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原理与工程第2章第1节

合集下载

轻化—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轻化—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绪论简述造纸生产流程及任务打浆——添料——纸料前处理和流送——纸的抄造和整理a、打浆:对纸浆纤维进行必要的切短和细纤维化处理,以便取得生产纸或纸板所要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b、添料:添加色料、填料、胶料、助剂等;为了减少墨水对纸的浸渍、改善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改变纸的颜色或色调以及赋予纸张特定的性质(例如提高干、湿强度等),需要在打浆的同时或在打浆后的贮浆池中加入胶料、填料、色料和其它助剂进行添料。

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净化、精选、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打浆、添料后的纸料中难免混入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纤维束或浆团和空气,需要对纸料进行净化、筛选、脱气等前处理,以免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和给造纸过程带来困难。

纸料的流体特性,使得纸料很容易输送到各个工段。

d、纸(纸板)的抄造和整理:净化、筛选、脱了气的纸料流送进入流浆箱,均匀分布在造纸机网部脱水,首先抄成湿纸,接着经过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切纸→选纸或复卷→打包→入库。

第一章打浆1.什么叫打浆?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

2.打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打浆前后浆料性质有什么变化?打浆的主要任务:(一)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胶体性质),以保证纸页的抄造质量。

(二)通过打浆调节和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获得良好的成形,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指标。

打浆作用的性质:打浆是物理变化,打浆作用对纸浆产生的纤维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并不引起纤维的化学变化或产生新的物质。

注:打浆作用会使纤维表面暴露一些新的基团,但这是纤维本身原有的,与化学变化无关。

3.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六种主要作用:(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三)吸水润胀(四)细纤维化(五)横向切断或变形(六)产生碎纤维片4.纤维结合力有哪几种?试用氢键理论解释纸页的强度是如何获得的?纸的强度取决于①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②纤维本身的强度③纸中纤维的分布和排列方向,而最终决定纸页强度的,是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

制浆造纸工程原理课程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制浆造纸工程原理课程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与残余木素含量之间的关系随原料种类和制浆方法的不同而
有差别,可通过实验确定。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The Kraft Process
Benefits
All wood species can be used as raw material
The process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bark
植物纤维的组织结构: ML, P, (ML+P=CML), S1 S2 S3
木素的分布: 密度 ML(胞间层)最大
含量 S2层最大 据有关研究,目前认为脱木素顺序: 硫酸盐法和酸性亚硫酸盐法:S层先于ML层 中性亚硫酸盐法:ML层先于S层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四、蒸煮过程脱木素反应历程
1. 针叶木硫酸盐法脱木素反应历程
7.2% Na2S + H2O
Na2S
+ Sulfidity, 30% NaOH (AA, 24%) 16.8% 20.4% (16.8%+3.6%) NaOH-----------------NaOH (EA)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第二节 蒸煮原理
一、蒸煮液对原料片的浸透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毛细管作用和扩散作用 1. 毛细管作用:主要靠外加的压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力作用浸 透,通过导管-、管胞、纤维的胞腔进行。 影响因素:纹孔的多少及其大小、原料品种、边材与心材(毛 细管浸透速率与毛细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水分含量(适宜于较干的原料片,但需排除原料毛细管内的空 气) 压力差(毛细管浸透速率与压力差成正比) 无论碱性或酸性蒸煮液,纤维轴向的毛细管作用总是大于横向的 毛细管作用(约50~200倍,)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制浆原理与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制浆原理与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造纸术的发明者是()A:鲁班 B:蔡伦 C:张衡 D:毕昇答案:蔡伦2.纸和纸板的作用主要包括()。

A:提供生产生活资料 B: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C:商品流转的重要包装和宣传材料 D:建筑用纸答案: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商品流转的重要包装和宣传材料3.制浆方法可分为()。

A:硫酸盐法 B:化机浆法 C:化学法 D:高得率法答案:化学法;高得率法4.化学法制浆包括()。

A:碱法 B:亚硫酸盐法 C:硫酸盐法 D:烧碱法答案:碱法;亚硫酸盐法;硫酸盐法;烧碱法5.制浆就是利用化学或机械的方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理离解,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的过程。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木材备料流程大致分为()A:锯木→除节与劈木→剥皮→削片→筛选 B:锯木→剥皮→除节与劈木→筛选→削片 C:剥皮→锯木→除节与劈木→削片→筛选 D:锯木→剥皮→除节与劈木→削片→筛选答案:锯木→剥皮→除节与劈木→削片→筛选2.备料合格木片的尺寸为()A:长(10-20)mm,厚(5-10)mm,宽约20 mm B:长(20-25)mm,厚(3-5)mm,宽约20 mm C:长(20-25)mm,厚(5-10)mm,宽约20mm D:长(20-25)mm,厚(3-5)mm,宽约10 mm答案:长(20-25)mm,厚(3-5)mm,宽约20 mm3.原料贮存目的()A:保证连续生产需求 B:降低生产成本 C:改善工作环境 D:改进原料质量答案:保证连续生产需求;改进原料质量4.木材原料贮存一般分为()A:仓库贮存 B:水上贮存 C:陆上贮存 D:原料厂贮存答案:水上贮存;陆上贮存5.备料是指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堆放贮存、去皮削片或切断除尘、筛选除杂以及木片输送贮存等基本过程,是纸浆造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教学大纲“制浆原理与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制浆原理与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制浆原理与工程”教学大纲Principle and Engineering of Pulping课程编号:学时/学分:60/3.5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轻化工程专业本科2006版培养计划制订。

(一)教学对象轻化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二十一世纪制浆工程的主要科学与技术;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分析研究制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现象,从理论和实际生产两个方面对制浆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掌握所学内容,重点学习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及过程,同时注意学习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化学类基础课,化工原理,植物纤维化学。

2.后续课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制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新型的制浆技术,各种纸浆的基本漂白方法、漂白流程的组合与技术。

难点:蒸煮曲线的制订及H-因子的计算。

(五)考核方式考试。

二、教学内容绪论1.了解制浆造纸工业的特点与发展。

2.了解制浆的概念和现代制浆的基本过程。

3.了解制浆方法分类和国内外发展趋势。

第一章备料1.原料的贮存。

了解原料贮存的目的和对原料场的基本要求,掌握木材原料的贮存和非木材原料的贮存。

2.备料过程及质量控制。

掌握木材原料的备料和非木材原料的备料。

3.料片的运输和贮存。

了解料片的运输和贮存。

第二章化学制浆1.化学制浆的分类、蒸煮液的组成和计算。

了解化学制浆的分类,掌握常用术语及蒸煮计算,了解蒸煮液的组成和性质。

2.化学浆蒸煮原理。

掌握蒸煮液对木片或草片的浸透作用,掌握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化学,掌握蒸煮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降解化学。

3.蒸煮方法和蒸煮技术。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 从碱回收角度 尽量提高黑液提取率,尽 量减少用洗涤水,保持高的黑液浓度与温 度
• 碱法纸浆洗涤目的: ① 尽量把浆洗干净 ② 尽可能为回收系统提供浓度大、温度高的
黑液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2.洗涤术语
① 固形物(Solids)
② 洗净度 纸浆洗净后的干净程度

KP法 残碱 <0.05g/L(Na2O计)—木浆
结构:筛框、筛板、偏心轮、喷射管等 推动力——位差 破坏纤维层——振动 喷水——防止粗渣中带出合格纤维
高频振框式平筛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工艺:进浆浓度 1~1.5%
出浆浓度 0.8~1.2%
筛孔
φ2~φ12mm
振次
(四)挤压洗涤设备
1.螺旋挤浆机(已淘汰)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2.双辊挤浆机(已淘汰) 3.置换压榨洗浆机
瑞典 Sunds、VPC、VPD、MPC 加拿大 Vani-NIP 原理: 挤压、置换 构造:两个多空辊、压力浆槽、输料器、刮刀等组
组成,每个压区分为脱水区、置换区、压榨 区 工艺:进浆浓度 2-5% 出浆浓度 30-40% 黑液提取率可达99%
(Drum Displacement Washer——DD Washer)
DD洗浆机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结构转鼓沿圆周被分隔成7个区:上浆成形区、4个 置换区、真空区(用真空泵将干度提高 到14-16%)、脱落区(用压缩空气将 浆片吹落) 可在一台洗浆机上实现四段逆流洗涤, 最后一段用热水洗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件5[1]
4.双网挤浆机(压滤机,Double Wire Press Washer)
SD型压滤机
浆料 自动脱水区 楔形脱水区 脱水区 工艺:出浆浓度 25-30%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一、制浆原理概述制浆是造纸工业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它是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纸浆的过程。

纸浆是造纸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纸张的品质。

制浆原理主要包括纤维素原料的分解和纤维分离两个步骤。

1. 纤维素原料的分解纤维素原料一般采用木材、废纸等植物纤维作为主要原料。

在制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分解,使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来实现。

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对纤维素原料进行处理,使其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使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氢氧化钠、硫酸等。

机械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将纤维素原料进行分解。

常用的机械方法有磨浆、切割等。

2. 纤维分离纤维分离是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制浆工程中,常用的纤维分离方法有浆液分离、筛选和洗涤等。

浆液分离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常用的浆液分离设备有离心机、压滤机等。

筛选是通过筛网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进行分离。

常用的筛选设备有振动筛、压力筛等。

洗涤是将纤维素原料中的杂质通过水洗的方式进行分离。

常用的洗涤设备有洗涤机、洗涤塔等。

二、制浆工程概述制浆工程是指将制浆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一系列工艺和设备。

它包括制浆设备的选择、制浆工艺的设计和操作流程的优化等。

1. 制浆设备的选择制浆设备的选择是制浆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纤维素原料的性质和生产要求,选择适合的制浆设备可以提高制浆效率和纸浆质量。

常用的制浆设备有磨浆机、切割机、洗涤机、筛选机等。

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单一设备或者多种设备的组合。

2. 制浆工艺的设计制浆工艺的设计是制浆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纤维素原料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设计合理的制浆工艺可以提高纸浆的质量和产量。

制浆工艺的设计包括原料处理、分解、分离和洗涤等步骤的参数选择和操作条件的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能耗、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制浆原理与工程-纸浆的洗涤、筛选与净化(PPT96页)

制浆原理与工程-纸浆的洗涤、筛选与净化(PPT96页)
• ① 过滤的生产能力除了与过滤面积有关外还 与压力差有关,提高压力差(如脱水机的压 力差,洗料池的水位)可加快过滤速度,但 由于浆层为可压缩体,压力太高则η.d值下 降会增加过滤阻力,因此压力也不能太大。 ② 提高浆料温度滤液粘度减小从而降低过 滤阻力,提高过滤速度,这就是最后一段加 热水的原因所在。
物含量。
• (2) 测定步骤
• 用吸管吸取1~2ml稀黑液或精确称取1克浓
黑液于已恒重过的扁平的称量瓶中(瓶内在恒重
前先加5~10克通过40~60目筛石英砂和一个短
玻棒)和称重,将称量瓶置100-105℃恒温箱内
烘干4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
2022/3/23
27
• 冷却30分钟称重后再烘1小时在称重至恒重为止。
• 这两个目的必须兼顾。
• 要求:
• 在洗涤及提取过程中要求在尽量满足洗净度 下,少用洗涤水量,得到较高浓度和较高温度 的蒸煮废液,以便于药品的回收或综合利用。
2022/3/23Leabharlann 8• (二)常用术语
• 1.洗净度:表示纸浆洗净的程度。
• 碱法浆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 ①以洗后浆中所带的残碱含量表示(Na2Og/l or Na2O公斤/吨风干浆)。
制浆原理与工程
纸浆的洗涤、筛选与净化
2022/3/23
1
第一节 纸浆的洗涤与废液的提取
一、概述 植物纤维原料经过化学蒸煮以后,得到50%~
85%的纸浆,有近15%~50%左右的物质溶解于蒸煮 液中,蒸煮终了排出的蒸煮液统称废液。
2022/3/23
2
2022/3/23
3
2022/3/23
4
如果纸浆带有超过一定量的废液,给下一道 工序带来困难。

制浆基础知识

制浆基础知识

液的温度等。
当药液 PH 值<13 时,扩散速度纵向是横向的 10~40 倍,当 PH 值>13 时,由于药
液对纤维细胞壁的润胀作用,产生了许多“暂时毛孔”,因而使横向的毛细管的有效
截面积增大,从而使横向扩散速率接近于纵向(0.8:1)。
总的来说,毛细管浸透比扩散浸透快,这一点不管药液 PH 值的大小如何,都是
H2 SO3+ Mg(HSO3)2
H2 SO3+ NaHSO3 其中的H2 SO3部分以溶解的SO2状态存在。 二 常用术语的含义及有关计算
(一) 碱法蒸煮
1、 总碱
烧碱法:NaOH +Na2CO3 硫酸盐法:NaOH+Na2S+Na2CO3+Na2SO4+Na2SO3 2、 总可滴定碱
烧碱法:NaOH +Na2CO3 硫酸盐法:NaOH+Na2S+Na2CO3+Na2SO3 3、 活性碱
HSO3-+OHH2SO3+OH-
所以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亦受PH值的影响(参看P47,图2-3):
当PH值大于10时,以SO32-为主;
PH值接近于7时, SO32-和HSO3-各半;
PH=5时, HSO3-为主;
PH值再下降,则H2SO3逐渐增加。
很明显,对于碱性亚硫酸钠法,亚硫酸钠主要以SO32-形式存在;而对于中性亚硫酸钠法,
能降低原木水分和树脂,但使用马尾松,由于夏天天气潮湿,温度高,地上储存的马尾 松容易腐烂及产生兰变。 1 堆垛方法 (l) 层叠法
这种垛的通风良好,但实积系数小,仅 0.46~0.52,因此占地面积大,1~2 立方米木材/ 平方米面积。 (2)平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重点: 1、常用术语的含义 2、蒸煮过程的物料衡算 难点: 蒸煮过程的物料衡算



化学法制浆,是采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脱 除植物纤维原料中木素(纤维间的粘合剂), 使纤维分离,成为纸浆;同时要求纤维素溶出 最少;半纤维素根据需要而有相应的保留 ( 化 学浆尽可能保留,溶解浆尽可能溶出)。 一般化学浆脱木素 90% 以上,半纤维素溶出 约50%,纤维素溶出约 10%,少量组分大部 分溶出。纸浆得率40%-55%。 本章介绍蒸煮的术语、原理、工艺流程、工艺 参数、蒸煮过程和主要设备。



16 纸浆硬度:纸浆中残留木素和其他还原性物质 的相对量,或者说,间接地表示纸浆中木素含量。 测定方法较多,可用高锰酸钾、氯或次氯酸盐等作 为氧化剂来测定。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方法 最为普遍。根据测定条件不同,又可分为几种表示, 常用的有:卡伯值(Kappa number) 、高锰酸钾 值(P ermanganate number) 。 纸浆Kappa值(或高锰酸钾值 )与浆料中木素含量有 近似线性的关系,但不同种类浆料的关系不同,因 此不能用纸浆Kappa值(或高锰酸钾值 )来表示纸浆 中木素的绝对含量。




12 耗碱量Alkali consumption:蒸煮时实际消耗 的碱量。以活性碱对绝干原料质量百分数表示。 13 液比Liquor-to-wood ratio:蒸煮器内绝干原 料质量(kg或t)与蒸煮总液量体积(L或m3)之比。 例如:液比为1:3,即指1kg绝干原料需3L的蒸 煮总液量。 总液量包括:加入蒸煮锅的碱液(白液)量、 原料带来的水分、黑液或水(均以体积表示)。
2、KP法蒸煮液的组成和性质 1 ) 组 成 : 主 要 成 分 NaOH+Na2S , 还 有 少 量 Na2CO3 、 Na2SO4 、 Na2SO3 和 Na2S2O3 ,甚至还 可能有少量Na2Sn (多硫化钠)。 2)性质:除有NaOH的强碱性起作用外,Na2S 电离后的 S= 离子和水解后的产物 HS= 离子也起 着重要的作用。此外,Na2CO3和Na2SO4,甚至 Na2Sn ( 多硫化钠 ) 等成份也起一定的作用,所 以蒸煮液的性质比较复杂,而且受蒸煮液pH影 响很大。 不同 pH 时 Na2S 、 Na2CO3 、 Na2SO3 的电离与水 解后各组分的浓度关系见图2-3。

2、碱法蒸煮工艺流程

(二)亚硫酸盐法制浆(SP, sulfite pulping) 1、亚硫酸盐法制浆的分类 主要化学药剂是 SO2 及其相应盐基组成的酸 式盐或正盐水溶液,根据其 pH 值不同分为: ① 碱 性 亚 硫 酸 钠 法 (AS, alkaline sulfite pulping. Na2SO3、NaOH和Na2CO3); ②中性亚硫酸钠法(NS, neutral sulfite pulping. Na2SO3和Na2CO3为主要蒸煮药品); ③亚硫酸氢盐法(bisulfite pulping. 亚硫酸氢 盐和少量H2SO3); ④酸性亚硫酸盐法(acid sulfite pulping. H2SO3和少量亚硫酸氢盐)。 前二种方法草类原料CP浆、木材原料SCP浆 和CMP浆;后二种方法CP浆。





pH=14时,硫化钠水 溶液以S2-离子为主; pH=13时,S2-离子和 HS-离子各半; pH=12时,以HS-离子 为主; pH=10时几乎全部是 HS-离子; pH继续下降,HS-离 子浓度降低,而H2S浓 度增加。




3、SP法蒸煮液组成和性质 pH > 10 , SO32- 离子为主, ASP 法 (pH10-13.5) ,蒸煮液组成: Na2SO3、NaOH、Na2CO3; pH=7 左右, SO32- 离子和 HSO3离子各半, NSP 法,蒸煮液组 成:Na2SO3、Na2CO3; pH=4.5 左 右 , HSO3- 离 子浓 度 到达最高点,亚硫酸氢盐法, 蒸煮液组成:亚硫酸氢盐为主, 少量亚硫酸; pH 值再下降, HSO3- 离子浓度 下降,而H2SO3浓度迅速增加, 酸性亚硫酸盐法,蒸煮液组成: 亚硫酸为主,少量亚硫酸氢盐。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CP: Chemical Pulping)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制浆有关术语、蒸煮液的组成、性质和计算 2、掌握蒸煮过程的脱木素模型、传质机理、脱木素 反应、碳水化合物降解反应、脱木素动力学和计算 机控制方法 3 、掌握蒸煮工艺流程、工艺条件、蒸煮助剂 ( 特别 是AQ)的原理和应用工艺 4、掌握蒸煮新技术-RDH、DDS、Lo-solids cooking、 Compact cooking的过程、特点 5、掌握KP木、草浆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用途 6、熟悉蒸煮过程 7、了解蒸煮主要设备的结构






7 蒸煮液Cooking liquor:蒸煮时所用的药液 8 黑液Black liquor:原料经碱法蒸煮以后,从纸 浆中分离出来的残液,其颜色为黑色,叫黑液。 酸法蒸煮得到的残液,其颜色为红色,称为红液。 9 绿液Green liquor:黑液在碱回收炉中燃烧后, 以熔融物状态流出,溶解于稀白液或水中的溶液。 因其中铁为Fe2+而呈绿色。 主 要 成 分 : Na2CO3+Na2S , 也 有 一 定 量 的 Na2SO4、Na2S03、Na2S2O3、NaOH、Na2Sn。 10 白液 White liquor:绿液用Ca(OH)2苛化所得 溶液,供蒸煮用的药液。 Na2CO3+Ca(OH)2=NaOH+CaCO3
2、亚硫酸盐法制浆的生产流程
(三)KP法和SP法制浆特点







KP法特点: (1)适用于各种植物纤维原料; ( 2 )蒸煮时间较短,纸浆强度好,未漂针叶 木浆被称为牛皮浆 Kraft pulp,纸浆颜色深; ( 3 )成熟、可靠的蒸煮废液回收技术,可从 一些木材中回收松节油和塔罗油等副产品。 SP法特点: (1)Klason木素含量相同时,纸浆得率比碱法 略高; ( 2 )未漂浆白度高,不用漂白就能用于制造 多种纸张,且纸浆容易漂白; (3)蒸煮废液回收没有很好解决。





6 硫化度Sulfidity:在KP法蒸煮液中,Na2S的 量占活性碱含量的百分率: 硫化度(%)=Na2S×100/(NaOH+Na2S) 计算时,需先将 NaOH 和 Na2S 换算成 Na2O 或 NaOH相当的量。 例1:分析得到蒸煮液中NaOH、Na2S含量分别 为80g/L和20g/L,试计算该蒸煮液的硫化度。 解:硫化度 = (20×80/78)/[(20×80/78+80)] =20.4% 或者,硫化度 =(20×62/78)/[(20×62/78+80×62/80)] =20.4%




二、蒸煮液的组成和性质 1、Soda法蒸煮液的组成和性质 1 )组成:主要成分 NaOH ,还有少量 Na2CO3 (绿液中未苛化的,以及由于 NaOH 吸收空气 中CO2而形成的)。 2 )性质:主要是 NaOH 的强碱性质( pH 接近 l4)。蒸煮时主要是NaOH起作用。






14 绝干原料和风干原料 绝干oven dry (bone dry) 原料:指不含 水分的原料。通常是指105℃烘干至恒重 时的重量。 风干air dry 原料:通常指在室内自然干 燥后的原料。没有注明时,一般是指原 料的水分为10%。





15 纸浆得率Pulp yield:分为粗浆得率和细浆得率。 原料蒸煮后所得绝干 ( 或风干 ) 粗浆质量对蒸煮用 绝干(或风干)原料质量百分比,称为粗浆得率 粗浆筛选后所得绝干 ( 或风干 ) 细浆质量对蒸煮用 绝于(或风干)原料质量百分比,称为细浆得率 例 4:在例3中假设蒸煮纸浆经洗净后,称得湿浆 重为3600g,再经筛浆后称湿浆重为3375g,又测 得粗、细湿浆的干度均为 20% ,试分别求粗浆得 率和细浆得率。 解:粗浆得率=3.600×20%/1.5=48% 细浆得率=3.375×20%/1.5=45%




11 用碱量Alkali charge:指蒸煮时活性碱用量(重 量)对绝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要注明是以Na2O计, 或者以NaOH计。 例2:实验室蒸煮松木的用碱量20%(以Na2O计), 硫化度 25 %,装锅量 1.5kg( 绝干 ) ,试计算每锅的 NaOH和Na2S用量。 解:每锅活性碱量=1.5kg×20%=0.3kg 每 锅 Na2S 用 量 =0.3kg×25 % =75g( 以 Na2O 计 )= 75g×78/62=94.355gNa2S 每锅 NaOH 用量 =0.3kg×(1-25 % )=225g( 以 Na2O 计)=225g×80/62=290.323gNaOH




例3:在例2中假设液比为1:5,木片干度为90%, NaOH 药 液 浓 度 为 200g/L , Na2S 药 液 浓 度 为 50g/L,试计算每锅需加水量。 解:蒸煮总液量=1.5×5L=7.500L 木片中带的水量=1.5×10/90=0.167L Na2S药液体积=94.355g/50g/L=1.887L NaOH药液体积=290.323g/200g/L=1.452L 则,所需加水量=7.500-0.167-1.887-1.452 =3.994L




蒸煮工艺计算示例 某厂以芦苇为原料,采用硫酸盐法蒸煮,设备为110m3立锅, 锅装锅量18t(绝干),用碱量12%(Na2O计),硫化度12%,液比 1:4.2 ,药液温度 80℃,求( 1 )装锅密度;( 2 )总碱量; (3)NaOH 、 Na2S 用量; (4) 总液量; (5) 如用 NaOH 浓度为 70g/l , Na2S浓度为9g/L的白液应如何配碱?(设芦苇水份为20%) 解:装锅密度=装锅量/设备容积=18×1000/110=163.6(kg/m3) 总碱量=18×1000×l2%=2l60kg(Na2O计) Na2S=2160×12%=259.2kg(Na2O)=259.2×78/62=326kg(Na2S) NaOH=(2160-259.2)×80/62=2452.6kg(NaOH) 总液量=4.2×18=75.6 m3 白液体积=2452.6/70=35 m3 其中:Na2S=35×9=315kg 尚需补Na2S=326-315=11kg 已知芦苇水份为20%,则芦苇带来水量=18×20/80=4.5(m3) 需补液量=75.6-35-4.5=36.1(m3) 即在使用 35m3 的白液基础上,配碱时尚须补加 11kg Na2S 和 36.1 m3黑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