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学设计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2.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教学新课1.基础知识(阅读“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1.2 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2.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教学新课1.基础知识(阅读“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1.2 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实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实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实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

2.掌握果酒和果醋的酿造过程。

3.培养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1. 果酒的酿造原理果酒的酿造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分解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在酵母菌作用下,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酵母发酵,能够提高果酒的酒精度数。

2. 果醋的酿造原理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和醋酸菌,将含有糖分的果汁酿制成含有醋酸的果醋。

一般果醋制作分两步,第一步是将糖转化成酒;第二步将酒转化为醋酸。

酿造果醋需要注意的是,酿制时间太短会使果醋味道鲜美程度欠佳,时间过长则会使果醋味道过重和颜色发黑。

三、实验器材1.酸度计2.活性干酵母3.果汁(选用当季水果制作,水果大约需要1公斤)4.空气密封的容器5.醋酸菌培养液6.引流装置四、实验步骤1. 果酒的制作步骤1.取适量新鲜水果,做好清洗和消毒,去除果皮和果核后取果汁,通过酸度计确定其PH值。

2.根据果汁PH值适量加入酵母。

活性干酵母是辅助酵母发酵的,可以提高果酒的口感和酒精含量。

3.把制作好的果汁和酵母混合,倒入空气密封的容器中,放置于暗处,温度维持在20℃左右。

4.在发酵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2-3天)要轻轻晃动一下容器,使酵母和果汁更好地混合。

5.一般发酵2-3周,当果酒整体浑浊,容器中二氧化碳泡沫少时,便可以停止发酵了。

用酸度计检测果酒的酸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6.把果酒过滤后,装入瓶中,放置于常温下坚持1周,即可享用自制纯天然果酒。

2. 果醋的制作步骤1.准备适量的水果,清洗后去皮,切成小块。

一般需要1公斤水果。

2.将剁碎的水果放入引流装置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菌液。

3.容器密封后,放在阴凉处,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即可酿制出水果醋。

4.取出过滤器,将水果醋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如果有必要,可根据个人口味再次调整醋点。

五、实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发酵过程中,果酒或果醋出现异味或有沉淀物怎么办?可能是过多的氧气、蛋白质和胶体物质沉淀所致,可以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本课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二、相关知识连接:如图所示表示酵母菌细胞的构造模式。

请据图回答:(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生物。

(2)写出1、3、5的结构名称:1 ,3 ,5 。

(3)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完成图示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4)图中的酵母菌正在进行生殖。

(5)用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各酵母菌S.Cerevisiae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倍体。

(6)酵母菌细胞分裂的意义是()A、产生新个体B、增加生命活力C、增加变异性D、改变遗传性(7)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三、知识体系:(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分类:2。

生长发酵的条件:生殖方式:温度:PH:代谢类型:分布:(二)。

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分类:生殖方式:代谢类型:来源:2.条件:温度:当氧气和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____________,即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糖原不足时醋酸菌将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再变为醋酸。

(三)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酒果醋四、知识探究:1.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2.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4.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6.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的确定由于学生在生物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对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也掌握得比较清楚,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并能付诸于实践,完成果酒和果醋制作并掌握基本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先请学生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会探索过程,认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內容教学策略学主讨论,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幻灯片、圈片介绍果酒果醍的制作育法由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教师进行提示’材料的选择和处理,防止发酵被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对学主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对课题逬行延伸学习阶段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生活中的现象设问:1. “欣赏有很多方式,品华东庄园,体会人生魅力……”这是一则推销葡萄酒的广告词,美酒飘香,韵味十足。

你知道这样的美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吗?2.酸度较低的果醋是一种新兴的饮料,适量饮用可思考并鼓励学生去探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三、具体教学过程导学以降低血压,还可以美容养颜等,在享用它们的同时,你想知道果醋是怎样酿造出来的吗?介绍1、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Q T 2C2H5OH+2CO(展示幻灯片)请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生活场所。

2、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GfOH+S CH3COOHH2O了解果酒、果醋的制作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实验开展打下良好的铺垫。

1、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

主动探索, 设计实验。

成果的展示及分析与评价结果课题延伸2、分小组探讨发酵装置的设计。

讨论书本所列两位同学所使用的发酵装置,看他们的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讨论并设计本小组的发酵装置。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选修1》总的来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本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能力,而课题1果酒果醋的制作则更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深有体会的一个课题,本课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实验条件下制作传统的发酵食品,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理解其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知道果酒、果醋制作所需的菌种;b、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会写反应式;c、说出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正确理解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a、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自行设计果醋制作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b、课下延伸:自制各种果酒和果醋;c、在学习中体会已有知识的不足和进一步探究、拓展的必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四、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果酒制作的原理2、反应方程式3、酒精发酵的参与者---酵母菌4、发酵所需的条件1、教师展示自酿葡萄酒(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均可展示),激起学生的好奇,然后让学生观看制作葡萄酒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实验。

2、教师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发酵原理: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再利用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厌氧和微酸性条件下,转变成酒精。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如下:4、教师讲解发酵所需要的适宜条件,介绍传统发酵方式,并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

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设计思路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从能力上看: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4)设计简单的生产果酒果醋的装置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课题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知识储备】【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果酒制作的原理(1)发酵所需的适宜条件:温度:18℃~25 ℃,20 ℃左右是最适宜温度pH值:4.0~5.8为最适pH值,在最低pH=2.5,最高pH=8.0时尚能生存,但生长极其缓慢而且容易死亡。

(2)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果醋制作的原理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其反应式:C6H12O6 →3CH3COOH若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2C2H5OH+O2 →2CH3CHO+2H2O2CH3CHO+O2 →2CH3COOH【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设备及用品:1. 5~10L的大瓶2.适合于瓶口的软木塞或的一大团棉花橡胶塞,或压紧3.有弯曲的安全玻璃管4.过滤器5.纱布6.多功能榨汁机或研钵及杵7.若干带瓶盖的小口瓶材料用具紫葡萄;新鲜酵母或干酵母等时间安排安排在9月或10月进行:正值收获季节,葡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实验流程图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设计特色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来体验科学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从这个实验开始,引领学生进入
生物科技的新境界。在《标准》中明确指出: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
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
试管 振荡混匀
滴加重铬酸钾( 3 滴)

这节课完成了果酒制作的探究, 对于果醋制作的学习, 我让学生课下通过比较果酒与果
4
醋制作的不同, 自学果醋制作。 这样设计不但节约课堂时间,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
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新课标要求, 倡导探究性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两大亮点: 第一: 问题探究教学: 通过设置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探
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高二下学期完成的, 暑假开学确实有很多同学拿着自
己酿造的果酒让老师品尝,有的同学酿制的果酒品质还相当好!
《标准》在本模块中的课程
设计思路中指出: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
探究的能力, 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1. 1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
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教学要符合 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 通 过对设计的层层递进的有效问题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使探究 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 1)这种市售的果酒装置中 U 形管的作用是什么?
既能排气,又可以防止氧气和杂菌进入发酵液。
( 2)如果 U 形管中装有石蕊溶液,会有何现象? 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碳酸,使石蕊变红
( 3)这种有排气管的装置发酵液能装满吗?为什么?
不能,会导致发酵液外溢,使瓶口等处被杂菌污染。
通过对不同装置的认识和探究问题的层层深入, 不但很好的突破了课题难点, 同时也培
发言也很积极。 最后 1 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
图1 过渡: 我们设计了实验流程, 但我们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进行发酵?果酒制作中对装置
有什么样的要求?提示学生从果酒制作的原理思考问题。
1. 4( 2)发酵装置的设计: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 我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和问题导思的方法突破难
点。
首先让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 思考: 装置该如何控制无氧条件, 又能及时把二氧化
究问题,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第二:快乐教学,通过品尝果酒,了解果酒种类等环节,学生一直在轻松、喜悦的氛
围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激情很高,这种激情延续到课下,并有了实际行动,第二天很多学生
用饮料瓶或矿泉水瓶在进行果酒发酵, 并提出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这样的结果已超出
5
6.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 采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体验探究与自主构建相结
合的教学方式,辅以 PPT 教学手段。
7.教学过程 1.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在超市买了红葡萄酒,并自制了草莓酒,让学生代表品尝,瞬间学生的好奇心被 激发, 接着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蓝莓酒、 芒果酒和野刺梨酒等, 市场上的果酒可谓琳琅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君若问酒何处来,此功当属“酵母菌”

对于有关酵母菌知识的学习,主要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繁殖、分布和新陈代谢五个
方面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师生共同总结酵母菌两种不同的呼吸作用方式:
C6 H12O6+6O2+6H 2O → 6CO2+12H 2O+ 能量
1
C6 H12O6 → 2C2H 5OH+2 CO 2+少量能量 老师提出问题: 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代谢产物是酒精? 理的学习。
(无氧条件) 以引出果酒制作原
1. 3 果酒制作的原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总结: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6H12O6 → 2C2H 5OH+2CO 2+少量能量 果酒制作时应给予的温度、空气条件: 温度: 18- 25℃ 空气:缺氧 过渡:了解了果酒制作的原理,有了制作依据,我们学习具体的制作过程。
④榨汁后装入发酵瓶。(预留 1/3 的空间)
⑤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 18-25℃)下发酵。
⑥简易装置 1-2 天排气一次。(拧松瓶盖)
8.课题延伸 : 提出问题:果酒制作过程中是否酒精产生了酒精?我们该怎样检测?
学生阅读教材 p5 页,总结检验方法:
发酵液( 2ml ) +3mol/LH 2SO4(3 滴) 荡,观察颜色变化
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 4( 3)实验过程: 为了方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 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师
生共同总结了具体的实验过程:
①对发酵瓶、纱布、榨汁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②取适量葡萄,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③用清水冲洗葡萄 1-2 次除去污物。(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
3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 学生充分理解了果酒装置设计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也加深了
对果酒发酵过程的认识。
选修一的内容是: 生物技术实践 ,而本课题又是选修一的第一个课题, 为了使技术和实
践相结合,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果酒装置图
4:
图4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图 4 装置,我又设置了这样的探究问题:
1. 4 制作果酒的实验设计: 1. 4( 1)实验流程示意图:
学生阅读教材 P3 页,自己总结: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果酒
该课题为技术实践, 虽然知道了实验流程, 但在真正的实践操作中, 学生可能还会有很
多问题, 所以在该内容的学习中我设置了实践中两个常见问题:
①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
是先去除枝梗?为什么?②如果没有榨汁机怎么办?学生讨论很踊跃, 达成共识:①先冲洗,再去枝梗。对第②个问题方法更多:其中图示 方法。
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这就是说, 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 还要求学生了解生
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
STS 教育。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
结果是对这一指导思想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教师培训手册》
3
装置,我同样设置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充气口
排气口
出料口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图3 ( 1)实验室制作果酒的基本装置上排气口、充气口、出料口各有什么作用? 充气口:在酿酒的初期泵入部分氧气。 排气口:排除酒精发酵时产生的 CO2 气体,平衡容器内外压力。 出料口:取样监测菌体数量或酒精浓度,排放废料。 ( 2)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 3)装汁时为什么要预留 1∕ 3 的空间? 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 获取更多的菌种; 可以缓冲气体产生的压力, 以防发 酵瓶爆裂,并可有效防止发酵液溢出。
碳释放出来? (这是装置设计的关键) 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 有的学生已经在画装置示意
图,并且思路相当好,有的同学思路没有完全打开,提示他们阅读
P3-4 页【资料】内容。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后,出示最简易的发酵装置图
2:
2
图2
并提出下面三个问题:
( 1)发酵过程中,每隔 12h 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为什么?
对巴斯德的鹅颈瓶也已有初步了
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4.课题目标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5.课题重、难点 5. 1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5. 2 课题难点:设计制作装置及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STS教育,培养学生具有
实战演练的本领, 而这一能力的培养, 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这样的实验只能在实验
室完成一部分或可以在家完成甚至可以在假期完成,
因此, 教师要注意课堂引导, 既要规范
实验的程序,又要充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一中已学过酵母菌的结构和呼吸作用方式,
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 CO2,瓶盖拧松放出 CO2
( 2)此后再将瓶盖拧紧,目的是什么?
防止进入 O2,继续进行酒精发酵
( 3)分析此发酵装置不足之处是什么?
易被杂菌污染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上图
2 装置可以,但不是最好的,鼓励学生设
计出更科学的发酵装置。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出示图
目,学生立刻跃跃欲试,求知的欲望更强了,这时简单介绍果酒的保健和美容价值,并适时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果你的父母每晚在睡觉前能品上一杯你亲自酿制的美酒,
那将是一
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1. 2 认识酵母菌 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提出问题:美味的果酒是如何酿制?果酒酿制过程中的功臣是
谁?学生经过简单回忆, 得出: 酵母菌。 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我是这样把酵母菌引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