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变异与生境关系初探
植物进化学中的遗传变异与物种形成

植物进化学中的遗传变异与物种形成植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关键要素。
在植物进化学中,遗传变异被认为是促使物种形成和多样性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介绍植物进化中的遗传变异机制,并探讨其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机制。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序列的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现象。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多种类型。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植物个体基因型的改变,从而导致物种内的遗传变异。
二、染色体重组与遗传变异染色体重组是指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组合。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经过交叉互换和重组,导致基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这种染色体重组会增加遗传多样性,使得植物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增加,从而促进物种形成。
三、多倍化与遗传变异多倍化是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在植物界中,多数植物都有多倍化的现象。
多倍化可以是整倍体的增加,也可以是某些染色体的复制。
多倍化增加了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植物个体之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进而促进物种形成。
四、自交与遗传变异自交是指个体之间的交配过程,自交能够导致基因型的固定和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然而,在一些自交植物中,杂种劣势以及其他因素会抑制自交的进行,使得植物个体之间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遗传变异。
此外,自交还能够促进潜在的隐性遗传变异的累积。
五、物种形成与遗传变异物种形成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遗传变异的积累和物种间的隔离。
遗传变异为物种形成提供了多样性的基础,而物种间的隔离可以保持和累积遗传差异。
适应环境的变化、地理隔离和生态差异等因素都能够导致物种间的隔离,从而促进物种形成。
六、遗传变异与植物进化的应用植物进化学中的遗传变异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植物进化的机制,还能够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遗传改良等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研究植物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适应能力。
蒲公英染色体变异的生态遗传研究

蒲公英染色体变异的生态遗传研究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它的染色体变异现象一直备受生态遗传学家的关注。
这些变异可能对蒲公英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本文将就蒲公英染色体变异的生态遗传研究进行探讨。
一、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
在蒲公英中,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整倍体性染色体变异整倍体性染色体变异是指整个染色体组的数量发生变化。
在蒲公英中,常见的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等,其中四倍体是最为常见的。
2. 数量型染色体变异数量型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量发生变化。
在蒲公英中,常见的有多倍体和少倍体。
3. 结构型染色体变异结构型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包括倒位、易位、染色体段缺失和重复等。
在蒲公英中,这种变异比较常见。
二、染色体变异的生态遗传机制1. 适应性进化染色体变异可以使蒲公英在不同环境中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干旱环境下,四倍体和八倍体蒲公英比二倍体蒲公英更具有抗旱性和适应性,因为它们有更多的基因和较高的基因副本数。
这使得四倍体和八倍体蒲公英具有更高的生存竞争力,从而更有利于征服干旱环境的压力。
2. 繁殖隔离染色体变异还可能导致蒲公英之间的生殖隔离,进而促进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
例如,在不同的生境中,蒲公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倍性变异,这些变异也会导致不同倍性的蒲公英之间无法杂交繁殖。
三、染色体变异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在现代城市中,环境污染已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的城市野草,可以被用作环境污染的指示物种。
染色体变异可以作为评价城市环境污染程度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
例如,某些重金属元素对蒲公英的染色体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和频率可以用作评价这种污染对蒲公英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此外,染色体变异的频率和类型还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高中物理第5章 第2节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谢谢观看 THANK YOU!
A.应该选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B.该实验应设置室温下、-4 ℃的冰箱中、2%的秋水仙素溶 液中3组实验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C.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的根尖细胞内染色体 数目
D.若低温处理结果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则低温不能 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实验操作的提醒及目的
实验操作提醒
操作目的
①解离前冲洗:洗去卡诺氏液,同时为解离做准
解离前后都 需要清洗
备,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液的组分之一) 冲洗两次。 ②解离后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用清水
进行漂洗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染色体染色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用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的 甲紫 (旧称龙胆紫)溶液染色。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实验步骤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实验现象: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 发生改变 的细胞。
室温→都是正常二倍体细胞 低 有染温色→体既加有倍二细倍胞体细胞,也―对 分―照 析→低 体温 数使 目染 加色 倍
探究实践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变量分析自变量及其控 Nhomakorabea 因变量
无关变量(不同实验组 中等同原则)
培养条件
自然条件下培养
低温处理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举例:
①不定根的长度
②适宜的pH
植物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研究

植物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研究植物染色体是由DNA、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构成的。
它们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遗传功能,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植物遗传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植物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
一、植物染色体的结构植物染色体是由DNA、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分子构成的复杂结构体。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双链螺旋状的分子,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状细胞硷基)组成。
蛋白质在染色体的紧密包裹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维护。
植物染色体按照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分为四类:大染色体、中型染色体、小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基因数量和大小。
此外,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也根据植物的特殊生理过程而发现了变化,例如雄蕊染色体(在雄性生殖器官中发现)和质体染色体(在叶绿体中)。
二、植物染色体的功能植物染色体的功能包括了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例如DNA的复制、修复、重组、转录和翻译。
这些过程都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
1. DNA复制DNA复制是染色体功能中最基本的部分。
植物中的DNA复制分为两个阶段:核分裂前复制和有丝分裂中复制。
在核分裂前复制阶段,DNA分子通过拆开双链螺旋并像组装拼图一样复制它们自身。
这一过程保证了每一个细胞都获得了一份完整的、准确复制的基因组。
2. DNA修复DNA修复是染色体实现遗传稳定性的过程中另一个关键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修复因为环境中放射性辐射或生物聚集的经验而导致的DNA锁定和就位.通过将断裂核苷酸的DNA链埋入其他DNA中或在DNA链之间生成新的裂缝来修复损坏的DNA。
3. DNA重组DNA重组是植物染色体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它的主要功能是基因载体间的交换信息避免DNA重复导致基因变异的概率降低等这样的职能。
植物远缘杂交中的染色体行为及其遗传与进化意义

[ 2]
( polyploidy) 是开花植物的 重要进化力 量[ 3~ 5] 。基 因组分析的最近结果表明, 多达 70% 的被子植物经 历过一次或多次的多倍体化 , 驯化植物类群中多倍 体的频率也很高 ( 75% ) ; 苜蓿、 香蕉、 油菜、 咖啡、 棉 花、 马铃薯与小麦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多倍体的 代表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的大量比较作图资料揭 示出, 象玉米和现代芸薹属种等传统上认定的二倍 体栽培作物种实际上是多倍体, 而象棉花等一些多 倍体的倍性水平比最初认定的还高 。
[ 7] [ 6]
( 图 1) 。 现 普 遍 认 为 多 倍 性
图1
二倍体与异源四倍体杂种的比较
A. 黑与白色标明两亲本来源的染色体。产生异源四倍体杂种所需要的染色体组复制 ( GD) 步骤 , 可发生在亲本 ( 形成同源多倍体 ) 、 减数分裂过程中 ( 形成 2N 配子) 、 或合子形成后 (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仍留在同一细胞内导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 。亲本种间的 核型差异阻止远缘杂种内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正常配对 , 而异源四倍体中的染色体组复制允许正常配对。异源四倍体中的完全同源配 对往往是后来的适应结果。B. 异源多倍性阻止了异源多倍体中亲本染色体组间的重组 , 因两个亲本染色体组处于固定状态 ( 同源染色 体通过复制产生 ) 。而在种内的二倍体杂种中配对的亲本染色体间形成的交叉结允许双亲染色体片断的重组。 ( 引自 Comai L[ 2] )
实验六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

总之,染色体结构变异其发生过程一般是 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在断裂后重 接时发生差错的结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杂合体常表现出不正常的 细胞学行为,从而导致特殊的细胞学特征。
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一般可导致花
粉粒的半不育或部分不育,胚珠的育性降低,
产生性状改变,严重的可造成个体死亡。通
三、实验材料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幻灯片(玉米、蚕豆等) 2.染色体数目变异及结构变异幻灯片(玉米、蚕 豆等)
四、实验步骤
观看幻灯片后,了解各种染色体数目变异 及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特征。
②凡正常的二倍体的染色体(2n)减少可增加一个或几 个染色体的,称为非整倍体变异,如单体(2n-1=(n1)Ⅱ+Ⅰ) , 双单体(2n-1-1=(n-2)Ⅱ+2Ⅰ),缺体 (2n-2)=(n-1)Ⅱ,三体(2n+1=(n-1)Ⅱ+Ⅲ),双三体 (2n+1+1=(n-1)Ⅱ+2Ⅲ),四体(2n+2=(n-1)Ⅱ+Ⅳ)等, 其中染色体数少于2n者,称为亚倍体;其中染色体数多于 2n者,称为超倍体。
2、植物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对于缺失杂合 体及重复杂合体,及倒位杂合体来说均可在偶 线期联会后,在粗线期可观察到环状结构:缺 失环、重复环、倒位环、,这三者之间有本质 区别,前两者的仅由一条染色体构成,而后者 由2条染色体构成,而且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分 裂后期出现染色体桥;易位杂合体可见到十字 形联会,或在其终变期出现四体环或四体链等 特殊的细胞学特征。
过对染色体的观察,同时结合植株育性的异
常表现,可以鉴定和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细胞学行为,进一 步影响雌雄配子的正常发育和受精,对其后 代个体也将产生不同的遗传效应。因此对于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植株,除根据形态变异进 行间接鉴别外,最可靠方法,就是通过根尖 细胞或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制片观察,根据染 色体的行为直接鉴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
植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植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植物染色体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染色体的研究涉及植物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遗传特性、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植物染色体研究进展的综述。
1.染色体显微镜观察技术的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科研人员已经能够更轻松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有像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这样的高级技术,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染色体信息。
例如,通过荧光显微镜,科研人员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揭示出基因表达模式。
2.染色体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解析染色体的基因组成。
新一代测序技术,如全基因组鸟枪法(WGS),使得对整个基因组的测序变得更快、更准确。
这为我们提供了植物基因组中数以千计的基因的信息,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机制。
3.染色体结构的解析对染色体结构的解析是理解其功能的关键。
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和三维重建技术,成功地揭示了植物染色体的精细结构。
这些研究提供了染色体的组织层次和空间分布的新视角,对于理解基因表达和DNA修复等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至关重要。
4.染色体进化与物种形成染色体的进化与物种形成密切相关。
对不同植物种类的染色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和结构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环境而发生的遗传变异。
此外,染色体的复制、重组和变异也是植物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5.染色体与植物发育染色体的行为与植物发育过程紧密相关。
科研人员发现,染色体的复制、转录和修饰等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植物的发育。
例如,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染色体变异可以导致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变化。
此外,染色体的不稳定性也与植物育性、抗逆性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6.染色体与环境互动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研究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研究生物进化是一种伟大的自然过程,是指生物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环境变化、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从原始有机体向更高级别、更适应环境的有机体不断演化的过程。
而染色体变异,则是生物进化中一个重要的衍生过程,它对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什么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质内重要的遗传物质,包括线粒体染色体和核染色体两种。
它们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承载着生物体内所具有的一切遗传信息。
而染色体变异,指的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上的改变,一般包括三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机能变异,进而导致生物体的基因型和表型变化,从而促进生物体的进化。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染色体变异是影响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生物体通过染色体变异,会产生新型的基因组,产生新的表型,进而推动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性演化,使生物更适应不断变迁的环境。
例如:在地中海山丘沼泽胸腺鼠中,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了一种全新的基因型的出现,从而使得胸腺鼠适应了更加严峻的环境,得以合理的生存和繁殖。
另外,染色体变异还有促进物种形成和多样化的作用。
不同种类之间的染色体变异逐渐累积,会导致它们的相似程度降低,形成不同的亚种或新的物种。
例如,在马来亚地区生活的叶猴就有4个亚种,每个亚种都有特定的染色体类型,这种染色体变异根据孟德尔和达尔文学说,可解释为新物种的形成和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和手段。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启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启示,不仅在于进化和分类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更在于为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例如,在癌症等疾病基因学研究中,染色体的变异和突变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
染色体轮廓的改变、部分基因的丢失等现象都是肿瘤细胞的变异表现,染色体的变异则通过突变、共检和基因表达等多层次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结语生命科学是一门非常深奥和重要的学科,而染色体变异则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深刻且神秘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6~25 ] 、多倍性[15~19 ] 、B 染色体[20~25 ]以及生境资 阳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多样性为 2. 8752 ,喜阴植物则
料[26 ] ,进行统计分析 。
为2. 5417 ,经 t 检验 ,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喜光植
1. 1 染色体变异程度由下式确定 。 V = N c/ N s
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程度则小于喜阴植物 。但喜
(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770134) 资助.
式中 , V 为染色体变异程度 ; N c 为细胞型数 (它表 示与该种的标准染色体组有定量 ( 染色体数) 或定
生物系黎云祥副教授提供染色体数目资料 ,景望春老师提出了 宝贵意见 ,谨此致谢 !
饰 ,使得同种植物出现了不同的细胞型 ,甚至产生 倍性的变异 。 2. 1. 1 染色体数目与光照的关系 收集了 112 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研究方法
生长于阴坡 、阴湿或荫蔽环境和 67 种生长于阳坡 、 喜光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多样
根 据 收 集 到 的 大 量 有 关 植 物 染 色 体 数 性 、变异程度以及最高频率值均不相同 (表 1) 。喜
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 (表 1) 。湿润环境中 ,染色体
数目多样性为 3. 0782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2n = 24 ,
占喜湿植物的 12. 90 % ;而干燥 、干旱环境中 ,染色
体数目多样性为 3. 1151 ,其中 2n = 16 为最高分布
频率 ,占干旱植物总数的 10. 00 %。干旱环境中生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 一定的性状则适应特定的环境 。染色体对生物繁
衍后代 ,延续种族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一定的 生境中 ,植物的染色体是恒定的 ,但是大尺度的生 境异质性往往导致染色体水平的变异 ,从而增加了
以测量
s
H = - ∑(log2 Pi) ( Pi) i=1
长的植物由于长期受到干旱的胁迫 ,导致染色体数
目的变异程度较大 ,使之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 ,说
明植物能在染色体水平上适应生态环境 。
表 1 各种生境 、生活型植物染色体变异程度和多样性 Tab. 1 Chromosome multiformit y and variation extent in
生态学杂志 2001 ,20 (5) :8 - 11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变异与生境关系初探 3
王 琼 苏智先 宋会兴 汤泽生
(四川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南充 637002)
each life form and habitat
项目
物种 细胞型 染色体 染色体多 (最高频率) 数 种数 变异程度 样性 ( H′) 2n 比例 ( %)
生活型 乔木 233 255 灌木 82 93 草本 623 764 藤本 89 104
光照 阴 112 122 阳 67 70
水分 湿润 211 248 干旱 35 50
土壤 酸性 15 15 碱性 14 14
1. 2263 1. 0944 1. 1341 1. 1685 1. 0893 1. 0448 1. 1754 1. 4706 1. 0000 1. 0000
2. 7503 2. 9012 3. 1417 2. 5310 2. 8069 2. 8752 3. 0782 3. 1151 3. 1280 2. 1873
Key words :plant ,chromosome number ,polyploidy ,B chromosome ,ecological factor ,correl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Q948.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890 (2001) 0520008204
作者简介 :王琼 ,女 ,23 岁 ,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性(染色体结构) 差异的这个种的任何变种 ( 种 族) ) [33 ] ; N s 为物种数 。
苏智先 ,男 ,44 岁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世界自然与自然资 源保护联盟 ( IUCN) 专家组成员 。专业及主要研究方向 :生态学 、生 殖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 ,
①多倍体与异常环境 。异常环境是多倍体产 生的原因之一 。多倍体植物大都出现于干旱或潮 湿的生境 。统计的 196 种多倍体 , 其中生长于林 下 、潮湿和阴湿环境的 80 种 ,占总数的 40. 81 % ,生 长于干旱干燥环境的 20 种 ,占总数的 10. 20 % ,其 余 96 种生活于草坡 、荒地 、耕地 、山谷 (不能确定干 与湿) 。 ②多倍体与海拔 。海拔高度对多倍体的产生 频率也有影响 。多倍体比它们的二倍体祖先具有 更强的适应性 ,它们能占据二倍体尚未占有或不能 占有的空间 。张谷曼于 1987 年研究芋 ( Colocasia esculenta Schott) 的多倍性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时发 现 :随着海拔高度升高 ,2x 芋所占比例减少 ,而 3x 芋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上升[18 ] 。猕猴桃属 ( A c2 ti ni da) 植物中华猕猴桃 ( A . chi nensis Planch) (二 倍体) 分布在海拔较低的东部 ,而美味猕猴桃 ( A . deliciosa) ( 六倍体) 则分布于海拔较高的西部地 区[29 ] 。另外 ,不同种属多倍体植物集中分布的海 拔梯度并不一致 ,例如禾本科鹅观草属 ( Roegneri2 a) 、仲彬草属 ( Kengyilia) 10 种植物大多数分布在 青海 、甘肃 、西藏 、川西和新疆等高海拔地区[16 ,17 ] 。 这除了与它们的生长习性有关外 ,还与它们适应高 原气候 、土壤环境有关 。 21212 多倍体与植物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是影响 多倍体频率的内在因素之一。196 种多倍体植物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Chromosome Number and its Variation in the Plants and Habitats. Wang Qiong ,Su Zhixian , Song Huixing , Tang Zesheng ( Research Center of B iodiversity , S ichuan Teachers’College , N anchong 637002) . Chi nese Jou rnal of Ecology ,2001 ,20( 5) :8 - 11. Based on t he data collected on chromosome number of 1027 speci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plants ,t 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 he changing rules of chromosome number ,polyploidy ,B chromosom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 hat under different light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conditions ,t he chromosome number of plant is different in multiformity ,variation extent and t he highest frequency. The frequency of polyploid is relative to habitats and growing habits. The plant wit h B chromosome is often distributed over t he subtropics and humid environment .
2 结果与分析
2. 1 植物染色体数目和生境 共收集 1027 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 隶属 96
科 ,400 属 。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 2n = 10 ~ 180 。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 ,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往往是恒 定的 ,但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常为生态环境所修
初步探讨了植物染色体数目多样性 、多倍体及 B 染 色体的变化规律与生境的关系 ,旨在为保护生物学 提供理论依据 。
式中 , H 为染色体数目多样性 ; s 为细胞型数 ; Pi 为 样品中第 i 种细胞型的个体比例 。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由于一个物种的稳定性和进
化潜力依赖其遗传多样性 ,因此保护遗传多样性成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终目的[1 ] 。近年来 ,由于分 子生态学的兴起 ,目前遗传多样性研究多集中于同 工酶遗传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 、DNA 序列多样性 和基因位点多样性的研究[2~8 ,34~36 ] ,而细胞水平 的遗传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研究较少[37 ,38 ] 。本文
24 23. 92 28 11. 83 16 14. 07 40 30. 77 24 13. 93 24 12. 86 24 12. 90 16 10. 00 24 66. 67 30 28. 67
2. 1. 3 植物染色体数目和土壤酸碱性的关系 收 集了 15 种生长于酸性土壤和 14 种碱性土壤环境 的植物染色体数目用于染色体数目和土壤酸碱性 的关系分析 (表 1) 。表 1 表明 ,酸性土壤生长的植 物染色体数目多样性为 0. 9882 ;而碱性环境中生长 的植物则为 1. 9085 。两种土壤中生活的植物未见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情况发生 。喜酸植物染色体数 目 2n = 24 的频率最高 ,占 15 种的 66. 67 % ;相反 , 2n = 30 为嫌钙植物的最高频度 ,占嫌钙植物的 28. 67 %。两种环境生长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平均值 ,经 t 检验无显著差异 (酸性 : 28. 0000 ±6. 6762 ;碱性 : 27. 2857 ±6. 3054) 。可见 ,土壤酸 、碱性除对植物 染色体数目多样性影响较大外 ,对其他三个指标影 响甚微 。 2. 1. 4 染色体数目与生活型 从收集到的资料 看 ,乔木 、灌木 、草本和藤本植物分别为 233 ,82 ,623 和 89 种 。染色体数目多样性因生活型而异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