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三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红山文化
• 勾云形玉佩
红山文化
• 玉龙
红山文化
• 龙形玉璜
红山文化
• 龙形玉佩
红山文化
• 龙形佩
红山文化玉璧
• 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 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 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 度。璧内外缘磨薄,一边有双孔, 孔间距3.2厘米。孔系对钻而成, 有移动痕迹。器身正而微凸并打 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 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 其色黄绿中泛白,且有白色絮状 物和稀疏的黑点.透明度虽不高, 其温润的玉质却让人爱不释手。 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 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 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 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 玉璧。
中国出产玉石的地方
• 辽宁玉石有三个品种,其中两宗全国出名;一是代表我国岫岩玉鼻祖 的岫岩县玉石,简称岫玉岫岩玉呈碧绿色、绿色、淡绿色、灰色、白 色、黑灰色、花色、黄色,透明度较好。一是阜薪的玛瑙玉石。
• 新疆玉石分为和田羊脂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 上品羊脂玉有两种色泽,以无瑕、点、绺的仔玉为贵。羊脂白仔玉呈 蜡质光泽,有羊油脂白状,温润宜人,多出产在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 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还有一种略带青灰色的羊脂玉,温润可人,有 强烈的蜡质感
•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玉斧
玉串饰
• 良渚文化类型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代表文 化
• 北方代表:红山文化
• 南方代表:良渚文化
• 中原代表: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 中华第一玉龙
迄今最早的玉龙,造型 奇特
黄玉猪龙
• 红山文化玉器
猪龙同体是吉祥神, 以祈雨求丰年,浑 厚粗壮而神秘。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中国玉文化课件

中国玉文化课件
中国玉文化课件
目录
• 中国玉文化概述 • 中国玉器的制作工艺 • 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 • 中国玉器的市场与价值 • 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中国玉文化概述
玉的起源与历史
玉的起源
玉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 和饰品。
玉的历史
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占有重 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的 用途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资料。
玉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艺术收藏
玉器作为艺术品,被广泛 收藏于博物馆、私人藏家 和艺术机构,丰富了现代 社会的艺术视野。
文化旅游
玉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重 要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 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了 地方经济发展。
品牌营销
玉文化元素被应用于产品 设计和品牌形象塑造,提 升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 力。

镂雕
通过去除玉料内部的某些部分 ,使图案或文字呈现出空洞的
效果,具有通透感。
圆雕
全方位雕刻立体形象,使玉器 呈现出三维立体的形态。
微雕
在极小的玉料上刻划精细的图 案或文字,需要高超的技艺和
耐心。
玉器的镶嵌与搭配
镶嵌工艺
将金属或其他材料嵌入玉器中,以增强玉器的装饰效果和牢 固度。
搭配技巧
根据玉器的款式、颜色和纹理等特点,选择适合的配饰进行 搭配,如宝石、珍珠、绳索等。
02
玉器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如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成 为艺术家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 要载体。
玉器的收藏与鉴赏
玉器的收藏与鉴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收藏家们通过鉴赏和收藏 玉器来品味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收藏玉器需要注重真伪鉴别和价值评 估,同时还需要了解市场行情和投资 风险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玉器概论课件

中国玉器概论课件

一、常见的重要纹饰1整齐、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双线云纹4、蒲纹: 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6神人兽面纹二、剪影状动物纹饰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三、几何形纹饰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四、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

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图略)。

五、工艺与组合纹饰第四章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本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介绍各个历史朝代古玉器的总体特征,包括玉器的品种数量、玉质、形制、纹饰和工艺等特征。

为鉴赏玉器提供基础。

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焕然一新的商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不该忽略的西周玉器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九、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十、开玉雕之新风--隋唐玉器十一、缓慢的复兴进程--宋元明玉器十二、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五个高峰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凌家滩出土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商代(晚商)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不该忽略的西周玉器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背景:战国时代位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共254年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4.8cm 仪仗器老土大红沁色长:5cm 市场参考价:21000元九、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三)PPT课件

中国古代玉器(三)PPT课件

玉蝉 明 水银沁
玉蝉 清 钉金沁
(二)出土特征
• 长期埋入墓葬里的玉器, 一方面受到地理环境的 影响,一方面与其它的 器物相接触,出土时的 现象与未入土的玉器不 同,这种出土时所具有 的各种特征,俗称“生 坑”。
• 常见的出土特征有附着 物、白化、玻璃光等。
• 1、附着物
• 出土玉器常见的附着物 有泥土、铜锈、铁锈、 朱砂、丝织品残迹、黑 色有机质及一些不明物 质等。
捣 砂 图
开 玉 图
(2)开玉: 开玉,即去除围岩、切割玉料的工序。
(3)扎碢:
扎碢是利用碢具(圆形薄盘状的砣具)解玉成 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 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扎 碢 图
(4)冲碢: 利用宽缘的碢具 冲去玉料的直边 棱角。
冲碢图
(5)磨碢: 利用碢具初步打磨玉器,使器表
磨 碢
• 管具有单向管钻和双向对钻两 种方式,管具所钻的孔径较大, 一般为2~15厘米左右。
玉 剑 格
西 汉
玉斧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 管




















齐家文化玉料上留下的管钻痕迹

三、古玉的造型制作——形
• (一)蹄形器
• 蹄形器是新石器时 代红山文化特有的 器物,造型上大下 小,中空无底,上 端作椭圆形斜口状。
透 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 弓”

为主要的工具。
(10)打眼: 打眼类似打钻,用桯钻和管钻工具 进行。
打 眼 图

(11)清底上光:

古玉器鉴赏演示文稿3

古玉器鉴赏演示文稿3

簋是古代盛放黍、稻、粱等熟饭食的容器。与鼎 一样,簋同样是当时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象征。 周礼中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七鼎 六簋,大夫享用五鼎四簋,不能随意超越。
玉簋(明) 高7 CM 宽13.8 CM
商代 玉簋通高12. 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 墓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玉器中的尊彝,从来都是奇珍,这件青玉簋便是殷墟最 杰出的遗宝之一。
玉云纹高足杯(汉) 尺寸:高9.7cm 径4.6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白色,局 部有深褐色沁斑。体圆 形,直口,深腹,高足, 有圈形柄。杯身饰弦纹 与流云纹。 这种形式的玉杯, 始见于秦,两行最流行。
玉夔凤纹樽(汉) 尺寸:高12.3cm 口径 6.9cm 足径6.8cm 清宫旧藏 说明:白玉,有褐色沁斑。 玉樽有盖,盖面弧凸,中 心凸起一圆形钮,钮边饰 涡纹及小花瓣,中心钮的 外围凸雕三个旁钮。樽身 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 间刻小勾连云纹;一侧有 环形柄,柄端有云形鋬, 上饰一兽面纹;底有三个 蹄形足
奁(lián ),为盛物之器。如印奁、诗奁等
玉变形蟠虺纹奁 战国中期 尺寸:高9.5cm 口径 9.3cm 底径9.1cm 说明:白玉,微显青色, 局部有深赭色沁斑。玉奁为 立体圆雕,筒形。底平、中 空可贮物,口沿和近底足处 各浅浮雕勾云纹一周。外壁 满饰变形蟠虺纹。底镶两块 玉片,外底阴刻绞丝环纹和 S形纹
2、玩赏玉器:指用于陈设、观赏和把玩 的玉器。多见于清代。 主要品种有玉山子、玉屏风、玉香 炉、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观音 、玉兽、玉人、鼻烟壶等。 商周时期:无孔小件圆雕玉器可能 是玩赏玉器,主要是玉兽。
清中期 青玉高僧参禅山子 高14.5cm
清乾隆 紫檀嵌玉御制诗文壁 瓶 高18cm叶紫檀壁挂赏瓶,纹 饰繁狡优美。颈及腹各嵌三式上 佳白玉,计六事。五件玉饰皆长 方,概减地起阳线碾夔纹,图案 华丽典雅,线条优美,治艺超群, 不愧为乾隆精品。腹中一件呈梯 形,以工整隶书阴辙御制七绝一 首,诗云:“萼承露叶受风斜, 那识东篱处士家。虽是此花名冒 菊,可知还有出蓝花。”虽是玉 堂小壁挂,而用料奢华,耗工巨 大,豪门皇族之霸悍,令人叹为 观止。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礼玉系列PPT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礼玉系列PPT
28
29
30
5、玉璜(huáng)
31
是一种圆心略缺的半圆形片状 物,两端各有一孔,《说文》 释璜:“半璧也”。但实际上 大多数璜仅三分之一璧 。
32
璜也是六器之一,且是其中样 式最繁硕、数量最多和流行时 间最长的一种礼乐玉器。做璜 的玉材要求其颜色为黑色,璜 是礼北方的器物,《周礼·春 官·大宗伯》载“以玄璜礼北 方。”
1
复习——还能记得它们 的名字吗?
2
3
4
5
6
7
8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与保土卫疆的事同等 重要。
9
古人无法解释的玉石的美使他们将玉视为 自然界的神奇产物而顶礼膜拜,认为玉可 上达天地鬼神,是至坚、至宝、通灵之物, 赋予玉以祥瑞的象征,所以,古代的礼器 多数是用玉石制成。“藏礼于器”。
33
此外,玉璜也作为佩饰物。
34
玉璜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遗 址中,一直流行至唐代。新石器时代的玉 璜制作简单,琢磨不规整,大多光素无纹, 造型有长条、扇面、半璧、桥形等。
35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璜多为半璧形,表面开 始装饰图案,纹饰多为阴线细刻的神人兽 面复合纹。
36
商周时代,玉璜的造型多为三分之一璧, 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造形规整,琢磨平 滑,边角整齐,多采用双勾手法雕刻花纹。 饰纹题材有龙首、鱼等,极为精致。
48
珑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 化,随后在龙山文化、良渚文 化等也有发现,新石时期的玉 珑形状与现代的龙形有较大的 差别,但直到西周,珑形主要 是“C”字形为主,但各个时期 的饰纹有所差别。
49
从战国时代开始,玉珑展现出 多姿多彩的风貌,总体大致可 分为三个大类,一类是“W”形 珑,第二类是“S”形珑,第三 类是组合珑。这种格局一直延 续到汉代。

原始玉器

原始玉器

花园庄M54出土玉器
• 花园庄M54,是一座商代贵族墓,随葬品丰富, 包括青铜、玉、陶、石、骨、蚌器及象牙器共
计570件,其中出土玉器共210件。
• 器类:礼仪用器:龙形佩、鹅、鹦鹉、管、环、璧
殷墟玉器—玉象
• 妇好墓出土玉象数件。象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古气象学研究表明,三千年前的商代晚期 中原平均气温较现在高2度,湿润多雨并且分布
商代制玉工艺
• 工艺:圆雕、片雕、镂雕、线刻、管钻、镶嵌、俏色
• 线刻包括三类,单阴线、双钩阴线、阳线 • 单阴线:有两种:一、用砣具勾划,深浅均匀;二、用 尖锐刀具反复琢刻,带细线毛边的“毛刀”。 • 管钻:技术较为进步,一般无台痕。
• 镶嵌有三类:一、玉器镶嵌绿松石;二、青铜器镶嵌玉 石;三、其他质地器物镶嵌绿松石。
玉的鉴别
•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 是真玉。 •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 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 的是真玉。 • 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 其价值大减。
玉石相关基础知识
•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 软玉一般指产于我国新疆一带的白玉、青玉、碧 玉与东北岫玉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 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 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 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称坚旧 之韧石 为,器 “具时 玉有代 ”美发 丽现 的有 色些 彩石 和材 光质 泽地 ,

旧 石 器 代 时 过 代 渡 向 时 新 期 石 器 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会顺着玉 质较疏松处或绺裂处沁入内部, 形成红褐色的铁沁。铁沁的来源 有天然铁矿和铁器两种。
? 铜沁:铜氧化生锈后,会顺着玉 质较疏松处或绺裂处沁入内部, 形成绿色的铜沁。
汉西 觿玉
玉角形杯 西汉前期 铜沁
沁土 期晚代商 琮玉 沁铁 期前汉西 钩带节多虎龙玉
沁血 期早清 佩桃寿蝠玉
? 染色
? 人工染色的玉器大多具有相同的特征: 整体的色调一致、块状分布在器表上, 颜色外深内浅,或有顺着玉质结构渗入 的细毛纹现象。
? 染色玉器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现代的 仿制者也在赝品上染色。
玉镯 明 大红袍
玉蝉 明 水银沁
玉蝉 清 钉金沁
(二)出土特征
? 长期埋入墓葬里的玉器, 一方面受到地理环境的 影响,一方面与其它的 器物相接触,出土时的 现象与未入土的玉器不 同,这种出土时所具有 的各种特征,俗称“生 坑”。
(8)打钻: 这是镂空的第一道工序。
就是在玉器上钻出圆洞,打钻 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 杆底端镶有金钢钻。
(9)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
弓” 为主要的工具。
图碢皮、图碢木 图眼打
(10)打眼: 打眼类似打钻,用桯钻和管钻工具 进行。
(11)清底上光: 木碢、皮碢是玉器制作最后的工序, 此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采用质地 致密、强韧的木料、皮料、干葫芦 等,配合极细的解玉砂进行打磨和 抛光。
青黄玉、碧玉、墨玉等。 ? 多色玉 ? 玉矿形成时内含多种金属离子而呈现出多种颜色的玉称为“多色
玉”。
期晚代时器石新 环缘凸玉墨
玉色单
青黄玉镂空龙形佩 战国晚期
白玉透雕龙凤饰 战国晚期 青白玉剑璏 西汉
碧玉玉珩 战国晚期
多色玉
玉璜 齐家文化
化文家齐 环玉
化文家齐 环玉
化文家齐 琮玉
? 玉皮
? 玉石外表常有一层风化的皮谷,俗称“玉皮”。
? 地质学家闻广先生认为:白化是 玉器入土后,受到入埋环境的影 响,玉质的显微结构变松,透明 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 白化程度可分为整体白化和局部 白化的现象。局部白化玉器又可 分为分段白化、表面白化、网状 白化、不规则白化等。
勾形器 红 化文渚良 璧玉
玉珩 春秋晚期 分段白化
化文山红 玦玉 化文滩家凌 璧玉
(三)制玉方法
? 1、切割 ? 切割玉料的工具有软性线具、砣具
和片状工具,每种工具的切割痕迹 都不一样。 ? (1)软性线具切割 ? 软性的线状工具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晚期,常用来切割与镂空。
化文渚良 器形柱 期晚代时器石新 斧石
? (2)砣具切割
? 砣具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 切割工具,具有中厚、边薄、 圆盘状的造型特征。砣具切割 一般有双向对切和单向切割两 种,切割时与玉料的接触面呈 “V”字形,切口处外大内小、 边缘平直,切割痕中间宽深、 两端尖浅。
天然玉石
俏色玉鳖 商代晚期
明 扣带玉 清 牛卧翠翡
汉西 格剑玉
? 2、外来沁染
? 外来沁染可以分为自然受沁的 “沁色”和人工染作的“染色” 两种。
? 沁色 ? 沁色是指玉器作为随葬品埋入土
中,受到相邻物质的长期浸染而 呈现出沁入物质的颜色,俗称 “沁色”。
? 常见的沁色有两种,主要由金属 所造成。
? 解玉砂是由硬度比玉高的自然矿石加工而成。
宽砣
大砣
砂玉解
斜砣
平砣
细砣
(二)《玉作图》
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所作的《玉作图》将古代玉器制作分为十二道程序:
(1)以石攻玉: 利用硬度高于七度的矿物, 研捣为砂粒状,制成解玉砂。
(2)开玉: 开玉,即去除围岩、切割玉料的工序。
图玉开 图砂捣
(3)扎碢:
扎碢是利用碢具(圆形薄盘状的砣具)解玉成 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 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二、制玉工具与方法——工
? (一)制玉工具
? 1、砣机
?
砣机是明清时期制作玉器
的主要机器,俗称“水凳”。
具砣
机砣
2、砣具 砣具是一种圆盘状的工具,背后有
一根圆管可以与砣机上的旋转杆连接。
?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所使用的砣具大约有五种:大砣用于切割;宽 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
? 3、解玉砂
? 常见的出土特征有附着 物、白化、玻璃光等。
? 1、附着物 ? 出土玉器常见的附着物
有泥土、铜锈、铁锈、 朱砂、丝织品残迹、黑 色有机质及一些不明物 质等。
玉璧 齐家文化
期晚器石新 斧玉
玉璧 西汉前期 玉剑珌 西汉
化白体整 化文渚良 镯玉
? 2、白化
? 白化是指出土玉器常见的变白现 象,俗称“鸡骨白”。
玉璜 大溪文化
期晚代时器石新 圭玉 化文家齐 璧玉
? (3)片状工具切割 ? 片状工具为长条扁平状工具,
具有薄利、平直的特性,因此 以切割痕平直、切割厚度极薄 为首要特征。
龙形玉佩 战国
化文山红 佩形鸟 饰片玉形琮
2、打孔
打孔的工具有实心的桯具和空心的管具两种。制作方法分双向对钻和单向钻磨两 类。
图碢扎
(4)冲碢: 利用宽缘的碢具 冲去玉料的直边 棱角。
图碢磨
冲碢图
(5)磨碢: 利用碢具初步打磨玉器,使器表 光滑利于纹饰的处理。
图花上 图膛搯
(6)搯膛: 搯膛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用 来制作鼻烟壶和玉瓶等器物。
(7)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型的轧碢,又称钉子, 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
图花透 图钻打
中国古代玉器(三)
第三节 古器物学研究之玉器工艺
? 一、玉质特征——料
? 所谓玉质特征就是指古代玉器的“料”,主要是指古玉中的呈色原因,其次, 包括古玉的出土特征。
? (一)古玉色泽 ? 古器物学把玉器的呈色原因概括为自然呈色和外来沁染二种。 ? 1、自然呈色 ? 自然呈色包括玉石本身呈现的颜色和外表风化的黄色皮谷。 ? 可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三种。 ? 单色玉 ? 颜色单一的玉石称为“单色玉”。常见的单色玉有白玉、青白玉、
? (1)桯钻打孔 ? 桯具是一种尖锥状的实心工具,主要用
于制作穿孔、镂空和浅浮雕纹饰的去料。 其钻磨的圆孔有上大下小、状如喇叭的 特点,因此把用桯具所钻的孔,俗称 “喇叭孔”。桯具所钻孔径比较小,一 般为0.1~1厘米。
玉觿 良渚文化
汉西 格剑玉 管玉
? (2)管钻打孔
? 圆管状的工具依口径的大小可 分为小管、中管、大管三种。 小管用于系带孔、镂空、镶嵌 孔及高浮雕纹饰的去料,中管 钻磨玉琮、玉环、玉璧等器物 的中心圆孔,大管钻磨玉璧的 外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