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篇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篇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原文翻译所有知识点)最全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原文翻译所有知识点)最全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原文+翻译+所有知识点)最全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童趣》《童趣》主要人物简介:沈复(1763-?)字三白,江苏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其敏锐,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就有时成千上百,果然变成鹤了。

我抬看它们,脖子为此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

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

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新人教版七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之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之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15
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跟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 纷扬扬像什么?”
(3)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 以相比。”
随意、随11便
• 五、问答题
•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 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 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 答: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 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 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互看文)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 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 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36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 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 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4)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16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 了,离开后友人才到。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不到,就 是没有信义,对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 连头都不回。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简直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知识积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知识积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知识积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默写1、《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附录部分:《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过故人庄》(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1、《如梦令》(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根据要求或提示填空1、古诗文的语言极富生命力,沈复的《童趣》中有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你写出三个词语: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湮于沙上(埋没)
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 )
精当确切的言论
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 ;
坎穴,坑洞

转转不已( 停止 )
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 ;溯流,逆流)
如其言( 依照他的话 )
但知其一( 只 )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
臆断,主观地判断
寓言四则
1.古今异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 ;
臆( yì) 欤(yú)
7. 重难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河边 )
山门圮于河( 倒塌 ) 二石兽并沉焉( 一起 )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 棹数小舟( 划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讲学,教书 )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 ;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
是非木杮( 这 )
今义:死亡,灭亡 ) 居数月(古义:经过 ;今义:居住 ) 2. 一词多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但使龙城飞将在(大将 )
3. 词类活用
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精通)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 ; 今义:戏剧,杂技 )
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
今义:照顾或顾客 )
4. 词类活用
友人惭( 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
5. 字音字形
谢太傅( fù ) 谢道韫(yùn)
陈寔( shí) 尊君在不(fǒu)
6. 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
4. 字音字形
天雨墙坏(yù) 邻人之父( fǔ )
何遽( jù )
髀( bì)
弦(xián)
跛( bǒ)
5. 重难词语
智子疑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天雨墙坏(下雨 )
不筑(修补) 其邻人之父亦云(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亦云,也这样说 )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 ;果,果然 ;
亡,丢失)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河中石兽
1. 通假字 不亦颠乎( “颠”通“癫”, ) 2. 古今异义疯狂 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 ;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种学科 ) 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阅十余岁(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求 ) 之地中”这件事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
5. 文言句式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省略“于)” 求之地中(省略句,省略“于”)
6. 字音字形 河干( gān ) 圮(pǐ) 棹(zhào) 曳(yè) 铁钯(pá) 木杮(fèi )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是非木杮(古义:指示代词,这 ; 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表猜测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
但知其一(古义:只 ;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
3.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用作名词, )
暴涨的洪水 4.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众服为确论(是 ) 啮沙为坎穴( 成为)
矩,规矩,规范 )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人不堪其忧( 忍受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于我如浮云(对,对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优点 )
逝者如斯夫(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跛,瘸腿 ) 父子相保( 保全 )
仁在其中矣( 仁德)
虽有嘉肴
1. 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
时的贤相傅说yuè
2. 古今异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
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 环境、条件的限制无 法摆脱;疲乏想睡
3. 词类活用 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上,长城一带 ; 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马无故亡而入胡( 逃跑 ) 人皆吊之(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 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
居数月(经过)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家富良马( 多 ) 堕而折其髀( 大腿 ) 丁壮者引弦而战(丁壮,壮年男子 ;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 此独以跛之故(此,此人,这个人 ;
文言文 字词复习
《世说新语》两则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句末语)
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 当时) ( 时常)
3.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 今义:儿子和女儿 )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4. 字音字形 嘉肴( yáo) 弗食( fú) 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xiào)
5. 重难词语 虽有嘉肴(虽,即使 ;嘉,好、美 ;
肴,用鱼、肉做的菜 ) 不知其旨也( 甘美 )
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强,勉励 )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
公欣然曰( 愉快的样子 )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太丘舍去( 离开 )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 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 拉 )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论语》十二章
1.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通“悦”, )
吾十有五而志愉于快学(“有”通“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
2. 一词多义
之间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 )
学而时习之( 代词,学到的东西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
指学问和事业
3.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
殆(dài)
箪(dān)
好之者(hào) 肱(gōng )
笃( dǔ)
7. 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 ;
省,反省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
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 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 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
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 ) 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
4.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
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5.字音字形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愠(yùn)
三省( xǐng )
传不习(chuán ) 罔( wǎn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