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马欢强《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历案

马欢强《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历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历案学习主题/课时:普人教版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课时。

课标要求: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区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一,能够应用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二,能够区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评价任务:1.当堂检测1、当堂检测2;课后练习1—4。

学习过程:a)学习资源:课本,课件,学历案,多媒体课件。

b)课前复习:1、位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移的表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程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课堂环节:探究一:速度物体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火箭转瞬即逝,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爬。

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各抒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问题1: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怎样建立坐标系,怎样具体描述汽车的位置呢?怎样表示汽车的位移?学生思考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位移,知道在直线运动中△x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其大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正负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可以用△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速度从表格中观察各个物理的运动情况,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通过计算比较,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以表示速度。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辨别物体的快慢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快慢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物体,如小球、卡车等,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并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状态。

二、展示物体运动:教师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辨快慢运动。

三、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特点,探讨快慢运动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四、让学生实践: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物体,并观察描述其运动状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展示总结: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快慢运动规律。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物理快慢运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描述快慢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的快慢运动与速度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评优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评优课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记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会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时速度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视频文件。

【设计思路】
《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整个运动学教学中举足轻重,既是对前面质点、坐标、位移的应用,又是后面加速度等运动学内容的基础和承接。

本节课的顺利实施,为以后学生。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速度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运动场景,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速度计算题和单位换算题,评估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

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

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速度,初步认识速度与初中所学不同。

2.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 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2.什么是位移?表达式是怎样的?3.怎么确定位移的方向?位移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答案:1 ,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表达式△x=x2 - x13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为正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为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新课导入一,速度师:上节课学习了位移这一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那对于位置变化的快慢我们该怎么描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一物理量,那就是速度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多媒体上面的图表。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晓得速度就是矢量,晓得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介绍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晓得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晓得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育搬迁以此类推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化解一些问题,而向繁杂问题过渡阶段,并使学生培养一种较好的自学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探讨去增进对概念的认知。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带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带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使用物理学中的关键研究方法──耦合方法(即为用未知运动去研究未明运动,用直观运动去研究繁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去认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举例,使学生自己概括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传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位移和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 /s (或m ·s-1)。

常用单位:km /h (或km ·h-1)、cm /s (或cm ·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小组讨论 问题一: △x 越大,v 越大吗?
问题二:两辆汽车从某地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出发,速度的大小都是20m/s ,他们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吗?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x v t
∆=∆x v t ∆=∆
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

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定义式:v =△x/△t
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4)必须指明物体是在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5)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6)平均速率: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叫做平均速率。

例题:一个物体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圆的半径为5m,物体从A点出发经过5s第一次到达B点,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m/s
答案:平均速度为
方向:物体的位移方向A→B。

小组讨论:
问题3: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s,那么他的速度v=10m/s。

(1)这个速度是否是平均速度?
(2)他在全程的速度始终是10m/s吗?
(3)何如表达每一位置的速度?
分析小结:若所取的位移(或时间)越小,则测量的平均速度越能精确反映出物
体在P点附近的实际运动情况。

当位移(或时间)很小很小,小到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的数值就可以认为完全精确地描述出了物体在P点的运动情况。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
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例2】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在经过路标甲时速度计指示为50km/h,行驶一段路程后,汽车转向北行驶,经过路标乙时速度计指示仍为50km/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相同
B、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不同
C、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相同,但速度不同
D、汽车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两过程平均速度相同
【例3】下图所示, 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 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 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 已知AB间距为s. 求该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平均速度为0
平均速率为4V/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