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

合集下载

古今字浅说

古今字浅说

古今字浅说古今字是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

先后出现在不同时代、表示同样意义而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叫古今字,它是由于部分汉字承担的义项过多影响交际而分化产生的。

古今字与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同源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标签:古今字古字今字引申义假借义同一个词或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时代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种先后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上而表示同样意义的一组字就叫古今字。

关于古今字的含义,目前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是以段玉裁的说法为代表,认为古今字是古今用字问题,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

段氏在《八部》“余”字下云:“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字”;后又在《言部》“谊”字下作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第二种观点认为古今字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孳乳现象,是从造字的角度来认识的,说的是本原字和今字。

我们普遍采用第一种说法。

王力先生认为古今字主要是由于上古汉字“兼职”太多,后代不断分化造成的。

其产生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文字的假借。

1.某字被借走,为本义另造新字。

如“队-坠”,“队”假借为“队列”义,为本义另造“坠”字。

“县-悬”,“县”本义为“悬挂”,假借为“州县”义,于是为本义另造“悬”字。

2.古字表本义,为假借义造新字。

如“齊”字,借为肚脐、剂方儿、齋戒、上升,后造“脐”“剂”“齋”①“跻”几个今字分别表示上述三项假借义。

“采-彩”,“采”本义为“采摘”,假借来表示“色彩”,为假借义另造“彩”。

第二,词义的引申。

1.原字表本义,为引申义造新字。

“景-影”,“景”,原义为“日光”,引申为与“光”相成的“影子”,为引申字造“影”字。

再如“解-懈”,“解”字引申为“散”义后,就造了“懈”字表引申义。

2.原字表示引申义,为本义造新字。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古今字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并且具有相同意义的汉字。

这些字在书写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音、义和用法基本相同。

古今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字是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现代汉字的样式。

然而,尽管在书写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一些基本的字形和字义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现代汉字的一部分。

古今字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些基本的日常用字,比如人、山、水、口、飞等。

这些字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没有发生变化,可以被广泛理解和使用。

例如,“人”字既可以表示人的含义,又可以表示“从哪个方向”;“山”字既可以表示山的含义,又可以表示“停车”的意思。

这些字是汉字基本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

古今字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

古今字也是汉字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字形和书写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书法作品,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今字的研究也对语言学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古今字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形状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于汉字教学来说,通过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加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古今字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并且具有相同意义的汉字。

这些字在书写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音、义和用法基本相同。

古今字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同时也对语言学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今字不仅是汉字书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汉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字举例

古今字举例

网上下载古今字举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选编二○○六年六月古字今字用例敖——遨《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敖:①游玩。

②地名。

反——返《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

”暴——曝《汉书·王吉传》):“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

”被——披《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披:披在身上。

辟——避《史记·张丞相传》:“高祖尝辟吏。

”避:躲避。

辟——僻《史记·范雎传》):“秦国辟远。

”僻:偏僻。

扁——匾《宋史·吴皇后传》:“梦至一亭,扁曰侍康。

”匾:匾额,匾牌。

禀——廪仲长统《昌言·损益》:“天灾流行,开仓库以禀贷。

”廪:官府发给粮米。

薄——箔《宋书·礼志一》):“蚕宫生吞著薄上。

”箔:养蚕的器具,像筛子或席子。

步——埠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糜而上下者曰步。

”埠:水边停船处。

采——彩《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

”采——睬杜荀鹤《登灵山水阁贻钓者》:“未声渔父闲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

”仓——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诗:“船仓周围各五尺。

”藏——脏王充《论衡·论死》:“人死五藏腐朽。

”倡——娼白行简《李娃传》:“长安之倡女。

”钞——抄《后汉书·公孙瓒传》:“攻钞郡县。

”抄:强取,掠夺。

蚩——媸《后汉书·赵壹传》):“孰知辨其蚩妍。

”蚩:貌丑。

臭——嗅《荀子·荣辱》):“彼臭之而无惬于鼻,尝之而甘于口。

”垂——陲《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边垂不丧。

”垂:边疆。

大——太《左传·昭公十九年》:“大子奔晋。

”大:太。

镫——燈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座,明镫熹炎光。

”镫:①油灯。

②盛熟食的器具。

度——渡贾谊《治安策》:“犹度江河亡维楫。

”度:渡过,越过。

队——坠《国语·楚语下》:“自先王莫队其国。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古今字与异体字

古今字与异体字

声符不同的异体字——线线、烟烟、时峕、 蚓螾
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剩剩 、 炮炮
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惭惭、和咊、鹅鹅、 杂杂 够—够
注意: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 如:置——寘
其二、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字。如: 游——游、酤——沽
其三、偶尔通用的字(用字时的通假字)。如: 剥——扑、蚤——早

—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八》
古今字与古文字、今文字
• 概而言之,古今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用来 记録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 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 字合称古今字。
• 古文字、今文字:隶变以前的文字称为 古文字,隶变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
避 躲开,避免。 姜氏欲之, 焉辟害? 《左传·隐公元年》
古今字与异体字
一、古今字
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常用 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一字多义的现象很普 遍,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 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 “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段玉裁的说法
通假字就是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用了一个
音同或音近的字。二字只有读音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的瓜葛, 于是我们就说它们是通假关系。
古今字突出了汉字的表意特点,由于同一字形所负载的意义 太多,于是在原有的形体上增加或改变意符,以便从视觉上把古字 与今字区别开来。
《说文》:“府,文书藏也。”即收藏文书的处所。后来引申 为脏腑义。《说文》无“腑”,但解说中以“府”来表脏腑义,如 “胆,连肝之府。”后因“府”所兼任的意义过多,又在“府”字 旁增加意符“肉”,另造今字“腑”,以从视觉上区别于古字 “府”。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惠,本义是“仁慈”、“恩惠”,借作“慧”。《列子·汤 问》:“甚矣,汝之不惠!” 生,本义是“生长”,借作“性”。《荀子·劝学》:“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距,本义是“鸡距”,即雄鸡跖后角质性的、突出像脚趾的 部分,通用义是“距离”,借作“拒”。《史记·项羽本纪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
罢——
“一对多”。原先字义完全不同,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取其中写法最简单的一个字作简体字来 表示所有的字。例如:
谷(山谷)、穀(庄稼) 丑(地支之名)、醜(美的反面) 干(盾牌)、乾(乾燥)、幹(才幹)、榦(树身)
另造一个简体字来表示所有这些字 :復(反復)、複(本义是“重衣也”)——复 發(射箭)、髮(头髮)——发
① 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例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膚—肤 ② 删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③ 草书楷化。例如: 會—会 東—东 書—书 韋—韦 當—当
④ 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例如: 禮—礼 啟—启 薦—荐 誇—夸 ⑤ 同音替代。例如:
穀—谷 醜—丑 後—后 徵—征
彊—强 、辠—罪、迻—移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3.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古今字。
常—裳 、雅—鸦 、邪—耶、猶—猷、谕—喻、 沈—沉
埜—野 、雚—鹳 、徧—遍、复—復、厷—肱
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 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1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12、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13、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的形体
(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正→征”“队→坠”“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责→债”“益→溢”“景→影”。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

(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

如“辟→避”“厌→餍”“与→欤”。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二者有交叉现象。

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字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是指一个古字由于含义较多,便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或改变偏旁,另造一个新字来分担古字的某个含义或引申义。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

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古今字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后来由于语言的发展,兼有“没有什么,没有谁”,“不要”和“不能”等意。

为避误会,在古“莫”字下面加一“日”字,另造一新字“暮”,用来表示古字“莫”的傍晚之意,“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这样,“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莫”叫做古字。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语言环境的长时间变化。

经过约定俗成,官方确定,就这样产生了。

要知道,壹万年的变迁会产生许多这样的字。

分类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也就是说,古今字分为两类:古字与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无关。

如罪人的“罪”,古字写作上面一个“自”字,下面加一个辛苦的“辛”,现在后一个字已不使用了。

今字是古字的演变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

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

“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又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一是字义完全相同,如:•K/块、••/法、墅/野、/饮等;一是字义部分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第一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

第二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是古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

汉字的孳乳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1.今字是由古字的本义产生的。

“莫”本义指日落天晚,“莫”假借用作无定代词,而它的本义另造了一个“暮”字。

再比如:止/趾、要/腰、衰/蓑、求/裘、匪/篚、其/箕、匡/筐、然/燃、益/溢、禽/擒等。

2.今字是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

比如,“景”本义指日光,引申指明暗形成的影子,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影”字。

再比如:弟/悌、解/懈、责/债、竟/境、坐/座、中/仲等。

3.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产生的。

“辟”,本义指法,假借义用作逃避,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避”字。

再比如:辟/僻、辟/嬖等。

由于今字产生在古字之后,也称作后起字。

古今字是就某一字义用字不同来说的。

例如“尉”既是“熨”的古字,又是“慰”的古字,前者是就“尉”的本义说的,后者是就引伸义说的。

古今字是相对而言的。

今字如果再产生了后起字,对后起字来说,它又是古字。

例如,“前”的本义指剪断,后来造了一个“剪”字,因此,“前”是“剪”的古字,“剪”又是今字。

古今字先产生的字叫做什么?后产生的字叫做什么?一般地说,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简单说: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较前使用的叫“古字”,较后使用的叫“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甲类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完全相同,如凷/块、/野、灋/法等。

乙类不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不完全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甲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

乙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产生是汉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另有一些是因字义变用而形成古今字关系的。

古今字有哪两个特点1.今字往往是在古字的形体上追加义符而成,它成了古字中某一义项的专用字,把古字的诸多义项区别开来。

从产生的时代来说,今字必然晚于古字,所以今字又叫专用字、区别字、后起字。

2.古今字具有相对性,一个汉字多承载的词义,有可能随着时代而变化。

后人为了应付这种变化,就造出了新字;过了一个较长时期,新字的承载对象又发生了变化,于是又造更新的字来相适应。

如此一来,原来的今字又成了古字了。

1.时间上: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有先后之别,历时.2.形体上: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有字形上的相承关系(或增加意符,或改变意符).古今字与通假字关系概念不同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我们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系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然——燃”,“县——悬”。

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而通假字则是研究同一时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倍”通“背”,又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时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

如“布帛长短同,而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贾”是分化前的古字,后来表商人义的词用原字形,表价格义的词另造“价”字,“贾”和“价”就成了一对古今字,商人义的“贾”和价格义的“价”两义密切相联。

又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即为“返”,这一对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也很明显,而通假字一般意义上没有联系。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义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

一种是以古字作为声符构成今字。

如“禽’字的意义是指飞禽,又用它表示“擒获”的意义。

后来以“禽”为声符加上义符“手”构成今字“擒”。

又如“其”加上义符“竹”构成今字“箕”。

大多数古今字都表现为这种结构关系。

如“昏——婚”、“要——腰”等等。

另一种是改换古字的义符创造新字。

如“说”字既表示游说,又表示喜悦的意思。

后来把“说”的义符“言”换成义符“忄”,构成今字“悦”;又如“讣——赴”,义符“走”换成义符“言”构成今字“讣”。

再如“错——措”、“竟——境”等。

但这种结构关系的古今字远不如前一种多,通假字并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

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归”通“馈”。

又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繷风·七月》),“剥”通“扑”,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意义有不同有相同对古今字的概念,上面已做了解释,对它的理解,还应注意由于造今字,所以借字就成了古字。

如“说——悦”,作喜悦时,“悦”字借用了“说”,写作“喜说”、“不说”,后因有了专字(今字“悦”),那么由于造字时间不同,有先有后,构成了古今关系。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假借字则是指后来没有造今字的一类。

这是它和古今字一个明显的区别。

假借字大多是比较抽象的难造的文言虚词,如“我”、“而”、“焉”、“其”、“自”等。

“我”本是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而”本是胡须,假借为转折连词;“焉”本指产于江淮的一种黄色鸟,假借为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的书写形式。

假借字的特点是一经借用,就久借不还。

久而久之,被借用的字往往另造新字,因此也就无古今可言。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经历了假借阶段的,本无其字的假借是用组成的汉字做表音符号,去记录一个新词(新义),不管这新词、新义与字义是否有关。

与原字义有关或者无关都可以导致古今字的产生。

如《古今字》“奉——俸”,“奉”字是两手捧着,恭敬地接受,被借去作俸禄的意义,两义有密切关系。

又如“莫——暮”,“莫”字本来的“日暮”义与它被借去记录的无指代词的意义就毫不相关。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字若同另一个字存在古今关系,那么在今字产生以前,古字曾有被借去表示与之有关或无关的意义的假借阶段,虽然从六书角度看“奉”、“莫”是用了假借字,但正因它后来造了新字“俸”、“暮”,所以习惯上把这种字称为“俸”、“暮”的古字,而不说它是假借字。

关于“古今字”如:共、供, 舍、舍, 昏、婚, 反返顾名思义,造字之时,先有前者,其特点是,在形体上一般是在古字的基础是添加或改变偏旁如:禽擒取娶然燃孰熟要腰此为增加偏旁被披说悦敛殓此为改变偏旁这种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最初造的字少,后来逐渐分化,是汉字分化的结果。

关于“异体字”异体字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异体字都是同音同义的。

如:(泪,涙)(裤,袴)(昵,昵)(邨,村)再如:峰(“山”在上,“夆”在下)惭(慙)概(“既”在上,“木”在下)如:(杯,杯,杯)(抵,抵,牛氐)异体字的最大特点是:字的功能完全一样,只是形体相异,这是它与上面说的“分化字”的根本区别如:泪如雨下,其中的“泪”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换成“涙”两个字之间只是形体有差异,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换。

另外,古今字(分化字)中的后起字,只是承担了古字中的部分职能,如:取(娶)其中的“娶”只是在表示亲”这个意义时,才能互通,其它也是如此。

关于“通假字”通假字是不同的字,在这些字的某一种用法,可以代表同一种意思,在这一个意思上可以互相代用,但是这几个字,不一定什么地方都可以代用。

通假字是指有意或无意写错的字,即白字。

通假字在同一用法时才是同音同义的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中,“强”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无意中写错的就不必说了,还有一部分是故意写错的,原因是要避讳,君主,父母,师长的名讳是不能提及的,如果给朋友写信,也不能写朋友或朋友父辈的名讳,去别人家串门时要入门问讳,先问好什么字不能说,但是可以内讳不避,即女人(母亲,妻子等)的名字不是需要严格避讳的,随意。

比如林黛玉读“敏”字时总是读作“密”,写的时候也总是少些两笔,原因就是她的母亲名叫贾敏。

异体字不过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比如孔乙己所说的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有些字被认为的逐渐简化了但它们是同一个字,比如“於”和“于”想象一下下面三种情况,(1)一个先秦的古人在写字的时候,想要写“供给”的“供”字,但是,由于他那个时代,表示“供给”意思的,只有“共”字。

“供”字还没有产生,只有“共”字可用,所以就一率写成“共”,到了后代,“供”字产生,所以“共、供”成了一组古今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后代的文章里也会出现“共”字,这是后人故意仿古的结果。

(2)一个古人写字,想要写“茶杯”的“杯”字,但是由于古时的汉字规范工作远远没有今天有体系,因此,同是一个“杯”字,可以写成“杯、杯、杯”等形式,写哪个都算对,写哪个都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