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设计的计算过程
离合器课程设计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8203381 题目:中型载重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后备功率中)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 开始时间: 2010 年 12 月 27 日完成时间: 2011 年 1 月 14 日课程设计成绩: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30)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20)创新(5)说明书(计算书、图纸、分析报告)撰写质量(45)总分(10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2)引言 (3)1 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的确定 (4)1.1摩擦片的外径D及其他尺寸的确定 (4)1.2离合器后备系数β的确定 (4)1.3单位压力P的确定 (5)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约束条件 (7)3 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7)3.1膜片弹簧设计 (8)3.2压盘设计 (14)3.3离合器盖设计 (15)3.4从动盘设计 (15)4 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16)4.1选择操纵机构的型式 (17)4.2确定操纵机构尺寸参数 (17)4.3校核踏板行程 (18)4.4校核踏板力 (18)5参考文献 (20)6 致谢 (21)本次设计的是中型载重车膜片弹簧离合器,根据所给汽车发动机的最大转矩、最大转速、最大功率等基本参数确定离合器基本参数。
在本次设计中主要对膜片弹簧、压盘、离合器盖、从动盘及操纵机构进行设计,同时也对膜片弹簧及操纵机构等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校核。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膜片弹簧及操纵机构进行设计。
同时应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对相关参数进行校核及调整。
关键词:膜片弹簧、膜片弹簧离合器、操纵机构、强度对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
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
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等四部分。
主、从动部分和压紧机构是保证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并能传递动力的基本结构,操纵机构是使离合器主、从动部分分离的装置。
整车离合系统计算(滑磨功+离合器储备系数 离合器性能设计计算书

离合器设计计算书一、滑磨功及温升计算滑磨功计算公式:L=m·r r2·n e2·(n2/1800) /(i g2·i o2)(一档)单位面积滑磨功:L/S/2温升:t=Y·L/(m·c)式中: L–滑磨功m–汽车整备质量(2850kg)r r–车轮滚动半径(0.377m)n e–发动机转速(按照1500r/min)i g–变速器传动比(一档起步4.313)i o–驱动桥传动比(4.1)c–压盘的比热容,铸铁比热容为481.4J/(kg·℃)m–压盘质量,为3.85kgY–传到压盘的热量所占的比例。
对于单片离合器,Y=0.5;摩擦片外径:265mm 摩擦片内径:175mm计算得滑磨功:L=15980.92单位面积滑磨功:L/S/2=0.257 (J/mm2)温升:t=Y·L/(m·c) =4.31℃结论:滑磨功的评定是通过温升来判断的,如计算得到单位面积滑磨功≤0.28 J/mm2,一次一档起步温升在8℃以下,即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由计算结果可见滑磨功及温升满足要求。
二、后备系数计算离合器盖总成扭矩容量计算公式:Tc=F·μ·Z·Rc=448N.m式中:Tc–离合器传扭能力,[Tc]为N·mF–离合器最小压紧力(6700N)μ–摩擦系数(经试验测得μ最小为0.33,为保险起见计算时按0.3取值)Z–摩擦片面数,单片离合器Z取2Rc=(D3-d3)/(D2-d2)/3–摩擦面有效半径,[Rc]为mmD–摩擦片外径(265mm)d–摩擦片内径(175mm)后备系数公式:β=Tc/Temax=1.72式中:Tc –离合器传扭能力(通过上式得到Tc为448N.m)Temax –发动机最大扭矩(260N.m)结论:后备系数1.72满足此类车型要求。
三、踏板力计算当离合器峰值分离力:1950N 拨叉比:2,液压比:1.69,踏板杠杆比6.132,得踏板力=1950/6.132/2/1.69/0.85=111N四、踏板行程计算分离系统杠杆比:i=20.73(踏板比:6.132,液压比:1.69,拨叉比:2)踏板总行程:L1=L*i/η+L2=164+9.2=173.2式中:i-分离系统杠杆比L-离合器分离行程(7.5mm)L1-踏板行程L2-空行程(9.2mm)η-行程效率(0.95mm)结论:现离合器分离行程为7.5mm,计算踏板行程在173.2左右,超出设计值165。
载货半挂汽车列车双片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载货半挂汽车列车双片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所属学院:目录一.离合器概述………………………………………………1.1离合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2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1.3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二.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2.1摩擦片参数的选择…………………………………………………2.2摩擦片基本参数的约束条件………………………………………三.膜片弹簧的设计…………………………………………3.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3.2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3.3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约束条件……………………………………3.4膜片弹簧强度的计算与校核………………………………………四.扭转减振器的设计………………………………………4.1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4.2减振弹簧的计算……………………………………………………五.离合器其他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5.1从动盘毂的设计……………………………………………………5.2从动盘的设计………………………………………………………5.3离合器盖结构的设计………………………………………………5.4压盘的设计…………………………………………………………六.离合器的操纵机构………………………………………6.1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要求……………………………………………6.2操纵机构型式的选择………………………………………………七.设计小结…………………………………………………一. 离合器的概述1.1离合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过载。
2)接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初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湿式离合器设计计算

湿式离合器设计计算
1.转矩传递计算:湿式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因此需要计算
离合器的转矩传递能力。
转矩传递计算需要考虑摩擦片的摩擦系数、接触
面积和压力等因素。
2.离合器片数计算:湿式离合器通常由多个摩擦片组成,片数的设计
需要考虑到传动功率和摩擦片的承载能力。
片数过少会导致传动效率下降,片数过多则可能导致离合器尺寸过大。
3.摩擦片材料选择:摩擦片的材料选择对于湿式离合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摩擦片材料有石棉板、摩擦片和钢制板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
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4.冷却系统设计:湿式离合器在传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
需要设计有效的冷却系统,以保证离合器的正常工作。
冷却系统可以采用
利用油液进行冷却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风扇和散热片等被动式冷却方式。
5.润滑系统设计:湿式离合器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润滑条件。
润滑系
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离合器内部各个摩擦副之间的润滑需求,以确保离合
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摩擦副过热、磨损或润滑不良的问题。
以上是湿式离合器设计和计算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还
需要根据具体的传动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和计算。
离合器的相关计算

通过气压传递扭矩,适 用于高速运转和重载工
况。
离合器规格
离合器尺寸
根据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包括直径、宽度 和长度等参数。
离合器转速
根据输入输出转速选择合适的离合器转速,确保 正常工作。
离合器负载
根据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离合器,确保能够承受 足够的扭矩和冲击。
离合器材料
01
02
03
金属材料
如铸铁、铸钢、铝合金等,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离合器的相关计算
• 离合器基本参数 • 离合器计算公式 • 离合器设计流程 • 离合器性能测试 • 离合器应用案例
01
离合器基本参数
离合器类型
摩擦片离合器
电磁离合器
液力离合器
气压离合器
利用摩擦力传递扭矩, 具有缓冲和减震作用。
通过磁场传递扭矩,响 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利用液体介质传递扭矩, 具有自动调节和缓冲功
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离合器表面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计算热对流的方法需要考虑周围空气的温度、速度和换热 系数等因素。
03
离合器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确定设计目标
明确离合器的使用场景、性能要求和 使用寿命等。
市场调研
了解同类产品的性能、价格和用户反 馈,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参数设定
输入参数
设定离合器的输入功率、转速和转矩 等参数。源自扭矩传递计算扭矩传递
扭矩传递是衡量离合器传递扭矩的能力,它是衡量离合器性能的重要指标。计算扭矩传递的方法需要根据离合器的具 体结构和工况进行选择。
静态扭矩传递
静态扭矩传递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离合器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计算方法是根据离合器的几何尺寸、摩擦系数和最大 静摩擦力矩进行计算。
湿式离合器设计计算

3.2多片湿式离合器的设计 3.2.1摩擦副元件材料与形式离合器的结构中,摩擦片对离合器工作性能影响很大,而摩擦片材料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下面进行摩擦副元件的选择:离合器摩擦副元件由摩擦元件及对偶元件两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可在主、从动轴转速差较大的状态下接合,而且接合时平稳、柔顺。
离合器摩擦副(又称摩擦对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性的,它的摩擦衬面具有金属性质,如钢对钢,钢对粉末冶金等;第二类是非金属性的,它的摩擦衬面摩擦材料具有非金属性质,如石墨树脂等,它们的对偶可用钢和铸铁。
对于坦克离合器摩擦副,由于其工况和传递动力的要求,选择金属型摩擦材料。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铜基粉末冶金,它的主要优点是:1、 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单位面积工作能力为0.22千瓦/Fp FAA =厘米2;2、 在较大温度变化范围内,摩擦系数变化不大;3、允许表面温度高,可达350C ,非金属在250C 以下。
故高温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4、 机械强度高,有较高的比压力;5、导热性好,加上表面开槽可获得良好冷却,允许较长时间打滑而不致烧蚀。
此次设计选择摩擦副材料为钢对铜基粉末冶金,根据坦克设计180页表6—1可得:可取摩擦副的摩擦系数μ=0.08,许用压强[]p =4MPa 。
3.2.2摩擦转矩计算多片摩擦离合器的摩擦转矩fc T 与摩擦副数、摩擦系数、压紧力和作用半径有关。
其关系式为:e fcz T Fr μ=式中fc T —摩擦转矩()N M ⋅;μ—摩擦系数,从动力换档传递扭矩出发,取动摩擦系数;F —摩擦片压紧力()N ;e r —换算半径,将摩擦力都换算为都作用在这半径上;z —摩擦副数。
下面求换算半径e r :(如下图示)一对摩擦副上一个单元圆环的摩擦转矩为:fc dT p dA μρ=⋅⋅⋅式中p —单位压力或比压;ρ—圆环半径;dA —单位圆环面积。
而 2dA d πρρ=⋅ 带入前式可得22fcdT p d πμρρ=摩擦副全部面积的摩擦转矩为ρυπd p u T Rrfc ⎰=22式中r 、R —分别为摩擦片的内外半径。
离合器设计说明书

离合器设计说明书离合器设计说明书设计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离合器的设计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以便于生产商和用户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离合器。
1:引言1.1 离合器的作用:离合器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于控制两个旋转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与分离。
它允许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的动力传输,同时也能实现车辆的启动、换挡和停止。
1.2 设计背景:离合器设计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关键影响。
本文档意在提供一套完整的离合器设计方案,满足汽车制造商和用户的需求。
2:设计原理2.1 离合器工作原理:离合器由一个压盘、一组离合片和压盘螺旋弹簧组成。
当离合器踏板松起时,压盘受到压盘螺旋弹簧的作用,离合片与压盘分离,传动系统断开。
当离合器踏板踩下时,离合器压盘受到离合器释放器的作用,压盘受力,离合片与压盘连接,传动系统连接。
2.2 离合器设计要点:- 离合器尺寸和材料选择- 离合片结构和摩擦片材料的选择- 离合器的加载力和压盘压力- 离合器的热耐受能力- 离合器的寿命和可靠性3:离合器设计方案3.1 尺寸和材料选择:根据传动系统的要求,确定离合器的直径和厚度。
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钢、铸铁和复合材料等。
3.2 离合片结构和摩擦片材料选择:根据传动系统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离合片结构和摩擦片材料,如有机摩擦片、金属摩擦片和碳化硅摩擦片等。
3.3 加载力和压盘压力:根据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和传动系统的要求,确定离合器的最大加载力和压盘压力。
3.4 热耐受能力:通过热传导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确定离合器的热耐受能力,以确保离合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3.5 寿命和可靠性:通过材料强度分析和疲劳寿命测试,确定离合器的寿命和可靠性,以确保离合器在长时间使用中的稳定性能。
4:使用说明4.1 离合器的安装:详细介绍离合器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传动系统的拆卸和组装、离合器的对中和调整等。
4.2 离合器的调试:介绍离合器安装后的调试步骤,包括行车试验和性能检查等。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合器设计的计算过程1章绪论1.1选题的目的本次设计,我力争把离合器设计系统化,为离合器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抛弃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新式的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是本次设计的主要特点。
1.2离合器发展历史近年来各国政府都从资金、技术方面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使其发展速度明显比其它工业要快的多,因此汽车工业迅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听总成。
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式离合器主要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
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是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
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才采用多片离合器。
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于首选单片干式离合器[1]。
近来,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
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
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设计工作已从手工转向电脑,包括计算、性能演示、计算机绘图、制成后的故障统计等等。
1.3离合器概述按动力传递顺序来说,离合器应是传动系中的第一个总成。
顾名思义,离合器是“离”与“合”矛盾的统一体。
离合器的工作,就是受驾驶员操纵,或者分离,或者接合,以完成其本身的任务。
离合器是设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功用是能够在必要时中断动力的传递,保证汽车平稳地起步;保证传动系换档时工作平稳;限制传动系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防止传动系过载。
为使离合器起到以上几个作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弹簧压紧的摩擦式离合器,摩擦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扭矩取决于摩擦面间的工作压紧力和摩擦片的尺寸以及摩擦面的表面状况等。
即主要取决于离合器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膜片弹簧离合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经济性合理,同时其性能良好,使用可靠性高寿命长,结构简单、紧凑,操作轻便,在保证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扭矩的前提下,有以下优点[2]:(1)结合时平顺、柔和,使汽车起步时不震动、冲击;(2)离合器分离彻底;(3)从动部分惯量小,以减轻换档时齿轮副的冲击;(4)散热性能好;(5)高速回转时只有可靠强度;(6)避免汽车传动系共振,具有吸收震动、冲击和减小噪声能力;(7)操纵轻便;(8)工作性能(最大摩擦力矩和后备系数保持稳定);(9)使用寿命长。
1.3.1 离合器的功用离合器可使发动机与传动系逐渐接合,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如前所述,现代车用活塞式发动机不能带负荷启动,它必须先在空负荷下启动,然后再逐渐加载。
发动机启动后,得以稳定运转的最低转速约为300~500r/min,而汽车则只能由静止开始起步,一个运转着的发动机,要带一个静止的传动系,是不能突然刚性接合的。
因为如果是突然的刚性连接,就必然造成不是汽车猛烈攒动,就是发动机熄火。
所以离合器可使发动机与传动系逐渐地柔和地接合在一网起,使发动机加给传动系的扭矩逐渐变大,至足以克服行驶阻力时,汽车便由静止开始缓慢地平稳起步了。
虽然利用变速器的空档,也可以实现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分离。
但变速器在空档位置时,变速器内的主动齿轮和发动机还是连接的,要转动发动机,就必须和变速器内的主动齿轮一起拖转,而变速器内的齿轮浸在黏度较大的齿轮油中,拖转它的阻力是很大的。
尤其在寒冷季节,如没有离合器来分离发动机和传动系,发动机起动是很困难的。
所以离合器的第二个功用,就是暂时分开发动机和传动系的联系,以便于发动机起动。
汽车行驶中变速器要经常变换档位,即变速器内的齿轮副要经常脱开啮合和进入啮合。
如在脱档时,由于原来啮合的齿面压力的存在,可能使脱档困难,但如用离合器暂时分离传动系,即能便利脱档。
同时在挂档时,依靠驾驶员掌握,使待啮合的齿轮副圆周速度达到同步是较为困难的,待啮合齿轮副圆周速度的差异将会造成挂档冲击甚至挂不上档,此时又需要离合器暂时分开传动系,以便使与离合器主动齿轮联结的质量减小,这样即可以减少挂挡冲击以便利换档。
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扭矩是有一定限制的,在汽车紧急制动时,传动系受到很大的惯性负荷,此时由于离合器自动打滑,可避免传动系零件超载损坏,起保护作用。
1.3.2 现代汽车离合器应满足的要求根据离合器的功用,它应满足下列主要要求:(1)能在任何行驶情况下,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为此,离合器的摩擦力矩(T)c应大于发动机最大扭矩(T);maxe(2)接合平顺、柔和。
即要求离合器所传递的扭矩能缓和地增加,以免汽车起步冲撞或抖动;(3)分离迅速、彻底。
换档时若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则飞轮上的力矩继续有一部份传入变速器,会使换档困难,引起齿轮的冲击响声;(4)从动盘的转动惯量小。
离合器分离时,和变速器主动齿轮相连接的质量就只有离合器的从动盘。
减小从动盘的转动惯量,换档时的冲击即降低;(5)具有吸收振动、噪声和冲击的能力;(6)散热良好,以免摩擦零件因温度过高而烧裂或因摩擦系数下降而打滑;(7)操纵轻便,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尤其是对城市行驶的轿车和公共汽车,非常重要;(8)摩擦式离合器,摩擦衬面要耐高温、耐磨损,衬面磨损在一定范围内,要能通过调整,使离合器正常工作。
1.3.3 离合器工作原理如图 1.1所示,摩擦离合器一般是有主动部分、从动部分组成、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
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发动机扭矩自曲轴传出,通过飞轮2和压盘借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3,在通过从动轴传给变速器。
当驾驶员踩下踏板时,通过拉杆,分离叉、分离套筒和分离轴承8,将分离杠杆的内端推向右方,由于分离杠杆的中间是以离合器盖5上的支柱为支点,而外端与压盘连接,所以能克服压紧弹簧的力量拉动压盘向左,这样,从动盘3两面的压力消失,因而摩擦力消失,发动机的扭矩就不再传入变速器,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当放开踏板,回位弹簧克服各拉杆接头和支承中的摩擦力,使踏板返回原位。
此时压紧弹簧就推动压盘向右,仍将从动盘3压紧在飞轮上2,这样发动机的扭矩又传入变速器。
1-轴承2-飞轮3-从动盘4-压盘5-离合器盖螺栓6-离合器盖7-膜片弹簧8-分离轴承9-轴图1.1 离合器总成1.3.4 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与推式相比,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许多优点:取消了中间支承各零件,并不用支承环或只用一个支承环,使其结构更简单、紧凑,零件数目更少,质量更少;拉式膜片弹簧是中部与压盘相压在同样压盘尺寸的条件下可采用直径较大的膜片弹簧,提高了压紧力与传递转矩的能力,且并不增大踏板力,在传递相同的转矩时,可采用尺寸较小的结构;在接合或分离状态下,离合器盖的变形量小,刚度大,分离效率更高;拉式的杠杆比大于推式的杠杆比,且中间支承减少了摩擦损失,传动效率较高,踏板操纵更轻便,拉式的踏板力比推式的一般可减少约;无论在接合状态或分离状态,拉式结构的膜片弹簧大端与离合器盖支承始终保持接触,在支承环磨损后不会形成间隙而增大踏板自由行程,不会产生冲击和哭声;使用寿命更长。
1.4 设计的预期成果本次设计,我将取得如下成果:1、设计说明书:(1)离合器各零件的结构;(2)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优化;(3)膜片弹簧的计算与优化;(4)扭转减振器的设计;(5)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
2、图纸有:扭转减振器、摩擦片、膜片弹簧、从动盘、轴、压盘、离合器总成。
第2章离合器的结构设计为了达到计划书所给的数据要求,设计时应根据车型的类别、使用要求、制造条件,以及“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要求等,合理选择离合器结构。
2.1 离合器结构选择与论证2.1.1 摩擦片的选择单片离合器因为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散热良好,维修调整方便,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在使用时能保证分离彻底接合平顺,所以被广泛使用于轿车和中、小型货车,因此该设计选择单片离合器。
摩擦片数为2。
2.1.2 压紧弹簧布置形式的选择离合器压紧装置可分为周布弹簧式、中央弹簧式、斜置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等。
其中膜片弹簧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个膜片弹簧代替螺旋弹簧和分离杠杆。
膜片弹簧与其他几类相比又有以下几个优点[9]:(1)由于膜片弹簧有理想的非线性特征,弹簧压力在摩擦片磨损范围内能保证大致不变,从而使离合器在使用中能保持其传递转矩的能力不变。
当离合器分离时,弹簧压力不像圆柱弹簧那样升高,而是降低,从而降低踏板力;(2)膜片弹簧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使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小,零件数目少,质量小;(3)高速旋转时,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较稳定;而圆柱弹簧压紧力明显下降;(4)由于膜片弹簧大断面环形与压盘接触,故其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磨损均匀,可提高使用寿命;(5)易于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使用寿命长;(6)平衡性好;(7)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但膜片弹簧的制造工艺较复杂,对材料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高,其非线性特性在生产中不易控制,开口处容易产生裂纹,端部容易磨损。
近年来,由于材料性能的提高,制造工艺和设计方法的逐步完善,膜片弹簧的制造已日趋成熟。
因此,我选用膜片弹簧式离合器。
2.1.3 压盘的驱动方式在膜片弹簧离合器中,扭矩从离合器盖传递到压盘的方法有三种[9]:(1)凸台—窗孔式:它是将压盘的背面凸起部分嵌入在离合器盖上的窗孔内,通过二者的配合,将扭矩从离合器盖传到压盘上,此方式结构简单,应用较多;缺点:压盘上凸台在传动过程中存在滑动摩擦,因而接触部分容易产生分离不彻底。
(2)径向传动驱动式:这种方式使用弹簧刚制的径向片将离合器盖和压盘连接在一起,此传动的方式较上一种在结构上稍显复杂一些,但它没有相对滑动部分,因而不存在磨损,同时踏板力也需要的小一些,操纵方便;另外,工作时压盘和离合器盖径向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离合器盖等旋转物件不会失去平衡而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
(3)径向传动片驱动方式:它用弹簧钢制的传动片将压盘与离合器盖连接在一起,除传动片的布置方向是沿压盘的弦向布置外,其他的结构特征都与径向传动驱动方式相同。
经比较,我选择径向传动驱动方式。
2.1.4 分离杠杆、分离轴承分离杠杆的作用由膜片弹簧承担,其作用是通过分离轴承克服离合器弹簧的推力并推动压盘移动,从而使压盘与从动盘和从动盘与飞轮相互分离,截断动力的传递,分离杠杆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反复作用在其上面的弯曲应力,分离轴承的作用是通过分离叉的作用使分离轴承沿变速器前端盖导向套作轴向移动,推动旋转中的膜片弹簧中部分离前端,使离合器起到分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