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并验证其放大性能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够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电路。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等元件对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得到输出信号。
在实际搭建电路时,需要考虑元件的参数选取、电路的稳定性以及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等因素。
三、实验器材。
1. 信号发生器。
2. 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板。
3. 示波器。
4. 直流稳压电源。
5. 电阻、电容等元件。
四、实验步骤。
1. 将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板搭建好,并连接好电源和信号源。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输入合适的高频信号。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记录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差。
4. 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5. 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功率等参数,分析功率放大器的放大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并记录了其幅度和相位差。
同时,我们还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功率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放大性能和稳定性。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关于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结论。
我们验证了高频功率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效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为今后的研究和实验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搭建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验证了其放大性能和稳定性。
我们不仅掌握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还积累了实验数据和分析经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高频功率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书》。
[2] 《电子技术基础》。
[3] 《电路原理与设计》。
以上就是本次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训报告。
首先,我们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技术参数,其整流采样技术可确保放大器的输出对象的功率稳定;其抗干扰能力强;其基于分压技术的调整器把状态参数改变为更好的性能状态;其精度和纹波;其可以降低功耗,保持合理的噪声比等。
此外,重点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工程实训的实验步骤:首先,进行各种电路元器件的检查,确认安装类型、位置、参数及特性等;接着,进行线路接线,排列出电路图,然后进行合格测试,最后进行调试和调整,调整输出的压放等,当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要求时,实训就完成了。
最后,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到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结构以及其基本调配技术,加深了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理解和认识,增加了对其调试和维护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更好地应用此技术。
经过这次实训,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知识,而且更加深入了解了高精度的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和维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实践能力,从而有了更好的应用能力。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城南学院通信电路实习报告姓名学号同组者指导老师代玲莉实习时间2015年11月23日至2015年12月6日目录第一章:引言 (4)第一节:实习目的 (4)第二节:实习要求 (4)第三节:实习平台 (4)第二章:电路板设计 (5)第一节:Protel 99 SE (5)第二节:电子元件 (5)第三节:设计步骤 (5)第三章:元器件与焊接技术 (12)第一节:元器件测量与了解 (12)第二节:焊接技术 (12)第三节:焊接过程 (13)第四章:电路的调制与检测 (16)第一节: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的调制 (16)第二节:信号输入 (16)第三节:电源输入 (16)第四节:输出检测 (16)第五节:调节输出 (16)第六节:结果分析 (17)第五章:问题与分析 (17)第六章:实习心得 (18)第一章引言《通信电子电路》是通信工程的专业课程,以基础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工程技术实际应用型人才入手,强化综合性、实际性。
第一节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实际开发所要掌握技术,培养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课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电子电路应用的理解,提高对电路制造调试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提高对常见电路故障的分析和判断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辩证思维能力第二节实习要求1.掌握发射系统电路和接收系统电路的基本组成。
2.理解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3.掌握电路印刷板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4.掌握实际电路的制作技术与焊接工艺。
5.掌握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的调试技术。
6.能对简单的高频电子电路进行设计、制作及调试。
第三节实习平台实习平台主要利用软件protel99se。
它是一款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的专业软件拥有功能强大、界面简洁等特点,同时protel99se软件具有丰富的设计功能,能进行原理图的设计、印制电路板的设计、PCB板的设计等功能,还可以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地电层,16个机械层,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电路板设计软件。
高频 高频功率放大器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路实验项目名称: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2019年4月22日星期一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9年5月6日星期一教务部制、激励电压、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丙类功放工作状态的影响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E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2)集电极电源电压CL R 分别为0.336K Ω、1.007KΩ、4.000KΩ、功放调谐特性测试 f(MHz)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Vc(Vpp) 1.84 1.70 1.681.541.521.481.401.321.281.241.12可观察到,随着bm U 的增大, cm U 也增大,当bm U 增大到一定程度,c U 波形出现凹陷,依然增大。
时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C E 等于2C E 时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时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当C E 由大变小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欠压进入过压,弦脉冲波形变为中间凹陷的脉冲波。
)负载电阻L R 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增加,动态负载线的斜率逐渐减小,cm U 逐渐增大,放大器工作状态由欠压到临界,幅值比欠压时略小,当C R 继续增大,cm U 进一步增大,放大器进入过压状态,此时动态负载线与饱和线相交,此后电流c i 随cm U 沿饱和线下降,电流波形顶端下凹。
可知,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输出电压值随之减小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实验五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1、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测试集成功率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方法,体会功率放大的器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1、基本概念。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电压、电流和功率三者都是相互伴随而同时存在的,以提供负载足够大的的功率为主要目标的放大器,称为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
其作用就是把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提供不失真的一定功率的信号,当负载一定时,要求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输出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
其应用十分广泛,如驱动扬声器、电机、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机扫描偏转线圈等,都是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以音响系统为例,很多情况下主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不能带动整个音箱的系统,这时就需要在主机和播放设备之间加装功率放大器来填补所需的功率缺口,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响系统当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枢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了整个系统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
2、基本参数。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参数有:(1)直流电源供给功率P E 。
直流电源供给功率,是指在功率放大器中直流电源实际输出的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I 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度而变化。
因此,通常可以在放大器的输入端施加一稳定幅值的信号测量。
I P P CC E ⨯= (2.6-1)(2)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是指在加大输入信号,直至输出电压波形临界失真时的输出功率。
Lomom R V P 2=(V om 为有效值) (2.6-2) (3)电路的最大效率η(2.6-3)(4)功率放大器的增益A V(2.6-4)(5)功率放大器的带宽。
对于一般的交流放大电路,输出幅值随输入信号频率的的变化称为幅频特性。
在一个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幅频特性曲线是平坦的,即若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幅值不变,在此范围内输出电压值不随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化。
保持输入信号幅值不变,降低输入信号的频率,当输出电压降至曲线平坦部分电压值的0.707倍时的输入信号的频率称为下限频率,记为f L 。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实验五功率放大器实验

四. 实验内容
1. 噪声电压 UN:
a. 定义: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交流电
压的有效值。
b. 测试方法:将两个通道的输入端与地短 路,用毫伏表测a. 定义量其两个通道的输出电压有
效值。
2. 最大不真输出功率P0M
a.
定义: POM
U
2 OM
RL
在不失真情况下(只考
虑限幅失真)
b. 测试方法:在输入端加f=1KHZ正弦
组成双通道集成功率放大器电路, HA1392是带静噪功能的双通道音频功 率放大器,在电源电压15V和负载4欧 姆时单通道输出功率可达6.8W,其静态 电流小,交越失真也小,其电压增益 可通过外接电阻加以调节。HA1392即 可接成双通道OTL电路,又可接成单 通道BTL电路。
实验电路原理图
实验板
名称
符 号 测量条件及
公式
噪声电压 U N
Ui=0
最大不失真
输出电压 U OM
f=1KHz,
左通道 右通道 单位
L
R
mv v
最大不失真
(只考虑限幅
w
输出功率 POM
失真)
输入灵敏度 S f=1KHz
mv
电压增益
Au
Au=20lg U OM Ui
dB
名称
符
号 测量条件及公 左通道 右通道 单位
式
L
R
通道间功率
增益差 Po
Po
10lg
PLOM PROM
dB
输出电阻
Ro
Ro
U (
o
Uo
1) RL
FH=
频带宽度 B B f H f L FL=
高频功率放大器5篇

高频功率放大器5篇第一篇:高频功率放大器第 2 章高频功率放大器2.1 自测题2.11.为了提高效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应工作在()状态。
2.12.为了兼顾高的输出功率和高的集电极效率,实际中多选择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状态。
2.13.根据在发射机中位置的不同,常将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分为()、()、()三种。
2.2 思考题2.21.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于欠压状态。
为了提高输出功率,将放大器调整到临界状态。
可分别改变哪些参量来实现?当改变不同的量时,放大器输出功率是否一样大?2.22.为什么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要工作于乙类或丙类状态?为什么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谐振回路为什么要调谐在工作频率?2.23.为什么低频功率放大器不能工作于丙类?而高频功率放大器可以工作于丙类?2.24.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低频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区别?动态特性的含意是什么?2.25.一谐振功放如图2.25 所示,试为下列各题选取一正确答案:(1)该功放的通角θ 为:(a)θ>90。
;(b)θ=90。
;(c)θ<90o。
(2)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系:(a)由Ec、EB 决定;(b)由Um、Ubm 决定;(c)由uBEmax、uCEmin决定。
(3)欲高效率、大功率工作,谐振功放应工作于:(a)欠压状态(b)临界状态(c)过压状态(4)当把图中的A 点往上移动时,放大器的等效阻抗是:(a)增大;(b)不变;(c)减小。
相应的工作状态是:(a)向欠压状态变化;(b)向过压状态变化;〈c〉不变。
图 2.25 图 2.262.26.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如图2.26 所示。
工作于丙类,试画出图中各点的电压及流过的电流波形。
2.27.定性画出上题两种情况下的动特性曲线及电流ic、电压uCE 波形。
又若工作到过压状态,该如何画法?2.28 对图 2.26 所示的高频功率放大器,试回答下列问题:(1)当ub=Ubcosωct 时,uc=Ucmcos5ωct,应如何调整电路元件参数?(2)若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为了使输出功率最大,应调整哪一个参数?如何调整?(3)若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在保持P。
[终稿]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实验总结(第五组)
![[终稿]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实验总结(第五组)](https://img.taocdn.com/s3/m/1a7892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9.png)
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总结)在高频放大里面一般说增益指的是功率增益,功率放大中甲类、乙类、甲乙类的效率都不是很高,而丙类放大的效率也适合高频功率放大。
在高频功率传输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是阻抗匹配,如若阻抗匹配成功,那么丙类的效率就可以体现出来。
为什么需要阻抗匹配?因为高频的频率高,而波长短,如果在负载端不能将传输过来的能量全部吸收那么,将在有反射或是驻波的产生,不利于能量的传输。
阻抗失配的现象:①在输出端测得电压高于电源电压几百伏,原因是负载过大。
②在输入端测得波形不失真,而在负载端测得波形失真,原因是负载过小,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不对③在输入端测得波形不失真,而在负载端测得波形不失真但较小,原因是负载过小,匹配网络在中心频率是的负增益较大。
在设计书上的使用是变压器实现阻抗匹配,经过网络资源查询和分析,发现多是使用滤波网络实现阻抗匹配,因为手工绕制的变压器想要获得稳定的选频和阻抗匹配很难实现,而采用滤波网络实现稳定的选频和阻抗匹配较容易,并且容易控制,只要在测得匹配阻抗和负载阻抗之间的频率响应的中心频率为实验所需的中心频率,即可实现阻抗匹配。
现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设计实现阻抗匹配如下图(假设需要将集电极内阻600欧姆,负载电阻75欧姆,采用T型匹配网路)此时的频率响应如下图:看图像可知,此时在电路是在5.2M实现了阻抗匹配调整参数是其中心频率在6M实现阻抗匹配,如图:此时匹配如图:那么整个电路的设计已近实现,总图如下:阻抗匹配成功后,测得效率可以达到88%,输出峰峰值11.5V注:(集电极扼流线圈的大小是基极偏置扼流线圈一百倍左右)分析集电极扼流线圈的作用:集电极扼流线圈愈小输出功率愈小,但是集电极扼流线圈大到一定程度输出功率不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扼流线圈的大小是保持直流电源输出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输出电压从而提高了输出功率和效率,实验得到,一般集电极扼流线圈是基极偏置扼流线圈一百倍左右。
扼流线圈顾名思义扼流,经分析:当基极正想导通之后,集电极上面有余弦脉冲,额扼流线圈遏制电流流向直流电流,使其通向滤波网络还原波形并选频,用示波器测得的波形应该是类似方波的波形,如果扼流线圈的电感较小,那么将不能维持电流的的脉冲,三极管发热严重,但是当扼流线圈过大时,其内阻也将增大,功耗压降增大,效率降低,并且过大时对需要通过的高频基波分量有着负DB增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实验5 高频功率放大器)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五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变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和电源电压Vcc变化时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比较甲类功率放大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功率、效率。
二、实验内容:
1.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的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测试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
3.测试丙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4.观察电源电压变化对丙放工作状态的影响及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三、实验基本原理:
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作为发射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本实验单元模块电路如图5-1所示。
该实验电路由两级功率放大器组成。
其中VT1(3DG12)、XQ1与C15组成甲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其中R2、R12、R13、VR4组成静态偏置电阻,调节VR4可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XQ2与CT2、C6组成的负载回路与VT3(3DG12)组成丙类功率放大器。
VR6为射极反馈电阻,调节VR6可改变丙放增益。
甲类功放的输出信号作为丙放的输入信号(由短路块J5连通)。
当短路块J5置于开路位置时则丙放无输入信号,此时丙放功率管VT3截止,只有当甲放输出信号大于丙放管VT3的be间的负偏压值时,VT3才导通工作。
与拨码开关相连的电阻为负载回路外接电阻,改变S5拨码开关的位置可改变并联电阻值,即改变回路Q值。
四、实验步骤:
1.本实验要用到“振荡器与频率调制”、“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等三个电路模块。
在实验箱上找到这三个模块的位置。
2.在“振荡器与频率调制”模块中:将拨位开关S2的4拨向ON(即:工作在“晶体振荡器”状态);将S4的2拨向ON;将S3全拨向下方;用示波器在右下角J6端口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f1= ,V P-P1= 。
3.在“前置放大”模块中:将左上角J15的跳线帽短接到最左边ZD位置,用示波器在右下角J26端口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f2= ,V P-P2= ,计算“前置放大”模块的放大倍数A前置= 。
图5-1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4.在“功率放大”模块中:将功放电源开关S1拨向右端(+12V),负载电阻转换开关S5全部拨向开路,将左上角J4的跳线帽短接到左边JF.IN位置,用示波器在右下角J8 (JF.OUT)端口观察“功率放大”模块的前级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f3= ,V P-P3= ,计算“前置放大”模块的放大倍数A甲类= 。
5.在“功率放大”模块中:将中间的J5的跳线帽短接到左边BF.IN位置,用示波器在下方J13 (BF.OUT)端口观察“功率放大”模块的后级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f4= ,V P-P4= ,计算“前置放大”模块的放大倍数A丙类= 。
6.观察负载电阻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在“功率放大”模块中:将功放电源开关S1拨向左端(+5V),使Vcc=5V,然后将负载电阻转换开关S5依次从4→1拨向ON,可观察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用示波器测量相应的Vc值和Ve波形,描绘相应的ie波形,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5-1,并分析负载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补充说明:若此时回路没有谐振(以示波器显示J3处波形为对称的双峰为调谐的标准),可以调整回路电容CT2,同时结合调节VR6,使回路调谐。
】
7.观察电源电压Vcc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在ie波形调到凹顶脉冲波形的状态下(以示波器显示J3处波形为对称的双峰为调谐的标准),改变Vcc从5V至12V变化,用示波器观察ie波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