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简介

合集下载

详解中药炮制(2024年)

详解中药炮制(2024年)

详解中药炮制一、什么是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中药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进行入药,炮制的工艺根据临床是否有需要来进行,炮制工艺的方法合理都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炮制还能降低药物的毒性,还能起到缓和药物的性能,便于贮藏药物。

二、中药为什么要炮制?中药通过炮制可以使药物更加纯净,可以去除非药物成分或者是去除杂质。

另外,通过对药物的炮制可以便于制剂和储藏,一般的药物可以切开,对于矿物质和化石以及贝壳类的药物,可以粉碎或者是炒制,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溢出。

另外,通过烘、炒等干燥处理,可以防止虫蛀,便于贮臧。

中药进行炮制可以矫正气味,通过漂、洗、炒等方法,去除药物的令人不愉快的臭味或者是怪味,使病人容易服用。

另外,可以通过炮制转变药物性能或者是增强药物的疗效、佐制药物的药性,通过炮制还可以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者烈性。

三、中药如何进行炮制?中药的炮制方法非常有讲究,过程也很复杂。

中药的泡制方法:分为水制和火制以及水火共治这三种方法。

水制法往往用洗、泡、淋、润、飘几种方法。

火制法则用炒、炙、煨,煨的方式。

中药用不同的方法炮制以后,治疗疾病以及起到的功效也不相同。

而且炮制过以后的中药与没有泡制过的中药,功效会截然不同,而在治疗疾病上也需要辩证应用。

何首乌可以取原药材,清洗干净除去杂质,然后把何首乌切厚片或块,然后取生首乌片或者块,再用黑豆汁拌匀放在容器内密闭,蒸至汁液被吸尽,然后取出。

何首乌味道苦涩性温。

何首乌也具有补肝肾,补气血和润肠通便及解毒消痈的功效甘草炮制,药性由凉变温,功效由清泄变为温补,改变了其原有药性。

又如生地黄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熟地黄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

还有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蜜制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一般缓和性味常用的炮制方法是蜜炙、炒制等,并总结出“甘能缓”、“炒以缓其性”的规律。

炮制通过多方面的影响增强药物疗效。

许多中药经炮制后,其药效成分溶出率明显高于原药材(如黄连中的小聚碱)。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1.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中药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2.饮片: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4.中药炮制的起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具备以下条件而产生的。

①中药的发现与应用②火的出现与应用(炮生为熟,是中药炮制的雏形)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5.中药炮制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①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②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③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④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6.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雷敩编撰,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

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炮炙大法》,缪希雍,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的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贮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为十七种,即雷公炮炙十七法。

第三部,《修事指南》,张仲岩,较为系统叙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进一步深化了中药炮制理论。

7.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中药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的名词解释中药炮制:传统中医学中的独特技术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将草药转化为中药材,以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经验总结。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定义、目的、主要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中药炮制是一种通过加工和处理的方式,对草药进行改变和提炼的过程。

通过炮制,草药的性能和功效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也消除了草药中的有毒成分,以确保药材的安全性。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让中药更适合治疗疾病,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1. 提高疗效: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草药的性能,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例如,炮制后的草药可能增强药物活性成分的溶解度,促进其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

2. 降低毒性:许多草药在未经炮制前都含有一些有毒成分,经过炮制后这些有毒成分可以得到有效地去除或减少。

中药的炮制过程可以改变草药中化学成分的构成,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使其更安全可靠。

三、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1. 炙烤法:炙烤是应用较多的炮制方法之一。

通过将草药放在火上进行炙烤,可以改变其属性和化学成分。

炙烤草药可以增强其温热性质,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2. 焙炒法:焙炒是将草药放在锅中炒熟,使其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或褐色,同时去除草药中的水分。

焙炒后的草药性味较炙烤法更为柔和,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病症。

3. 深加工法:深加工是对一些产地特定的草药进行特殊处理的方法。

例如,通过蜜蜂采集蜂蜜和花粉,使其与特定的草药发生反应,产生新的药效和功效。

深加工后的中药通常具有更长的保存期限和更好的疗效。

四、中药炮制的影响因素1. 草药本身的性质: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性质和功效,要根据其本身的特点来选择炮制方法。

对于温凉药,可以选择炙烤法增强其温热性质;对于寒凉药,可以选择焙炒法使其更加温和。

中药材的炮制

中药材的炮制
继承与发展时期
药典中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
制通则” 编写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 药炮制法汇典》等炮制专著 建立炮制研究机构, “七五”、“八五” 期间,列入国家研究课题的有何首乌、大 黄、半夏、棕榈、斑蝥、马钱子等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炮制饮片厂建立,探索炮制原理,改革工 艺设备,使理论和技术更完善
炒黄 火力:文火 火候:炒至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基本不变 ,或有爆裂 声,(种皮裂开),或有香气溢出或体积膨胀。 目的: 1. 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增强疗 效。例: “逢子必炒”。王不留行:文火炒至 大多数爆成白花。 2.缓和药性,如牵牛子。 3.利于保存,如芥子。 4.矫臭矫味,如九香虫。
炒焦:火候:炒至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
分类(据辅料不同) a.酒炙:药物与酒拌炒的方法。适用于活血化 瘀、祛风通络药。 目的: 1. 缓和药材寒凉之性,引药上行。如 黄连、大黄。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 3.矫臭矫味。如蛇类药。 用量 : 黄酒 10~20kg 或 5~10kg 白酒 /100kg 药 物
E:炙(加液体辅料炒)
药材同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 组织内部。
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 两者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加固体 辅料炒法是用固体辅料,炙法是用液体 辅料,并要求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 (发挥辅料的药理作用)。加辅料炒的 温度较高(文、中、武火),时间较短; 炙法的温度较低(文火),时间较长。
川乌、草乌

生品含乌头碱0.1% 双酯型乌头碱中毒剂量0.2-1mg 致死量3-4mg 半夏 姜制、白矾制 巴豆 去油(剩下油约15%)缓和泻下作用 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 桅子不炒焦,服后易呕吐。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性或改变其性能,使其更适合治疗疾病。

以下将介绍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1. 炒制(焙制)炒制是将草药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强其功效。

例如,炒制的人参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滋补作用。

2. 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加其药效。

蒸制可以使草药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提高疗效。

如蒸制的枸杞子可增强滋补肝肾的功效。

3. 水煮水煮是将草药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再炖煮,以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多种草药,如水煮的桑叶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止咳清热的功效。

4. 捣碎捣碎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提取药效。

捣碎的黄连粉可以直接服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5. 曝晒曝晒是将草药放在阳光下晒干,以去除水分,增强草药的保存性能。

曝晒的天麻能够提高其镇静安神的功效。

6. 晒黑晒黑是将草药放在太阳下晒黑,以改变其性能或提高其药效。

晒黑的当归能够增强其补血活血的效果。

7. 发酵发酵是将草药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变其性质。

发酵的红曲米被广泛用于制备中药,能够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降脂作用。

8. 浸泡浸泡是将草药放入水或酒精中浸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

譬如,浸泡的干姜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的症状。

9. 蒸馏蒸馏是将草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以提取其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

蒸馏的薄荷油能够提高其镇痛和解毒的功效。

10. 醋制醋制是将草药放入醋中浸泡,以增加其酸性,提高药效。

醋制的山楂能够促进消化,改善胃口。

总结: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炒制、蒸制、水煮、捣碎、曝晒、晒黑、发酵、浸泡、蒸馏和醋制。

这些方法能够改变草药的性能或增强其功效,使其更适合治疗不同的疾病。

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以确保炮制的草药质量和疗效。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的安全
二、增强药物的作作,提高临床疗效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
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常用炮制方法
(一)净制
(二)切制:净制后的药材经软化处理,采用适合的切制工具或机械把药物制成一定类型规格的饮片。

目的是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
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的称量。

(三)炮炙:
1、炒: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清炒法。

2、炙是将药物与定量的液体辅料拌润并炒至一定的程度,使辅
料渗入药物内部
3、煅是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中煅
烧的方法。

直接放在炉火上而不密闭加热者为明煅,多用于
矿物或甲壳。

还有煅淬法律。

4、煨
5、煮
6、蒸
(四)其他
1、弹是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开片刻,立即取出
2、制霜:药物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松散粉末或细小结晶或煎成
粉渣的方法
3、发酵:将药物与辅料拌匀后,置于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
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
4、发芽:使其萌发幼芽
5、水飞:取净药材,置于容器内,加适量的水共研细,再加多
量的水,搅拌,倾出混合悬液,残渣再按上汉反复操作数次,
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一、中药炮制的概念二、中药炮制的目的1.提高药物效价2.降低药物毒性3.改变药物性能4.利于药物制剂三、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1.炒制2.煮制3.蒸制4.浸制5.发酵6.炮制四、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意义1.提高药物疗效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3.提高药物稳定性4.适应不同病症的治疗需求正文: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我国就有悠久的历史,而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改变药物性能以及利于药物制剂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炮制不仅改变了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还影响了药材的生物活性,从而使药物更具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1.提高药物效价:通过炮制,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药效。

2.降低药物毒性:某些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毒性,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改变药物性能: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使药物更适合患者的病症需求。

4.利于药物制剂:炮制后的药物更容易制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三、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1.炒制:通过加热使药材表面干燥,提高药物活性,如炒麦芽、炒酸枣仁等。

2.煮制:将药材与水共煮,提取有效成分,如煮附子、煮石膏等。

3.蒸制:利用水蒸气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如蒸首乌、蒸黄精等。

4.浸制:将药材浸泡在液体中,使其充分吸收液体,如浸酒、浸醋等。

5.发酵: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改变药物成分和性能,如发酵甘草、发酵陈皮等。

6.炮制:将药材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干燥、收缩,如炮姜、炮附子等。

四、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意义1.提高药物疗效:炮制后的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经过加工、烘干、加工等一系列步骤后制成成品药材的过程。

炮制方法的不同,可使药用价值、药效、毒性及使用方法发生变化。

中药炮制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炒:将药材用旺火炒制,使其茎、枝、叶、果实等外部表皮变为褐色,尤其是将寒凉的药材炒制后,使其温热性质得以发挥。

如枸杞子、苦参、罂粟壳等。

2. 焙:将药材用文火烘干,使其外观颜色变深,清理杂质,提高药材品质和保存时间。

如冬虫夏草、茯苓、木瓜等。

3. 晒:将药材晒干,除去水分,避免霉变,如制茯苓、红花等。

4. 泡:将药材在水中泡制,使其能溶解出药效物质,如银柴胡、葱白、桂枝等。

5. 蒸:将药材放在特定容器中蒸制,如制制水牛角制末、制三七粉等。

6. 煎:将药材用水煮开后加入药材,将其煎成浓汁后使用,如乌骨鸡、茵陈蒿等。

7. 醋制:将药材加入醋中浸泡,醋可以溶解药材中的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等物质。

如枸杞子、菟丝子、石斛等。

总之,中药炮制的方法十分多样,不同的方法可以使中药发挥出不同的功效。

重要的是在使用中药时,要按照药方,精准的选配、精细的炮制,以充分发挥药物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
自神农炎帝尝百草,我们的祖先踏上了对本草药性的探索之路。

万千本草原是花果草木,长于自然,物竞天择,进化赋予的五味寒热,皆非为人而生,祖先遍尝百草,参悟天道,取药偏性祛病疗伤。

人们采得草药之后为了服用方便,将药物清洗,而后擘成小块或捣为粗末,这些净选切制操作便是中药炮制的萌芽。

炮制古称“炮炙”,两个带火的字,可以看出早期中药在净选切制后多采用火来加热高温处理,炮生为熟,逐渐形成中药炮制的雏形。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对本草药性的求索之路不断向前,增效、减毒,甚至改变药性是药人永恒的修行。

切制,把药物切成一定规格,便于进行其他炮制,基本的操作往往决定了最终的疗效,各地针对自家道地药材特性发展出了各具特点切制方法,其中尤以江西帮最具特色,光切制用刀具就有多种,铡刀、片刀、刮刀、雷公刨各有专长,静心运刀,药人们能将一寸长白芍切成三百六十片,造就了白芍飞上天的传奇。

最初的炮制起源于对火的掌握,急炒慢煴的过程使中药发生蜕变,而火候的拿捏存乎药人一心。

血余,指人的头发,经过炮制闷煅成炭方能入药,在无法精准测温的年代,中药前辈摸索出以大米变色为度,巧妙的掌握了制炭存性,不令灰化的法门,一场高温让原本平平无奇的头发化身止血良药。

火赋予了药人变换性味的能力,但炮制之道又岂止用火一法,水飞即是水制炮制法中很有特色的一种方法。

雄黄,治疗痈肿疔疮良药,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但雄黄遇热会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砒霜),为避免炮制中的摩擦等产热因素,先辈创制水飞法,将雄黄粗粉加水共研后利用粗细粉沉降速度不同逐步制得极细粉末,大大降低可溶性砷盐的含量,从而减少毒性。

火有文武,水有冷热,取法阴阳,水火既济,中药炮制更有水火共制。

地黄,你不一定见过吃过,但中国人一定听说过六味地黄丸,这首千古名方中用熟地黄滋阴补血,不过它的前身——生地黄却又是另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

地黄的块根自地下挖出后自然生晒烘干即为生地黄,然后取生地黄加黄酒隔水蒸,直至内外黑而润,味由略苦转而甘甜,干燥即成熟地黄。

在长时间的蒸制,热气氤氲中地黄完成了自凉转温,从泻变补的升华。

当本草的多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同一种药物,经历不同炮制,药效即发生变化,甚至是毒是药须在这一转化中寻得答案,这是本草与药人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