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2008)
中国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统计(一)

7.吉林省
193
136
长春市
67
61
吉林市
81
56
四平市
4
2
辽源市
4
2
通化市
9
2
白山市
16
8
松原市
5
1
白城市
7
4
8.黑龙江省
185
123
哈尔滨市
82
68
齐齐哈尔市
8
5
鸡西市
3
1
鹤岗市
2
2
双鸭山
5
佳木斯市
35
22
七台河市
2
2
牡丹江市
17
3
黑河市
7
4
绥化市
8
1
摘编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
当年新签项目(合同)个数(个)
全市
市辖区
29943
20902
1897
1890
691
657
230
97
33
16
21
10
21
16
15
1
13
3
26
14
10
1
14
5
32
11
38
16
7
4
117
60
55
45
5
2
8
4
7
1
5
1
1
14
3
9
2
4
1
3
1
6
120
66
39
18
22
17
3
3
11
7
8
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_1978_2008

I1952 g1952 ~ 1957 + δ
别是历史统计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困扰 , 对中国各地区 ( 省际 ) 资本存量的估计的研 [ 3] [ 4] 究仍然相对缺乏。 张军、 吴桂英和张吉鹏( 2004 ) 、 刘永呈和胡永远 ( 2006 ) 、 龚六堂
[ 5] [ 6] 和谢丹阳( 2004 ) 、 王广友、 陈清华和方福康 ( 2005 ) 分别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进 行过估计, 但是他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 例如, 对基年资本存量的估算, 刘永呈、
具体可以参考张军和章元( 2003 ) 。 尽管国内很多学者采用各种假设和方法对基年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 但大部分研究都没有采用这个方
① ②
法。
·105·
系( SNA) 体系下都公布的一个投资指标, 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除农村集体和农村个 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外 , 其他均为全面统计报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额的优点是:有较长的时序数据, 而且主要采用全面统计报表, 数据较为全面可信; 许 多关于投资的具体统计信息, 仍然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额为总体指标加以细分。 但 是这个指标的主要问题是与 SNA 并不完全一致, 是中国投资统计特有的指标。 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 国家统计局在编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时就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2000 资额为基础, 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而得 ( 许宪春,
·104·
·
中国历年资本积累情况表

中国历年资本积累情况表
以下是中国历年资本积累情况表的一部分,具体数据可能因时间而有所不同。
年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存货增加(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2015 42907.3 7505.4 50412.7
2016 46554.1 8082.8 54636.9
2017 52114.3 8679.3 60793.6
2018 59469.2 9239.3 68708.5
2019 63035.8 10128.7 73164.5
2020 67443.1 10558.6 78001.7
这张表格显示了中国历年资本积累的情况,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和资本形成总额等指标。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积累逐年增加,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趋势。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增加是指在报告期内存货的价值与报告期初存货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反映了存货的净增加额。
资本形成总额则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形成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增加的总额。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增长。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过度的资本积累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发布日期】2009.02.26【实施日期】2009.02.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2008年 中国创业投资统计报告

3
(US$M)
图1.3.1 2008年第二季度不同币种新募基金数量比较
4
图1.3.2 2008年第二季度不同币种新募基金总额比较(US$M)
4
图1.3.3 2008年第二季度不同币种新募集基金平均规模比较
4
(US$M)
图2.1.1 投资总量的季度环比比较(Q2'07-Q2'08)
7
图2.1.2 投资总量的季度同比比较(Q2'04-Q2'08)
访谈
我们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或电话形式对某些机构和个人进行了 访谈,请他们对自己机构的投资情况以及当前的市场状况发表自 己的观点。
公开资料收集
除了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获得直接信息之外,我们也从一些专 业网站或政府网站中获得二手数据或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真 实性确认后用于我们的研究中。
二 样本确定
在我们对投资事件和行业观点的调查中,共收到调查样本86 份,其中有效样本79份。
37
图3.1.2 退出行业分布(按笔数)
38
图3.1.3 退出地域分布(按笔数)
38
表目录
表1.1.1 表1.1.2 表1.2.1 表1.3.1 表1.3.2
募资总量的季度环比比较 (Q2'07-Q2'08)
2
募资总量的季度同比比较 (Q2'04-Q2'08)
2
2008年第二季度创业投资机构募资情况简表
扩张期:扩张期企业产品已被市场肯定,企业为进一步开发 产品、扩充设备、量产、存货规划及强化行销力,需要更多资 金。但由于企业距离其股票上市还早,若向金融机构融资,须提 出保证及担保品,筹资管道仍属不易,而创投的资金恰可支应所 需。此阶段投资期可长可短,大约2-3年,由于企业已有经营绩 效,投资风险较平稳,因此创投参与较为踊跃。
中国历年GDP构成变化的情况和分析

中国历年GDP构成变化的情况和分析中国历年来GDP构成变化的情况和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它的构成包括:1 个人消费支出(C)。
2 投资支出(I)3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G)4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GAP的计算公式为:GDP=C+I+G+(X-M)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以后,我们来分析中国1978-2009年GDP 构成变化的特点。
中国GDP支出法构成图-1年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1978 3645.2 -11.4 1759.9 479.2 1896.7 1979 4062.6 -20.0 2012.1 621.6 2070.4 1980 4545.6 -14.7 2331.1 676.8 2229.2 1981 4891.6 17.1 2628.7 732.8 2245.8 1982 5323.4 91.0 2901.3 813.5 2331.1 1983 5962.7 50.8 3231.0 895.4 2680.9 1984 7208.1 1.3 3741.3 1105.0 3465.4 1985 9016.0 -367.1 4687.3 1299.0 4695.9 1986 10275.2 -255.2 5300.5 1521.3 5229.8 1987 12058.6 10.8 6126.6 1678.0 5921.2 1988 15042.8 -151.1 7871.6 1967.9 7322.3 1989 16992.3 -185.6 8808.6 2355.6 8369.4 1990 18667.8 510.3 9454.8 2635.7 8702.8 1991 21781.5 617.5 10723.9 3368.0 10440.1 1992 26923.5 275.6 13005.7 4197.6 13642.2 1993 35333.9 -679.5 16403.0 5496.9 19610.4 1994 48197.9 634.1 21843.9 7398.3 25719.8 1995 60793.7 998.6 28369.6 8378.6 31425.5 1996 71176.6 1459.2 33949.8 9969.7 35767.6 1997 78973.0 3549.9 36923.8 11216.8 38499.3 1998 84402.3 3629.2 39207.0 12381.2 41566.0 1999 89677.1 2536.6 41894.6 13742.345245.9 2000 99214.6 2390.2 45829.4 15686.6 50994.9 2001 109655.2 2324.7 49464.2 17469.7 57866.3 2002 120332.7 3094.1 53072.4 18744.1 64166.2 2003 135822.8 2986.3 57642.6 20042.9 75193.8 2004 159878.3 4079.1 65226.7 22325.9 90572.6 2005 184937.4 10223.1 72604.6 26446.7 102109.7 2006 216314.4 16654.0 82108.7 30523.2 117551.8 2007 265810.3 23380.6 95607.8 35902.3 146821.9 2008 314045.4 24229.4 110603.6 41743.0 179212.4 2009 340506.9 15033.3 121165.6 44361.2 204307.9中国GDP支出法构成(百分比)图-2年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1978 -0.31% 48.28% 13.15% 38.89% 1979 -0.49% 49.53% 15.30% 35.66% 1980 -0.32% 51.28% 14.89% 34.15% 1981 0.35% 53.74% 14.98% 30.93% 1982 1.71% 54.50% 15.28% 28.51% 1983 0.85% 54.19% 15.02% 29.94% 1984 0.02% 51.91% 15.33% 32.75% 1985 -4.07% 51.99% 14.41% 37.68% 1986 -2.48% 51.59% 14.81% 36.09% 1987 0.09% 50.81% 13.92% 35.19% 1988 -1.00% 52.33% 13.08% 35.59% 1989 -1.09% 51.84% 13.86% 35.39% 1990 2.73% 50.65% 14.12% 32.50% 1991 2.83% 49.23% 15.46% 32.47% 1992 1.02% 48.31% 15.59% 35.08% 1993 -1.92% 46.42% 15.56% 39.94% 1994 1.32% 45.32% 15.35% 38.01% 1995 1.64% 46.67% 13.78% 37.91% 1996 2.05% 47.70% 14.01% 36.24% 1997 4.50% 46.75% 14.20% 34.55% 1998 4.30% 46.45% 14.67% 34.58% 1999 2.83% 46.72% 15.32% 35.13% 2000 2.41% 46.19% 15.81% 35.59% 2001 2.12% 45.11% 15.93% 36.84% 2002 2.57% 44.10% 15.58% 37.75% 2003 2.20% 42.44% 14.76% 40.61% 2004 2.55% 40.80% 13.96% 42.69% 2005 5.53% 39.26% 14.30% 40.91% 2006 7.70% 37.96% 14.11% 40.23% 2007 8.80% 35.97% 13.51% 41.73% 2008 7.72% 35.22% 13.29% 43.77% 2009 4.41% 35.58% 13.03% 46.97%结合图-1、图-2、图-3,我们做出了一下对于中国历年GDP支出法构成的变化分析:中国的外贸以前一直遵循“平衡而略有节余”原则,贸易水平和顺差均较低。
4-10 按地区分组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

37623.96 1276.15 1551.51 387.74 44.20 53.10 1329.72 82.82 29.76 4443.72 9890.41 2761.20 123.06 1441.88 211.63 2958.55 101.72 98.05 57.10 10361.05 82.33 35.33 54.81 151.39 3.57 16.88 53.69 1.23 2.60 12.66 6.10
地区
实收资本 22503.90 888.00 1001.15 477.79 161.74 174.18 956.60 276.34 180.32 3162.39 4963.59 1656.31 254.78 1044.89 227.41 1643.46 210.69 584.91 185.27 3297.34 161.85 151.51 178.57 238.02 29.18 109.64 3.95 138.83 40.30 44.48 32.36 28.07 国家资本 943.42 59.61 37.85 41.41 33.12 16.25 35.37 68.35 19.92 54.96 134.75 33.97 17.74 78.92 17.13 93.62 10.13 23.67 9.73 73.59 8.21 6.91 5.16 8.86 2.30 4.31 14.34 9.76 12.13 7.97 3.37 港澳台资本 682.98 1.15 15.09 15.64 2.01 0.59 18.80 21.82 2.48 42.54 112.93 11.87 10.78 41.80 18.32 37.06 15.06 10.41 3.50 239.18 12.73 14.24 2.60 11.24 2.24 6.25 12.00 0.17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