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含答案)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解析)

考点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3.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
”材料表明(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B.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C.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D.科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4.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5.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称:“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这表明他( )A.主张购买西方新式军舰以自强B.要求引进西方科技创办福州船政局C.希望朝廷革除官办企业的弊端D.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6.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广东省2021届高三3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广东一模)化学试题 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一)化学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N14 O16 S32 Mn55 Fe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 ~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旧的镍镉电池属于有害垃圾B.烧烤用过的锡纸属于厨余垃圾C.盛装食用油的塑料桶属于可回收物D. 废活性炭除味剂属于其他垃圾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史料。
下列语句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A.炉甘石烟洪飞损B.其底铺薪,发火煅红C.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D.取入缸中没三个时,漉人釜中煎炼3.已知反应: NaH +H2O= NaOH +H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H可用作生氢剂B. NaH 中H的半径大于Li+的半径C.H2O的电子式为H:O:HD. NaOH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4.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5.2020年11 月7日是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Oh! You got peaches?” He eyed the fruit with childish glee (欢快).
Just 100 kilometers southwest of Beijing, in the Xiong’an New Area, a group of skilled artists are keeping this art alive. Carving bamboo requires focus, precision and elbow grease (重活). Watch the video and feast your eyes on the bamboo masterpieces.
● Dazu Rock Carvings
One of China’s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s hidden among the mountains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southwestern city of Chongqing. Here, tens of thousands of sculptures collectively make up the Dazu Rock Carvings — considered one of the finest examples of China’s cave art, exhibiting the most sophisticated craftsmanship of Dazu Rock Carvings. The delicate Dazu Rock Carvings tell ancient, mystical stories.
2021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期教学质量检测(一)(一模)历史试题

2021~2022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历史2021.10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幽王废嫡立庶后,政局动荡,幽王被弑。
春秋初年,郑国共叔段与其兄郑庄公争夺王位,失败后逃往共地。
据此可知,当时A.宗法制顺应时代潮流B.共叔段认识到宗法制弊端C.旧制度面临着新挑战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2.元狩五年,汉武帝下诏,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并严格规定形制和重量。
元鼎四年,汉武帝下诏停止郡国铸钱,非上林三官钱不得流通,违者严惩。
这反映了A.汉朝商品经济繁荣B.武帝时郡国经济实力强大C.中央铸币技术先进D.大一统思想深入金融领域3.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
唐太宗回应:“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
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A.中央集权稳固B.民族政策开明C.羁縻州县失控D.君主专制强化4.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
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
以上变化说明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5.从1391年到1533年,河南省西华县和虞城县新垦的耕地分别是原有耕地的10倍和17倍,但两县的田赋却从未增加。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东南”与“西北”是古代中国频繁对举的两个方位概念。
司马迁说:“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句话凝聚了古人丰富的地理经验。
很多历史文献也描述中国的地理大势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不惟地形,“东南”与“西北”在经济、文化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地理差异。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东南之人,食水之产;西北之人,食六畜产。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云:“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
”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南宋即已形成。
到了明代,郭之奇已使用“东南人满,西北土满”来形容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变化。
至清康熙时,移民殖边以均人口的思想也被人提出来,朱奇龄明确主张“以东南有余之民,任西北有余之地”。
进入近代,西北移民殖边之论成为潮流,“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一语,为近代中国社会各界人士耳熟能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也早已是知识界表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口头禅。
胡焕庸将半壁区划法具体落实在中国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创制出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分界线——“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
“胡线”是依靠较高精度的人口数据,运用分界线思维和标准化手段,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化约和展现“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传统认识的产物。
可以说,学理上的“胡线”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实上的“胡线”已存在了千余年。
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胡线”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基础上画出的人口地理分界。
近代中国的领土空间是随着清代疆域观念变化和国际条约体系的介入,以清代疆域为主体逐步确立下来的。
课时作业38: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45分钟46分)题组一对点练1.(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前童,始建于南宋,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
古镇村落至今保留着规模宏大的古民居建筑,童姓祖先按“回”字九宫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溪水挨户环流。
近年来,前童镇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继承和发扬木雕、根雕等传统文化技艺,吸引了众多文创工作室入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古镇村民的热情欢迎中,国际友人们“打卡”了职思其居、明经堂等历史遗迹,品尝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前童三宝”——老豆腐、空心豆腐、豆腐干。
美味的特色小吃、明清建筑的古朴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美味的特色小吃、古朴的明清建筑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古朴的明清建筑、美味的特色小吃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美味的特色小吃、古朴的明清建筑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古朴的明清建筑、美味的特色小吃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C和D两项介词搭配不当,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说法,所以排除C和D两项。
根据前文内容,先介绍建筑,后介绍小吃,因此本句中也应该将建筑放前面,所以排除A项。
故选B。
答案 B2.(2020·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据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结束的日本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A.据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日本结束的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B.据统计数据,9月29日,在结束的日本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获得第十次“世界三大赛”冠军。
C.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结束的日本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左传》记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投土投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认为A.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祛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与分封制蕴含着家国对立的隐患C.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D. 士与庶民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2. 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
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
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
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
由此可知A. 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 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C. 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 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3.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
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
这说明A. 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B. 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C. 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D. 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4.汉武帝见公孙弘既“习文法吏事”,又能“缘饰以儒术”,任命其为丞相并令其直接参与更定律令的工作,这主要说明A. 精通法是选官的依据B. 当时丞相职权的多样化C. 官员实践经验有助立法D. 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趋向5. 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
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
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A. 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 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C. 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 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6.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
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次调研考试试题

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次调研考试试题生物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4分,10小题共40分)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C.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0、N元素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2、下列有关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和ATPB.蛋白酶和ATP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元素C.酶的催化必然伴随ATP的供能D. ATP 的合成和水解都离不开同一种酶的催化3、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B.持缕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C.低温时细胞液浓度上升,自由水含量相对较少。
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臧弱,使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4.小鼠睾丸中存在间质细胞和实质细胞,实质细胞就是精原细胞,间质细胞是为实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相关激素的细胞。
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从睾丸中所取的部分组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因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不同而功能不同B.间质细胞产生的激素不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即可到达靶细胞C.观察到染色体条数最多的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显微镜下能看到染色体的细胞最多含两条性染色体5.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错误的是A.大量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来治疗病毒性感冒B.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C.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D.给持续高热不退的新冠病人用湿毛巾醮冷水或酒精擦拭额头、腋窝等处物理辅助降温6.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三个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中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花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色的表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2A2和A3A3两种C.若橙色和紫色植株杂交,后代同时出现四种花色D.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7.小王和小张准备结婚,下列关于坊间流传的一些优生学的说法他们应该采纳的是A.适龄生育的意思是生育年龄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B.色盲男性只要与色觉正常的女性结婚,婚后胎儿不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C.有精神病史的人禁止结婚D.既然“婚前检查”已经不再是强制要求,所以能省尽量省去这一个环节8.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会出现疯长现象,科学家推测可能是赤霉菌产生了某种物质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 4 页,22 小题,满分 100 分。
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
这反映了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B.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C.文字史料都是真实可信的D.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2.西周以来,国家一切重要政治、社会要事仪式都在太庙举行。
而春秋时期,鲁国太庙因疏于维护而破败。
这一变化反映了,鲁国A.封建治理体制确立B.祭祀处于无足轻重地位C.宗法制度逐渐解体D.因战争遭受了巨大破坏3.汉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
”汉惠帝四年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
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实行独尊儒术B.注重基层教化C.确立选官标准D.推行重农抑商4.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 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 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
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5.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
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
”这说明,北宋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城市经济繁荣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D.自然经济瓦解6.1718 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对人抱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
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这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加强B.专制皇权强化C.社会矛盾尖锐D.军机大臣懒政7.据学者统计,1861-1900 年间,意识到并忧虑“中国变局”的士大夫不少于 37 位,而反对西学并诉诸文字的士大夫是这个数字的 50-100 倍。
这种现象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摒弃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兴办洋务成为社会共识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8.1901 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今欧洲列强皆挟其方刚之力以与我竞争,而吾国于所谓民族主义者犹未胚胎焉。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之阶级者,不得谓之为国。
”其意在A.批判传统封建礼教B.推动维新运动开展C.提供反清革命理论D.唤起民众民族意识9.1932 年共产国际向中共明确指示只有推翻国民党政府,才能真正进行民族战争。
但在 1935 年又要求中共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派采取联合行动,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
这一转变A.有利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B. 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形成C. 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D.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10.右图是发行于我国某个时期的系列邮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1.1969 年,尼克松发表关于越南战争的演说:“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充分运用我们巨大的外交智谋和威力。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
”以下可以验证尼克松判断的史实是A.中美关系缓和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苏关系恶化D.美国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12.罗马人对“法”的观念源于ius,即“法”被认为是关于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所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立法者“都不意在创制新的法律,而只是陈述法律是什么及其始终是什么。
”这反映了罗马法A.注重立法正义B.维护民主共和C.保障私有产权D.忽视法律发展13.14—15 世纪,意大利的肖像画成为展现个人风采、追忆先人的媒介,世俗人员成为肖像画表现的主体,绘画风格也独具个性、非常生动。
这主要缘于A.专制王权的强大B.宗教改革的推动C.人文思想的影响D.近代科学的兴起14.19 世纪初,英国乡村中的裁缝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的成衣商店;靴匠不再做鞋,人们购买从城镇市场运输而来的各种鞋子;面包师的生意也被城里的面包房挤垮了。
这说明A.交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B.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C.传统手工业已不复存在D.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15.1922 年,苏联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 47 万多家。
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经济,1923 年苏联诞生了零售商业信贷业务。
但从 20 年代末苏联减少了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零售商业贷款开始萎缩,1935 年终止。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发展C.工业化迫切需求下的调整D.战后经济体制改革16.二战后,共同体一词的使用更为广泛。
这些共同体理念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关注在具体问题领域内的联合,如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智慧共同体等;第二类则重视区域层面的联合,如欧洲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和加勒比共同体等。
“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反映了A.区域集团化放缓B.多极化趋势加强C.两极格局的形成D.全球化进程加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 小题,其中17、18、19 为必做题。
第17 题14 分,第18 题14 分,第19 题 12 分。
20、21、22 题为选做题,每题 12 分,从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20 题计分 12 分。
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材料一西汉初年,“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北方匈奴的侵扰,国家安危犹在。
贾谊向汉文帝上《论积贮疏》,引述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来说明贮粮的重要性,认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并建议“驱民而归之农”,从而“富安天下”。
——摘自吴慧《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材料二由于人口的膨胀,清朝粮食危机日益严重,统治者高度重视仓储制度的建设。
国家专项粮食储备的有京仓、通州仓等,保证官俸、京城军粮供应。
常平仓是清代最为重要和普遍的官仓,设于各直省府、厅、州、县,每年“春夏出粜(卖出粮食),秋冬籴还(买入粮食),平价生息,凶岁则按数给散贫户”。
为确保常平仓在灾荒中有效发挥作用,清朝廷多次进行全国性的清仓查库。
此外,还有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创建的社仓、义仓,分布于广大乡村和市镇。
——摘编自赵晓华《清代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粮食仓储制度的影响。
(8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材料一18 世纪以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模式已经成为整个西欧乃至整个近现代世界典型和主要的国家形式。
19 世纪中叶以后,清王朝试图将传统的“天下中国”概念调整为近代民族国家,但并不成功,部分边疆民族出现游离之态。
二十世纪后,革命派从推翻清朝“满族”统治出发,结合传统的华夷观和西方的民族建国理论,提出“十八省汉族建国理论”;而立宪派认识到了革命派建国理论的缺陷,遂提出“建立多民族的近代民族国家”理论。
——摘编自冯建勇《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步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为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郭溪土《新中国头十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构建民族国家理论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民族政策的影响。
(6 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中世纪近代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
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宗教无特权。
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国家思想之变迁对比——摘编自德国学者伯伦知理《国家学》从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历史一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 分)材料 针对传统官学有名无实的现状和科举取士仅凭试卷定弃取的弊端,熙宁四年(1071), 王安石在太学推行“三舍法”,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考察制度来培养选 拔人才。
1072 年,王安石主编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教科书。
1079 年正式形成学 令公布。
“三舍法”规定:太学生员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个等级。
外舍生每月进 行一次“私试”,每年进行一次“公试”,第一、二等者升入内舍生;内舍生二年进行一次 “舍试”,得优、二等的升上舍生,升舍时还要参考每月所记学生的品行和成绩,决定是否 升舍;上舍生根据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业品行分为三等,上等直接任命为官,中等可直 接参加殿试,下等可直接参加省试。
元明清的学校基本沿用“三舍法”升补学生。
——摘编自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三舍法”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三舍法”。
(6 分)21. [历史一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 分)材料 与一战不同的是,自由成为二战中美国官方的战斗口号。
然而,“自由”的主张与美 各国国内严重的种族歧视有着激烈的冲突与明显的反差。
1940 年冬,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 黑人,黑人在征兵入伍上也面临许多限制。
二战所创造出的特殊环境与条件激发了黑人的种 族意识、政治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同时也为民权运动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和良好的社会环 境。
1946 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成员增加到 45 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