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数据处理2013

合集下载

大型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大型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沉降观测点采用 Ф36mm 的圆钢预制 ,一 端 加 工 成 球 形 作 为 观 测 立尺点,如图 3 所示。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观测点设在一层指 定柱上高出地坪面 20~40cm 处。 基准点及观测点埋置好后,应注意保 护,严防碰动和破坏。
1 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选取与布设
1.1 基准点埋设 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
图 1 水准基点埋设断面
1.2 沉降观测点埋设 沉降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
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因此,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 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 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 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 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 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工 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 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年 第 1 期
图 4 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
表 1 第十五期变形监测点高程值
图 5 沉降点沉降趋势图
点号
高 程 值 /m
与前期观测值之差/mm 与首次 观测 值之差/mm 4 结 束 语
1)高程联测 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 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沉降点的观测 根据工程施测方案及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该在观测点设置稳固 后及时进行。 按《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 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采用往返测量或单程双测站观测,并形成 水准闭合环,各沉降观测点要位于水准闭合路线上。 首次观测应独立 进行两次,以提高初始观测值的精度及成果的可靠性。

变形观测应急预案

变形观测应急预案

一、前言变形观测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形观测数据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施工、运营期间,对各类建筑物、桥梁、隧道、大坝等工程进行变形观测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本预案的实施。

- 指挥长:单位负责人- 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2. 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变形观测数据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

- 组长:技术负责人- 成员:观测人员、维修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四、应急响应流程1. 信息报告:发现变形观测数据异常时,观测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响应小组报告。

2. 应急启动:应急响应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3. 现场勘查:应急响应小组到达现场后,对异常情况进行初步勘查,判断可能的原因。

4. 应急处理:- 如确定为观测设备故障,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设备;- 如确定为外部因素导致,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固、修复等;- 如确定为结构变形,根据变形程度,采取临时加固、停工观察等措施。

5. 情况汇报:应急响应小组将应急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6. 应急结束: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急响应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申请,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五、应急保障措施1. 设备保障:确保观测设备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2. 人员保障:加强观测人员、维修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应急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观测设备、维修工具、防护用品等。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确保我单位在变形观测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各类紧急情况,保障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变形监测试题

变形监测试题

变形监测试题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课程“变形监测与分析”
试题(开卷)
将下列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并作答
1. 简述目前建筑物基坑变形与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法。

(15分)
2. 简述D-INSAR 技术用于沉降监测的数据处理流程及目前存在的局限性。

(15分)
3. 简述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的基本原则、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5分)
4.简述工程变形监测的特点与技术要求。

(15分)
5.举例说明GPS 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15分)
6.某近水平煤层采用走向长壁法开采,冒落法管理顶板。

开采厚度4.0m ,开采宽度120m ,走向方向已达到超充分采动,采深H=200m 。

已知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为下沉系数0.70,主要影响角正切=βtan 2.0,拐点偏移距H S 05.0=。

试用概率积分法预计(1)地表移动盆地倾向主断面上的下沉量并绘出下沉曲线,并分析其下沉特征。

(2)绘出地表倾向主断面的倾斜和曲率曲线(15分)
7.结合课程内容及本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自列一个题目,介绍该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0分)。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变形监测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实时观测和分析建筑物、桥梁、坝体等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可用依据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首先,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应从数据采集的角度出发。

在进行监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和仪器设备,如全站仪、位移传感器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点,以覆盖结构的重要部位和关键位置,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全面。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或仪器故障导致的数据失真。

其次,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控制。

在数据处理前,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筛查和清理,剔除异常值和明显错误数据。

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和信度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评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去趋势处理和周期性处理,以消除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提取出变形的趋势和规律。

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形速率等指标,以量化变形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此外,还可以对某些关键位置的变形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绘制等值线图或变形云图,以直观显示结构变形的分布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预测和评估结构未来的变形趋势和稳定性。

此外,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时,还需要进行案例比对和评估。

通过与历史数据、设计数据或模型仿真数据对比,评估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监测数据进行跨结构比对,建立监测数据的统计模型和分析模型,为今后类似结构的变形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需要从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参考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参考

参考书目:《工程测量》(李青岳、陈永奇)《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大出版社)1 变形监测的概念,目的,意义?概念: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目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获得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几何分析),同时还要解释变形的原因(物理解释)。

意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掌握各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学上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 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对可能产生变形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体的统称)3 引起变形的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自然因素工程自身与工程有关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等)(1)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会破会地壳上部平衡,造成地面变形。

(2)人口密集的地方大量抽去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3)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移动。

(4)地壳中的应力长期的积累,引起地壳位移甚至地震 (5)与工程本身相联系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产生。

4 变形体的范畴:全球性变形研究(空间大地测量)、区域性变形研究(GPS、INSAR)、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及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

5.变形监测的内容及其分类分类:(1)按研究范围分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局部性的(2)按时间特性分类:运动式(变形总趋势朝一个方向)、动态式(观测主要得到振动的幅值,周期等信息) 静态变形: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占多数; 动态变形:变形体空间位置在外力作用下,在某一时刻的变化.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和民用建筑:对于基础而言:内容是均匀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本身而言:是倾斜和裂缝观测; 对工业企业等各种设备而言:是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对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观测瞬时变形、可逆变形、扭转; (2)水工建筑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浸润线)以及裂缝观测(3)钢筋混泥土建筑物:外部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伸缩缝的观测 内部观测(4)地表沉降:定期进行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2
0 000 0 000
0 94618 - 0 8186
1 982 10 1 982 11
0 000 0 000
2 398 0 23980 74
0 000 0 000
0 73926 1 37736
198212 0 000 23982 12 0 000 - 0 7365
第 27卷 第 8期 2011年 4月
甘肃科技 G ansu Sc ience and T echnology
Vol 27 N o 8 A pr 2011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杨林
(甘肃省测绘工程 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无论是在测量 工程的实践上主要用于检查 各种工 程建筑 物和地 质构造 的稳定 性, 及 时发现 问题, 以便采 取 措施; 还是在科学研究 活动上用于包括更好理解变 形的机 理, 验证有 关工程设 计的理 论和地 壳运动 的假说, 以及 建 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其变形观测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 云南地区 跨断层形变 过去 20 多年观测 数据 (从 1982年 2月 ~ 2005年 7月 )进行处理与分析, 得出了相应地形区 域的跨 断层地 应力积累 情况, 并与 过去二十 多 年云南当地地震情况联系在一起分析, 得出了其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变形观测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地应力 中图分类号: TD 842
1 变形观测
1 1 变形观测的概念及目的 在测量工程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 变形观
测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在测量工程的实践上主要用 于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 及时 发现问题, 以便采取措施; 在科学研究活动上用于包 括更好理解变形的机理, 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 和地壳运动的假说, 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 论和方法。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HCZJ-6标段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暂行)中铁九局集团公司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O年八月衢州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DZ2标段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暂行)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审定:年月日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登庄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4月普兰店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暂行)1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的总体原则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三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

建立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

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

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与三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三等水准基点上。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观测人员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1.1 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1)水准基点的布设所有的设计院提供的点均可作为水准基点,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如需要增加水准基点,应将基准点设置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也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基准点。

(2)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足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基准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均大约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不大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方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3)工作基点网的校核和复测观测过程中,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联测校核。

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

1.2 沉降变形工作基点网和观测点的主要技术要求(1)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表1-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2位移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1-4的规定执行。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变形监测: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支护和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称为监控量测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向上的垂直位移叫做上升,而向下的垂直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垂直轴线偏离其设计位置时,叫做建筑物的倾斜。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叫做平面监测网也叫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叫做高程监测网也叫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叫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原则针对性、完整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内容变形监测方案有哪些内容:1监测内容2监测方法和仪器3监测精度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4监测期限和频度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6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沉降产生的原因1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2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3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4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方法一
对于观测数据序列
描 述该序列数据的变
化为
这样有N个观测数据可得N-2个 。这时,由 值可计算序
列数据变化的统计均值 和均方差 :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根据 偏差的绝对值与均方差的比值

时,则认为 是奇异值,应予以舍弃。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2)方法二 对于观测数据序列 测,其表达式为: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3.计算局部检验统计量与假设检验 由于B检验法、 检验法、 检验法之统计量中,所不同的只是
故可先计算公共部分。由于观测值独立,可先求得:
显然
,它所相应之观测值为 。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1)B检验法 因模拟时一测站水准中误差为0.13mm,故单位权中误 (12个测站水准测量的中误差)为±0.45mm。
1)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得计算是否有误 2)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参见§4.3中的算例 3)原始实测值的逻辑分析。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黄声享 尹晖等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逻辑分析:指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的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 的可靠性。
一般进行以下两种分析: ①一致性分析: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从
核对和复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 进行各项改正计算; 验算各项限差,在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后,
方可进行计算。
第一节 概述
4、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检验:粗差剔出;超限误差检验;稳 定性分析
平差处理:经典平差;自由网平差;秩亏 网平差;拟稳平差等
成果整理:数据整理;绘制过程线;等值 线图;变形值分布剖面图等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7.1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在逻辑分析中,若新测值无论展于过程线图或相关图上, 展绘点与趋势延长段之间 的偏距(见图4-3)
都超过以往实测值展绘 点与趋势线间偏距的平 均值时,则有两种可能, 即该测次侧值存在着较 大的误差;也可能是险 情的萌芽。这两种可能 必须引起警惕。
;M为在一
个季节性周期i中所包含的时段数,如以一年为周期,每月观测
一次,则M=12。
E)多面函数拟合法
多面函数拟合曲面的方法是美国Hardy教授于1977年提出并
用于地壳形变分析,这种方法认为任何一个光滑的数学表面总可
用一系列有规则的数学表面的总和以任意的精度逼近。
5 小波变换用于信噪分离
1 小波分析发展历史 1807年 Fourier 提出傅里叶分析 , 1822年发表
3)利用B检验法或 检验法、 检验法对原假设进行统计 检验。当原假设被接受,则认为监测网观测值中未包含有超限差 否则,观测值 被认为受到超限误差的影响,应予以剔除。
4)在原假设被拒绝时,剔除观测值 重复步骤1)~ 3), 直至没有超限误差存在的可能(即接受原假设)。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频率:提取信号中时间A的比较慢速变化,称较低频 率成分;而提取信号中时间B的比较快速变化,称较 高频率成分。
小波基表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
傅里叶变换 (Fourier)基
小波基
时间采样基 “时频局域性” 图解:Fourier变换的基(上)小波变换基 (中) 和时间采样基(下)的比较
小波分析在测绘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2、数据处理要求:
观测值中不应含有超限误差,观测值中的 系统误差应减弱到最小程度。
合理处理随机误差,正确区分测量误差与 变形信息。
多期观测成果的处理应建立在统一的基准 上。
按网点的不同要求,合理估计观测成果精 度,正确评定成果质量。
第一节 概述
3、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测,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 的系统性。 ③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线下作一系列的观 测,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 偶然性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变形监测中,由于变形量本身较小,为了区分变形与误差, 提取变形特征,必须设法消除超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从而要 进行监测资料的检核。
监测资料检核的方法: 外业:任一观测元素(如高差、方向值等)在野外观测中 均具有本身观测的检核方法。如限差所规定的水准测量线路的闭 合差,两次读数之差等。 内业: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
§1 概述 §2 变形观测资料的预处理 §3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 §4 变形分析与预报
第一节 概述
1、数据处理目的:
观测成果计算、分析时,首先应该 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预处 理),再根据最小二乘对控制网和观测 点进行平差计算,对测量点的变形进行 几何分析与必要的物理解释。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一元回归处理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两个变量x 和y间若存在一定的关系,则通过试验分析所得数据,找出两 者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 同一正态分布
(1)
是随机误差,一般假设它们相互独立,且服从

为了估计(7-1)式中的参数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3) 检验法 由于观测值之间互相独立,故有
利用公式
可得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统计量

,故拒绝原假设。怀疑 包含超限误差。
剔除具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 后,需对其余观测值进行检核。 对于本算例。检核结果表明,其余观测值中不再包含有
超限误差。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一、奇异值检验方法(3倍中误差;2种)
因数阵为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假设点1的高程为H1,点2,3,4之高程为x2,x3,x4且 设H1=0,则误差方程可写成: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法方程系数阵和常数项向量为:
2.解法方程式,求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计算求得 故拒绝原假设,认为观测值中包含超限差观测值。
例如歌唱信号:是高音还是低音, 发声时间长短、起伏、旋律等。从平稳 的波形发现突变的尖峰。小波分析是利 用多种 “小波基函数” 对 “原始信号 ” 进行分解。
小波的时间和频率特性
时间A
时间B
运用小波基,可以提取信号中的“指定时间”和“指定
频率”的变化。
时间:提取信号中“指定时间”(时间A或时间B)的 变化。顾名思义,小波在某时间发生的小的波动。
算例 设有图4-4所示的形变监测水准网,图中箭头表示观测
方向,圆圈中数字表示测站数。水准测量一测站之中误差 。通过观测获得观测值向量(单位:mm)
试检验观测值向量中是否包含超限误差。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解: 1.组成误差方程和法方程 取12站之水准测量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则观测值权阵与协
式中,
——效应量,
——时间。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B)拉格朗日内插计算 对变化情况复杂的效应量,可按下式
式中,y——效应量,x——自变量。 C)用多项式进行曲线拟合
在用上式时,式中方次和拟合所用点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选择。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D)周期函数的曲线拟合
式中, 为时刻 的期望值; 为频率,
变化趋势上推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手段有绘制时间-效应 量的过程线图和原因-效应量的过程线图。 ②相关性分析: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有内在物理联 系的相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如图4-1所示的垂线对建筑物不 同高度处进行挠度观测,挠度值为 ,对应的测点为 。 如图4-2所示的大坝变形监测,图中描述了3个坝段一年的 水平位移过程线。
它们的估值分别为
,称之为回归方方程的回பைடு நூலகம்系数,
则可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回归值 与实际观测值 之差
(3)
表示出 与回归直线
的偏离程度。
用回归直线求因变量估值的中误差用下式计算:
(4)
求回归直线的前提是变量y与x必须存在线性相关,否则所 匹配的直线就无实际意义,线性相关的指标是相关系数 ,
若显著水平为0.05,则分位值
,因
故拒绝原假设,怀疑 中含有超限误差。
§7.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2) 检验法 由平差求得的改正数向量 与观测值权阵P,可以计算求得剔 除粗差前的中误差估值为
由此得
在自由度为2,显著水平为0.05时查表得 分位值
。,可计算
因为
故 拒绝原假设。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热传导解析理论”论文 1910年 Haar 提出最简单的小波 1980年 Morlet 首先提出平移伸缩的小波公式,用于
地质勘探。 1985年 Meyer 和稍后的Daubeichies提出“正交小波
基”,此后形成小波研究的高潮。 1988年 Mallat 提出的多分辨度分析理论(MRA),统
一了语音识别中的镜向滤波,子带编码,图象处理中 的金字塔法等几个不相关的领域。
式之估值中误差s=0.33)。如果在当时观测时即采用(7)式进
行统计检验,则对这些观测值可立即进行复测,以免以后分析时
产生疑问。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1)超限误差检验
观测量——偶然误差 如何检验超限误差?——假设统计检验方法 (数理统计)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变形分析与预报:回归分析法 ;确定函数 模型法
第一节 概述
5、数据处理发展(待续)
第二节 变形监测资料的 预处理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