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案例--王燕霞(20200523120559)
英语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英语学习及英语电影研究小组长:雷聪怡小组成员:郑甜赖钰铌王春华吴晓琪陈莹莹庄秋迎指导教师:陈珊玲(一)课题背景分析英语是目前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我们的学生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都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英语测试,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还是感觉要开口说英语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很多的学生都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除了完成英语课堂的学习任务,应付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之外,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一点都谈不上,对于自己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仍然是毫无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观看英语电影,研究电影中常见英语句式,让他们真正懂得学习英语的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困囿于课本,它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在生活中用英语。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我们的很多学生感觉要开口说英语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而观看英文电影是一种很好的英语学习方式。
图、文、声、情并茂的英文电影不仅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地道口语,提高听力的平台,而且开启了一扇了解西方文化和英美文学的窗口。
(三)课题研究方法①上网查阅资料②观看影片体验③采访教师,学生④同学间交流(四)课题研究条件分析①大家对这研究有一定兴趣②分工合作③指导老师④有研究访谈地点:晋江一中⑤问卷方面有一定经费(五)课题研究过程1、研究人员分工收集资料——陈莹莹吴晓琪问卷设计——王春华问卷调查——庄秋迎PPT制作——郑甜摄影——赖钰铌报告总结——雷聪怡第五阶段活动时间:第十二周——第十五周活动方式:集会讨论活动情况:每个人负责自己的研究部分,分工合作,倍增效率。
感悟:团结就是力量,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记录员:陈莹莹第六阶段活动时间:第十六周——第十八周活动方式:分享成果活动情况:各自展出自己所拍到的照片和搜集的资料,大家发现自己从未知道的。
感悟: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记录员:吴晓琪第七阶段活动时间:第十八周——第二十一周活动方式:展示PPT活动情况:聪怡讲着我们几个月来辛苦劳动的研究成果,赢得一片掌声。
初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案例——以Lesson_2“5_Let’s_Do_an_Experiment”为

教学·现场初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案例———以Lesson25“Let’s Do an Experiment”为例文|王铃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目标英语》的广泛使用,对初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中英语深层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还包括对作者意图的洞察和对文本背后思想的思考。
Lesson25“Let’s Do an Experiment”一课主要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重点句型及语法知识,并通过阅读了解自然的奇妙。
一、语篇研读What:本课语篇是Danny,Jenny和Brian有关科学实验的对话。
对话中,Brian和Jenny想对Danny做一个实验,在他头上放置一个装满水的广口瓶,用硬纸板盖住然后倒置,想看看会产生什么结果。
Danny 认为水会洒到他的头上,于是穿上了雨衣,最后的结果是他并没有被弄湿,所以得出结论:大气压能帮助纸板让水留在瓶子里。
Why:Danny,Jenny和Brian有关科学实验的对话以及Danny的反应非常有趣,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又能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继而用心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How:本课的语篇内容是Danny,Jenny和Brian 三人关于科学实验的谈话。
对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实验的猜想,用硬纸板盖住装满水的瓶子然后倒置会发生什么,Danny猜想水会洒到地上,Jenny猜想水会留在瓶子里。
这部分包括关于实验的主题词汇:experiment,jar,pour,correct,scientific,method,raincoat,fill...with...,cover...with,turn...upside down。
实验操作的过程以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涉及重点词汇:pressure,conclude,得出结论“The air pressure helps the cardboard hold the water in the jar.”“Air is stronger than I thought.”。
初中英语研修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研修教学案例案例名称: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一、教学背景本案例发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旨在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教师已经完成了课程目标,包括教授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技能和词汇。
然而,教师发现学生在口语交流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运用不熟练、发音不准确、语法错误等。
因此,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的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口语,提高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
同时,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口语错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步骤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
教师准备了商品道具和价格标签,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简易的商店。
学生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店员。
顾客需要购买商品并支付,店员则需要介绍商品并处理支付。
情境模拟: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情境进行模拟。
顾客和店员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完成购买过程。
反馈与纠正:在模拟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的发音、语法和词汇运用,及时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犯错。
总结与反思:模拟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让学生分享在情境中的感受和收获,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情境教学,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了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
同时,学生也发现了自己在语言运用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了错误。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在情境教学中控制时间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得到充分的锻炼。
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购物、旅游、学校生活等。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小霞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郭小霞初中英语教材题目为: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几种食物或饮料的制作过程,其中Section A 主要介绍了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Section B主要为制作各种口味的三明治。
该教学内容离我们学生实际较近,学生们都特别感兴趣,很迫切的想亲自动手试一试。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英语活动课。
本节课的活动目标为:一、学习询问和描述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二、能够依据指示语做事情;三、学习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四、能通过活动牢记本单元的语言结构。
具体操作环节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准备。
在上课前,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所要制作的食品,准备所需材料及用具,如:香蕉、酸奶、面包、水果、蔬菜、其它的调味品和榨汁机。
并拟定好所需的语言材料,如本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1.We need to… 2.peel…cut up…pour…turn on…put…mix it all up…3.a spoon of…a teaspoon of…one cup of… 4.first…next…then…finally.等。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自己家里先将自己所要制作的食物尝试的做一次,从而尽量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作自己喜爱的食品。
俗语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先来看学生的课前准备,那可谓可谓丰富多彩。
有的拿来了搅拌机、电磁炉、盘子、小刀、各种水果、蔬菜、面包、鸡蛋、酸奶、沙拉酱等。
活动一开始,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做了起来,气氛非常活跃。
三、各组推荐本组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
四、评委打分.五、整理教室,宣布结果。
活动器具:果汁机、小刀、各种水果、酸奶、面包、各种调料等活动过程活动一:给你露一手英语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是把小课堂变大、变活、变新,把语言学习、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初中英语教研精品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策略。
3. 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推理判断等方面。
4.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实施(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1.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通过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阅读理解策略指导1. 词汇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语法策略: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 篇章结构策略:分析课文的结构,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4. 推理判断策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案例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 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实施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
3. 情境创设: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以合作学习策略为指导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实验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延津县马庄乡班枣初级中学潘艳霞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中学英语阅读合作学习实验,检验了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效果,得出了积极的结果,尤其是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进行合作学习策略教学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由于合作学习策略较少用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该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将为广大基础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积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中学英语;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上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策略,又称为“小组学习”。
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决策能力、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作用,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创新”。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之间通过分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互动,优化学习并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小组学习,群策群力完成某一设定任务,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成绩在合作学习完成后得到明显提高。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包括优等生和差生;帮助教师在学生中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健康的社会、心理以及认知发展的经历。
合作学习的过程分为组建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点评五个阶段。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策略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研活动案例初中英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本文以一次初中英语教研活动为例,介绍教研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成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素养。
3. 探索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针对即将进行的英语课程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教研组长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题和目标,明确了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接着,教师们根据备课主题,分别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例如,针对教材中的难点,教师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们还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了分层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 听课评课为了检验集体备课的效果,教研组安排了听课评课活动。
在听课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了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详细记录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评课。
首先,由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研讨在教研活动的最后,教师们围绕“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通过研讨,教师们达成了以下共识:(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项目概述该项目旨在通过研究性研究的方法,提高初中生英语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3.研究内容与方法选择有趣的主题或课题,如旅行、环保、科技等,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在研究过程中引入科学实践活动,例如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提供实际场景下的英语应用结合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和总结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布置任务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的实际效果4.教学资源英语教材及相关研究辅助资料互联网资源,如网络课堂、研究网站等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实践活动所需的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工具5.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小组协作评价,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估个人研究表现的日常评价,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等方面项目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6.时间安排项目将在一学期内进行,每周安排2-3节研究性研究课程,每节课60分钟。
7.结语通过研究性研究的设计方案,我们将为初中生提供一个探索、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同时,项目也将激发学生对英语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该文档为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按照您的要求提供简略的内容,如需详细设计请联系相关教学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案例
牡丹区王浩屯中学英语郭爱华
课题名称: it is a nice day ,isn′t it? 关于交谈话题的中西文化差异
课时:2课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意义,课题介绍】
背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授课过于注重语言知识,
认为文化知识对于语言,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
因而,忽视了文
化教学。
事实上,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
因
此掌握更多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意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介绍中西文化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不同文化的信息差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文化意识的培养可鼓励学生大胆地思索、思考和发现,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成功交
际。
课题介绍:
八年级下册Unit 10 It is nice day ,isn′t it? Section A 描述与陌生人闲聊时的注意事项,关心别人,增进友谊。
同时,闲聊中的
问题,有的话题比较适宜,有的则涉及他人隐私,我们在开始与人闲聊中,应该考虑听话者的文化背景。
因此,了解一些相关西方地域文
化知识和中西文化差异很有必要。
通过让学生明白学习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过程中
对文化的收集与知识的积累。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他们初步建立对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性,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习惯,结合中西文化差异进行语言交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语言浏览因特网网站,收集,处
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多媒体演示技能进行交流,
以达到知识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1、逐步学会合理运用网络收集信息。
2、能结合西方文化,进行礼貌的交际。
3、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与英美人士进行礼貌的Small talk.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
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依据学生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把我们班60名学生分成以张笑愉、赵芮、侯瑶华、秦子涵、
王珏、王宏隆、路一天、李晗月为组长的8个学习小组。
我给每个小
组布置任务,要求各个小组利用网络资料查找有关西方风格习惯的信
息资料,用英语介绍,并总结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书本Section A。
根据课本内容编出不同场合下可以进行的简短对话。
2、探究内容: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令人愉快、满意的话题有哪些?
成功的简短对话应该是怎样的?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了解整体研究过程和具体任务,分配任务。
2、收集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阶段
1、评价展示
采用评价机制,选出合作效果最优的两个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在以后
的活动中继续努力。
2、总结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到西方人常用的话题是,天气,交通,音乐
和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谈论天气是与西方人交谈最好话题,应该避免话题有个人问题,关于身体非健康问题,关于政治问题。
1、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