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二模试题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理科综合2018.5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
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B.H+/K+-ATP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2.DNA损伤时,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核内积累,可引起细胞凋亡,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产物ADP-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B.在核糖体上合成的PAR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只影响有氧呼吸过程D.DNA损伤后,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自身死亡3.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在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
用35S-甲硫氨酸“饲喂”不同激素处理的大麦种子,提取蛋白质进行电泳,结果如右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图中所示的蛋白质中,α-淀粉酶分子最大B.35S-甲硫氨酸是合成淀粉酶等蛋白质的原料C.ABA能拮抗GA诱导的α-淀粉酶合成D.GA通过抑制某些蛋白质合成抑制萌发4.栎树是某森林中主要的生产者,舞毒蛾啃食栎树。
栎树盛果期时丰富的果实会把白尾鹿吸引到森林中,鹿身上的扁虱会跳到森林地面产卵。
大量的栎树果实也吸引着白足鼠,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血,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患上莱姆病。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B.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增加C.栎树盛果期时,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5.利用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抗虫棉中Bt抗虫蛋白表达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018 年寒假,北京的康同学到东非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从山脚下的Moshi 镇出发,一周后,于当地时间 2 月15 日8:00 成功登顶,当日正值中国春节除夕。
左图为东非地区图,右图为康同学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A. 恰逢中国农历惊蛰节气前后B. 登顶时刻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C.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 登顶时刻北京的家人开始收看春晚2.右图信息显示A. 登山线路所在坡向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B. M 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常绿阔叶林C.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差D. 海拔越低,人类对植被开发利用强度越大3.图所示地区A. 裂谷带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B. 山地多为断块山,山顶岩石主要受风力作用C. 季节性湖泊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山地融雪影响D. 受地势起伏的影响,河流水系形态呈放射状读表和图,回答下面小题。
4.表中信息显示A. 5 月4 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B. 5 月5 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 5 月6 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 该地天气变化可能为冷锋过境造成5.5 月 6 日与比 5 月 5 日相比,图中A. ①减弱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减弱茶树原产长江以南山区。
1959 年我国在青岛市崂山区进行“南茶北引”移植试验,经多地试验失败后,终于在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太清宫景区引种成功。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加上全部采用人工采摘,崂山茶品质极佳、声名远扬。
图 3 为青岛市崂山太清宫附近等高线(米)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太清宫景区引种茶叶取得成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水分条件好B. 位于沿海地区低山丘陵区的阴坡,光照较弱C. 受地形阻挡,冷空气影响弱,热量条件较好D. 位于山前坡地,地势平坦,利于大规模种植7.近年来,崂山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A. 人力成本上升B. 种植面积扩大C. 运输成本攀升D. 土质退化严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年)》中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定位。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图2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 化学试题 2018.05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 6. 下列典籍记载的文字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A.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抱朴子》)B.凡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火焚炼为用(出自《天工开物》)C.以毛袋漉去曲滓(酒糟),又以绢滤曲汁于瓮中(出自《齐民要术》)D.铅山县有苦泉(含硫酸铜),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出自《梦溪笔谈》) 7. Lv (中文名“”,lì)是元素周期表第116号元素,Lv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Lv 的原子半径比S 的原子半径大 B .293116Lv 的原子核有293个中子 C .Lv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 族 D .290116Lv 、291116Lv 、292116Lv 互为同位素8. 下列解释工业生产或应用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 .氯碱工业中制备氯气:2NaCl(熔融) 2Na + Cl 2↑B .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2SO 2 + O 22SO 3C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4NH 3 + 5O 2 4NO + 6H 2OD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铁轨: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9. 三氟化氮(NF 3)常用于微电子工业,可用以下反应制备:4NH 3 3F 2NF 33NH 4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NF 3的电子式为B .NH 4F 分子中仅含离子键C .在制备NF 3的反应中,NH 3表现出还原性D .在制备NF 3的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共价化合物 10.一种以石墨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做电极材料、以固态有机高聚物做电解质溶剂的锂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图2是合成有机高聚物的单体的结构简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金属氧化物电极流向石墨电极B. 充电时,石墨电极作阳极,过度金属氧化物作阴极电解催化剂△ 高温催化剂△C. 图2所示的两种单体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有机高聚物溶剂D. 有机高聚物溶剂分子中含醚键和酯基11. HI常用作有机反应中的还原剂,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地理2018.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4 分)2018 年寒假,北京的康同学到东非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从山脚下的 Moshi 镇出发,一周后,于当地时间 2 月 15 日 8:00 成功登顶,当日正值中国春节除夕。
左图为东非地区图,右图为康同学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A. 恰逢中国农历惊蛰节气前后B. 登顶时刻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C.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 登顶时刻北京的家人开始收看春晚2. 右图信息显示A. 登山线路所在坡向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B. M 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常绿阔叶林C.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差D. 海拔越低,人类对植被开发利用强度越大3. 图所示地区A. 裂谷带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B. 山地多为断块山,山顶岩石主要受风力作用C. 季节性湖泊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山地融雪影响D. 受地势起伏的影响,河流水系形态呈放射状【答案】1. C 2. B 3. D【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山地垂直自然带。
1. 读材料可知,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于当地时间2 月15 日8:00 成功登顶,中国农历惊蛰节气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日期为3月5日左右,A错误;读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日出地方时6时左右,登顶时刻当地时间8:00早已日出,不可能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B错误;登顶时刻当地时间2 月15 日,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纬14°附近)且向北移动,直射点位于当地以南且向当地(南纬3°附近)靠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正确;登顶时刻当地(35°E附近为东二区)时间8:00,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4:00,约为午后2时,春晚还未开始,收看春晚要到北京时间20:00,D错误。
最新-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理综二模考试(生物) 精品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1至6页,非选择题7至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S 32 Ca 40 Fe 56 Cu 64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个小题,第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图1示溶酶体的发生及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②的主要功能是对④合成的物质进行加工和分拣B .③的主要功能是为①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水解酶C .图中吞噬损伤细胞器的结构与①是同一种细胞器D .①生物膜的完整性对其它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2.图2是某些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产生的①进入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要穿过5层磷脂分子B .碳反应(暗反应)的主要产物淀粉是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中合成的C .CO 2浓度只影响④的合成速率,不影响①②③的合成速率D .分布于⑤上的色素可用有机溶剂提取,用纸层析法分离3.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3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
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oo 、bbOOB .F 1的基因型全部为BbOo ,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 .让F 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D .让F 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8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B .生长素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 .植物组培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可获得四倍体无籽番茄5.图4是探究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 .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B .在30℃时水螅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15天左右最大C .在10℃、20℃时水螅种群呈“J”型增长,且20℃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D .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水螅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非选择题(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29.(18分)RNA 具有多种功能,请回答下列与RNA 有关的问题:(1)在细胞生物中,DNA 是遗传物质,RNA 帮助其实现功能。
2018东城高三数学二模考试试题理科

2018东城二模高三数学 (理科)本试卷共4页,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若集合{|12}A x x =-<<,{|2B x x =<-或1}x >,则A B =(A ){|2x x <-或1}x > (B ){|2x x <-或1}x >- (C ){|22}x x -<< (D ){|12}x x <<(2)复数(1+i)(2-i)=(A )3+i (B )1+i (C )3-i (D )1-i(3)在5a x x ⎛⎫+ ⎪⎝⎭展开式中,3x 的系数为10,则实数a 等于(A )1- (B )12(C )1 (D )2 (4)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 2=1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60º,且与椭圆x 25+y 2=1有相等的焦距,则C 的方程为(A )x 23-y 2=1 (B )x 29-y 23=1 (C )x 2-y 23=1 (D )x 23-y 29=1 (5)设a ,b 是非零向量,则“|a +b |=|a |-|b |”是“a // b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甲、乙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100个用户,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分别得到甲地区和乙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甲地区和乙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12,m m ;平均数分别为12,s s ,则下面正确的是(A ) 1212,m m s s (B )1212,m m s s (C )1212,m m s s (D )1212,m m s s(7)已知函数a x x g x x f +==2)(,log )(2,若存在]2,21[,21∈x x ,使得)()(21x g x f =,则a的取值 范围是(A )[5,0] (B )(,5][0,) (C )(5,0) (D )(,5)(0,)(8)A ,B ,C ,D 四名工人一天中生产零件的情况如图所示,每个点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该工人一天中生产的I 型、 II 型零件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四个工人中,D 的日生产零件总数最大(B )A ,B 日生产零件总数之和小于C ,D 日生产零件 总数之和(C )A ,B 日生产I 型零件总数之和小于II 型零件总数之和 (D )A ,B ,C ,D 日生产I 型零件总数之和小于II 型零件总数之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5月期末练习(二模)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I C 12 N 14 0 16 K 39 Mn 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细胞结构与其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线粒体:将丙酮酸彻底分解 D •溶酶体:加工并分泌蛋白质2•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B •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所致C .仅P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3•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正在发生的反应有A •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动作B.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C.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D .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持续降低4.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
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别比例C •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 生关系5.为提高大都对磷元素的吸收能力, 研究人员利用杆菌转化法将水稻的耐低磷基因 OsPTF 转移到大豆植株中,下图为重组Ti 质粒上T-DNA 的序列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以水稻RNA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及 PCR 扩增可获得大量 OsPTF 基因B .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I 识别并结合后,启动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录C .可通过含除草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有目的的基因大豆愈伤组织D •用EcoRI 、BamHI 双酶切重组Ti 质粒后,经电泳分离至少得到两条带6•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 化工行业在这座宏伟的“超级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一般不用于A.探究制作果酒的条件B.验证酵母菌呼吸方式C.观察原核细胞的结构D.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2.百合花(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笫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12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及子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C.着丝粒未分离,染色单体未分开D.两个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3.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
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C.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4.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
为研究牧草间的袁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5种生物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C.没有括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5.研究者使用稳定同位素180标记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氧,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180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0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由HCO3-和CO32-提供B.HCO3-和CO32-中180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C.释放的02中180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D.释放的02和水中180的比例接近,推测氣气来自于水6.平昌冬奥会“北京8 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了-20C能发热4 h 的智能服饰; 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制作了高2.35m、重量仅为10kg 的熊猫木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模)理综试题1.国槐、月季是北京的市树和市花。
在国槐和月季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不会发生的是A.分生区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B.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C.花瓣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D.叶肉细胞叶绿体外膜上合成ATP2.许多基因的启动子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D.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3.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4.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C.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图25.下列实验中,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A.用H 202酶探究pH 对酶活性影响B.用TaqDNA 聚合酶构建表达载体C.用胰蛋白酶制备动物细胞悬液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制备植物原生质体 6. 下列典籍记载的文字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A.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抱朴子》)B.凡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火焚炼为用(出自《天工开物》)C.以毛袋漉去曲滓(酒糟),又以绢滤曲汁于瓮中(出自《齐民要术》)D.铅山县有苦泉(含硫酸铜),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出自《梦溪笔谈》) 7. Lv (中文名“”,lì)是元素周期表第116号元素,Lv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Lv 的原子半径比S 的原子半径大 B .293116Lv 的原子核内有293个中子 C .Lv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 族 D .290116Lv 、291116Lv 、292116Lv 互为同位素8. 下列解释工业生产或应用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 .氯碱工业中制备氯气:2NaCl(熔融)2Na + Cl 2↑B .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2SO 2 + O 22SO 3C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4NH 3 + 5O 2 4NO + 6H 2OD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铁轨: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9. 三氟化氮(NF 3)常用于微电子工业,可用以下反应制备:4NH 3 + 3F 2NF 3 + 3NH 4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NF 3的电子式为B .NH 4F 分子中仅含离子键C .在制备NF 3的反应中,NH 3表现出还原性D .在制备NF 3的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共价化合物 10.一种以石墨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做电极材料、以固态有机高聚物做电解质溶剂的锂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图2是合成有机高聚物的单体的结构简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金属氧化物电极流向石墨电极B. 充电时,石墨电极作阳极,过度金属氧化物作阴极C. 图2所示的两种单体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有机高聚物溶剂D. 有机高聚物溶剂分子中含醚键和酯基电解催化剂△ 高温催化剂△11. HI常用作有机反应中的还原剂,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
已知443℃时:2HI(g) H2(g) +I 2(g) ΔH = +12.5 kJ·mol-1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I,443℃时,体系中c(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2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υ(H2) = 0.0045 mol·L-1·min-1B. 升高温度,再次平衡时,c(HI) > 0.78 mol·L-1C.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式为D. 反应进行40 min时,体系吸收的热量约为0.94 kJ12. 已知:Ag++SCN-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B.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3AgSCN↓+Fe3+C.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D.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缩体积,气体压强变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0.11×0.11浅红色溶液C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加D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 .氢原子的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向外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增加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D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5.图1所示为一列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这列波的波速v =5.0m/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频率f =1.0HzB .经过一个周期,x =0.5m 处的质点沿着x 轴正向运动的距离为1.0mC .在t =0到t 1=0.4s 时间内,x =0.5m 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20cmD .在t =0时刻,x =0.5m 处的质点正在沿着y 轴负方向运动16.在物理学中,常常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用来表示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
下列关系式中,不属于比值定义的是 ( )A .电场强度F E q =B .电流强度U I R= C .电容QC U=D .密度m Vρ=17.一个物体受多个水平恒力作用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现在仅使其中一个力F 1的大小按照如图2所示的规律变化。
此过程中,该物体收到的的合外力大小F 合 、加速度大小a 、速度大小v 、物体动量大小p 的变化情况可能正确的是 ( )18.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
但是如果空气中的电场很强,使得气体分子中带正电、负电的微粒所受的相反静电力很大,以至于分子破碎,于是空气中出现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变成了导体。
这个现象叫做空气被“击穿”。
如图3所示,两金属板之间的点A 、B 分别代表某一气体分子破碎后带正电、负电的两个微粒(为了看得清楚,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做了放大),两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 1.5cm ,在两金属板间加 6.0104V 的高电压,两板间就会出现放电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板M 接电源正极,板N 接电源负极B .两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4104V/mC .分子破碎过程中,分子内部的电势能增大D .空气导电时,两极板间电场力对微粒A 做负功图2tABC tD图1A MN图319.如图4所示,将一个铝框放在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间,铝框可以绕竖直轴线OO ′自由转动。
转动磁铁,会发现静止的铝框也会发生转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框与磁极转动方向相反B .铝框始终与磁极转动的一样快C .铝框是因为磁铁吸引铝质材料而转动的D .铝框是因为受到安培力而转动的20.基于人的指纹具有终身不变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发明了指纹识别技术。
目前许多国产手机都有指纹解锁功能,常用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是电容式传感器,如图5所示。
指纹的凸起部分叫“嵴”,凹下部分叫“峪”。
传感器上有大量面积相同的小极板,当手指贴在传感器上时,这些小极板和正对的皮肤表面部分形成大量的小电容器,这样在嵴处和峪处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不同。
此时传感器给所有的电容器充电后达到某一电压值,然后电容器放电,电容值小的电容器放电较快,根据放电快慢的不同,就可以探测到嵴和峪的位置,从而形成指纹图像数据。
根据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峪处形成的电容器电容较大B .充电后在嵴处形成的电容器的电荷量大C .在峪处形成的电容器放电较慢D .潮湿的手指头对指纹识别绝对没有影响21.(18分)(1)某同学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如图6所示。
①实验中选用的双缝间距为d ,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 ,在像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7所示,分划板刻线在图7中A 、B 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x 1、x 2,则入射的单色光波长的计算表达式为λ= 。
②分划板刻线在某条明条纹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8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_mm ;(2)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小灯泡的规格为“3.0V ,0.5A”,实验电路如图9所示。
现备有下列器材:A .电流表A (量程0~0.6A ,内阻约0.1Ω)图6图5NS OO'图4A B图710 20345cm图8VARLa bSPB .电压表V (量程0~3V ,内阻约3kΩ)C .滑动变阻器R 1(0~5Ω,3.0A )D .滑动变阻器R 2(0~100Ω,1.25A )E .电源E (电动势为3.0V ,内阻不计)F .开关S 和若干导线① 为了调节方便,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②请根据图9中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0中的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不要改动已连接的导线)③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数 1 2 3 4 5 6 7 U /V 0 0.20 0.50 1.00 1.50 2.00 3.00 I /A0.090.210.340.400.460.50根据上表中实验数据,在图11所示的坐标图上作出该灯泡的I -U 图线。
由图线发现在电流I 增大过程中,小灯泡电阻 (选填“减小”、“不变”或 “增大”)。
④由I -U 图线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4V 时的实际功率是 W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⑤滑动变阻器a 端与滑片P 之间的电阻为R X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 P ,若在该实验中分别接入滑动变阻器R 1、R 2调整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则在额定电压范围内,U 随XPR R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22. (16分) 如图12所示,MN 、PQ 是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的金属导轨,导轨间距离l=0.2m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导轨上端连接一个阻值 R =0.4Ω 的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