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_1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

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

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

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

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

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

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正欲合上《世说新语》,却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篇。

这时,我正在读贤媛篇十九中的第二十四篇,不由感慨万千。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车骑将军恒冲平时不喜欢穿新衣服。

文学_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35篇)

文学_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3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3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伶,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留下的诗篇流传了千古,为人生性放达任情,与阮籍关系颇密,是为挚友。

身为刘伶挚友的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想必拥有着世人都知晓的高尚品行和节操。

但恰恰相反,他有着与刘伶相近的性格,阮籍作为西汉时期豪放不羁的代表人物,与他一同出现的往往是不行于礼,品行不端。

这种性格除了表现在了阮籍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是表现在了他的为人处事中。

按照古人的习俗,亲近之人去世之后是需要进行服丧,以表达自己作为子女的孝心和悲伤,通常服丧期是三年,且在此期间不可以喝酒吃肉,否则便是不敬。

但阮籍的母亲去世后,阮籍并没有按照这个规矩进行,仍然参加宴席,并喝酒吃肉。

有一次在晋文王宴请众宾客时,阮籍一如往常的参与,何曾觉得这样不得体,是不孝,并告知晋文王让其罢免阮籍的官职。

晋文王没有这么做,反而维护了阮籍。

阮籍是真的不怀念母亲吗,并不是,他只是不善于表达,没有把自己的悲伤表现出来,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写阮籍知道母亲去时候的表现,“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哀嚎一声,并因此吐血,萎靡不振了很长时间,这种悲伤并不假,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无法比及的,那种流于形式的孝子行为,真的要大力推崇吗?那种悲伤可能就不会是悲伤了,只是向世人证明的一种形式,形式上的悲伤远比实际的悲伤更为不耻。

阮籍的内心是悲伤的,却也是庆幸的,他可以在母亲在世的时候尽孝,而不需要再母亲去世的时候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悲伤,他无疑是豪放的,更是洒脱的。

只是他的行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只能在后世被我们称赞,着实可悲可叹!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这几天,我看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的一篇篇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其中,两篇讲孝的__尤其令我映象深刻。

第一篇讲的是王祥的故事。

王祥对待后母朱夫人十分恭敬。

有一回他后母半夜暗杀他,刚好赶上王祥起夜,只空砍着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一定为没砍着人而遗憾不止,便去后母那请求处死自己。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世说新语读后感300字篇1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

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

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

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

“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

”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

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

这就是“新新人类”。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后感【7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后感【7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后感【7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1)通过两个月坚持阅读《世说新语》,使我收获无穷,受益匪浅,世说新语是一类文言文,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作者根据当时社会人民的行为、动作编写了这本多篇文言文,其中内含文学、医术、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往往是小故事却可以蕴含大道理,书中内容丰富,知识无穷无尽,我们见识了伟人的高雅情怀;见识了老者的崇高道德品质;见识了孔融尊敬师长;也见识了孩子们非凡的智慧。

畅读这本书,使我仿佛也走进那个时代,跟随作者的情感变化此起彼伏,像连绵不断的山峰,波涛汹涌的大海……小小年纪的孔融就懂得尊师敬长,他将大梨让给长辈,一般大的让给哥哥,自己却留下了小的。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尚、大度的美好情怀,令我受益无穷,同时也有所反思,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他吗?“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文学笔墨的积累,需要我们反复琢磨,不断推敲,其中蕴含的道理,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而伟人的高尚情怀,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从小做起,一点一滴积累下去,发扬下去!文学的光辉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发扬文学精神,坚持下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2)在前面几次《世说新语》阅读任务中,我摘录了不少有关王戎的片段,而后发现了王戎身上有着极大的矛盾。

王戎在“德行”门、“雅量”门中出现过,也在“俭啬”门里占一部分比重,任务做到后面,我又在“伤逝”、“任诞”、“排调”等门中发现他的身影。

不同片段中王戎的形象各不相同,而我在网上搜索过后发现了原因。

《世说新语》是按照门类来编排的,同一门类中的*也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致于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人容易在阅读时混淆,王戎的形象自相矛盾也是这一原因导致的。

细读后我发现,雅量中出场的王戎几乎都在他年幼时。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评价王戎不能仅根据事例,还应根据当时的时间来评价。

王戎在步入仕途之前,是淡定旷达、才智超群的雅士。

虎啸震地,百姓皆倒,他巍然不动;与人出游,李树多子折枝,便知“此必苦李”。

202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202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202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经智博老师推荐《世说新语》一书,急忙在网上下单买回,拿到书后迫不及待一阅,真是如老师所说,既能学习古文的运用,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的故事,最关键是越看越能领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拿我们熟悉的故事《管宁割席》来说吧!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

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我们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但这个故事也启发了我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趁父亲睡觉时去偷喝药酒。

父亲当时已经睡醒暂且睡觉来观察他们。

钟毓是先行礼才喝酒,钟会只顾喝酒,不行礼。

过后不久,父亲分别问他们为什么行礼和为什么不行礼?钟毓说:“喝酒是要遵守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

”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不行礼。

”这故事也让我内心深处有所触动,这俩孩子为人诚实忠厚,另外言语的表达也很重要。

通过故事还知道了《左传》的注解原来不是一个人完成,郑玄注解了一部分,将交与见解和自己一样的服子慎,后来就有了《春秋左氏传解谊》。

《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贵族的所闻逸事,从中阐述出很多的道理,我会继续往后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帮助我们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大全三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大全三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

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

为人作父如此,何如?”读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成炫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

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可以赐给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

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

君主的一点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

君主的一点小忿小怒,下面就人头落地。

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伏滔以此向他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韦仲将能书。

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

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读书笔记:写字画画,本来是一消遣之事,陶冶情操,砥砺性情。

一旦散失乐趣,当成负累反而失去本真了。

韦诞之苦,苦在他成为了一个御用书法家,从此写字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难以直抒胸臆了。

想中国有太多的御用文人,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

古如纪晓岚,近如郭沫若。

韦诞写字,一夜头发雪白,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中有一段是唐伯虎与对穿肠对对联的情节,最后对穿肠吐出几两血来!哎,唐伯虎所言一语中的:对对子本为消遣,今日穿肠兄对出几两血来,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读书笔记:顾恺之乃大画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主张: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技法,为后世画家所推崇。

观人观眼,眼可辨人之真伪善恶。

所以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画人也是如此,传神之处就在眼神。

顾恺之深得绘画之奥妙。

据说西方蒙娜丽莎的微笑,其眼神也充满神秘!《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 10、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

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

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

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__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篇__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魏晋风骨的产物,莫过于在朝代更迭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都只为了在这纷扰的乱世之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

清雅秀丽且卓尔不群的魏晋风骨,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揽一身魏晋风骨,品一世魏晋豪情;诵一首清风明月,听一场松风徐引。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第1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收录了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典故、寓言、兴讽及譬喻等,以及人物评价和训诂解说等等。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古代人物的风采与风度。

读完《世说新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启示。

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给人一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

通过这些古代的人物形象和奇闻轶事,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智慧。

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古代人的风雅和品行修养。

书中描绘的文人雅士,风度翩翩,谈吐风流,让人感叹古代人的高雅风范。

他们在言谈之间展现着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书中的寓言故事和譬喻典故,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通过这些譬喻和寓言,读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启迪心智,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书中的兴讽和训诂解说,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化和习俗,还能让人在娱乐中获益,增长见识。

通过对古代兴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世说新语》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采和风度,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和文化素养。

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更加博学多才,修身养性。

愿我们都能像古人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2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东晋文化风貌的文学作品,它集中了作者刘义庆对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物的言谈举动进行整理和评述。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当今社会生活有所启迪。

在《世说新语》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其中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了。

这些人物有的忠臣义士,有的奸佞小人,有的风雅文士,有的庸陋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

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读书笔记: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

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

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

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

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

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

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

”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读书笔记: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

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

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

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

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读书笔记: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殷羡做到了前两句,忽视了后一句。

不过道家向来都是视名利如浮云,视仁义如粪土也。

“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47、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只要是读过点书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的。

你如果做过这三件事情:冬日品过酒、深夜吟过诗、踏雪访过友。

那么,你一定可以对子猷的情致领悟一二了。

我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子猷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顺从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罢了。

我们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深不知没有结果的结果有时候是最好的结果。

至少可以留个念想!《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

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读书笔记:钟会有才名,但心胸狭隘。

嵇康与阮籍齐名,乃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

一生狂放不羁,藐视权贵,可惜得罪了钟会和司马氏,最后受朋友吕安所累,身赴刑场,从此《广陵散》成为绝响。

不亦悲呼!此故事经典之处乃为:“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反复品读,意境深远!读书笔记:这又是一则张翰的故事,给人依然是耳目一新的感觉,路途中因偶闻贺循琴声甚佳,便谎言同路而行,忘却家中老小。

真乃痴、憨、性情之完美代表。

想必他此行定是开心惬意,内足于怀。

恰似金庸小说老顽童的风采。

我始终认为金庸小说吸取了不少《世说新语》的营养。

23、祖车骑过江时,公私俭薄,无好服玩。

王、庾诸公共就祖,忽见裘袍重叠,珍饰盈列,诸公怪问之。

祖曰:“昨夜复南塘一出。

”祖于时恒自使健儿鼓行劫钞,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

读书笔记:当时似乎劫掠之风盛行。

乱世真是可怕啊,不仅盗匪横行,连官府人员都带头抢劫,最典型的两个人就是:祖逖和石崇。

此二人都是靠劫掠富商而致富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当权者竟然视若惘闻,且包庇纵容!真是乱世见怪不怪了。

《中庸》讲: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此妖孽皆人为之也!24、鸿胪卿孔群好饮酒。

王丞相语云:“卿何为问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

”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麴糱事。

”读书笔记:又是一个酒鬼,家中粮食欠收,不担心养家糊口的难题,而担心无粮酿酒。

真乃:情之所至,意之所归。

我想这则故事隐约反应了当时上层社会的情况,那个时候贫富差距极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形比比皆是,那些在朝者不识民间疾苦,终日耽于歌舞酒色,纵情于自我意气,哪管人间冷暖。

《世说新语》说白了写的还是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和老百姓毫不相干。

读书笔记:读完这则故事,我简直被震撼了,我们说把酒言欢,群饮而乐,这种欢乐只限于人的范畴,阮氏一门却超越了人,人猪共饮,且逍遥自在,忘乎所以,不亦乐乎!我估计这还是想学庄子,庄子追求齐物论、逍遥游,主张:万物与我为一。

崇尚回到自然主义社会,人和动物可以交流,和谐共处,牵着老虎上班,骑着大象下班,时不时和鸟儿说几句话,这种生命状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20、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读书笔记:张翰这个人物,我非常喜欢,此人看透功名利禄,追求顺从本心的生活状态,是领悟道家精髓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他曾经因为不愿做官说过一句话: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辞官回家。

此种超脱,常人难以做到。

这则故事又说出了他的一句千古名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话说得太赞了。

所谓功名利禄,身前身后名,不过水中月,镜中花,刹那皆灭。

人生终究如康熙赐给李光地的:三尺黄土!何必为名利蝇营狗苟,劳累一生呢?22、贺司空入洛赴命,为太孙舍人。

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

张季鹰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

便大相知说。

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

”张曰:“吾亦有事北京。

”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

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读书笔记:魏晋名士风流的品质,真的是高风亮节,真正做到了风流而不下流。

对于美的欣赏完全是纯粹的,高洁的。

只为审美而审美,不带其它任何世俗目的,此中境界,只有阮籍以及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可以做到。

10、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南阮贫。

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

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读书笔记:阮咸,阮籍之侄也。

竹林七贤之一。

也是一位名士。

阮家内部也是等级分明,贫富差距明显的,且富人住在道路北边,穷人阮咸、阮籍住在道路南边。

自信有两种:一种是由外而内的,通过外在的名闻利养,吃穿住行用来获得优越感和尊重。

一种是由内而外的,通过自己的学识、智慧、品行以及才干受人赏识和称誉的。

阮籍叔侄典型的属于后者。

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永恒的,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自我独立的品格。

11、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闲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

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读书笔记:刘伶显然也是在模仿庄子,只不过他太过极端了,有伤风化。

想想一个人裸体喝得酩酊大醉,还在家招呼朋友,朋友讥笑提醒他,刘伶不以为然,以天地为房子,以房子为内裤,欢迎各位朋友进入他的内裤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放荡不羁啊。

只能说刘伶生不逢时了,如果在现代,他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

在此附上庄子的故事: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7、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

或讥之。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很容易就会让我想起孟子的故事: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且叔嫂之间更要保持距离,以免有伤礼仪廉耻。

阮籍自来就蔑视礼法,秉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8、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读书笔记:阮籍丧母是很著名的故事,当时的名士好谈《老子》、《庄子》和《易经》,在心性行为上也处处渴望达到庄子逍遥游之境界。

庄子妻子去世,鼓盆而歌却并未吐血,阮籍母亲去世强忍悲痛,佯装任性放达,喝酒吃肉下棋,其实心中悲苦极甚,最后终于伤心过度,损害身体,吐血三升,差点危及生命。

阮籍徒具庄子之行,不具庄子之神。

庄子不哭亡妻,是因为他由理化情,明白万物一体,死生同状的大道,进而有情而不累。

且道家反对刻意的人为,有感情就应该顺从的发散出来,而不是强行压制,这样与道家精神恰好相反。

3、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读书笔记:我特别喜欢此故事,不喝酒的人肯定难以体会其中之妙,中国人确实也有以酒解酒的说法,我估计就出自于此典。

杜康造酒刘伶醉,醉鬼刘伶骗酒喝这个小情景,在我家也经历过一次:我的父亲曾经也向我的妈妈骗过一次酒喝,其过程和刘伶很相似。

现在想来真是温馨甜蜜,简直就是家庭情景喜剧。

每当女人阻止男人喝酒时,男人通常都一句话:你们女人懂什么!这也是刘伶遗风啊: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