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式生物解读果蝇传奇

从模式生物解读果蝇传奇
从模式生物解读果蝇传奇

从模式生物解读果蝇传奇

医学检验1002班 2206100212 齐天琪模式生物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这些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相继完成,在这些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以这模式生物为研究对象的重大科学发现层出不穷.随着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人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后基因组时代,对这些处于生物演化不同阶段的模式生物体的研究是认识人类基因结构与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同时,要想在整个基因组的规模上了解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功能意义,包括基因组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组的多样化和进化规律以及基因及其产物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分化、行为、老化和治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都必须充分加强对不同种类模式生物的综合研究以及发展新的模式生物。

那么,一般模式生物有什么特点呢?由实验的目的和可操作性,我们可以知道,模式生物必须具备:

1) 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 容易活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

3) 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大千世界中,要找到符合上述3种条件的生物,其实并不困难。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用Oinopta(嗜酒者)属中的一种神奇生物,向我们揭示了模式生物的秘密。后来,分类学家又用Drosophila代替了Oinopta。这就是果蝇,从一个嗜酒之徒摇身一变成为“爱露者”。这种神奇生物在19世纪随香蕉一起被贩卖到新大陆,从此生生不息,开创一段生物学史中最令人瞩目的传奇,人类文明也从此有了经典遗传学。

有谁会想到,一种红眼、双翅、羽状触角芒、身体分节、黄褐色的小昆虫,在近百年间竟然能够“培养” 出好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1900年在哈佛大学的伍德沃思曾大量繁殖过果蝇,后来他把果蝇

推荐给犬斯尔,犬斯尔及其同事又将果蝇介绍给卢茨 ,卢茨最后又介绍给摩尔根。1910年5月当那个神奇的白眼果蝇出现在摩尔根实验室后,摩尔根实验室就好像好运发生器,摩尔根验证了孟德尔学说,提出了连锁遗传,绘制了果蝇遗传图谱。因此193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摩尔根 ,以表彰他在研究染色体在遗传方面的功能中所做出的贡献。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1995年诺贝尔奖再一次落到果蝇的研究者上,这是因为果蝇用了它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受精卵如何在基因的控制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为什么果蝇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曾三度飞进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颁奖大厅 ,为主人领回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桂冠(1933 年摩根 ,1946年米勒 ,1995年刘易斯、 尼尔森·沃哈德和维斯郝斯) ?果蝇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药物成瘾和酒精中毒、衰老与长寿、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

的“身影”。从1908年由天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基于清晰的遗传背景和便捷的遗传操作,果蝇在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也都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随着神经科学的兴起,许多遗传操作在该领域不断发展和成熟,为在果蝇中进行神经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果蝇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生物学舞台

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不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为人类探索生命科学的真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医学研究领域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值得一提的模式生物,常用的模式生物有酵母、线虫、斑马鱼、小鼠和大鼠等等,这些模式生物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此,对它们就不再作详细的研究。

这些生物和果蝇一样为人类医学作出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没有了果蝇,没有了模式生物,或许我们人类的生活水平永远只能停留在为一些诸如感冒发烧之类的病而胆战心惊的时候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模式生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总之,模式生物正在人类社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模式生物的研究和人类基因组的计划的完成,生活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育生物学论文——胚胎发育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 -2012 学年第 1 学期《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刘泽隆成绩 摘要: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体指细胞遇到内、外环境因子刺激时,受基因调控启动的自杀保护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而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凋亡的细胞散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炎症反应,不遗留瘢痕。死亡的细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细胞或邻近细胞清除,不影响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 关键词:programmed cell death, 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凋亡因子 正文: 一、动物胚胎发育中细胞死亡类型 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死亡通常是程序化的,即在特定的时间和部位发生控制性的细胞死亡。若这种精确调节的细胞死亡程序改变,可引起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 细胞死亡类型:1、调亡性细胞死亡(Ⅰ型),特点是:细胞固缩,细胞与细胞间接触破坏,细胞片段化(细胞核DNA也片段化),邻近细胞的吞噬及继发性溶酶体降解细胞片段。见于鼠趾间区的形成;2、溶酶体性的细胞死亡(Ⅱ型),特征:初级溶酶体形成,然后细胞固缩和片段化(细胞核DNA也片段化)。见于变态过程中两栖类动物尾巴的消失;3、坏死性细胞死亡(Ⅲ型),特征:细胞膜受损,肿胀,破裂,内溶物漏出等。见于骨化前胚胎和骺软骨的形成。这三种类型的细胞死亡均见于胚胎发育中。胚胎发育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证据: 1.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①神经板向神经管转化 鼠胚:9~20体节期神经沟的闭合首先发生于颈区,神经管闭合前在神经-体节连接处(neuro-somatic junction)可见细胞死亡;神经管闭合后,(鼠)沿头-尾轴的背侧中线亦存在细胞死亡。除沿脊椎CNS背侧中线各段有PCD外,其腹侧亦存在细胞死亡区,其中以间脑和终脑连接处及视泡外突后的胚胎视网膜和视蒂的背侧中线最为明显。 鸡胚:第10期和第11期的间脑和中脑部细胞死亡率低,而第11期菱脑1和菱脑2联合处以及菱脑顶部神经管的背侧壁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另外,17~19期脊髓可见3个细胞死亡区,即背侧固缩区(18期死亡细胞数最多);腹侧固缩区(17期死亡细胞数最多);底板固缩区(19期死亡细胞数最多)。 ②神经元细胞的死亡 PCD诱导胚胎发育中80%以上的神经元死亡。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大部分区域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特定的神经元细胞死亡期。而神经元的死亡具有时空顺序。 例如:鼠胚:第10天神经元细胞死亡罕见,第14天约70%的大脑皮层细胞死亡;第18天约50%的皮层细胞死亡,而成年鼠皮层细胞几乎无死亡。PCD发生于全皮层,多数位于增殖活跃区。神经元的死亡是调节神经元的数目和连接的重要方式。 出生后CNS仍存在神经元的PCD,主要发生于出生后一周内。小鼠大脑皮层:出生后第一周内凋亡细胞数目进行性增加,其高峰位于出生后第5~8天,之后下降。丘脑中PCD神经元少见。小脑颗粒细胞数目的减少主要见于出生后3~5天(20%~30%),出生后5~9天小脑颗粒细胞

斑马鱼作为研究营养与生长的模式生物:向水产鱼类的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斑马鱼作为研究营养与发育的模式生物:为水产鱼类的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摘要 斑马鱼是最普遍的用来研究毒理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模式生物。人们提出把它当做一个可能的研究鱼类营养与发育的模型。斑马鱼用于这一领域研究的好处是它们尺寸小、生殖周期短(12-14周)可以产出大量的卵。后来有了大量的分子工具,同时可以通过基因分析获得相关信息,但是斑马鱼仍然在鱼类的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当做模式生物使用。作为模式生物,对其每一个特点的研究都是细微的,这是因为这些特点是用来推理几个生物过程是如何在相关生物身上发生的,同时为扩增我们在鱼类营养和发育机制方面的知识做出重大的贡献。这篇综述的目的是展示斑马鱼在营养和发育方面的相关研究,从而说明斑马鱼作为研究鱼类营养基因组学的模式生物的价值。我们特别强调斑马鱼中由营养因素导致的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可以用来阐明水产养殖鱼类中的类似过程。 关键字:斑马鱼,发育,营养,营养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 前言

斑马鱼已经成为研究在个体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十分普遍的模式生物(Driever et al. 1994; Roush 1996; Bergeronet al. 2008)。近来,人们提出在鱼类营养和发育的研究方面斑马鱼可以作为一种模式生物(Alestro m etal.2006; Dahm andGeisler 2006; De-Santis and Jerry 2007; Wright et al.2006; Johnston et al. 2008)。 人们一个主要的研究兴趣就是生长发育的特点。因为这与水产养殖行业中,鱼类的生产量和可获取的利益密切相关(De-Santis and Jerry 2007)。这些特点中,表型性状是基因控制的,但也取决于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中,又直接由营养条件影响(Moriyama et al.2000)。基因研究工具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去弄清楚数量性状相关的基因的变化,随着那些影响养殖生物生长特征的QTL基因座图谱的建立,在生长发育中鉴别候选基因变得非常有效的(Davis and Hetzel2000; Fjalestad et al. 2003; Reid et al. 2005; Aranedaet al. 2008; Lo Pestri et al. 2009; Dumas et al. 2010)。在这一方面,斑马鱼有比其它养殖动物更加多样的分子工具和可获得的基因分析的数据。 人们建议把斑马鱼作为研究鱼类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同时期望从这一途径获得的结果可以为水产养殖鱼类提供合适的比较基因组学信息(Metscher and Ahlberg 1999; Drew et al. 2008;Robison et al. 2008; Crollius and Weissenbach 2008)。营养基因组学是一门合营养学和遗传学的学科。是一门通过“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日常食物是如何影响某些基因表达的)和“营养遗传学”(研究基因突变对个体“营养应答”的影响)两种手段研究营养-基因相互作用的一门科

最新生物学常见模式生物资料

模式生物 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比如:孟德尔在揭示生物界遗传规律时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在他们的研究中,豌豆和果蝇就是研究生物体遗传规律的模式生物。由于进化的原因,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基础。选择什么样的生物作为模式生物首先依赖于研究者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然后寻找能最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物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现象的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为这些生物更容易被观察和实验操作,因此,除了在遗传学研究外,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在发育生物学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些物种被大家公认为优良的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研究时代的到来,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得到了更加的重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其它合适的生物中去研究,同样人类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来模拟。 目前在人口与健康领域应用最广的模式生物包括,噬菌体、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海胆、果蝇、斑马鱼、爪蟾和小鼠。在植物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有,拟南芥、水稻等。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还会有新的物种被人们用来作为模式生物。但它们会有一些基本共同点: 1)有利于回答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 3)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 4)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具有遗传操作的手段和表型分析的方法。 背景 早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中,甚至更早到19世纪,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的现象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为这些生物的细胞数量更少,分布相对单一,变化也较好观察。由于进化的原因,细胞生命在发育的基本模式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同一性,所以利用位于生物复杂性阶梯较低级位置上的物种来研究发育共通规律是可能的。尤其是当在有不同发育特点的生物中发现共同形态形成和变化特征时,发育的普

果蝇的昼夜生物钟基因及其作用机理

果蝇的昼夜生物钟基因及其作用机理 摘要:昼夜节律生物钟是一种以近似24 小时为周期的自主维持的振荡器,由输人通路、中央振荡器和输出通路三部分组成的。生物钟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钟相关基因相继被分离鉴定,它们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构成的自主调节的转录和翻译反馈环是生物钟运转的分子机制。本文介绍了果蝇主要生物钟基因及其作用机理,展望了揭示生物钟调节机制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物钟,生物钟基因,分子机制 Abstract: The circadian clock is a self - sustaining oscillator with a period of about 24 hour that includes input ,central oscillator and output . The circadian clock mechanism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several clock - related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clock genes and the coded protein comprise the self – sustaining feedback loop that can regulate both on the transcriptional and on the translational level .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lock genes and molecular circadian mechanism found in drosophila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ircadian clock reg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in genetics was also prospected. Keywords: circadian clock, Clock gene, Molecular circadian mechanism 生物钟是基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的一个强有力的例证,它也揭示了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表现了遗传和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有机体外在的行为。生物钟是许多有机体所固有的,从细菌到人类,这或许是由于有机体长期接受光照和黑暗循环的进化结果。最初人们猜想生物钟可能是因为有机体对每天昼夜变化的反应,白天寻找食物,晚上休息。但是实验证明生物体在没有任何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仍表现出以24 小时为一周期的有节律的行为。生物钟能够使生物体本身的节律与环境的节律同步化,因此生物钟可以优化生物体日常行为的节律,并且生物钟确实影响机体的健康[ 1 ,2 ]。 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在它们的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周期变化。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还有季节性,对于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各世代在滞育、迁移、交配、生殖等方面对季节性昼夜变化有明显的反应。这些周期性节律活动,主要受光周期、温度等外在因子和内在神经-内分泌物(诸如各种激素)的调节和控制。昆虫的生物钟种类很多,本文详细介绍果蝇的昼夜节律生物钟[ 3 ]。 昼夜钟可分3 个部分:(1) 生物振荡器(oscillator) ,由一组呈节律表达的基因及其编码

模式生物

写在前面的话:果蝇fruit fly是上帝馈赠给生物学家的礼物,它是发育遗传学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型,和小鼠,斑马鱼,酵母,线虫,海胆,非洲爪蟾,拟南芥一样,是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果蝇虽然是无脊椎动物,但在一些基本的发育生物学过程,如身体发育、神经退化、肿瘤形成机制发面和哺乳动物有一定进化上的保守性,研究果蝇遗传发育对人类疾病的研究,治疗,以及预防有重要价值。 生命科学的功臣——果蝇(Drosophila)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锂 关键字:果蝇遗传学实验材料新进展 摘要:果蝇被科学家们称为上帝的礼物,它是遗传学上的重要的实验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实验模型。果蝇与人类在身体发育、神经退化、肿瘤形成等的调控机制,都有非常多相通处,许多人类的基因在果蝇身上也有,甚至功能可以互通。因此,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通过对果蝇的研究揭开人类生命得奥秘, 更好地生活! 正文: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果蝇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和青睐,到了今天,人们很难说出哪个生物学领域不曾感受过果蝇影响。生物学家们在很多领域都在应用果蝇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果蝇已经成为并将继续作为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材料之一。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果蝇,生命科学特别是遗传学会是怎样一个现状又将怎样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毫不迟疑的 称果蝇是生命科学的功臣! 果蝇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价值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果蝇本身作为被研究对象供人们研究;另一方面是果蝇作为一种实验材料被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特别在遗传学研究上,白眼果蝇的研究具有里程碑似的非凡意义。这里,我们仅对果蝇及对其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简要介绍,未尽之处请您参考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由此带来的一切不便在这里一并致歉! 1果蝇概述 果蝇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真节肢动物亚门(Eu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hilidae) 1-1果蝇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 果蝇,头具1对前曲鬃和1对或2对后曲眶鬃,后顶鬃(如存在)平行和相象,外顶鬃与内顶鬃一般存在,具髭;触角基部靠近,紧贴颜部,第三节椭圆行或圆形,触角芒一般为羽状,除背侧及腹侧分叉外,沿轴另具几根短毛。中胸背板很少裸,正中刚毛常为2列~10列规则的纵排列,具1对、2对、3对或4对背中鬃,一般为2对;一般具1对肩鬃、2对背侧鬃(notopluerols),1对沟前鬃(prusutural),2对翅上鬃(supraalars),2对后翅鬃(postalars);中胸侧板裸;下前侧片上部常具2或3大鬃,下部具几根小鬃;上前侧片鬃消失;小盾片常裸,盾缘2对鬃,即小盾基鬃、小盾端鬃,某些属小盾基鬃退化。翅前缘脉具2缺刻,前缘脉达r2+3(果蝇的有关文献中,纵脉代号常为大写)或r4+5端;亚前缘脉退化,仅达端缺刻,不达前缘脉缘;具前缘脉、后缘脉;盘室与第二盘室某些属由一横脉(基横脉)分离。足胫节具端前鬃(preapicals)。腹部雄第6+7气门位于第六 背板的腹缘附近,第七背板骨化,第六腹板消失。 1-2果蝇的主要的分类 我国分布有果蝇2个亚科、3个族、5个亚族、1个族下、2个属复组、7个属组、30个属,共 计493个种,详细分类列表如下: 中国果蝇分类一览表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动物附肢的发育和再生研究 摘要脊椎动物附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它具有许多不对称的部分。虽然脊椎动物的附肢都是由体壁中胚层和外部的表皮共同形成的,但他们的最后形式却各不相同。在附肢中每一块骨和肌肉的位置都精密的组织在一起。一些两栖类具有恢复被截断附肢的能力。有尾类附肢明显的再生能力使它成为一个极好的研究附肢再生的系统。 Abstract Vertebrate appendages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organ, it has many asymmetric part. Although vertebrate appendages by the body wall mesoderm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mmon external skin, but their final form, but different. Attached to each limb in a position of both bone and muscle tissue with precision. Some amphibians have to restore the ability of truncated limbs. Urodeles regenerate appendages make it obvious an excellent study with limb regeneration system. 关键词附肢发育再生 Keywords limb development regenerate 前言 脊椎动物,特别是鸡和两栖类附肢的发育包含了大量各种各样诱导的相互 作用。再生现象在动物中普遍存在, 一般认为在动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 再生能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与组织和器官分化程度有关。不少资料报道两栖 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 尤其是在它们的幼体或蛙类的蛾抖阶段更是如此。并认为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s

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果蝇以发酵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地区。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容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而易于观察等特点,因而是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材料。早在1908年由天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科学家不仅用果蝇证实了孟德尔定律,而且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摩尔根193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专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遗传学在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人们对它的遗传背景有着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以果蝇为实验模型所具有的诸多优势 基因、脑与行为的关系是脑与认知科学面临的重大战略性科学问题。不同物种的脑虽然在形态上迥然不同,但是在基因水平上却有很高的同源性,从而使脑具有相似的基本功能。在脑与认知科学中选择何种模式生物对于科研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预防和治疗相关性神经和精神疾病。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教授就曾选择海兔作为模式生物,成功地将各种行为包括将来的学习行为与突触的可塑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确定了短时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在神经系统中的。而对于研究学习记忆所选择的主要模式生物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果蝇。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是探索生命奥秘的万能钥匙,以果蝇为模型有诸多的优势。 第一,果蝇的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第二,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在2000年果蝇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果蝇基因组有13000~15000个基因,所有果蝇的遗传密码已经清楚。根据果蝇的遗传密码以及相关的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各种各样果蝇的相关数据库,而其相对简单的神经系统也很有助于对其进行研究。第三,果蝇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行为,果蝇可以进行学习,有的非常“聪明”,当然也有“傻瓜”。果蝇也可以发生老年痴呆,还会饮“酒”、吸“毒”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重要的是果蝇可以睡眠,甚至做梦,还可以唱情歌。因此,以果蝇为模型,通过基因突变和行为筛选可以确定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可能在不同物种中确定候选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其学习记忆等行为中的功能。 最近,实验研究发现果蝇中心脑区的扇形体结构参与了调节视觉图形识别过程,并证实视觉模式的记忆定位在中央复合体中扇形体的平行分层细胞结构。这是首次对果蝇视觉学习记忆功能区的精确描述,说明了果蝇的记忆痕迹并不存储在某一通用的记忆中心。科学家已经发现果蝇能够进行嗅觉的联想记忆,那么视觉记忆是储存在脑中什么样的地方呢果蝇脑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构。一个叫做蘑菇体,一个是中央复合体。后者包括脑桥、扇形体、小体等结构,周围是中央复合体的突触体,实验要看一下这些是不是对果蝇的视觉记忆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中央复合体可能与果蝇的视觉记忆的储存有密切关系,可在中央复合体的几个亚结构中究竟是哪个与此密切相关呢经过大量的实验以及对果蝇进行大量的筛选,终于把视觉记忆功能部位确定为扇形体。我们知道,人类分辨不同的图形是根据图像之间的不

斑马鱼动物模型的应用介绍

斑马鱼动物模型的应用 斑马鱼(Danio rerio)属于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鲤科(Cyprinidae)短担尼鱼属(Danio)的一种硬骨鱼,原产于南亚,是一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因其体侧具有斑马一样暗蓝与银色相间的纹条而得名。 斑马鱼个体小,易于饲养,成体长4-5cm,雄鱼体修长,雌鱼体肥大。可在有限空间里养殖相当大的群体,可满足样本需求量大的研究。斑马鱼发育迅速,在28.5℃培养条件下受精后约40min完成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大约每隔15min分裂一次,24h后主要器官原基形成,相当于28d的人类胚胎,幼鱼孵出后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雌雄鱼通过调控光周期控制14:10(光照:黑暗)产卵时间,成熟鱼每周可产卵一次,一尾雌鱼每次可产卵100-300枚。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易于观察。受精卵直径约1mm,易于进行显微注射和细胞移植等操作。 一、斑马鱼的品系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ZFIN (http://zfin/org)里有相关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目前研究中常用的斑马鱼野生型品系主要为AB 品系、Tuebingen(Tu)品系、WIK 品系,斑马鱼基因组计划所用品系是Tu。AB 品系是实验室常用的斑马鱼品系,由单倍体细胞经早期加压法获得。Tu品系斑马鱼具有胚胎致死突变基因,用于基因组测序前敲除该致死突变基因。WIK品系较Tu品系具有更多的形态多样性。此外,还保存有3000多个突变品系和100多个转基因品系。这些品系资源对于利用斑马鱼开展各种科学研究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斑马鱼突变品系的筛选 斑马鱼突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已基亚硝脲(ENU)化学诱导、γ或χ射线照射和插入诱变。ENU是一种DNA烃基化试剂,在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前诱导碱基对的替换,诱导产生的突变率为0.1%-0.2%,涉及单个基因的突变。射线照射导致染色体大片段的缺失或染色体重排,产生突变率达1%。插入诱变是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斑马鱼受精卵,整合到基因组中,干扰正常基因表达。射线照射产生的突变率是ENU 化学诱导的10倍,但由于突变涉及多个基因,突变的表型是受若干基因调控的结果,不利于基因功能的分析,因此,ENU化学诱导法是斑马鱼突变的主要方法。研究含有纯合致死

解读生物体昼夜节律

解读生物体的昼夜节律 北京时间10月2号17时30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结果宣布,授予3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以及迈克尔·杨,以表彰他们在昼夜节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有昼夜节律,如: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 那么,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又经过了怎样漫长的研究过程呢? 1984年,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小组克隆出了果蝇的周期基因(period基因),周期基因的改变会引起生物钟的改变;1990年,提出生物钟的转录翻译及负反馈回路的概念;1994年,发现timeless基因,即TIM,TIM基因会影响per基因的表达和RNA的昼夜变化,除此之外,TIM蛋白还会影响per蛋白进入细胞核;1998年,在果蝇中,发现了周期基因和时钟基因;在之后的研究,揭示了更多生物钟相关基因,并研究这些基因是怎样控制昼夜节律的,找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该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不仅仅适用于果蝇,同样适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体。生物钟能确保睡眠、激素分泌、代谢、体温和免疫系统按部就班地工作,该项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对生命体的长期健康生存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昼夜节律的相关分子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period基因编码per蛋白,per在夜间积累,在白天又会被分解,per的浓度和昼夜节律相同。per蛋白又是如何维持这个节律周期的呢?首先,per蛋白抑制了Clock蛋白和Cycle蛋白复合体,从而调控了Clock基因和Cycle基因下游的基因转录;其次,per蛋白可以让period基因失去活性,也就是说,per蛋白和period基因存在反馈调控机制;最后,发现timeless基因编码的TIM蛋白会结合到per上,然后两个蛋白一起进入细胞核,并且在那里抑制period基因的活性。

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德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酶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和能量 B. 多糖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 C. 蛋白质只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D.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细胞内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合成都需要模板和能量,A正确;多糖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B正确;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正确。 2. 硫细菌与黑藻都是自养生物,两者都 A. 能合成蛋白质但翻译场所不同 B. 能将C02和H20合成有机物但场所不同 C. 具有拟核且遗传物质是DNA D. 能发生基因突变且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B 3. 果蝇的“生物钟”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研究发现,夜间PER蛋白积累,而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入核抑制基因的活性,使白天PER蛋白水平降低,实现昼夜节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生物钟”的形成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B. “生物钟”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 Tim基因表达障碍时,PER蛋白会发生持续性积累

D. 基因和Tim基因遗传时相对独立,表达时互不干扰 【答案】D 【解析】夜间PER蛋白积累,而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入核抑制基因的活性,使白天PER蛋白水平降低,实现昼夜节律,说明“生物钟”的形成过程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果蝇的“生物钟”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说明“生物钟”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B正确;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入核抑制基因的活性,则Tim基因表达障碍时,PER蛋白会发生持续性积累,C正确;Per 基因和Tim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相对独立,但是表达时并不是互不干扰的,D错误。 4. 下列有关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可始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 B.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后,可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C.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菠菜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核糖体 D.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视野中多数细胞内染色体形态清晰 【答案】A 【解析】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可始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A正确;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后,可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B错误;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视野中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形态最清晰的时期是中期,D错误。 5. 研究人员将某植物幼苗切段经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组,在黑暗条件下分别置于低浓度IAA、高浓度IAA、乙烯利(ETH)、低浓度IAA+ETH溶液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幼苗切段伸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IAA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 B. 促进幼苗生长的IAA最适浓度在低浓度IAA 和高浓度IAA之间

发育生物学论文-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

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 莫肇勇2009574201 09生本2班 摘要:发育生物学是研究有机体从胚胎发生、生长发育至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传统胚胎学的深入和发展。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殖细胞的产生以及受精机理,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组织和器官发生、生长以及机体的衰老等, 在这些生命现象中, 基因调控是其最基本的机制。干细胞的决定、分化、机体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是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关键字: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发展;基因 我理解的生命科学,是破译密码的过程。就像计算机被输入程序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机体都被编好了程序,每一分每一秒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按照程序进行的,甚至可以精确到我们无法识别的程度。生命科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开生命背后的密码。虽然说生命科学不同于其他很多理论性的基础学科,但他们都是相互紧密联系,也可以说生命科学是用数学、化学和物理的语言来还原生命活动的本质。 生物学没有真正的公理,随着技术一天天的更新,理论一次次的被推翻,新理论不断建立。正因为如此,一张纸、一本书和一支笔对于生物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纸上完全推到成立的结论,在实验上很有可能不能实现。相反的,也许我只是个新手,可是如果用事实证明了我自己的假说,我也可以取得很大的发现。 另一方面,当今生物学的研究对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生命科学前进的速度。发育生物学的迅速兴起和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同时,学科的交叉也为生命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干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 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结合,未来的生命科学将会飞速发展,生命的奥秘将一个个被解开。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次的主题: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ontogent)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systematics development)的机制。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embryology),而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其他生命学科的发展和与胚胎学的相互渗透,才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 一、细胞理论对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影响 关于生殖细胞的特性和重要意义是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的。1839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Schleiden和生理学家Schwann指出,所有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其他细胞。因此,发育也必然是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胚胎发育中,通过受精卵的分裂产生许多新细胞,同时产生新的细胞类型。到19世纪40年代,对于卵子的特性开始有所认识,认识到卵子也是一个细胞,是一个特殊的细胞。Weismann进一

2018大兴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大兴区高三生物一模试题 2018.3 1.人体肠道内生活着100万亿、1000余种细菌,绝大部分都是益生菌,影响人体体重、消化能力和免疫。下列关于肠道益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B.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抗生素使用不当会破坏其平衡 2.已有研究表明,在无机盐缺乏的环境中,植物根尖会产生更多的根毛。科学家以拟南芥作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茉莉酸甲酯是植物代谢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 A.茉莉酸甲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B.结果表明,乙烯可促进根毛产生 C.结果表明,乙烯的作用依赖于茉莉酸甲酯 D. 在无机盐缺乏的环境中,植物产生更多的根毛以适应环境 3. CRISPR/ Cas9是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生物的DNA序列进行定向的切割,原理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获得某基因被敲除的生物个体,在敲除个体中,该基因多为杂合。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as9蛋白是一种能切割DNA的酶 B. 可将Cas9蛋白和向导RNA导入受体细胞以实现对DNA序列的定向切割 C. CRISPR/ Cas9切割DNA的定向性主要依赖于向导RNA D. 若要获得敲除基因纯合的个体,需将子代连续自交 4.破伤风是破伤风芽孢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疾病。 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阵发性痉挛等临床特征。对于事故中伤口很深和出现开放性骨折的人,医务人员要对其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针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B.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D.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清除人体细胞中的病原体 5. 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 C. 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 D. 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29.(16分)黄瓜属于冷敏感植物,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研究者对黄瓜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1)植物的光合作用受矿质元素和(至少答出两项)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镁是植物分子的组成元素,还可参与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低温会使细胞内活性氧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膜脂过氧化,往往会使受到损伤,进而影响阶段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缺镁会加重这一影响。因此,研究镁离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者选取日光温室栽培的“津优3号”黄瓜幼苗均分成四组,土壤中分别增施MgSO41kg/亩(M1)、2kg/亩(M2)、3kg/亩(M3)。

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概念 模式生物出现的背景 模式生物的发展和演变 模式生物的共同特征 模式生物的选取 典型的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物种的进化关系

双子叶植物的合子胚胎发育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 单子叶植物的合子胚胎发育

基础问题可以在最简单和最容易获得的系统中寻找答案;在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 理想的研究系统是科学发展的关键 1.有利于回答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噬菌体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学名为“海胆纲”,是一种无脊椎 动物,生活在海洋浅水区,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海洋生物之一。海胆是生物科学史上最 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的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1875年就开始以海胆为材料研究受精过 程中细胞核的作用。1891年,HansDriesch (1876-1941年)在显微镜下把刚刚完成第 一次卵裂的海胆胚胎一分为二,结果发现, 分开后的两个细胞各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幼 虫。这一实验的意义在于证明胚胎具有调整 发育的能力,为现代发育生物学奠定了第一 块观念里程碑。后因其易于得到大量受精卵, 同步发育,胚体透明,孵化速度快等特点成 为了生物学研究的模经典式生物。 卵裂球 囊胚卵裂腔 典型的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15 独立生存的线虫。其个体小,成体仅1.5mm长,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雄性个体仅占群体的0.2%,可自体受精或双性生殖;在20℃下平均生活史为4天,平均繁殖力为300-350个;但若与雄虫交配,可产生多达1400个以上的后代。

2018天津高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生物部分 第Ⅰ卷: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 微信公众号:高考生物这样学误.的是 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 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 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 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 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 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 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 .该细胞的核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 和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 2和O 2传感器的100mL 锥形瓶中,加入40 mL 活化酵母菌和60 mL 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 2和CO 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A .t 1→t 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 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 1时快 C .若降低10 ℃培养,O 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6.某生物基因型为A 1A 2,A 1和A 2的表达产物N 1和N 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 1N 1、N 1N 2、N 2N 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 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 1的2倍,则由A 1和A 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 1N 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 .1/3 B .1/4 C .1/8 D .1/9 第Ⅱ卷:本卷共4题,共44分。 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 膜上Ca 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 入细胞内的Ca 2+__________(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 内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 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 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 变化如下表所示。 微信公众号:高考生物这样学 微信公众号:高考生物这样学

发育生物学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代谢、运输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桐珏 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摘要生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如器官发生、形态建成、向性反应、顶端优势及组织分化等,其作用机理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来,随着生化仪器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质谱仪,等仪器的使用,使得细胞内部结构的分析与定位更加精细,因此关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运输机理和相关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的研究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本文就生长素的合成、代谢做以简单的论述,重点介绍生长素的运输及其调控。 关键词生长素合成代谢功能 Current Research Advances on Auxin Biosynthesis、Metabolism、Transporte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Plant Abstract Auxin, as a kind of important plant hormones, participates in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plants, such as organogenesis, morphogenesis, tropism, apical dominance as well as differentiation. Its mechanism is concerned by researcher for long time. Recent year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chemical instruments,particularly usage of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MS and so on. Making analysis and localization of cellular internal structures is more accurate. Therefo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xin transport, transport mechanisms and carriers including infIux and effIux ones get more fast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the 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auxin was done simple dissertation, focusing on auxin transport and its regulation. Keywords Auxin Biosynthesis Metabolism Fuctions

斑马鱼简介

它是发育生物学家的得力助手,是医学研究的后起之秀,是环境监测的哨兵,是指示兵,是药物研发的新宠,它就是脊椎类模式动物明星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ario)。 一、斑马鱼基本特点: 原产地:热带淡水鱼,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成鱼体长3-100px,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身躯玲珑而纤细,因其体侧具有像斑马一样纵向的暗蓝色与银色相间的条纹而得名。 http://www.mun.ca/biology/desmid/brian/BIOL3530/DEVO_03/ch03f09.jpg 斑马鱼是体外受精发育,胚体透明。胚胎发育快,受精后3天左右孵化出膜,天左右开口进食,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年以上。斑马鱼可常年产卵,繁殖周期3-4天,一对成年斑马鱼每次可产卵200-300枚,受精率通常在70%以上。养殖温度一般在23-31℃,15℃左右仍可存活,最佳养殖温度在25-28摄氏度之间,pH值在6.8~7.8,硬度在2~6之间。 二、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1938年,美国布朗大学Roosen-Rung教授首次报道斑马鱼发育形态学研究成果。1950年代,美国罗格斯大学K. Kenneth Hisaoka教授首次报道斑马鱼毒理学研究成果。1972年,美国俄勒冈大学George Streisinge教授开始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研究和模式动物建立工作。1989年,美国俄勒冈大学Monte Westerfield教授出版斑马鱼研究圣经The Zebrafish Book第一版。1998年,首个斑马鱼模式生物数据库ZFIN成立(https://www.360docs.net/doc/2f5939749.html,)。1998年,全球第一家斑马鱼药物研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