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PCR扩增1.什么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方法,从而获得大量的同一序列DNA。
2.PCR原理PCR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人工合成)、Mg2+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存在的条件下,利用DNA聚合酶(Taq酶)催化作用,经过DNA变性、引物与模板结合(复性)和延伸的循环过程,体外大量扩增特异DNA片段。
3.PCR程序通常有哪几个步骤、引物、耐热TaqDNA聚合酶、DNA模板、反应缓冲液、dNTP混合物、MgCl2水(1)引物设计与合成设计合成一对与目的DNA片段两侧翼序列分别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其中一引物与目的片段上游一条模板链的序列相互补,而另一引物与目的片段下游另一条模板链的序列相互补。
(2) DNA模板的变性加热或强酸、碱性作用可以使 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这称为 DNA的变性。
(3)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或复性)解除变性的条件后, 变性的单链可以重新结合起来,形成双链,其原有的特性和活性可以恢复,这称DNA复性, 也叫退火。
(4)引物延伸将反应体系温度升到72℃左右,在Mg2+存在的条件下,Taq聚合酶催化dNTP按碱基互补原则连接在DNA引物3ˊ端(5’→3’方向延伸),使引物延伸,形成两条与模板互补的新链。
4.引起PCR扩增的因素?(1)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特异性:长度适当、避免二级结构和二聚体;完整性:避免反复冻融;浓度:应适当,过高导致非特异性增加,过低则扩增产物太少.(2)PCR循环条件(变性温度和退火温度);94-95 ℃ for 30-45 seconds;变性不完全,往往使PCR 失败,但变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酶活性的损失。
通常PCR的退火温度选择为Tm- 5 ℃ ;退火温度越高,所得产物的特异性越高。
有些反应甚至可将退火与延伸两步合并,完成整个扩增循环, 既省时间又提高了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RNA组学:对细胞中全部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整体水平阐明RNA的生物学意义即为RNA组学(RNomics)。
减色效应:变性DNA复性时,紫外吸收减少的现象叫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Tm:DNA热变性时,其紫外吸收增加值到达总增加值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DNA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温度及离子强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
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分子间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基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断裂基因:不连续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上不连续排列而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重叠基因:核苷酸序列彼此重叠的2个基因为重叠基因,或称嵌套基因。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基因冗余: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一个基因的很多复本的现象称为基因冗余。
DNA重组: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又称为遗传重组或基因重排。
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一、DNA的生物合成1、酶学基础A 超螺旋构象变化及与解链有关的酶和蛋白a. 拓扑异构酶II型(引入负超螺旋)Ⅱ型酶(Topoisomerase II)由ATP的水解提供能量,在DNA的双链上产生切口,使另外一条双链DNA得以穿过。
原核:gyrase (促旋酶Gyrase)利用ATP水解提供能量,向DNA分子引入负超螺旋,从而抵消DNA复制中产生的正超螺旋。
真核:TopoⅡ*Topoisomerase I:在DNA的一股链上产生一个切口,使另一条链得以穿越。
b. 解链酶helicase(打开DNA双链)催化DNA双螺旋解链, 具有解链的极性和移位酶活性。
原核:DnaB (5’3’)六聚体ATPaseRep (3’5’) 单体,UvrD真核:与pol 共纯化因子(5’3’)与pol 共纯化因子(3’5’)c. 单链DNA结合蛋白(保持单链状态)原核:单链结合蛋白SSB (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真核:复制蛋白A RPA /复制因子A RF-AB 引发酶(primase)作用: 合成RNA引物E. coli : DnaG 基因编码,是一种特殊的RNA聚合酶,其引发活性依赖于DnaB(解链酶)蛋白。
真核生物:pol 的p49 p58亚基具有引发酶的活性。
C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主要用于复制的DNA聚合酶:原核: DNA聚合酶III真核: pol ( RNA引物的合成)pol / pol ε(DNA的复制)PCNA (滑动钳)RFC (钳载复合物)原核a. 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片段):5’3’聚合酶活性(中等)3’5’外切酶活性(校对)小片段:5’3’外切酶活性(切RNA引物)主要生物学功能:除去RNA引物时,后滞链的修复;DNA损伤的修复。
应用:缺口翻译DNA聚合酶I不是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1969年,Paula Delucia和John Cairns分离得到的E.coli 突变菌株polA-,其DNA pol的活性只有正常菌株的1%,但是仍然可以正常分裂。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表现型:是生物内在遗传因子的外在表现,是生物的一整套显而易见的遗传性状。
2.基因型:是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
3.等位基因:基因以不同形式存在4.中心法则:5.核酸:是由众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聚核苷酸,包括RNA和DNA。
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6.核苷酸:是由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7.碱基:由嘌呤和嘧啶。
RNA(G、A、U、C),DNA(G、A、T、C)8.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一个核酸分子的各个核苷酸结构单元的排列次序。
9.RNA的二级结构:发夹结构的形成原因:自我配对,在不同区段的互补序列之间形成碱基配对10.正超螺旋:在一端使绳子向紧缩方向捻转后,将绳子松弛使其处于自然状态,则会产生一个左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加的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的超螺旋叫做正超螺旋。
(双螺旋dna处于拧紧状态时所形成的超螺旋)11.负超螺旋:在一端使绳子向松缠方向捻转后,将绳子绳子两端连接起来,则会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加的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的超螺旋叫做正超螺旋12.核酸的变性:在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 由双链解旋为单链的过程。
13.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14.核酸的溶解温度(Tm):热变性使DNA分子双链解开一半所需的温度称为溶解温度。
(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
经验公式:Tm=69.3+0.41*(G+C)%)15.核酸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互补单链还可以全部或部分重新形成双螺旋DNA结构的现象称为复性(退火)16.核酸的分子杂交:利用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稳定的杂交双链分子。
(升温变性,缓慢退火复性)17.基因组:细胞或者生物体所携带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序列,包括全套基因和基因间区域。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简述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mRNA: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作用传递给mRNA,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模板,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2)tRNA: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运载工具,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作用,使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是遗传信息的转换器。
(3)rRNA 核糖体的组分,在形成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它与核糖体中蛋白质以及其它辅助因子一起提供了翻译过程所需的全部酶活性。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合成蛋白质的起始过程有什么区别。
(1)起始因子不同:原核为IF-1,IF-2,IF-2,真核起始因子达十几种。
(2)起始氨酰-tRNA不同:原核为fMet-tRNAf,真核Met-tRNAi(3)核糖体不同:原核为70S核粒体,可分为30S和50S两种亚基,真核为80S核糖体,分40S和60S两种亚基。
4.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翻译。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翻译比较如下:仅述真核生物的,原核生物与此相反。
(1).起始Met不需甲酰化;(2).无SD序列,但需要一个扫描过程;(3).tRNA先于mRNA 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4).起始因子比较多;(5).只一个终止释放因子。
5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提示:①目的不同,所使用的酶、原料及其它辅助因子不同,转录是合成RNA,复制是合成DNA;②方式不同:转录是不对称的,只在双链DNA的一条链上进行,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为半不连续的,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的两条链上进行;③复制需要引物,转录不需要引物;④复制过程存在校正机制,转录过程则没有;⑤转录产物需要加工,复制产物不需要加工;⑥复制与转录都经历起始、延长、终止阶段,都以DNA为模板,新链按碱基互补原则,5'→3’方向合成。
6基因文库的构建对重组子的筛选(3种方法)并简述过程。
抗生素抗性筛选、抗性的插入失活、兰-白斑筛选或PCR筛选、差式筛选、DNA探针多数克隆载体均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第二章染色体与DNA1.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总量C值谬误: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2.真核细胞DNA序列大致可分为:a.不重复序列:即单拷贝序列如卵清蛋白、蚕的丝心蛋白、血红蛋白、珠蛋白;b。
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在10-104 copies / genome,重复单位是0.1~1kb/copy,C0t(1/2) ~ 0.001 - 0.1,如rDNA 、tDNA,Alu family ,Histone gene cluster cluster gene(基因簇)tandem gene(串联基因)redundant gene(冗余基因),特点:拷贝重复,多量;序列多为相似;排列成束;功能完全相同;具有进化的整体性,累积突变c.高度重复序列( High repetitive sequence)也叫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2-10 bp / copy、105-106 copies / genome、C0t(1/2) < 0.001 多为串联重复排列、分布于着丝点, 端粒区, 结构基因两侧heterochromatin(异染色质),特点:不编码基因、无选择压力、高度特异性3.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①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②~~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④~~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⑤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⑥~~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⑦~~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两类)⑧真核基因具有端粒结构(端粒: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一种特殊结构,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分子生物学定义: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Crick提出中心法则(P463)第二章1、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条大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
●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大大超过原核生物,并结合有大量的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
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DNA。
2、组蛋白一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是十分相似的。
对稳定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无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H5组蛋白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白的可修饰性(包括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
3、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色效应: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
4、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减色效应:随着DNA的复性, 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5、融解温度(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生理条件下为85-95℃6、C值反常现象: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般情况,真核生物C 值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但是某些两栖类C值大于哺乳动物,这种现象叫C值反常现象。
7、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复制叉: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这个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
复制子:单独复制的一个DNA单元被称为一个复制子,是一个可移动的单位。
一个复制子在任何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
Klenow片段: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而从全酶中除去5’-3’外切酶活性的肽段后的大片段肽段。
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内切酶:是一种能催化多核苷酸的链断裂的酶,只对脱氧核糖核酸内一定碱基序列中某一定位置发生作用,把这位置的链切开。
前导链: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同,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链。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负责染色体末端(端粒)复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其中的 RNA 成分是端粒复制的模板.(因此端粒是逆转录酶) 作用:维持端粒长度.DNA复制参与的酶和蛋白: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线性DNA末端复制方式:1)环化;2)末端形成发卡结构;3)某些蛋白质的启动。
DNA修复的方式: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反应。
AP位点: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AP修复:DNA分子中一旦产生了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就会把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由DNA聚合酶Ⅰ合成新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成新的被修复的DNA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2.分子杂交:是核酸研究中一项最差不多的实验技术。
其差不多原理确实是应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片段,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够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4.cDNA:与RNA链互补的单链DNA,以其RNA为模板,在适当引物的存在下,由RNA与DNA进行一定条件下合成的,确实是cDNA。
5.基因组DNA:组成生物基因组的所有DNA。
6.基因(gene):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差不多单位,是载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的片段。
7.基因组(genome):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
8.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指储存遗传信息的基因通过一系列步骤表现出其生物功能的整个过程,即转录和翻译过程。
9.时刻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单细胞生物的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特定的时刻顺序发生;多细胞生物的相应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严格按一定的时刻顺序开启或关闭。
10.空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在机体发育的某一时期,同一个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分布不同。
11.组成性基因表达(总管基因):不大受环境变动而变化的一类基因表达,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几乎在所有的组织中连续表达或变化专门小。
这些基因一样被称为总管基因。
12.反式调剂(trans-regulation):由某一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因子,通过与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调剂其表达。
13.顺式调剂(cis-regulation):由蛋白质因子可特异识别、结合自身基因的调剂序列,调剂自身基因的表达。
14.单顺反子:在多数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初级转录物,被加工成一种mRNA,一样翻译出一条多肽链。
15.翻译:在多种因子辅助下,核糖体结合mRNA模板,通过转移tR NA识别该mRNA的三联体密码子和转移相应氨基酸,进而按照模板mRN A信息依次连续合成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16.分子伴侣:是细胞一类爱护蛋白质,但是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
17.SD序列: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18.顺反子:编码单条多肽链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即转录单位。
19.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所有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分选信号,要紧为N末端特异氨基酸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这一序列称为信号序列。
20.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同一氨基酸能够具有多种密码子为其编码。
21.增强子: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
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
22.转录(transcription):生物体以DNA为模版合成RNA的过程。
23.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DNA分子上转录出RNA的区段。
24.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DNA链是有极性的,RNA聚合酶以不对称的方式与启动子结合,使得转录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
对一个基因而言,互补链中只有一条链被转录成RNA。
25.操纵子(operon):转录的功能单位。
专门多功能上有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操纵区进行转录的操纵,包括结构基因以及调剂基因的整个DNA序列。
26.顺式作用元件:DNA、RNA或者蛋白质中的一些专门的核酸或氨基酸残基序列,只作用于与其连接在一起的靶,而不作用于不与其相连的靶。
27.反式作用因子:通过直截了当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
28.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直截了当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
29.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显现,并表达为成熟RNA 的核酸序列。
30.内含子: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31.核酶: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35.引发体:DNA复制时,解旋酶、引发酶等多种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后随链模版上移动,生成短片段RNA引物,用于DNA聚合酶合成冈崎片段。
36.复制子(replicon):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如此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
37.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DNA复制合成滞后链时第一合成的短DNA片段。
38.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s):DNA向两侧复制形成两个复制叉。
40.逆转录:以RNA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为底物,产生DNA链。
41.端粒:由专门的DNA重复序列及有关蛋白组成的复合体,位于染色体DNA的3’末端,参与稳固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过程。
42.转录起始复合物:由启动子、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在转录起始区形成的启动基因转录的复合物。
43.启动子(promoter):DNA分子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在许多情形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剂蛋白的结合位点。
44.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差不多法则,包括由DNA到DNA的复制、由DNA到RNA的转录和由RNA到蛋白质的翻译等过程。
45.转录空泡:RNA-pol(核心酶)…DNA…RNA46.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1.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简述半保留复制的差不多过程复制过程中,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这种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
在酶的作用下,连接两条DNA链的氢键断开,形成了两条单链,与此同时,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别以这两条单链为模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复制,即边解旋边复制。
2. 什么是操纵子学讲?阐述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雅各布和莫诺于1961年提出的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的学讲。
要紧是习惯性调剂和转录水平的调剂,以操作子为单位,负调控。
存在其他调控机制。
3. DNA左右手双螺旋DNA结构上有何特点,并讲明其要紧的生物学功能。
双螺旋稳固的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离子键4.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mRNA结构各有何特点?·顺反子数目:原核生物mRNA一样为多顺反子,也有部分是单顺反子;真核生物mRNA绝大部分为单顺反子,也有极少数是多顺反子·mRNA5’端帽子结构:所有真核生物的mRNA5’有7-甲基鸟嘌呤的帽子结构,按照甲基化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帽子结构;原核生物的mR NA5’端没有帽子结构·mRNA3’端poly(A)尾巴:绝大部分真核生物mRNA3’端有pol y(A)尾巴,也有少数真核生物的mRNA3’端没有poly(A)尾巴;绝大部分原核生物mRNA3’端没有poly(A)尾巴,也有少数mRNA3’端有poly(A)尾巴,但尾的长度小雨真核生物,其作用是促进降解·翻译起点:确实生物起始密码子AUG的识别需要翻译起点含有序列PuNNAUGG;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AUG识别需要翻译器点上游含有SD序列·mRNA的稳固性:真核生物mRNA的寿命一样比原核生物mRNA 的要长,真核生物mRNA的尾部区域有时会携带特定的稳元件,原核生物mRNA的尾部区域不携带稳固的稳元件5. RNA有哪几种?其要紧生物学功能是什么?mRNA:作为遗传信息携带者参与明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参与转运氨基酸,在部分病毒感染中参与反转录反应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参与与mRNA结合,参与肽键形成等催化反应6. 阻碍DNA变性、复性的因素有哪些?DNA变性因素: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甲醇,乙醇,尿素及甲酰胺DNA复性因素:温度和时刻,DNA浓度,DNA顺序的复杂性7. 比较真核基因组和原核基因组的异同。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以染色体存在;重复序列多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重复序列少,多位编码区;多位操纵子形式组织;有重叠基因存在8. 何谓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大肠杆菌中前导链与随从链的合成各有何特点。
半不连续性: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称为DNA合成的半不连续性。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 复制起点oriC由422bp的DNA 片段组成,其结构特点该为(1)在oriC 区域内有一系列对称排列的反向重复序列,即回文结构(pali ndrome),这表明区域与复制酶系统的识别有关(2)在oriC 区中还有两个转录启动区(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这暗示了转录可能在大肠杆菌染色体DNA 复制起始着重的作用.9. 简述DNA复制过程,参与的酶及蛋白质因子,以及他们在复制中的作用。
DNA复制的引发;DNA链的延伸;DNA复制的终止螺旋酶:促使DNA在复制叉处打开双链,螺旋酶能够和单链DNA结合,同时与ATP结合,利用ATP分解成ADP时产生的能量沿DNA链向前运动促使DNA双链打开。
单链DNA结合蛋白酶:专门快地和单链DNA结合,防止其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
DNA拓扑异构酶:临时切断一条DNA链,形成酶-DNA供价中间物而使超螺旋DNA放松化,然后再将切断的单链DNA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任何辅助因子。
引物酶和RNA聚合酶:催化引物RNA分子的合成;启动DNA转录合成RNA从而将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DNA聚合酶: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为前提催化合成DNA;需要模版和引物的存在;不能启始合成新的DNA链;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 链的3’-OH末端;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到3’。
DNA连接酶:它是一种封闭DNA链上的缺口酶,借助ATP或NAD 水解提供的能量催化DNA链的5’-PO4与另一DNA链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
10. 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的特点:·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必须有提供3’羟基末端的引物;·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 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一样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