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非线性电路实验指导书1

非线性电路实验指导书1

非线性电路实验指导书1非线性电路实验指导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电信系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目录实验一 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 ????????????????????????1 实验二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4 实验三非线性波形变换实验 ????????????????????????7 实验四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及相位鉴频器实验?????????????????10 实验五数字锁相环实验??????????????????????????13 实验六锁相调频与鉴频实验????????????????????????15 实验七函数信号发生实验?????????????????????????18 实验八锁相环与锁相式频率合成器实验???????????????????21 实验九数字调频与解调实验????????????????????????24 实验十数字信号发生实验?????????????????????????27非线性电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两振荡电路的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器的影响。

3、 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分别所输出波形的频率相关那些器件参数。

二、实验预习要求实验前,预习相关教材:“正弦波振荡器”等有关章节的内容。

三、实验原理说明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1)相位平衡条件:Xce和Xbe必须为同性质的电抗,Xcb必须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2)幅度起振条件:Xc??(Xbe?Xce) 即|XL|??|XC| , ?o?1LCbXbe+Vf_XcbceXce+Vo_qm?Fu *qie?1(qoe?q'L)Au式中:qm――晶体管的跨导,FU――反馈系数,AU――放大器的增益,qoe――晶体管的输出电导,q'L――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U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非线性电子线路3-1

非线性电子线路3-1
二、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余弦电流脉冲i (二)余弦电流脉冲 C的分解系数
I co = 1 2π 1
∫π

π
iC d (ωt ) =I CM
C
sin θ C − θ C cos θ C = I CM a0 (θ C ) π (1 − cos θ C )
I c1m = ......... I cnm =
2,iC两参数: I CM 、θ c 两参数
ωt = θ c时, iC = 0
U BZ − VBB ⇒ cos θ c = (3 − 11) U bm ωt = 0时, iC = I CM ⇒ I CM = g cU bm (1 − cos θ c )(式3 − 12)
第三节 丙类高频功放的折线分析法
第三节 丙类高频功放的折线分析法
二、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余弦电流脉冲i (一)余弦电流脉冲 C的表达式 1,iC表达式 表达式: iC = g c (u BE − U BZ ) u BE = VBB + U bm cos ωt
⇒ iC = g c (VBB + U bm cos ωt − U BZ )
ξ
2η 2 × 0.833 = = 1.777 U cm / Vcc 22.5 / 25
查96页附表得θ c = 620
总结高频功放与低频功放的异同点: 总结高频功放与低频功放的异同点:
相同点:输出功率大,效率高 相同点:输出功率大, 不同点: 不同点: (1)工作频率 ) (2)相对带宽: )相对带宽: 低频:很宽(故负载用电阻); 低频:很宽(故负载用电阻); 高频:很窄(故负载用LC回路 回路) 高频:很窄(故负载用 回路) (3)负载 ) 低频:电阻或变压器; 高频: 回路 低频:电阻或变压器; 高频:LC回路 (4)功放种类: )功放种类: 低频:甲类、乙类;高频: 低频:甲类、乙类;高频:丙类 (5)基极偏压 ) 低频:正偏压; 高频: 低频:正偏压; 高频:副偏压

非线性电子线路

非线性电子线路
线性频谱搬移 (混频、调幅、检波)
2) 频率变换
非线性频谱搬移(调频、鉴频、调相、鉴相)
五、非线性电子线路的功能 和分析方法(续)
2. 分析方法
1) 解非线性微分方程
2) 数值分析 3) 工程分析
图解法 解析法
幂级数分析法 指数函数分析法 折线近似分析法 线性时变系统分析法 差动特性分析法 开关函数分析法 矢量分析法
1. 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号源 发送设备 传输信道 接收设备 收信装置
2. 无线电通信发射机的组成框图
振荡器
倍频
高频 放大器
调制
话筒
调制信号 放大器
3. 无线电通信接收机的组成框图
高频 放大器
混频器
中频 放大器
振幅 检波器
本机 振荡器
低频 放大器
四、非线性器件的类型和基本特性
1. 类型
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一、电子线路学科的分类
学科
模拟电子线路 脉冲数字电路
按分析方法分 按设备分(频率) 按需要(综合)分
线性 非线性 低频 高频 模拟Ⅰ 模拟Ⅱ
二、非线性电子线路的任务
研究与讨论各个单元电路的五个基本:
基本电路构成 基本电路特性 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工程估算方法
三、非线性电子线路 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非线性器件非线性电抗 Nhomakorabea非线性电容-变容二极管 非线性电感-铁氧体
四、非线性器件的类型和基本特性
2. 基本特性
1) 参数随输入激励信号变化 2) 特性的描述与控制量有关 3) 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五、非线性电子线路的功能 和分析方法
1. 功能
有输入信号控制(非谐振功放、谐振功放)

非线性电路实验

非线性电路实验

非线性物理——混沌引言非线性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自然规律,相对于我们熟悉的线性要复杂得多。

随着物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线性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现已出现了多个分支,混沌便是其中之一。

混沌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如著名的蝴蝶效应、湍流、昆虫繁衍等[1]。

要直观地演示混沌现象,采用非线性电路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能产生混沌现象的自治电路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2]:1)有一个非线性元件,2)有一个用于耗散能量的电阻,3)有三个存储能量的元件。

如图1所示的蔡氏电路(Chua's circuit )[3,4]是一个符合上述条件、非常简洁的非线性电路,由华裔物理学家蔡绍棠(Leon O. Chua )教授于1983年提出并实现。

近年来,非线性电路的研究领域有了长足进展,新的混沌与超混沌电路[5]的理论设计与硬件实现等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如Chen 氏电路[6]、Colpitts 振荡电路[7]、基于SETMOS 的细胞神经网络结构的蔡氏电路[8],都能用于研究混沌现象,并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实验原理在众多的非线性电路中,蔡氏电路因其结构简单、现象明晰,成为教学实验中让学生接触、了解混沌现象的最佳选择,大量基于蔡氏电路的实验仪器[9-11]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

蔡氏电路(如图一所示)的主要元件有可调电阻R (电路方程中以电导G =1/R 做参数,以下方程求解过程都用G 来表示,而涉及实验的内容采用R 表示)、电容C 1和C 2、电感L 以及非线性负阻Nr 。

它的运行状态可以用以下方程组来描述: ⎪⎪⎪⎩⎪⎪⎪⎨⎧-=+-=--=2212211211)()()(U dt dI L I U U G dt dU C U g U U G dt dU C L L (1)其中U 1为C 1(或负阻Nr )两端的电压,U 2为C 2(或L )两端的电压,I L 为通过L 的电流,错误!未指定书签。

g (U)为非线性负阻的I -V 特性函数,其表达式为: |)||(|2)(E U E U G G U G U g a b b +---+= (2) 式中各参数和变量的具体意义间图3。

实验五 非线性电路设计仿真1

实验五  非线性电路设计仿真1

实验五非线性电路设计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二极管的特性。

2、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主要有图解法、分段线性化法(折线法)、小信号分析法。

3、熟练利用仿真仪器分析电路。

二、实验原理1、二极管的幅安特性正向特性:外加正向电压小,PN结减薄少,仍呈现大电阻。

有一门槛电压存在。

正向电压大于门槛电压时,PN结厚度大大减小。

正向电压略有增大,正向电流将大大增大,呈现小电阻。

外加电压大于门槛电压以后,可以认为有一固定压降(正向导通压降),硅管为0.6~0.7V。

反向特性:P型及N型半导体中少子漂移形成反向饱和电流。

硅管在几微安以下。

反向击穿特性:反向电压超过一定值,二极管反向击穿。

2、二极管的性能:单向导电性。

三、实验内容i及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求Du)的时候,二极管1、由于直流电源电压影响,当交流电源电压高于某一定值(设为1反向截止;当交流电源电压低于该定值时,二极管导通,所测输出电压随交流电压源变化而变化。

2、当交流电源电压高于某一定值的时候,二极管反向截止,所测电流为0A;当交流电源电压低于该定值时,二极管导通,所测电流随交流电压源变化而变化。

四、实验步骤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输入交流电压波形-蓝色,输出电压波形-红色)输入输出波形如图所示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2、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输入交流电压波形-蓝色,小电阻电压波形即电流波形-红色)为了测得二极管的电流,在此之路上加一个小电阻(对原电路影响较小)。

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六、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熟练掌握了二极管的特性,掌握了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主要有图解法、分段线性化法(折线法)、小信号分析法,并且可以熟练利用仿真仪器分析电路。

希望今后继续努力!。

非线性电路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实验报告非线性电路【摘要】本次实验测量了有源非线性电阻的I-U 特性曲线,了解了非线性电阻的性质。

再利用有源非线性电阻搭建蔡氏振荡电路,改变特征参数,观察到不同的混沌现象,计算费根鲍姆常数。

再将两个蔡氏振荡电路搭建电路,观察并研究混沌同步。

最后我们观察信号的的加密,在混沌同步电路的基础上继续搭建,观察信号的加密与解密。

关键词:非线性电路、混沌、信号加密一.引言非线性科学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解决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时提出了庞加莱猜想。

非线性科学的真正建立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确定论非周期流》一文中,给出了描述大气湍流的洛伦茨方程,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从而揭开了对非线性科学深入研究的序幕。

非线性科学被誉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20世界物理学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由非线性科学所引起的对确定论和随机论、有序和无序、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范畴和概念的重新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将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思维方法,并涉及现代科学的逻辑体系的根本性问题。

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混沌现象是非线性震荡电路中观察到的,这是因为电路可以精密元件控制,因此可以通过精确地改变实验条件得到丰富的实验结果,蔡氏电路是华裔科学家蔡少棠设计的能产生混沌的最简单的电路,它是熟悉和理解非线性现象的经典电路。

本次实验通过蔡氏电路研究混沌、混沌同步与混沌通信。

了解有源性负阻的I-U特性曲线与混沌现象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 费恩鲍姆系数一个完全确定的系统,即使非常简单,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同样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可以产生随机性的非周期运动。

在许多非线性系统中,既有周期运动,又有混沌运动。

所谓混沌,是服从确定性规律但具有随机性的运动,其主要特征是系统行为对于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菲根鲍姆发现,一个动力学系统中分岔点处参量n 收敛服从普适规律。

存在常数:,被称为菲根鲍姆常数。

非线性电路试验

非线性电路试验
方法三:用函数信号发生器驱动,在不同频 率下测量非线性负阻的I-V特性曲线;
方法一
Nr
R
-
从测得的非线性负阻I-V曲线以及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可 以知道,方法一只能测到I轴右侧部分以及左侧很小一 部分,伏安特性曲线不完整。 而且由于在分段的边界处由于电阻箱调节的限制无法 实现连续测量,易增大不确定度,如对于第3段取电 压范围11.201~12.477V,则有以下结果:r=0.99495, u(b)=1mA,u(k)=9×10^(-5)A/V。
非线性电路实验
蔡氏电路
非线性负阻 的内部结构
实验主要内容
• 各种分岔、混沌现象的观测和解释; • 非线性负阻的伏安特性的测定; • 蔡氏电路元件参数准确测量的探索;
各种分岔、混沌现象的观测
单周期 (1555Ω≤1/G≤1560Ω)
两倍周期 (1550Ω≤1/G≤1555Ω)
四倍周期 (1550Ω≤1/G≤1555Ω)
方法二
各种混沌状态对应非线性负阻的伏 安特性(r=100Ω)
单周期→两倍周期→四倍周期
阵发混沌→三倍周期→奇异吸引子
双吸引子(2)→双吸引子(1)→
通过接入电阻较大的电流
较大的电学噪声
增大接入电阻阻值分别至330Ω、530Ω、730Ω、 1030Ω、1530Ω,可以观察到电学噪声逐渐减小, I-V特性曲线分辨率提高,比较细锐。
蔡氏电路元件参数准确测量的探索
测量电容C1、C2:
方法一:RC电路测量法; 方法二:串联电容电路测量法; 方法三:指针万用表电阻档瞬摆测量法; 方法四:数字万用表电容档测量法;
RC电路测量法
Uc
电容的损耗电阻可以忽略不计
改变电阻R、信号频率f时电容C1 与工作电压U的关系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安装与调试一、实验目的和意义1)熟悉实验调幅电路原理,掌握常用仪器使用;2)熟悉并测试电路元件参数,掌握测试方法;3)熟悉印刷版与电路、元件的对应关系;4)掌握电路焊接、调试技术;5)掌握电路测试方法、并记录参数。

6)与理论设计相结合,验证设计结果。

7)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通过一套完整的调幅发射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试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1)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双路稳压电源等仪器各一台。

2)电烙铁,镊子,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一套。

3)调幅发射机实验板,套件,天线,焊锡,漆包线等。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3.1 实验电路框图图 1 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3.2 实验步骤1.焊接调试振荡电路(图2),使输出电压幅度和频率连续可调,尽量减小波形失真。

说明:载波振荡器采用并联型晶体振荡器,产生频率为6MHz的正弦信号作为载波。

本电路中,三极管的型号为9018,电阻R1和电位器RP0为三极管T1提供基极偏置,调整RP0可以改变三极管T1的基极电压,从而可以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

振荡电路的负载为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射极跟随器作为振荡器与下一级的隔离级,用于减少两级振荡产生的影响,具有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带负载能力很强。

RP2作为分压电阻将电压输出到调制端,通过改变RP2可以调节载波信号的幅度。

载波信号容易受到电源中杂波信号的影响,在电源和载波回路之间必须接入高频滤波电容滤除杂波。

测量时可以在B点接入示波器通过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来检查是否起振。

调试步骤:测量前要先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电压,调节RP0,使基极电压为6V。

测量载波信号时将测试B点接入示波器,若没有出现波形可调节滑动变阻器RP0,直至出现频率为6MHz的正弦波信号,若仍没有波形,要再仔细检查每一个焊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电子技术实验室实验要求1. 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

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顶,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 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 高频电路实验注意(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

所以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

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

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 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组导教师。

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 实验过程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

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 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9. 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脸报告。

实验目录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实验二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版1) (4)实验三振幅调制器(实验板2) (6)实验四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板2) (9)实验五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板3) (12)实验六相位鉴频器(实验板3) (14)实验七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实验板4).17 实验八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实验板4) (20)实验一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扫描仪3.高频信号发生器4.毫伏表5.万用表6.实验板1三、预习要求1、复习谐振回落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 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 h ,回路总电容C=220pf(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单调谐回落谐振放大器。

图1-1 单调频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1.实验电路见图1-1(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 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 静态测量实验电路选K R e 1=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表1.1*E B V V ,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 动态研究(1).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0~V Vi (在谐振点) 选.1,10K R K R e ==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 ,调节频率f 使其为10.7MHZ ,调节C 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

此时调节Vi 由0.02伏变到0.8伏,逐点记录0V 电压,并填入表1.2。

i V 的各点测量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表1.2(2).当e R 分别为500Ω、2K 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2。

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c I 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用扫描仪调回路谐振曲线。

仍选K R k R e 1,10==。

将扫描仪射频输出送入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接至扫描仪检波器输入端。

观察回路谐振曲线(扫描仪输出衰减挡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位置),调回路电容r C ,使MHZ f 7.100=。

(4).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当回路电阻R=10K 时,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至电路输入端,调节频率f 使其为10.7MHZ 。

调节r C 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的回路谐振频率MHZ f .100=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输入电压Vi 不变,改变频率f 由中心频率向两边诼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f 时对应的输出电压0V ,测得上午数据填入表1.3。

频率偏离范围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表1.3计算MHZ f 7.100=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及回路的通频带和Q 值。

(5).改变谐振回路电阻,即R 分别为ΩΩ4702、K 时,重复上述测试,并填入表1.3。

比较通频带情况。

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实验目的。

2.画出实验电路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路,计算直流工作点.与实验实测结果比较。

3.写明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名称、型号.4.整理实验教据,并画出幅频特性。

( 1 ).单调谐回路接不同回路电阻时的幅频特性和通频带,整理井分析原因.5. 本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是多少(放大倍数下降1dB 折弯点0V 定义为放大器动态范围)。

讨论c I 对动态范围的影响。

实验二 石英晶体震荡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掌握晶体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及参数计算方法。

二、预习要求:1. 查阅晶体振荡器的有关资料。

阐明为什么用石英晶体作为振荡回路元件就能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大大提高。

2. 试画出并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和串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的实际电路。

并阐述两者在电路结构及应用方面的区别。

三、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频率计3. 万用表4. 实验板 1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图见图4-1 图4-1 晶体振荡器原理图1. 测量振荡器静态工作点。

请图中p R ,测得min p I 及max p I 。

2. 测量当工作点在上述范围时的振荡频率及输出电压。

3. 负载不同时对频率的影响,R L 分别取110ΩΩΩK K K 1,10,,测出电路振荡频率,填入表4.1,并与LC 振荡器比较。

f R L ~ 表 4.1R110K Ω 10K Ω 1K Ω ()MHZ f五、实验报告1.画出实验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整理实验数据。

3.比较晶体振荡器与LC振荡器带负载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你如何肯定电路工作在晶体的频率上。

5.根据电路给出的LC参数计算回路中心频率,阐述本电路的优点。

实验三振幅调节器(利用乘法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 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 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1. 预习幅度调节器有关知识。

2. 认真阅读实验指示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 分析全载波调幅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高频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4.实验板2图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四、 实验电路说明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 与调制信号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他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41V V -组成,以及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5V 与6V ,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87V V 、、D 为差动放大器65V 、V 的恒流源。

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41~V V 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侧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65,V V 的输入端,即引脚的 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 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5-2所示,图中1p R 用来调节引出脚 ① 、 ④ 之间的平街,2p R 用来诵节⑧、⑩脚之间的平衡,三极管V 为射极限位器,以提高调幅器带负载的能力。

五、实验内容实验电路见图5-21.直流调制特性的测量(1)调2p R 电位器使载波输入端平衡,在调制信号输入端IN2加峰值为100mv,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

调节2p R 电位器使输出端信号最小,然后去掉输入信号。

(2)在载波输入端INI 加峰值c V 为10mv,频率为100KHZ 的正弦信号,用万用表测量A 、B 之间的电压V AB ,用示波器观察OUT 输出的波形,以V AB 0.2V 为步长,记录1p R 有一端调至另一端的输出波形及其峰值电压,注意观察相位变化,根据公式()t V KV V c AB =0计算出系数K 值。

填入表5.1。

表5.12. 实现全载波调幅(1).调节p R 1使V V AB 1.0=,载波信号仍为()()mv t t V C 5102sin 10⨯=π,将低频信号()()mv V t V s s 3102sin ⨯=π加至调制器输入端IN2,画出mv V s 30=和mv 100时的调幅波形(标明峰—峰值与谷—谷值)并测出其调制度m 。

(2).加大示波器扫描速率,观察并记录%100=m 和%100>m 两种调幅波在零点附近的波形情况。

(3).载波信号()t V c 不变,将调制信号改为()()mv t t V s 3102sin 100⨯=π调节p R 1观察输出波形()t V AB 的变化情况,记录m=30%和m=100%调幅波所对应的AB V 值。

(4).载波信号()t V c 不变,将调制信号改为方波,幅值为100mv ,观察记录V V AB 0=、0.1V 、0.15V 时的已调波。

3.实现抑制载波调幅(1).调p R 1使调制端平衡,并在载波信号输入端IN1加()()mv t V S 5102sin 10⨯=π 信号,调制信号端IN2不加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端波形。

(2).载波输入端不变,调制信号输入端IN2加()()mv t t V s 3102sin 100⨯=π信号,观察记录波形,并标明峰—峰值电压。

(3).加大示波器扫描速率,观察记录已调波在零点附近波形,比较它与%100=m 调幅波的区别。

(4).所加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均不变,微调2p R 为某一值,观察记录输出波形。

(5).在(4)的条件下,去掉载波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