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 堂教学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 孙双 寿
“ 过 义 务 教 育 阶段 的 数学 学 通 习. 使学生 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 精 神和实践能力 ” 的创新教育 已成为 数学教学改革 的一个重点 . 在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教育理念不断 深入人心之际 . 更 应关注 数学 课 堂教学这 一培 养学 生创新精神 和创 新能力 的主阵地 。 对 学生 进 行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成 为 广 大数 学 教 师 的 口头 禅 ,如何 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 和发展 学生创新能 的有效途径 , 在数学 教学中愈来愈 得重要 本文将从 学 生创 新能 力 培养 与发展 的心理 环境 和如何 诱发心 理动因 ‘ 面来 探 讨数 学课 堂 教学 中学生创 新能 力 的培养 问题 时 下 的 巾 学 数 学 教学 . 终 没 始 有 逃 脱 应 试 教 育 的 阴 霾 . 足 在 升 还 学 指 挥 棒 的 指 引 下 。 讲 “ 颗 ” 耍 颗 、 “ 米米 ” 师 巾心 主 义 和权 威 主 义 教 还很流行 . 传统 的“ 教师负责制” 教 育弊端在 今天 的数 学课堂 教学 巾 仍不断上 演 在具 体 的教 学过 程 中 . 师 总 足 高 高 在 上 , 用 学 生 教 利 的“ 向师性 ” 和教 师 “ 道在 先 ” 闻 、 “ 业有专攻 ” 术 的知 识 权 威 . 学 生 以 的主要任务 足学习为借 口. 觉 或 3 1 不 自觉 地 大 势 采 用 简 单 甚 至 足 粗 暴的方式 . 知识作为像 “ 旨” 把 圣 一 样的东 西强加给学生 . 再加上教师 的“ 绝对权威 ” 的震慑 . 更何况学生 自己本身意识 到就 该“ 学而不厌 ” . 因而 教 师 在 这 种 教 学 环 境 下 心 安 理 得 的 “ 治 ” . 有 争 论 . 有 统 着 没 没 异 样 的 声 调 . 生 潜 在 的创 新 能 力 学 也在 这种长 期 的 、 有硝 炯 的“ 没 传 统 版 教 育 ” “ 常 ” 淹没 创 新 巾 正 的 能力 的培 养需 要充分 尊重学 生在 课 堂 上 的 民主 自R权 利 . 学 生 的 h 使 心理 和情 感 不 受来 自外 界权 威 的 管束和压制 教师耍通过恰 的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极 创 设 数 学 教 学 情 积 境 .激 励 学 生 打 破 自 己 的 思 维 定 势 . 现 问 题 . 独 特 的 角 度 提 出 发 从 疑问 , 论 问 题 、 决 问 题 , 励 学 讨 解 鼓 生进行批判 性质疑 培养学生敢于 向权威挑 战的学习钻研 精神 . 门 班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问题要 有启 发性
有 的教 师往往 把启 发式误 认 为提 问式 。认 为 问题提 的 越多越
好 , 实, 其 问题并不 在 多少 , 在于是 否 具有 启发性 , 而 是否 是 关键 性 的问题 , 是否 能够触 及 问题 的本质 , 引导学 生深入 思考 。 并 三、 注重学 生思 维能 力和数 学能 力的培 养 , 形成创 新技 能 数 学是 思维 的体 操 , 因此 , 能对 数学 教 材巧 安排 , 问题 妙 若 对
选择 的自由 , 是在课 堂教 学 中实现创 新教 育的 关键 。 师要 为学 也 教 生创设 一个愉悦 、 谐 、 和 民主 、 松的人 际环 境 , 断地 向学 生提 出 宽 不
新的教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
性心 理 特 征 。其 中数学 技 能在 解 题 中体 现 为三 个 阶 段 :探 索 阶 段—— 观 察 、 验 、 象 ; 试 想 实施 阶段— —推 理 、 算 、 述 ; 结 阶 运 表 总
二 、 师应 为学 生提供 有利 于创新 的学 习环境 教
的。 教学 中应打 破 “ 师讲 , 生听 ” 在 老 学 的常规 教学 , “ 授 ” 探 变 传 为“
究 ” 充 分暴 露知 识 形成 的过 程 , 使 学生 一开 始就 进 入创 新思 维 , 促
状 态 中, 以探 索者 的身份 去发现 问题 、 总结 规律 。 学解题 教学 中 , 数
1 .问题要 有 方向性
这是指 问题要有 明确 的 目 , 的 要使学生的思维趋 向于教 学 目 。 标
2 .问题 的难度要 适 中
学 生有 更多 的时 间和空 间进 行探 索和创造 ,从 而更 好地 培养 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
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数学趣闻,结合教科书,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
例如:学习尺规作图“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规作图“三等分角”吗?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科书中“阅读材料——方程史话”,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十分感兴趣,纷纷询问“天元术”是什么,要求我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立即着手列方程计算丢番图的年龄。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对中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学习。
观察力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革新的速度也倍受关注。
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初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师们共同的目标。
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选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代数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熊猫的年龄是x 岁,那么3年前的年龄是多少?6年后的年龄呢?” 这样的问题不仅有趣,还能启发学生对代数的初步认识,并通过自己动手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探究式子背后的规律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除了理解某个知识点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应用。
学生最好能自己发现式子背后的规律。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背后的规律呢?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同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性指导初中阶段是学生摸索、学习的重要时期,难免会出现错误和不理解的情况。
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时,学尽然有很多计算错误,导致最后的答案和结果也不正确。
因此,数学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性指导。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难免会出现混淆正弦、余弦两个概念的情况出现,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两者的区别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借助绘图等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更深入、普及的了解知识点。
四、让学生多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多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掌握社交能力,在思考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练还可以通过创设讨论小组、辩论队等聚集形式,帮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最为合理、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表述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志, 体会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 2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 表明“ 一个人 的创 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 ‘ 心理 因此 , 在数学课 堂教学 中 , 教师要创造这样一 种宽松和谐 的教学 聪 明才智 , 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 。
能与众 同行切磋交流 , 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尽绵薄之力。
一
、
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都会有这样 的经验 : 但凡做事 , 有兴趣 , 事半功倍 ; 没兴 趣, 事倍功半 。 现代心理学的研 究更是表 明: 兴趣是影响学 习和探 索活动最直接 、 最活跃 、 最现实的 因素 。 许多科学家 、 发明家取得
进 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 形成 网络 , 使之熟练转化为技能 、 技 巧, 进而运用 自如 。 正所谓 “ 熟 维 , ( 2 1 通过一题多解 、 一题多变 的变式训练来培养学 生的发散性 能生 巧 、 巧 中生奇 ” 。 只有把基础知识学好 , 形成解决 问题 的基本 能力 , 才能求活 、 求变、 求新 , 才能创造性地解决新 问题。 所 以, 如果 思 维 根据现代 心理学的观点 , 一个人创造 能力的大小 , 一般来说 忽视 了基础教学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
创新能力是创造精神 的主体 , 是素质教育 中学生必须具备的 安全 ’ 和‘ 心理 自由 ’ 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 展” 。
素 质。 作为以培养学生精确的运算 能力 、 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然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 的热门课题。 笔 者不才 , 愿以 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和思考所得在此提几点拙见 , 望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也随之发展。
现代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创新观、育人观作为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创新观和育人观,就不可能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思想。
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应该拥有正确的育人观,对创新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时时刻刻保持创新的心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教师要发扬民主,创设利于学生创新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心理放松,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开发个性,发展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有敬畏感,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
此外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而合适的自由,给他们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能在其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从而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需 要教 师通 过 恰 当的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极 创 设 数 学 教 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 、 积 争论 、 交流思维方法 , 相互 启迪 , 生共鸣, 学生 产 使
学 情 境 , 励 学 生 打 破 自 己 的 思 维 定 势 , 现 问题 , 独 特 的 角 度 提 出 疑 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 激 发 从 由集 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 与的合
际 , 何 培 养 学生 创 新 能 力 , 到培 养 和 发 展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有 效 途 径 。 如 找 在 定 的探 究 心 向 和积 极探 究 的过 程 。 另 一 方 面 , 现 为教 师 引导 之 下 的 学 生 表
之 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 究和 了解 学生 的基 础上 , 用讨论法 、 究 运 研
生 之 间形 成 多 元 交 流 的 统 一 体 , 相 作 用 、 相 影 响 。 教 师 的 教 和 学 生 的 培 养 , 养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发 学 生 的心 理 动 因。 互 互 培 诱
学. 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 和共同学 习、 同解决 学习 中的各 种 问题 的探 共 创新 。 既需 要 智 力 的 参 与 , 离不 开 情 感 的 支 持 。 因此 , 数 学 课 堂 教 也 在 究 活动 。 引导 学 生积 极 参 与 数 学课 堂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 利 于 使 教 师 、 生 学 中 , 注重 对 学 生 创 新 情 感 的 培 养 , 励 学 生 发 扬 “ 破 沙 锅 问 到 底 ” 有 学 要 鼓 打 的 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 的动态变化中 , 促进学生 的创新思维 。学 生在探 索中 精神。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 认知信息 的交流 , 也是情感 信息 的交流,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 发现 问题 , 特的角度提出问 从独 题、 讨论问题 、 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培养学生 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 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
事 。 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学 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 , 呼唤
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 。因此 , 数学课堂 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 、 自由、 充满 生命活力的民主氛 围, 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
种满足这种 需要的内部动力 , 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
考, 充分开发 自己的潜能 , 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 全部都处于
亢奋状态 , 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为人 虽然人的 活动 的动源 是需要 , 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 、 持续
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 , 重视学生 的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讨论、 分析 、 抽
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 么是新知识 , 什 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 ,
就需要学生在老师 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 , 通过自身的努 力自己
解答这些问题 , 老师决不能代替学 生。 因此 ,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 、 合作者、 参与者。
獠惫 壤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 中学 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
( 河北 省石 家庄市行 唐县上 碑 中学
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 在全面推进素
王银虎 )
表示赞许 , 少一些打击和嘲讽 , “ 好学生是夸出采的” 每个人都 , 渴望得到别人 的赏识 , 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 该是师生之 间、 学生之间多边活动 的有效合作过程 。教师要以 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 尝试 运用发现法、 探究法等多种教学 方法 , 充分运用变式教学 , 教师的向导作用 , 发挥 创造性 地运用 提问技巧 ,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 间 , 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中创新水平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延续和发展的前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水平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既要增强基础性学习,又要提升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新实践,提升创新水平,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以下是作者粗浅的理解,这里梳理出来,就教于数学界同仁。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是在积极交往互动、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的。
因而,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
所以,在教学课堂中,要特别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让自己走进学生的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想说就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不再消遁。
与此同时,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数学在我们的课堂中,数学在我们的课本中,数学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用你们的智慧去探索,你就会觉得数学无处不在,也会觉得其乐无穷。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深的知识就得靠你们自己。
”这样,学生不但对数学课堂充满了兴趣,而且让学生始终处于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教学氛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树立课堂是学生的,书本是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有创见,学有所成。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水平、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成功,理解到这个点,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某些数学结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启发性线索去猜测发现.例如:由等式的性质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由整式的乘法运算发现整式的乘法公式;由三角形内角和推导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再推导出五边形的内角和,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在解题教学时,教师不能讲的太早、太死,应留有余地让学生猜一猜问题规律、解题方法、问题结论、问题中隐含条件等。
.这样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创造发展过程,体会到创造的价值的意义。
从而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学习热情高涨,沉浸于自己创造成果的喜悦之中。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树立大数学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数学,去发现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实践,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来说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在课堂中,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要提示或暗示;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决不要替学生解决。
这样的教学,教师虽然只教了一点,甚至在某些方面失去一点。
学生却在其它方面得到很多。
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挖掘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是一个长期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每节课都应有创新教育的目标,合理选择并设计有益于培养创新水平的内容和问题,在实行创新水平培养的同时,要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最终让学生在丰富灵活的数学活动中得到创新水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