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入门:篆刻艺术的临摹

合集下载

书法入门教程:篆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书法入门教程:篆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书法入门教程:篆刻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怎样刻白文印】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

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划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划,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

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划两终端。

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

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怎样刻朱文印】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划、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

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划、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

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划,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

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

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

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

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划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

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对应,使用自如。

【怎样临刻古印】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

秦汉印是篆刻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能够比之于唐诗、宋词、无曲。

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

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像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

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怎样临刻名家印】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我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

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表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

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择接近自己性格的一类。

篆刻之「初学者如何临摹印稿」

篆刻之「初学者如何临摹印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摹,是临印的准备手段。摹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幕达到观察仔细,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 和笔法的特征与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因为幕印比临刻要省时间,通过不 断的大量的摹写,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达到认识与掌握的目的。 摹写,由于具体环节、方法与要求不一,又可分问摹描、摹写和临写。
三、临写
临写是在摹描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摹是覆纸在原稿上的依样画葫芦,临则是将纸置于印旁, 先审视印蜕,初步认识其结构与笔画安排,以及细条粗细,然后依样临写。临写时尽可能一笔 写成一画,不要修改,以免板滞。
临写的方法: (1)先用铅笔写稿而后临写。 (2)直接用笔(毛笔或者记号笔)在原稿的基础上放大临写。
验所得出的共识,学习篆刻应从汉印着手。西汾陈鸿寿曰:“初学治 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心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的入门步骤,汉印的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篆刻艺术传统的第一步。通 过临摹,可以较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汉印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在不断的临与摹的实践中,逐 步掌握其表现技巧。在临幕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旁取博采,吸取 其他艺术的有关因素,融会贯通,可自成新貌,在篆刻艺术天地中别树一帜。
一、摹描
摹描,是用较透明的纸(一般用拷贝纸或较透明的薄宣纸等)覆于所摹临的印蜕上,以稍秃的 细毛笔蘸浓墨依样子仔细描幕,印蜕上红色以墨代之,使红为黑色,白色则留空。初步摹成 后,移开拷贝纸,置于印蜕旁,两相对照,逐笔检查,如有不合原样之处,再进行仔细修改, 以求达到与原印蜕一模一样为止。
根据印蜕的朱、白、粗、细和不同目的要求,也可详细分为以下几种摹描法。 1.双勾细描:用细小毛笔,沿印文笔画外侧一边沿线勾描,线要细、匀、等粗。印之印边亦用线 双勾之.此法多用于粗白文一类汉印。 2.双勾填廓:在双勾的基础上,将有红色处用墨填实。但要注意,在勾描时白文不可侵占白色边 线,否则填实后白文变得较细;相反,勾描朱文时,勾描线应靠朱文线两边沿之内,填实后方 可与朱文相同,若在线沿之外,则填实后线变得较粗,均有失原印形神。

篆书临摹最佳范本

篆书临摹最佳范本

篆书临摹最佳范本
篆书的临摹范本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较为经典的范本:
1. 隶书《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是唐代宫廷女官李清照所作的地方志,隶书篆刻体现了唐代隶书的风貌和特点,是篆刻和书法爱好者的经典之作。

2. 篆书印章《王羲之示教碑》
王羲之示教碑是中国书法的经典名作之一,是篆书风格的刻化,因其刚健有力、笔势挺拔,被誉为“篆书之宗”。

3. 隶书碑拓《孔庙铭》
《孔庙铭》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写,是中国书法之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其隶书风格特点是线条锐利、气势恢宏,并运用了复杂的结构和韵律性的分布,可作为隶书临摹的优秀范本。

4. 隶书《史记》
《史记》中有许多优秀的隶书篆刻,如“一统江山”、“乘风而行”等,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是隶书临摹的经典范本。

5. 篆书印章《赵孟俯之印》
赵孟俯是明朝书法家,其篆刻作品体现了中国篆刻的精髓和特
点,是篆书临摹的极佳范本。

其印章则体现了篆刻与印制的完美结合,篆书的精髓在于其工整有力,字形雄浑而又清晰,是篆刻艺术的经典之作。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篆刻(试用)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学习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

篆书的欣赏与临摹PPT课件

篆书的欣赏与临摹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16
峄山碑的版本
•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 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峄山碑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 原石为北魏太武帝推毁,今已不存 。
2021/3/9
授课:XXX
4
秦创小篆说 小篆为战国文字说
书体由来
2021/3/9
授课:XXX
5
代表书家
• 秦代:李斯 • 唐代:李阳冰 • 宋代:徐铉、释梦英 • 元代:赵孟頫、吾丘衍 • 明代:吴叡、李东阳、赵宧光 • 清代:钱玷、王澍、邓石如、吴让之、
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大澂、 吴昌硕 • 现当代:王福庵
• 李阳冰城隍庙碑》是李阳冰担任缙云县令时,于乾元二年(759 年)在缙云城隍祈雨有应之后篆写刻石李阳冰 城隍庙碑的。李 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宋朱长文《续书断》将李 阳冰书法与颜其卿、张旭同列为神品,评价极高,被誉为李斯 之后小篆第一人。《李阳冰城隍庙碑》附陈远鸣《从处州遗迹 管窥李阳冰的书法成就及影响》一文:“今观《李阳冰城隍庙碑》 书法,作篆应规入矩,笔笔中锋。虽细如玉箸,却重似千斤, 如锥画沙,骨力特胜,按玉箸式线条标准来看,李阳冰直源李 斯书法,的确无疑。此作碑刻,取形方正稳固,用笔瘦劲圆转, 结字匀称均衡,虽和李斯小篆一脉相承,但点画趣味不同,观 其用笔力求出入之迹,体姿变平整开阔为圆通,显得婀娜多姿, 也是对秦篆的一大变革。可谓字字精妙完美,耐人玩味。章法 紧凑茂密,规整而大气,煌煌然与盛世唐碑气象相吻合。”
吴昌硕
2021/3/9
授课:XXX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篆刻⼊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法如何上⼿练习如何提⾼篆刻⼊门字法、篆法、章法、⼑法⼊何上⼿练习原创谈艺录2016-08-05 21:11:09前⾯讲过,篆刻⼊门须从四个⽅⾯⼊⼿,也基本可以说,解决了这四⽅⾯的问题,就可以完全⾃信地说,⾃⼰在篆刻上⼊门了。

这四个⽅⾯分别是:1、字法;2、篆法;3、章法;4、⼑法。

按我的⼊门道路来⾃我衡量,他们⼤致对应的是:⼀、字法、篆法对应篆书的练习;⼆、章法对应的是基本章法的认识掌握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修养;三、⼑法对应的是长期的汉印和名家印的临摹练习。

也就是说: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我们打从开始学习篆刻那天起,可以同时做三件事情: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如多看印章,多看美术作品,多看雕塑作品,多看书法作品,多看⼀些经典名著,多看⼀些评分⽐较⾼的电影等。

)练习篆书掌握字法和篆法是⼀个慢过程,都有较⼤的练习量和观察量。

练习篆书时要真的学会篆书本⾝所具有的本⾝的特征,⽐如中锋⾏笔,不偏不倚,以及每次运笔成字时的藏头护尾,每⼀笔都圆润饱满等,它同楷书、草书、⾏书都有较⼤的不同,它最⼤的特⾊就是左右上下均匀对称,甚⾄⼤部分偏旁部⾸都是对称的,⽽且笔画与笔画之间所预留的空⽩也相等,笔画的粗细也相同,仔细体会,篆书的形体就像是精美的图案,是绝佳的装饰画,同时,书写的时候,对⼒度的要求也要⼀致,也就是说,练习篆书时最重要的⼀个诀窍是:慢。

慢!这也是临摹汉印和名家印的⼀个重要⽅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临摹汉印时,找来的汉印⾥的⼀笔⼀画,每⼀⽅都值得认真体会⼑法的来回⾛向、冲切的结合,⼑法的快慢运⾏,甚⾄要了解每⼀⽅印的原始印料是什么质地的,从⽽感觉到每⼀个笔画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果,⼑与⽯之间的感觉如何,都⼀点⼀滴地去做,去体会,去找到技法上的⼼⼿相应,⼼⾥理解了,⼿上能够做得到。

篆刻学习是个慢功夫,第三项我所说的修养问题,也是个慢功夫,是没有⼤量的读书量,没有⼤量的审美体验过程(⽐如参加美展、篆刻展、书法展等),没有⼤量的⽣活积累⽆法达到的境地。

篆体书法 入门教程

篆体书法 入门教程

篆体书法入门教程篆体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篆体书法的入门教程,帮助大家了解篆体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篆体书法简介篆体书法,又称为“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

它起源于商朝晚期至西周初期,是中国最早的字体之一。

篆书的字形结构严谨、线条刚劲有力,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篆体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多种派别和风格。

二、篆体字的基本构造篆体字的构造相对复杂,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笔画和组合方法。

篆书的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点、折等,这些笔画可以灵活组合,形成不同的字形。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力度,以保持字形的整体美感。

三、篆体字的基本规范篆体字的书写有一些基本规范,需要遵循以保持字形的准确性和美感。

首先,要注意字形的整齐和平衡,避免形状上的偏差。

其次,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以保持整篇作品的统一性。

此外,要掌握好字的大小和比例,使作品更加协调和谐。

四、篆体字的书写技巧篆体字的书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要掌握好笔的握持和运用力度,以保持字形的稳定和流畅。

其次,要注意笔画的转折和连接,使字形更加自然和连贯。

此外,要注意书写的速度和节奏,以避免出现书写不匀的情况。

五、篆体书法的练习方法练习是提高篆体书法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临摹篆体字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字形认识。

在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篆体字作为范本,进行反复练习。

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篆体书法的教材和教程,学习一些基本的书写技巧和方法。

六、篆体书法的欣赏和鉴赏篆体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可以通过欣赏和鉴赏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时,可以注意作品的整体布局和字形的美感,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篆体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和鉴赏技巧,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七、篆体书法的发展与传承篆体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XXX校本课程教材篆刻(试用)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研究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研究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XXX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经由进程多种形式让学生介入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进步、常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进步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书法入门:篆刻艺术的临摹
篆刻与我国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临摹,因为只
有通过临摹,才一能借鉴和继承篆刻艺术传统规则,才能领会篆刻艺
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篆法、章法和刀法
等具体技法,从而使用到自己的篆刻创作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
理解的深入,就能形成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

古今玺印无数,名家林立,从何入手呢?清人吴先声在《敦好堂印论》中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

”“印宗秦汉”
被历代印人奉为圭泉,当然要从秦汉印开始。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
一个书法学习基地。

吴昌硕在“俊卿之印”一印的边款中说:“抚拟
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

”可见,篆刻的学习同书法、绘画类似,先学平正,平正既得,再求奇崛、苍朴,这也是先贤
的经验与告诫。

具体来说,印章的临攀应先从汉印中的粗白文印入手,再到细白文。

朱文印在汉印中很少,不易选择,能够秦汉封泥代之。

清代赵之谦的印作笔画线条生动流畅,起至转折分明,篆法妥帖,可
作为圆米文印临摹之范印。

古玺印为印章之一大宗,一占朴自然、生
动有趣,在学习汉白文印之后,可临习之。

汉白文印的特点
1.就整体章法布局来说,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
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

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
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2.就单个文字来说,以方形为基调,方中寓圆,内圆外方;就单个
笔画来说,平直是其基本特点,但平直太多,则显重复单调,产生僵硬、板滞的副作用,所以汉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笔、斜笔线条,来化
解这种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印文笔画与笔画间的空隙大致相等。

当然,这是基本的规律,
在此前提下,笔画少的字,笔画空隙略大;笔画多的字,笔画空隙略小。

这样,自不过然地在印面士凉恕碑生了一定的疏密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