔41〕顶骨 〔42〕 颞肌肌〔43〕枕骨

大脑结构解剖图[优质PPT]

大脑结构解剖图[优质PPT]

Three principal sulci
Central sulcus 中央沟 Lateral sulcus 外侧沟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Central sulcus
Lateral sulcus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Five lobes
Postcentral sulcus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Superior, middle and inferioe frontal gyri
Supramarginal gyrus
Angular gyrus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Middle temporal gyrus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Sulci and gyri of Superolateral surface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Middle temporal gyrus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Inferior temporal sulcus
TheTelencephalon
External feature
The telencephalon consists of right and left cerebral hemisphere, partially separated by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Transverse temporal gyri
Sulci and gyri of Superolateral surface

大脑解剖结构课堂PPT

大脑解剖结构课堂PPT
19
20
21
脑干
22
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位于脑干中央区域被盖内弥散分布的胞体和纤维交 错排列的网状区域
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及脊髓均有广泛联系。 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许多神经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反 射中枢、呼吸中枢及呕吐中枢等。
网状结构中的一些核团接收各种信息,又传至丘脑,再经丘脑非 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以维持觉醒,因此被称 为网状激活系统,如果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
13
扣带回
边缘叶
海马旁回

海马结构


隔区

额叶眶回后部
其他皮质 岛叶前部
颞极 隔核
杏仁体
皮质下结构
下丘脑
中脑被盖
丘脑前核
14
15
16
内囊
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之间的白质层。 完全性损害时,典型表现为三偏综合征,即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及偏盲。
17
18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间脑可分为:背 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 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侧面扣带沟
胼胝体
中央旁小叶 边缘支 胼胝体沟
楔叶
舌回

距状沟
海马旁回 海马沟 11
边缘系统
端脑、间脑和中脑的一些区域和结构,在纤维 联系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相关的系统。发生上古老 而原始,形态上较恒定,功能上主要与嗅觉、内 脏活动、情绪行为、记忆有关。
12
边缘系的功能:
①与嗅觉有关:梨状区大小与嗅觉敏锐程度有密切关系。 ②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杏仁体、眶回等→内脏活动↑ ③与情绪行为有关:刺激海马、扣带回→愉快感、性欲 ↑ ④与记忆有关:海马损伤→近期记忆障碍。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1)大脑纵裂(2)大脑镰(3) 上矢状窦(4)胼胝体干(5) 透明隔(6)胼胝体嘴(7)胼 胝体下区(8)侧脑室前角(9) 大脑前动脉(10)大脑中动脉 (11)尾状核头(12)内囊前 肢(13)豆状核(14)外囊 (15)屏状核(16)最外囊 (17)岛叶(18)胼胝体沟 (19)扣带沟(20)扣带回 (21)外侧沟(22)岛环状沟 (23)额叶(24)额上回(25) 额中回(26)额下回(27)颞 叶(28)直回(29)嗅三角 (30)眶回(31)鞍结节(32) 前床突(33)蝶窦(34)视神 经(35)视交叉(36)颈内动 脉(37)海绵窦(38)鼻后孔 (39)蝶骨翼突(40)软腭 (41)翼外肌(42)颞肌 (43)冠突(44)上颌动脉 (45)下颌支(46)咬肌(47) 颧弓(48)颏舌肌(49)颏舌 骨肌(50)下颌舌骨肌(51) 舌动脉(52)舌神经(53)舌 下腺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穹窿体(5)大脑内静脉(6)内 髓板(7)丘脑带(8)第三脑室(9) 侧脑室体(10)尾状核体(11)丘纹上 静脉(12)丘脑前核群(13)丘脑内侧 核群(14)丘脑外侧核群(15)内囊 (16)苍白球(17)壳(18)外囊(19) 屏状核(20)最外囊(21)岛叶(22) 胼胝体沟(23)扣带回(24)扣带沟 (25)额上回(26)中央前回(27)中 央沟(28)中央后回(29)顶下小叶 (30)外侧沟(31)颞横回(32)颞上 回(33)颞下回(34)枕颞内侧回(35) 海马旁回(36)海马(37)海马伞(38) 侧脑室下角(39)尾状核尾(40)内、 外侧膝状体(41)红核(42)黑质(43) 大脑脚底(44)脚间窝(45)丘脑间粘 合(46)小脑上脚交叉(47)脑桥基底 部(48)三叉神经(49)前庭蜗神经 (50)内耳道(51)基底动脉(52)桥 池(53)岩下窦(54)小脑脑桥角池 (55)小脑绒球(56)颈内动脉(57) 颈内静脉(58)颞骨鼓部(59)茎突 (60)茎突咽肌(61)鼓室(62)内耳 (63)咽(64)咽外侧间隙(65)翼内 肌(66)上颌动脉(67)下颌支(68) 咬肌(69)腮腺(70)颞浅动脉(71) 下颌后静脉(72)面神经分支(73)外 耳道(74)小脑幕(75)乳突窦(76) 颞肌(77)头前直肌(78)头外侧直肌 (79)枕骨基底部(80)视束(81)大 脑后动脉

大脑解剖及定位【177页】

大脑解剖及定位【177页】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围绕距状裂的皮质为视中枢,亦称纹状区,接受 外侧膝状体传来的视网膜视觉冲动
➢距状裂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1. 视觉中枢病变 刺激性病灶
➢出现闪光、暗影、色彩等 幻视现象
破坏性病灶
➢可出现视野缺损,视野缺 损的类型取决于视皮质损害 范围的大小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① 双侧视觉中枢病变 ➢产生皮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 光反射存在
顶上小叶 ➢为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中枢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② 运用中枢
➢位于优势半球的缘上回 ➢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
③ 视觉性语言中枢 ➢又称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靠近视觉中枢 ➢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① 皮质感觉区: (图2-4人体各部位在感觉区的定位关系) ➢为深浅感觉的皮质中枢 中央后回 ➢接受对侧肢体的深浅感觉信息

大脑解剖结构

大脑解剖结构

颞叶
颞叶是大脑的四个 基本分区之一
颞叶主要负责处理 听觉、语言和记忆 等方面的信息
颞叶内部有许多重 要的神经核和神经 纤维
颞叶在人类认知和 情感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枕叶
功能:主要负责视觉信息的 处理
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后部
结构:包括初级视觉皮层和 其他视觉相关区域
损伤影响:枕叶损伤可能导 致视觉障碍、失明等问题
大脑的主要部分
第四章
脑膜
脑膜是覆盖在大脑表面的三层薄膜
脑膜对大脑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脑膜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脑膜还参与了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脑神经
脑神经的组成:包括12对脑神经,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 脑神经的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脑神经的连接:脑神经与大脑、小脑、脑干等部位的连接关系 脑神经的损伤与疾病:如面瘫、眼疾、耳聋等疾病的形成与脑神经的关系
位置:联合区位于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之间,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 枕叶等
作用:联合区对于人类的认知、情感、决策和运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 用,对于大脑的整体功能至关重要
大脑的损伤和疾病
第七章
大脑损伤的分类和原因
分类:脑震荡、 脑挫裂伤、脑干 损伤等
原因:外伤、脑 血管疾病、脑部 感染等
大脑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避免过度压力和不良 习惯
注意事项:及时就医,遵循 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预防和治疗的结合:通过综 合措施降低大脑疾病的发生
率和危害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大脑的总体结构: 包括大脑、小脑和 脑干等部分
大脑的内部结构: 分为左脑和右脑两 个半球,每个半球 包含许多脑区

大脑解剖结构24411

大脑解剖结构24411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边缘系的功能:
①与嗅觉有关:梨状区大小与嗅觉敏锐程度有密切关 系。
②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杏仁体、眶回等→内脏活动 ↑
③与情绪行为有关:刺激海马、扣带回→愉快感、性 欲↑
④与记忆有关:海马损伤→近期记忆障碍。
扣带回
边缘叶
海马旁回边海马结构 Nhomakorabea缘

隔区

额叶眶回后部
其他皮质 岛叶前部
颞极 隔核
杏仁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大脑结构解剖图(精选干货)

大脑结构解剖图(精选干货)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Inferior temporal sulcus
2020-12-17
12
Sulci and gyri of medial surface
• Corpus callosum 胼胝体 • Callosal sulcus 胼胝体沟 • Cingulate sulcus 扣带沟 • Cingulate gyrus扣带回 • Marginal ramus 缘支 • Paracentral lobule 中央旁小叶 • Calcarine sulcus 距状沟 • Cuneus 楔叶 • Lingual gyrus 舌回
2020-12-17
13
Sulci and gyri of medial surface
Corpus callosum Callosal sulcus cingulate gyrus Cingulate sulcus
Paracentral lobule Marginal ramus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sulcus in medial surface of occipital lobe
• Visual cortex of one hemisphere receives impression from temporal part of retina of same side and nasal part of opposite side
2020-12-17
22
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第一躯体感觉区
Position-lies in postcentral gyrus and posterior portion of paracentral lobu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7 #
研究人员的目标是采用/ 就地杂交0 技术绘制出大脑中所有的多达 20 万个的 基因. 方法是将大脑组织的一个薄薄的 切片浸入 DNA 或 RNA 溶液中, 溶液或与 每个基因的 信息使核糖核酸结合, 或与 之互补, 这样就显示出哪些细胞是打开 的, 并制造蛋白质. Allen 小组将做若干个 大脑切片以 建立起一张三维大脑图, 其 分辨率为细 胞级. 他们的工作首先是从 那些已知功 能的基因入手, 然后为许多 新的基因进行描绘.
Longing and Frustr atioying¹, Zhu Pingº
¹ Graduate Student , Doctor , º Supervisor of Ph . D. Candidates, Hematolo2 gy Laborat ory of Peki 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 Beijing 100034 Key wor ds gene therapy, disease, vector
DNA delivered intraarterially to limb muscles of nonhuman primat es. Human Gene Therapy, 2001; 12: 427- 438 24 Liu F. , Nishikawa M. , Clemens P. R. , et al . Transfer of full- length Dmd to the diaphragm muscle of Dmdmdx/ mdx mice through systemi c administration of plasmid DNA. Molecular Therapy , 2001; 4: 45- 51
自 然 杂 志 26 卷 2 期
科学论坛
20 Wolff J. A. , Malone R. W. , Williams P. , et al . Direct gene transfer into mouse muscle in vivo. Science, 1990; 247: 1465
21 Martin T. , Parker S. E. , Hedstrom R. , et al. Plasmid DNA malaria vaccine: t he potential for genomic integration after int ramuscular injec2
Yu 说, 这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地球 表面变暖, 而大气层不变暖. 他说:/ 温室 效应和宇宙射线都对此产生了影响. 0 德 克萨斯州 立大学的 大气物理 学家 Brian Tinsley说, 因为云层覆盖随纬度的变化而 变化, Yu 的理论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 地区比别的地区更热. [ 黄纯翠据 New Scientist , 2002; ( 2355) : 15]
对太阳活动情况的测量结果证实了 这一理论. 来自太阳的低能带电粒子形 成的太阳风会使宇宙射线发生倾斜. 该 理论预言, 随着太阳 活动的加剧和太阳 风的增强, 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会减少, 形成的云也会减少. 过去 20 年的数据证 实了这一说法: 当太阳变得活跃一些时, 低海拔处的云层便减少.
可是, 评论家们指出了关于这个理
这项巨大工程可能要花费 5 年的时 间, 所得数据将在线公布, 每个季节进行 更新. 首批数百个基因的数据在今年 6 月 份便可公诸 于世. 期待着在大脑图绘制 过程 中 不 断 涌 现 出 新 的 更 加 有 趣 的
课题. [ 许大平译自 New Scientist , 2004; 181 ( 2429) : 33]
胞制造 那些神经传 递元和其 他化学物 质, 从而有助于划分大脑的功能区域.
Allen 小组的科学家们用老鼠的大脑 做实验, 由于许多老鼠的基因是已知的, 人们可使用那些几乎具有遗传等同性的
纯实验室繁 殖的品系. 除了更高级的认 知功能以外, 老鼠的大脑与人脑十分相 近. 绘制过程本身很可能会导致有许多 新的发现, 其成果也将成为其他科学家 的宝贵资源.
25 Stephen R. Y. , Leonard M. , Winnie C. , et al . Somatic integrat ion and long- t erm t ransgene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haemophilic mice us2 ing a DNA t ransposon syst em. Nature Genetics, 2000; 25: 35- 41
tion. Hum Gene Ther . , 1999; 20: 759 22 Freedman S. , Isner J. Therapeut ic angiogenesis for ischemic cardiovas2
cular disease. J Mol Cell Cardiol , 2001; 33: 379- 393 23 Guofeng Zhang , Budker V. , Will iams P.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naked
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宇宙射线 似 乎不影响较高海拔处云的形成, 即便 这 里有再多的宇宙射线也是如此. 纽约州 立大学的 Fangqun Yu 认为他已经解决了 这个问题.
他提出, 如果宇宙射线产生的 带电 粒子非常集中, 它们相互碰撞结合成 中 性粒子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从而不会 引 发新的云层的形成. 他相信, 宇宙射线对 高海拔处云的形成的作用与低海拔处没 有区别, 只是因为有太多的离子产生 而 使这些离子很快便中和了. 但在低海拔 处, 离子能长时间游离而吸附水滴形 成 新的云系( 参见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2 search- Space Physics, Dol: 10. 1029/ 2001 JA000248) .
自然信息
解开全球变 暖之谜的新线 索
关于全球变暖起因的长期争论有了 最终的结论: 来自空间的宇宙射线确实 通过改变低层大气中云的形成方式而对 地球变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 理论与被广泛接受的/ 温室效应是全球 变暖的主要原因0 的观点并不矛盾. 如果 温室效应是惟一的加热机制, 那么地球 表面和大气层变热的速率应该是相同的 ) ) ) 然而卫星探测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 此. 虽然上世纪地面温度升高了 0. 6 e , 而最低层 8 千米高度的大气层的温度几 乎没有升高. 一些研究者提出, 宇宙射线 水平变化是 引起这种 奇怪的现象 的关 键. 他们认为, 这些来自太空的极高能量 的粒子将电子从原子中激发出来, 形成 了可以凝聚水滴的带电离子, 从而促进 了云层的增长. 宇宙射线越少的地方形 成的云也越少, 所以 太阳可以直接使地 球表面变热, 而不对 大气层的温度产生 影响( 参见 New Scientist, 1988 年 7 月 11 日, 第 11 页) .
绘制 三维大脑解 剖图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 至 今还 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 尽管科学家 们 对大脑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 大 脑内有些不同区域的解剖边界还没有被 绘制出来, 我们需要的是一张真正详 尽 的大脑解剖图. 目前西雅图的 Allen 脑科 学研究所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这个研究所是微软公司的合伙创始 人 Paul Allen 去年出资 1 亿美元建立起来 的, 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绘制出一张命名 为 Allen 的大脑解剖图, 这张带有基因表 达的大脑三维图像以显示出哪个神经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