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 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义务 ,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和考核标准。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
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提高企业安 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安全措施。
作业现场管理
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作 业人员遵守安全规程,正确使用安 全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资质管理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资质审 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 技能。
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保养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操作规程
远程控制与调度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和调度,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风险。
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
安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 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 员和员工的职责和要求 。
安全氛围营造
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 、设置安全文化标语等 方式,营造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作导致安全事故。
化学品废弃物处理
03
建立化学品废弃物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防止
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设施配置
按照相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 检查和维护。
消防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火灾应急预案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和救援措施,确保 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 ⑴动火证未经批准,不准动火。 • ⑵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 ⑷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 ⑸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 ⑹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
45、手提贮气瓶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 (1)手提贮气瓶式:一手拿着喷嘴胶管,对准燃烧物 体,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拉环,粉雾即喷出。
• (1)违章指挥或违章 作业、冒险作业;
• (2)违反安全生产责 任制和操作规程;
•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 储存方式、设施;
• (2)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 规定;
•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 技术人员;
•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 其他条件。
.
35、《消防法》对生产单位消防安 全职责进行了规定,具体有哪些?
.
10、什么是安全操作规程?
• 为保证生产而制订的 、操作者必须遵守的 行动规则。是保证安 全生产的措施,也是 追究违章事故的依据 。
.
11、什么是劳动保护?
• 劳动保护就是依据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 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 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 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证劳动者在劳动 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 因特殊情况需要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 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 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 施。
.
37、《消防法》对电、气焊作业人员有 哪些规定?
• 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38、消防工作方针是什么?
•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39、单位发生火灾后,应怎么办?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培训课件(PPT 44页)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培训课件(PPT 44页)
● PDCA循环法 (戴明环)
A
P
C
D
P(Plan) ——计划阶段 D(Do) ——执行阶段 C(Check)——检查阶段 A(Action)——处理阶段
三、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
1、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法
阶段


P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2、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3、找出原因中的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优秀现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一、优秀现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3、现场管理六要素(5M1E分析法)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 ----也称为5M1E分析法。
1)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身体状况等; 2) 机器(Machine):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3) 材料(Material):材料能否达到要求的性能等; 4) 方法(Method):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5)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6) 环境(Environment):工作现场的技术要求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简称为5M1E。
D 5、按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 C 6、检查措施执行的效果 A 7、巩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
8、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
主要方法和内容
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 因果图 排列图、相关图等 预期达到的目的(What) 在哪里执行措施(Where) 由谁来执行(Who) 何时开始和完成(When) 如何执行(How)
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作业标准化
3、标准的制定要求: 1)、目标指向: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

卓越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卓越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卓越生产管理培训课件1. 简介卓越生产管理是一种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

本课程旨在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卓越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管理方法,实现生产目标。

2. 卓越生产管理的概念和原则2.1 卓越生产管理的概念卓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2.2 卓越生产管理的原则卓越生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 客户导向:将客户需求置于首位,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 持续改进: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管理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 数据驱动: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做出科学的生产管理决策。

3. 卓越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3.1 Lean生产管理Lean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优化生产流程,实现高效生产。

3.2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来管理和改进生产过程的方法。

它通过减少变异性,提高生产质量,降低不良率,达到卓越的生产管理效果。

3.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协调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4. 卓越生产管理的实施步骤4.1 设定目标首先,制定明确的生产目标。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设定与之相匹配的生产目标,明确要达到的效果和时间。

4.2 流程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浪费,并制定改进计划。

通过流程图、数据分析等方法,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优化点。

4.3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流程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

生产组织管理(管理培训课件)

生产组织管理(管理培训课件)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大致确定各单位的相对位置
毛胚车间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中间零件库
装配车间 餐厅
成品库 办公室
平面布置图初始方案
根据上图各单位的相对位置,再按各单位的面积和厂区出入 口对运输线路的要求,按一定的比例,可画出工厂的平面布 置草图
办公 楼
成 品 库 餐厅
装配 车间
机加工车间
原材 料库
中间零 件库
方法:
相互间运量大的单位尽量靠近布置。
目标:总运量减少,降低运输费用 。
车间物料运量表
从 01 02 03 04 05 06 小计
举例:
01 02 03 04 05 06
小计 0
11 8 4 2 2 12 6 6 10 1
11 13 8 18 12
13
8
18
12
11 62
62
运量相关线图(按两行式排列)


工序分解——将较大的工序分为若干较小 的工序(或叫工步) 大工序划小 工序合并——把若干有联系的小工序合并 为较大的工序 小工序并大 每道工序加工时间=节拍或其整数倍
这种方法在手工操作为主的装配流水线上比较容 易实现。
(三)计算设备需要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1、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设备需要量
ti Si r
06 车间
04 车间
05 车间
01 车间
02 车间
03 车间
实箭线表示2个物料单位 虚箭线表示1个物料单位
3.作业相关图
作业相关图法由穆德提出,它是根据企业各个 部门之间的活动关系密切程度布置其相互位置。 1、首先将密切程度划分为A、E、I、O、U、X六 个等级,然后列出导致不同程度关系的原因。 2、使用这两种资料,将待布置的部门一一确定 出相互关系 3、根据相互关系重要程度,按重要等级高的部 门相邻布置的原则,安排出最合理的布置方案。

生产管理培训课件PPT(共 34张)

生产管理培训课件PPT(共 34张)
划顺利进行,以达成生产之目的。 目的:出货 并且:A.合乎品质水准
B.尽可能降低成本 C.在一定的期限内完工 D.使资产的周转数量大 E.满足顾客的要求
生产管理的原则
进行生产活动,除了生产技术的提升外,生产管理手法 的改善是实施的重要过程,在推行上时常要注意管理 原则以避免手法变得拙劣。其推行原则为: 1.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的拟定是生产管理之首要任务; 2.事前管理: 事前周详考虑以避免生产问题频繁发生; 3.重点管理: 针对人、机、物,考虑其时间及数量; 4.例外管理: 对生产管理进程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采适当的处施; 5.科学管理: 欲使生产活动合乎经济性,必须收集大量相关数据, 以 科学化的数字作精确的整体性分析。
三、生产管理的实施
1.生产管理的含义及目的 2.生产管理的原则 3.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4.生产管理人员工作方向 5. 生产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求 6.企业生产运作的程序要点
生产管理的含义及目的
生产管理的含义 广义:对生产活动有关的计划与过程所采取的
各种控制手段。 狭义:确立生产计划并控制其生产活动依据计
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1) 确定生产产品、数量、交期; (2) 进行生产前产能及负荷分析,并做好工作准
备; (3) 安排生产计划及进度; (4) 确实掌握生产所需之各种物料供应状况; (5) 分派与协调生产工作; (6) 掌握实际生产状况,协调处理问题; (7) 负责有关出货之各项联络工作; (8) 定期参与产销协调会,召开生产会议; (9) 分析、检讨生产绩效,核对与记录报表; (10) 参与其他有关的生产活动、检讨会等;
评审、分类整理、客户交期管理、订单变更 履历、订单记录维护等
2.物料计划管制:

生产管理培训ppt课件

生产管理培训ppt课件

第一章:何谓管理
2:透过的方达成特定的目标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标准
是用来判定事物是否达到某种特定要求的依据
判例
企业组织对先前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及执行,从而形成以后对同事物进行 评判的依据。
默契
指对一件事物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或在某 一限定场合下做出同样想法的事情。
目录
第一章:何谓管理 第二章:工作计划 第三章:工作安排与跟进 第四章:工作指导与培训 第五章:工作中的持续改善 第六章:工作中的执行力
第一章:何谓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认为,管理就是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这句话 讲得非常简单,但是将这句话解释透彻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管理精神 就蕴含其中。
第二章:工作计划
2:工作的轻重缓急分类
工作管理的重要步骤在于将自己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一般可以 分为六类(重且急、轻但急、例行工作 、 重但缓 、轻且缓 、无效工作 ): ① 重且急 “重要”的工作是指,如果你不做这个工作会严重妨碍整个计划的进程; “急”代表时效,即要求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之前完成。
达到目标
人是有目标的动物。 确定工作管理的目标和达到目标,是“好”的最基本条件。
维持目标
一旦达到目标,就要想办法维持住,不让这个成果轻易又失去。比如一个 业务员,上个月销售业绩冲上去了,这个月掉下来了;一个生产加工小组,上 个月拿了第一名,这个月掉到最后一名;一个生产主管,上个月把所有的交期 都准时完成了,这个月却是一再落后,这些例子都是目标没有维持。
第一章:何谓管理
2:“做”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积极、主动与落实、贯彻
在对管理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着力加强本身的行动力 和执行力。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ppt课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ppt课件
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 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明确规定了任何单位、成 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三章 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有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11月1日施行,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 进经济发展,明确了安全责任制并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 务。
第三章 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有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施行,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
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பைடு நூலகம்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四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
在各部门及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 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 落实到实处
是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第四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员工安全生产职 责的主要内容
1
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
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2
遵守有关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
3
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3 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四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
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 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及应负的责 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第四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tting to Six Sigma Quality involves moving though a six-step process.
Step 1: Identify the product you create or the service
you provide.
Step 2: Identify the Customer(s) for your product or
1、审核员注册按注册级别分类
序号
注册级别
数 量
比率(%)
1
实习审核员
4957
71%
2
CRBA审核员
98
1056
15%
3
CRBA-IATCA审核员
958
4
CRBA主任审核员
39
965
14%
5
CRBA-IATCA高级审核员
926
总人数
6978
100.0%
2、审核员注册按年龄统计分布
质量体系认证的国际发展:
精品汇编资料
生产管理第五章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40年代)
操作者质量管理时期
检验员质量管理时期:计划与执行
部门,检验与生产部门分开
缺点:难以补救,全数检验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40—50年代)
“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
戴明与珠兰
缺点:误解“质量管理就是数理统计方法”,难学、难懂、难用
日本
12.9
0.6
0.95
传统质量观与现代质量的比较
事项 传统观念 现代观念
质量活动 管理人员的责任 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责任
缺陷 隐藏 强调纠正措施
质量问题 “应责怪谁?” 我们应如何解决问题
成本 优秀质量要花费 好的质量体系可
公司大量成本 节省大量金钱
注意力 只集中在内部质量上 包括顾客与供应商的
内外部质量
QS90000 50张 0.33%
总 计 15123张 100.00%
CRBA审核员注册统计年报
发布单位: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秘书处
发布日:1999年12月31日
此次发布的数据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累计有6978人获得CRBA质量管理体系级别审核员注册证书,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978年,中国在北京内燃机厂、清河毛纺厂进行TQM试点,然后在全国推行。
1979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
1978年规定每年9月为中国质量管理月。
1987年美、日、德部分产品的可靠性比较
国别
每100辆汽车
每100台空调
60—90天出故障次数
年要求维修电话数
组装有毛病
美国
180
10.5
63.5
德国
152
May be summed for an overall operation. When summed, dpu is referred to as Total Defects Per Unit or tdu.
DPU is a count of defects
PNB-12 Examples (PNB-13, 14)
1997年至1999年企业初评获证情况:1997年2462家,1998年4318家,1999年7447家。
各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有关情况分类统计如下:
一、按体系认证标准分类:
GB/T19001-ISO9001 3088张 20.42%
GB/T19002-ISO9002 11984张 79.24%
GB/T19003-ISO9003 1张 0.01%
韦尔奇先生说,质量控制计划是“一项巨大的事业,我甚至无法描述这项事业的巨大”。表明高层管理者决心的一个确切标志是40%的通用电气公司的经理奖金(高达100万美元),取决于该质量计划的执行程度,在这以前,奖金仅是根据利润和现金流决定。
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控制计划借鉴于摩托罗拉公司,该计划涉及为期4个月的统计学及如何才能提高质量方面的课程,用于培训黑带人员。培训以后,这些“黑带”们在公司所属的工厂内调查和了解质量情况,并确定质量提高的具体项目。韦尔奇曾告戒年轻的经理们,除非他们被选做“黑带”,否则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前途。公司已培养了2000名“黑带”,计划在年底增加到4000名,到2000年“黑带”人数将达到10000名。总之,通用电气公司在培养、计算机系统等方面投入了数百万美圆,以运行其质量控制计划。
经济学上的使用者-基础(user-based)途径:专指产品满足一特定顾客需要的程度。
制造-基础(manufacturing-based)途径:此一途径指出品质是特定产品符合设计或规格的程度。
作业管理上的价值-基础(value-based)途径:品质是可接受价格内最佳的程度。
台湾学者赖士葆从生产运作方面对质量的定义
Number of Defects Found at Any Review Point
Number of Unit Processed through That Review Point
Defects Per Unit
May be calculated for any single review point.
2、坚苦的历程 1997-1987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走下工作岗位,听取公司内外意见。
总裁督阵,在全公司开展自上而下的质量审查
1981年制定5年内把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提高警惕0倍的战略目标。
经验之谈:寻求一条通向质量的道路并非是一件容易和一帆风顺的事,它不是企业家一次决策所能解决的总是它需要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身体力行,并继续不断地做出支持性决策。
3.4
4.4
其余
3.6
3
3.6
历年企业初评获证情况统计: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证书数
14,000
120,000
370,000
1,100,000
2,462,000
4,310,000
7,447,000
摩托罗拉的质量革命
1、起因:1979,鲍勃.加尔文首肯销售总裁阿尔特.戴森的陈词“各位先生,我们的产品可怕极了”
BREAK
Step 1 (OH-25) 6/22/93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The Defects Per Unit measurement can provide an equivalent comparison of products, services, or processes of varying complexity, if it is normalized to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质量控制计划正在带来许多益处,韦尔奇先生说:“你的顾客变得对你满意,你就不必再象救火队员一样,那里出问题就匆匆奔向那里去补救,因此,你就不必再以被动的方式行事了。” 通用电气公司希望通过防止混乱无章来减少成本,从而使公司在未来的十年内能节约70亿到100亿美圆,并由此增加利润。
1961年,Feigenbaum总结20世纪50年代质量管理理论面临的新情况,发表“全面质量管理”专著
“Opportunities For Error”
is achieved and used.
Quality and Defects per Unit
The universal measure of quality, Defects Per Unit may be denoted by dpu or d/u and is defined as:
Step 5: Mistake-proof the process and eliminate wasted effort.
Step 6: Ensur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y measuring, analyzing process.
Case Study (PNB43-49)
性能(performance)
特点(feature)
可靠度(reliability)
认定性(conformance)
耐用性(durability)
服务性(serviceability)
美学(aesthetic)
认知品质(perceived quality)
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各(ISO8402-1986)
service, and determine what they consider
important.
Step 3: Identify your needs (to provide product/service so that it satisfies the Customer).
Step 4: Define the process for doing the work.
质量职责 质量部门 公司的每一个人
购买决策 价格与交货 质量与库存成本
供方与顾客关系 对立 合作
美国学者D.A.Garvin对质量的看法
哲学上的超越途径(TRANSCENDEN APPROACH):即虽然无法明确地定义品质是什么,但可直接比较两不同产品的品级.
经济学上的产品—基础(product-based)途径:品质的差异是在产品的原料或特质上有些差异。
------产品或服务
------需求(合用、隐含)
------特性(合用性、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环境及规定准则)
7页
CNACR质量体系认证年报
发布单位: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秘书处
发布日期:2000年1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