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8课 山山水水》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8课 山山水水》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8课山山水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8课,题为《山山水水》。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学习简单的绘画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中国画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运用学过的知识绘制简单的山水画作品。

3.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绘制步骤。

2. 能够熟练地运用毛笔和宣纸等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1. 如何灵活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创造出有新意和个性的山水画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艺术有一定的兴趣和接触,但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

他们对中国画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引导他们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鼓励学生描述画中的山水景色、线条和色彩运用等特点,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知识讲解老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并强调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老师解释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如以意为主、重点留白、运笔技巧和色彩运用等。

老师通过举例说明,比如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山峦的形状,使用淡墨渲染远处的山水等。

3. 示范演示老师现场示范绘制一幅简单的山水画,重点展示绘制的步骤、运笔的技巧和色彩的运用。

老师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笔的轻重和速度,以及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

4. 学生实践学生们准备毛笔、宣纸和水墨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构图和主题,提醒他们考虑画面的层次感和透视关系。

六年级美术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美术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美术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一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纸造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剪、刻、卷、折、粘的技能技巧。

2、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开发智力。

教学重难点:1、完成设计、剪刻、卷折、粘贴等制作技巧。

2、剪、折、卷、粘贴的准确与规范,造型要富于美感。

教具学具:各种纸、笔、剪刀、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纸工,是一种新颖、活泼、简便的手工制作形式,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在设计过程中讲求合理性和视觉上的节奏变化,充满情趣。

2、新授:(1)板书课题(2)欣赏课本作品(3)鱼吊挂的制作过程A、用长方形绿色纸对折两次。

B、用铅笔轻轻画出半个鱼的纹样。

C、剪刻后展开即成一条鱼形,可做多个。

D、做挂链,进行穿挂。

(4)小兔制作过程A、用长方形纸卷成圆筒形后粘合用来做兔头。

B、剪两片呈长圆形的纸,稍卷后粘在筒形上方两侧,用来做耳朵。

C、剪两块纸或挖两个圆孔用来做兔眼。

D、卷一小圆卷做鼻子。

E、剪一长条纸,用来剪制成胡须。

F、剪一长方形纸与圆筒下部粘接做兔的身体。

G、剪一小纸块做兔的尾巴。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1、挂的时候,画鱼时鱼腹部不要画在折叠纸的纸边方向。

2、粘贴部位要干净、整洁。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第1课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人教版6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

人教版6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

人教版6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6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实用的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通过教案的充分准备,我们可以思考好教学策略和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教版6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造力。

- 研究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 了解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作用。

- 研究基本线条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 进行线条表达主题的创作练。

第二单元:色彩的运用- 掌握基本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 研究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方法。

- 进行以色彩表现情感的创作练。

第三单元:构图与空间感- 了解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 研究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进行构图与空间感的创作练。

第四单元:素材的运用- 研究如何运用不同的素材进行绘画创作。

- 探索素材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 进行素材创作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教师展示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 指导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和实践活动。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互相交流和合作。

- 赏析评价: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介绍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回顾前一单元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学讲解和示范。

4. 指导学生进行练和实践活动,解答他们的问题。

5. 定期组织学生展示和评价作品,提供反馈和指导。

6. 总结本单元的研究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

7.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人教版)》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美术全册包括了六个单元,分别是XXX、XXX、XXX、XXX、XXX、XXX。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素描、水彩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多个美术技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并能够理解其在美术领域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美术技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3.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开发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教授各种美术技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单元一:XXX第一课时:XXX1. 研究目标:了解XXX的基本概念。

2. 教学过程:- 引入:介绍XXX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 研究:讲解XXX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 实践:让学生进行XXX的实践操作,并指导其注意事项和技巧。

- 总结:概括XXX的要点和研究效果。

3. 教学资源:XXX相关的图片、工具材料等。

单元二:XXX第一课时:XXX1. 研究目标:了解XXX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过程:- 引入:讲述XXX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研究:介绍XXX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并进行示范。

- 实践:让学生进行XXX的实践操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 总结:总结XXX的研究要点和实践经验。

3. 教学资源:XXX的相关图片、实物等。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内容和过程安排)五、教学评价与调整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作品展示和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人教版)》。

2. 准备每个单元所需的图片、实物、工具材料等教学资源。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导语】以下是由⽆忧考整理的关于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版),⼤家可以参考⼀下。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的: 1、了解近⼤远⼩、近⾼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远⼩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童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作业⽤纸 ⽣:绘画⼯具 教学过程 第⼀课时 ⼀、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

⼆、过程设计: 1、导⼊新课 欣赏图⽚,观察投影⽚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的⼤⼩等你能⽤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近⼤远⼩。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远⼩,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远⼩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远⼩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近⼤远⼩、近⾼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望⽆垠的⽥野⾥,在⼤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之间产⽣了⼀条长长的⽔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进⾏个别辅导 5、作业展⽰ 第⼆课时 ⼀、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点垃圾……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报……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2、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创作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出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简单工艺品。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说说它们是用哪些废旧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2、小组讨论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工具方法:剪,卷,贴……工具:剪刀,双面胶……3、废旧材料分类想一想,该如何给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呢?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

(1)纸质类:纸盒、纸板……色彩丰富易加工(2)金属类:铁丝、易拉罐件……规整光洁(3)塑料类:饮料瓶、光盘……透明美观4、出示制作要求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艺品。

5、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

6、领取材料,进行制作7、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

提供评价建议:(1)作品是否有创意(2)是否把废弃物的价值体现出来。

(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4)做工是否细致(评出创意奖、搭档奖、色彩奖、细心奖各一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8、教师小结三、课后延伸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2、能用其他废弃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艺术。

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基本形体切挖》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在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运用全新的媒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

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根据成品来把图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

在拓展阶段,我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蔬菜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分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教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学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安排】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篇一: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二、新授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技能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二、新课。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1、闪电奇观 6月12日早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上空出现的闪电奇观。

2、拉萨日晕 7月9日下午3时左右,拉萨出现日晕奇观:一个内红外紫的光环环绕着太阳,在万里晴空下显得格外夺目。

据西藏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这一现象称为“日晕”,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阳光透过这些云层产生折射后,便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

这是一种正常的光学现象。

3、海天一线 9月3日,一道闪电划过美国加州索诺玛郡的亚历山大谷上方的天空,远处沿海的地方水雾迷蒙。

4、火山喷发 11月22日,距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7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出烟尘。

此火山当天喷发了三次。

5、美丽极光由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在芬兰南部的海文卡城出现了清晰可见的美丽极光。

6、大堡珊瑚 12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计划,使大堡礁海域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保护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开,是一处延绵2000公里的地段,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

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

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这里景色迷人、险峻莫测,水流异常复杂,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条件,这里还是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如人鱼和巨型绿龟)的栖息地。

7、巨浪杰作 9月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被巨浪冲上岸的泥沙在沙滩上呈现出一幅奇妙的景象。

由于在当地的海岸出现高达五米的巨浪,当局已经提醒观众注意海边的安全。

8、冰雪九寨这是冬季的长海,瑞雪使宽阔的湖面结成了厚厚的冰面,远远望去,呈现一片灿烂的银白色。

在多数游客看来,四川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只有夏、秋两季才是观景最佳时节。

但在去冬今春,观赏银装素裹的冰雪九寨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热潮。

9、雨后飞虹 7月7日傍晚时分,一场暴雨过后,宁波江东方向灵桥至琴桥之间的天空中惊现一道横跨南北的美丽“虹桥” ,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十分壮观奇异。

10、扎达土林6月的藏西南,艳阳高悬,苍凉壮阔。

在经过长途颠簸之后,在终于翻越了冈底斯山余脉站在阿伊拉山顶的时候,你会立即被眼前造化神工、壮阔辉煌的自然奇观震得目瞪口呆,那就是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

三、小组交流研究:1、除了刚刚欣赏的世界十大奇观,你还见过哪些世界自然遗产?教师课件演示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并分别对这些奇观做简要的介绍。

例如:“巨人之路”海岸: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的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

2、自然奇观美在哪里?【篇二:2015—2016年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2课时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节二、导入新课1.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2.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3.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4.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5.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1.看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

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1.学生欣赏分析。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2.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

(造型、材质、感受)(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第二节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完成作业。

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