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有着千年的文明史与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国家
余秋雨散文《道士塔》原文及赏析

余秋⾬散⽂《道⼠塔》原⽂及赏析余秋⾬散⽂《道⼠塔》原⽂及赏析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净的书房⾥翻动出⼟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
但他们没有那付⾚肠,下个决⼼,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下。
他们⽂雅地摸着胡须,吩咐⼿下:“什么时候,叫那个王道⼠再送⼏件来!”已得的⼏件,包装⼀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
他们愿意变卖⾃⼰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两件⽂物回去的路费。
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沙漠的危险,甚⾄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
他们在沙漠⾥燃起了股股炊烟,⽽中国官员的客厅⾥,也正茶⾹缕缕。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续,外国⼈直接⾛到了那个洞窟跟前。
洞窟砌了⼀道砖、上了⼀把锁,钥匙挂在了王道⼠的裤腰带上。
外国⼈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冲刺的最后⼀站,没有遇到森严的⽂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切的⼀切,竟是这个肮脏的王道⼠。
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略略交谈⼏句,就知道了道⼠的品位。
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案纯属多余,道⼠要的只是⼀笔最轻松的⼩买卖。
就像⽤两枚针换⼀只鸡,⼀颗纽扣换⼀篮青菜。
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账,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俄国⼈勃奥鲁切夫⽤⼀点点随⾝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批⽂书经卷;1907年5⽉,匈⽛利⼈斯坦因⽤⼀叠银元换取了24⼤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法国⼈伯希和⼜⽤少量银元换去了10⼤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本⼈吉川⼩⼀郎和橘瑞超⽤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次⼜来,仍⽤⼀点银元换去5⼤箱、600多卷经卷…… 道⼠也有过犹豫,怕这样会得罪了神。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简介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这篇文章旨在简单介绍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1. 原始社会(公元前16000年-公元前2100年)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野外,靠打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最早的文化遗址是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个时期没有政治组织,社会生产力仅限于简单工具和野外资源的利用。
2. 奴隶社会(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476年)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时期。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社会,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划分。
贵族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先后爆发了多次起义。
3. 封建社会(公元前771年-1911年)公元前771年,周朝的西部藩国齐国灭亡,战国时期开始。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其中秦朝在统一中国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成为中国的封建王朝。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依靠政治和军事手段控制农民的生产工具和土地,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中国出现了大量著名的文化、科技和艺术作品,如诗经、孔子的学说、汉字书法等。
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1949年)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中国的封建皇权被推翻,第一共和国成立。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战争,如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剥削的压迫。
5. 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与责任

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与责任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与责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经历了数千年的兴衰荣辱。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与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一、历史使命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秉持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外来侵略和剥削的痛苦,中国的疆土、尊严和发展权利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国家的强盛复兴。
我们要摆脱贫困和落后,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这需要我们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安定和繁荣。
二、责任使命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使命。
首先,我们应当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精华,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新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追求知识。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有益的力量和智慧。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我们还应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加深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了解,为解决社会问题出力。
公益事业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传递中华民族的温暖和友爱。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牢记民族复兴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付出和奋斗,我们要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实现路径要实现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我们需要走艰苦卓越的道路。
首先,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中国历史大全

中国历史大全中国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中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历史的发展,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
中国历史大全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来进行概括。
最早的是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最早的统一国家时期。
接着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思想繁荣的时期。
随后是秦、汉、三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也是科技、文化繁荣的时期。
再后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社会时期。
中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在政治方面,中国历史经历了君主制、封建制、官僚制等不同的政治体制。
在经济方面,中国历史经历了农耕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文化方面,中国历史经历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农家等不同的思想文化流派。
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发明创造、文化传播、外交往来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外交往、战争征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是一个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历史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愿中国历史的光辉灿烂永远照耀人类的前进道路!。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与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与历史地位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文明经历了相当漫长而辉煌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与地位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对世界文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地位。
首先,中国古代文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伟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方便,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海变得安全可行,火药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方式,而印刷术的诞生则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也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中国古代文明在哲学与思想上的成就显著。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些哲学家提出了众多理论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他强调个体修养、社会和谐、礼仪道德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提出了爱与和平的理念,荀子则着重强调人性的恶,而墨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持久影响。
此外,道家和法家等思想流派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要作用,桂林山水画、诗词、剪纸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才华独特,他们以丰富的表情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诗人杜甫的诗作中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而李白的诗歌则展示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以鲜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艺术方面,中国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图形式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
而中国古代工艺品制作也非常讲究,如青铜器和瓷器广受赞誉。
中国社会历史逻辑

中国社会历史逻辑一、引言中国,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社会历史的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历史的逻辑,从多个方面探讨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二、社会制度演变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多个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社会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例如,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导致了社会的阶层固化,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则为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强的巨大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既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又不断进行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民族团结与融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团结与融合的局面。
这种团结与融合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也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政治体制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七、社会阶层流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也在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命运,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八、科技进步影响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科技进步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高铁、5G技术,科技的不断创新为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九、生态环境变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十、国际关系演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一其实先前对这本书我了解并不是很多。
只是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经历不凡。
我想在读一读中国历史的初衷,所以就动了心翻看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确实觉得有点宽泛、不得要领的感觉,不过还好,坚持就是胜利,花了一段时间继续读下去欲有一种与从不同的感受:很新鲜,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次感觉到读史的趣味。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
这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文章。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黄仁宇先生在历史学中展示出来的眼光无疑是值得钦佩的。
在本书中他以地理条件来发展历史,尤其不同于传统历史书写方法,将历史事件以宏观的角度、综合条理,使读者随之眼界开阔,纵横千年。
特别是在本书起首,作者由中国历史的发源地来推展引领全文,而非一向认定的以年代来划分,让人了解围绕着地理发生的历史情景,对于历史的演化,更能产生具体而清晰的概念。
首先,应当说作者是非常专业的。
黄仁宇先生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
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
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着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着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着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
论古典诗词中典故的运用_石尚彬

论古典诗词中典故的运用*石尚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典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典故的运用可归纳为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
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增强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典故;事典;语典;正用;反用;明用;暗用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769(2005)04-0006-05Co mm ents on t he Application of Literary Quot ation in C lassic Poe m sS H I Shang-bin(Ch inese dep t.Q iannan N or mal University for N ationdlities,Duyun558000,China) Abstract:L it erary quotati on is a crystallizati on ofw is do m of Ch i nes e Nati onalities.Quotati on s can be cl assified i n t o story quotati on and l an-guage quotati on.App lications of quotati on s can be cl assified i n to d irect use,i nd i rect use,si m il e and m etaphor.Proper app li cati on of quotation can enhance l anguage expressi on and artisti c appeal of t h ew orks.K ey w ords:literary qu otation;story quot ati on;l anguage quotation;direct use;i nd i rct use;s i m ile;m etaphor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积淀着无数的瑰宝,典故正是其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个有着千年的文明史与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
国家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的文明史与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国家。
中华文明有精华也有糟粕,去其糟粕才能发扬其精华,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我们现在讲《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也要讲》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家族为核心的,家风、家谱、家训都是为了家族的发展与传承的。
但家风、家训确实也是关系到现代社会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对成长以后的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实现良好的家风、家训。
我们现代提倡的家训、家风应该体现既符合现代文明社会又有着中华文明传统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家风家训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怎么样的家风、家训才算是真的家风家训,虽然前辈们已经跟我们留下来的很多古训,但是做为新时代的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还在不断的创新。
家风即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
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求“求真务实,说真话,办真事”。
这些话我太熟悉了,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爸爸妈妈从小就这样教导我,他们不会因为我是小孩,就撒谎骗我,不跟我讲真话。
由此我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的层面上,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爸爸经常在家给我讲大道理,首先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有时我被爸爸讲得哑口无言,但后来想一想,其实爸爸是对的。
就应了上面那句话“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因为等我到了社会,或者出门在外,没人会让违背原则、是非不分地让着自己。
只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了,才能在社会上为自己赢取一块立足之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家,家风还体现在孝顺上。
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
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
在家里,姥
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
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
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
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
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
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
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
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有家风,在历代名人中同样存在家风如:清朝名臣纪晓岚在家风就上很有见识,因此他在家书中对于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又如:林则徐的家风: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
“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聪慧,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子孙不如我,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家训:字典上这样解释“指对咨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由此可见,家训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
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
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了,我会说同学们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脱爸爸妈妈的训
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
我也曾经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谎,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爸爸妈妈狠狠的打了一顿。
有时候做错事情,爸爸妈妈反而不会打我,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要么给我讲道理,要么比较严厉的进行教育。
还有一点,就是妈妈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说的一个词是“掷地有声”,就是告诉我,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能够做到。
妈妈说,我是个女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于承担。
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
且家训还体现在我奶奶家中。
走进奶奶家的大门,抬头一眼就看到“安居乐业”四个金光闪闪的铜字,悬挂在影壁墙偏上位置的正中间——这便是我们家的家训了。
安居乐业,四个字看上去普通,里面却包含着大道理。
安居,指的绝不是要安于现状,而是说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将自己的家庭尽力建设好、经营好,以家为本,求得生活安定,家庭和睦。
国家是一个大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它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家庭组成的。
所以,只有每个人都在历代名人中同样存在家风如: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小家庭都能安居了,社会才能安宁,国家才能安定。
在历代名人中也同样存在家训如:
陆游家训:据记载,陆游家训共二十六则,其从四十多岁开始写,直到八十余岁仍在不断增补。
陆游很重视子女教育,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儿子的诗,以这种形式传递家风。
他的家训主要包括:一、要做好人。
他告诫儿子,但愿你长大后能让乡亲们称赞是有道德的好人,即使是当一
个普通老百姓,在道德层面也不比高官差;二、改过迁善。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教导儿子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三、不要贪得无厌。
“若夫天性澹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假若一直心性恬淡,不图名利,或是品学修养已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不会有贪得无厌的思想;四、要严于律己。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年轻时聪明伶俐、有才华的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
他告诫儿子对后代要经常严加管束,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等。
张作霖家训:张作霖有6位夫人、8个儿子、6个女儿,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大家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在治家过程中,张作霖制定了多条极为严格的家训:
一、严禁夫人干预政事,不听枕边风;二、严禁夫人聚众闲聊,以免滋生事端;三、各房太太地位不分尊卑,均以夫人相称;四、严禁夫人私自做寿;五、严禁虐待下人;六、实行严格的薪俸制,各夫人每月按时支取;七、饭菜实行等级分餐制,各夫人与子女分别在自己房间用餐等。
家风、家训、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在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以无数家庭的优良家风为基础,在注重素质的当代,家训、家风又重新被唤醒,这既是道德的回归,也符合现代文明社会中华文明传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