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词义制约作用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

浅议语言学习中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语境语义[论文摘要]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时,它所表达的意义只能是众多义项之一,甚至变成了词典上所没有的临时含义,究其原因,语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学习语言的人,除了学习词语的基本含义外,还要了解语境对词语含义的影响,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
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很多时候会求助于词典,然而词典并不是每次都能帮上忙。
原因在于,词典上罗列的是词语的基本含义,而当词语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时,其意义往往要发生变化。
因此,要想正确理解这类词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含义外,更重要的是“揣摩词句的语境含义”。
一、什么是语境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的语言活动也不例外。
“语境”一词,由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首先提出。
对这一术语的理解和使用学术界历来有较大的分歧。
但大体上,人们认同于把“语境”看成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
”在我国,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汉语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最早明确提出语境问题并作出理论探讨。
后来王德春教授又把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
他说:“什么是语境呢,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性格、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二、分析语境对把握语义的作用1.语境使语义单一化“一个多义词虽有几种或十几种含义,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把这个多义词的其他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
”(1)语境有助于义项定位词的多义现象使得语言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体现了语言的节约多效机制,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现象给阅读带来的不便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往往看着众多的义项无法确定是哪一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分析语境。
例如,“走”的义项很多,但是在“讲话~了嘴”一句中只适用“漏出,泄漏”这一义项。
由good一词看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g
1
,
x
又 产 生 了 新 的 语义
:
.
,
,
0
“
”
,
e
5
e
a r s
。
2
些 兰 他很 有钱 还能再 出得 起 1 0 0 美元
,
.
H
e
15
r i
e
h
,
a
n
d 5 0
he
15
旦
旦 三a
n
o
t
he
.
r
o
n
t
h
o u
《 英语 知识
月刊
(
年第 一 词
期 总第
期
o o
由
看 语
约
境
用
对 词
义
徐州
。
的
制
作
刘 全福
,
是 一 个 比较 复 杂的 概(念 狭 义 地 看 它 主 要 是 指语 言 的 语境 配 构 及 上 下 文 e b r l o 搭 结 关 系 英语 中 叫 v n te x t 可译作 语言环境 其 中 包 括 词 语 之 间 临 时 或 固 定 的 结 合形 式 词 语 在 这 种 形 式 中 以 及 通 过 句 段 章等 较 大 的 语言单 位 所 表 现 出 的不 同语 义 等 广 义 地 讲 语 境 还 可 同 时 用 来 t t e f tt ) 它 主 要 涉 及 言语 活 动 中的讲 话 内容 指 言语 环 境 ( 话 式 话 人和 听 话 人 地 讲 方 讲 的 位关 系 等 方 面 内 容 关 于 语 境 的定 义 可 谓 是 五 花 八 门 而 最 为 简 洁 的 当 推英 国语 言 学 家 菲 什 曼 (J A iF h s ma n )格 言式 t l t p g g ( h k w h w h m 界 于 对 了 么 W 的 说 谁 何 时 谁说 什 话 d w h n ) 但 应 当 指 出 的 是 这 里需 要 再 加 上 何 地 ( w h e r )与 如何 ( h w ) 因 为 言语 活 动 总 是 离 不 开 一 定 的 场 合 和 方式 的 语 境所涉 及 的 各 种 内 涵 决 定 了 它 对 词 义 的 制 约 作 用 而 另 一 方 面 词 语 e m y ) 也 为 这种 制 约 性提供 了 有 利 条 件 本 身 的 多 义现 象 ( o P lys 按照 词 汇 学 和 语 义 学 的观 点 词 的 多 义 性 在不 同情 况 下 会 以 各 种 特 定 形 式 体现 出 来 如 t n g ) m 原 始 意 义 ( p im y m n in g ) 和 派 生 意 义 ( d 中 心意 义 t n d y i g ) ( l ig if i n ) 和 次 要 意 义 ( m 内 涵 意 义 n t t i i n g ) 和深层 语 ( )和 外 延 意义 (d n t ti n ) 表层 意 义 ( f m 义d ( e p im l P ic a it n 在 语 运 用 过 程 词 语 的 义 究 ) 等 言 中 意 竟会 呈 现 在 哪 个 层 次 上 最 终 是 由特定语境决 定 的 而 在 语 境的 制 约 下 词 语 还 可 能 会 进 一 ti i g )之 m n in g ) 搭 配 意 义 ( ll m 步 产 生诸 如情 感 意 义 ( m t i 类 的 更 多 的语 义形 式 为 展 示 语 境 作 用 于 词 义 的 复 杂 现 象 下 面 我 们 不 妨 以 英 语 中 的 9 浏 为例 对 此 作 一 些 简 单 的 探 讨 提 起 g o d 一 词 即使 稍 谙 英 语 的 人 也 知 道 这 就 是 好 然而要 真正 弄 y g X泪 p e m r s 它 确 含 义 非 一 个 好 能 了 的 在 o n 清 的精 却并 字所 却 n a ( 许 y pe ( ) 多好 人 ) 和 g 袱 l m a o lP 许 许 多 多 的 人 中 的 含 义迥 然 不 同 所 n o o g d 有 这 些 现 象 都是 由于 受 搭 配 影 响 而 产 生 的 搭 配 结 构 对 词 义 的 制 约 作 用 极 为 普遍 在 下 列 各 词 组 中 虽 然 g o d 用 的都 是 其 原 始 或中 心 意 义 但 正 如 出现 了 措词 不 同 的 汉 语 译 文 一 样 梅 一 个 9 叼 的 深 层 语 义 都是具有 细 微 而 明显 差 别 的 g 只 d n ig h b 贤妻 睦邻 o d wif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语文教学课件一、引言在语文学习中,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本单位。
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通过语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二、语境的重要性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语境是指词语所处的上下文环境,包括前后文的语句、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因此,理解词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2. 语境对词语用法的影响语境不仅影响词义,还影响词语的用法。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搭配方式,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三、通过语境理解词义1. 上下文提示通过前后文的提示,学生可以推测词语的词义。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空”的描述,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出“炎炎”表示天气炎热的意思。
2. 词语搭配词语的搭配也可以提供词义的线索。
例如,“雄心勃勃”中的“雄心”和“勃勃”都是积极向上的词语,通过搭配可以理解为“充满雄心壮志”。
3.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词语的使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义。
例如,“聪明”和“智慧”都表示智力高,但“聪明”偏重于反应敏捷,而“智慧”则强调智力的深度和广度。
四、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用法1. 语法功能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他是一位医生”中的“医生”是名词,而“他医生地说道”中的“医生”则是动词。
2. 搭配要求语境也可以提供词语的搭配要求。
例如,“喜欢”通常搭配名词或动词不定式,而不搭配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
3. 修辞手法语境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修辞手法。
例如,“如雷贯耳”中的“如雷”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声音响亮。
五、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语境理解词义与用法的能力。
例如,给出一段描述:“小明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立刻用手里的布包住它,轻轻地抱着送往医院。
”学生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受伤”、“布包”、“抱着”等词语的词义与用法。
英语翻译中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语境对词义的影响2019-09-20摘要:词义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狭义的⾔语环境来说,单词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内涵,语境的变化决定着词义的变化,若是脱离了语境,词义就存在局限性。
从⼴义的语境来看,⾔语表达时的情景语境和社会⽂化语境,都是影响词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语境⾔语语境情景语境⽂化语境词义⼀、引⾔语境这⼀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语⾔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语⾔环境对理解词义是必不可少的,并将语境分为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化语境。
英国语⾔学家费斯继承和发展了这⼀观点,认为句⼦的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
费斯的学⽣、功能语法的创始⼈韩礼德,把语境看做是语篇之外的情景因素,认为所有语⾔都是在情景中应⽤的语⾔,同时还强调社会⽂化语境对于语⾔的作⽤和影响。
在我国,胡壮麟教授将语境分为“上下⽂语境”、“情景语境”和“⽂化语境”。
李运兴教授在其《英汉语篇翻译》⼀书中也将语境分为三类,即语⾔语境、情景语境和⽂化语境。
在冯⼴艺教授所著的《语境适应论》中,从范围上将语境分为⼴义语境和狭义语境两⼤类(这⾥的⼴义语境不包括上下⽂)。
本⽂主要从狭义的语境和⼴义的语境来阐述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狭义语境下的词义变化狭义的语境,亦称上下⽂语境,或称语⾔语境,就是⼀个多义词周围的词项。
不管是原语⾔还是译语⾔,都存在⼀词多义现象和歧义句。
译者必须既能准确传达出原语⾔作者的意图,同时译⽂表达⼜必须以译语⾔习惯为参照。
只有这样译⽂才能既忠实于原⽂,⼜易于被译语读者所接受。
英语中存在⼤量的同⾳异义词和多义词,所以⼈们只有在⼀定的语境中使⽤词语,才可能消除潜在的词语歧义。
⾸先,通过例⼦分析原语⾔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如:High vaulted rooms with cool uncarpeted floors,great dogs upon the hearths for the burning of wood in winter time,and all luxuries befitting the state of a marquis in a luxurious age and country.(Charles 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摘要:词义与语境关系密切,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
一个词的准确意义必须由它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限定才能明确。
关键字:语境多义与歧义褒义与贬义感情色彩制约作用语境(context)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狭义地看,它主要是指语言的搭配结构及上下文关系,其中包括词语之间临时或固定的结合形式、词语在这种形式中以及通过句、段、章等较大的语言单位所表现出的不同语义等;广义地讲,语境还可同时用来指“言语环境”,它主要涉及言语活动中的讲话内容、讲话方式、讲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关系等方面内容。
关于语境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最为简洁的当推英国语言学家菲什曼(J .A.Fishman)格言式的界说:“谁于何时对谁说了什么话。
”但应当指出的是,这里需要再加上“何地”与“如何”,因为言语活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场合和方式的。
语境所涉及的各种内涵决定了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而另一方面,词语本身的一词多义现象(Polysemy)也为这种制约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按照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观点,词的多义性在不同情况下会以各种特定形式体现出来,语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在进行英汉译时,离开特定的语境就不可能正确的理解语义。
也就谈不上对词的正确翻译。
对此,我将从语义理解的角度,论说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一、利用语境确定所指,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从实践上说,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理解与表达两大阶段。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polysemy)比较突出,因此在翻译过程的理解阶段,词义辨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所说:每个词用在新的语境中就是新词。
上下文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最简单的上下文是词语搭配。
不同的词语搭配和上下文对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如“table一词在字典中就有七个释义。
在翻译中要想翻得准确,就必须结合语境,由于语境不同,词义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浅析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换 ,语境 可 以为 词义 的使 用恰 当与否 提供 前提 和 条件 。在 言语 交
我 们 可 以根 据语 境 所 涉及到 的 各种 因素 对词 义进 行理 解 ,从 而得 际 中 ,说话 人和 听话 人 正是 根据 言语 交 际 中的具 体上 下 文和行 为 出正确 的选择 。 环境 来判 断 言语 中使 用词 语 的意 义 的。如 “ 子 没有 锁 ” ,在 不 箱 关键 词 :词 义 ;语境 ;影 响
定 具体 词汇 意义 的先 决条件 。 2 语 境常 使言 语产 生 言外 之意 ,起 到 “ 内意 外 ”的表 达 效 . 言
果
在 人们 的 言语 交 际活 动 中,原 来字 面 上没 有 的意义 ,有时 也 会 因为语 境 的存在 而 能够 为听 者所 理解 和 接受 。如 杜牧 《 秋夕 》
、
同语 境之 中表 示 的是 不 同意 思 ,可 能 是箱 子有 锁但 是 没有 把锁 锁 住 ,也有 可能 是箱子 本身 不带 某 一类 现 实现 象 ,也
的 目的 。任 何 一种 语 言交 际活 动都 是具 体 的 ,语义 内容 则是 通过 可 以变 成单 一 结构 。多 义词 只有 在特 定 的语 境 中才 能确 定它 的具 兵 兵 词 语 的组 合 来 实 现 的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间和 空 间里 进 行 的 ,对 谁 体 意义 ,如 “ ”有很 多个 义项 ,我 们 只有 知道 “ ”所 出现 的 说 ,在什 么 时间 、场合 以及 说 什么 事情 等都 会 影响 到人 的言 语 行 具 体语 境才 能够 分 析 出 “ ”的具 体意 义 。 比如 , “ 器 ”的 意 兵 兵 为 和 表 达 方 式 ,人 们 只 有 合 起 来才 能很 好 地 表 达 思 想 , 传递 信 思 是武 器 ,成 语 “ 短兵 相接 ”至 今仍 保 留着 这个 意 思 ; “ 士兵 ” 息 。人 们把使 用语 言 时的这 些环境 ,称 作语 境 。 则 一般 被用 作对 军 士和 兵 的泛称 ; “ 用兵 ”指 使 用武 力 ,进行 战 兵 战争 ” 、 “ 军事 ” 的意 思。 正是借 助 了语 语 境 的概 念 ,源于 人类 语 言学 家马 林诺 夫 斯基 。他 认为 语 言 争 , “ ”在这 里 有 “ 不是 一套 完备 的体 系 ,语 言 的意义 不可 能完 全 由它 自身 的语 境 来 境 的帮 助 ,我们 才 能够 分辨 出 “ ”在 不 同句 子中 的不 同意 义 。 兵 决定 。学 术界 对 “ 语境 ”的理 解和 使用 有较 大 的分 歧 ,对语 境 因 由此可 见 ,语境 对确 定 词语 的确 切 意义 有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是确
上下文对词汇的上下位义选择的制约

上下文对词汇的上下位义选择的制约-------语篇理解策略探究摘要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衍化的。
其中,语言交际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与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可以分为两种: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在外语教学中,上下文对词语的上下位义的语境制约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在外语的阅读理解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生僻词,如何理解这些生僻词对于理解文章的语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下文对词语上下义的制约作用,可以对在外语阅读中遇到的生僻词进行猜测,从而推导出整句句子的意思。
因此说,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合的上下位义词对于外语的阅读以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和翻译,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对国内外语言语境文献进行梳理之后,重新对认知语境有了自己的界定和理解,为今后继续研究语篇语境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上下文;上下词义;制约;语义;认知语境目录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7)1.3 要解决的问题 (8)1.4 论文框架 (9)第二章文献综述 (10)2.1 语境制约 (10)2.2 上下词义内涵 (19)2.3认知语义的空间语境分析 (23)第三章语境的功能语义分析 (23)3.1 语境认知语义学理论基础 (23)3.2 情景上下文对语境的制约 (25)3.2.1话语上下文对语用的制约 (25)3.2.2情景上下文对语言的制约 (26)3.3 上下义词语境衔接分析 (26)3.3.1语篇语境衔接理论 (26)3.3.2 非语言语境中语篇衔接的提示功能对上下位义词的影响 (27)3.3.3 非语言语境中的语篇的篇章组织功能对上下义词的影响 (28)第四章上下文对上下位义选择理解的制约 (29)4.1上下义词空间词汇的认知——功能语义分析 (29)4.1.1 上下义词空间词汇认知 (29)4.1.2词语理解对上下义词的认知 (30)4.2教学中的应用 (33)4.2.1上下文语言语境对上下位义的制约进行阅读理解教学 (33)4.2.2对教学的启示 (3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英国的B.Malinowski教授早在1923年就总结出了语境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摘要: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义与语境密切相关。
特别在英语学习中,语境对词义制约作用更为突出,它能够选择词和词义,确定变化了的词义内容,增添词的文化内涵,以及制约词搭配时的词义。
关键词:语境内部语言环境外部言语环境制约词义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功夫没少下,效果不理想,形成“学生很吃力,老师不高兴,家长不满意”的怪圈,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盲同的使用参考资料,上补习班等,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没有好成绩。
其实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感觉困难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没有认识到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运用,忽视其应用的文化背景,更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剥词的制约,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掌握语境对词的制约作用至关重要。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接触、民族间的往来日益频繁。
那么,英语这一国际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形式就起着人类文化沟通的桥梁作用。
如何正确的使用英语,使之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笔者认为理解好语境对词的制约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语境严格地制约着词义的生成与确立。
若对语境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词义、选择词语,就会影响对文本的理解、译文的质量或与对方的交流。
本文从英语教学和英语交流过程中语境对词义制约的诸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以有利于准确选词,从而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一、对语境、词义的内涵分析1,对语境的理解语境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它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前提。
如何理解语境?国内外语青学家曾有过许多论述。
语境充满魅力,它深奥朦胧,却又有规律可循,它出氛围、出画面、出意境,有一种朦胧而炫目的美。
因此语境有制约性。
语境又是无形态的,它不是原语的结构成分,没有原语的语法功能,但它依附于原语结构,具有依附性。
它承上启下,是思维耦合的“导线”,没有这条“导线”,思维就无法沟通,因此还具有思维的耦合性。
然而由于语境受多层次性的制约,思维耦合的导线只能通向定向思维的通道,语境就像路标一样,又具有定向性。
由于语境具有依附性和思维的耦合性,它属于语言思维的范畴,是作者心理活动的产物,潜藏着信息发出者没有用文字或话语表达的意识,具有潜意识性,表现了文章的风格和意境。
语境的思维耦合性、制约性和潜意识性,可使信息发出者表达完整而确定的概念和思想内容,因此词义被语境所制约。
而且在翻译界中语境分析是经常被关注的一个活题。
笼统地说,语境即语言交流发生的内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就是“语言环境”(linguistic context),主要指语言系统内各个语言成分之间微观和宏观的搭配结构及上下文关系,包括词与词、句与句之间临时的或稳定的种种联系形式。
外部环境指言语环境(verbal context),它涉及到语场(field of discourse),即言语活动的主体范围;语式(mode of discourse),即言语活动的方式或模式;以及语旨(tenor of discourse),指言语活动双方的地位关系。
具体地说,语境包含交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指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主观因素指交际参与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包括参与者的身份、职业、性格、修养、心情等。
交际参与者对交际环境的认识也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对话语意义的构成和解释有重要的作用。
参与者各自对交际环境认识中的共同部分,就构成语言交际的语境基础。
语境不仅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词义,还帮助我们避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出现。
2,对词义的理解词义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足人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因此,词反映客观事物也是各式各样。
有的反映事物或现象,有的反映动作行为变化,有的反映性质状态等。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时,词既包含和表达人们的思想——理性意义,又包含和表达人们的情感——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人们按照逻辑思维生成的一种思想。
一个词可以有几个理性意义。
通俗地说,就叫做一词多义。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情绪和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容。
它总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主要用来表现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变化,包括褒贬色彩:另外还表现因交际环境不同而区别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总之,不管词所反映的是何种内容、何种意义,用于何种语体,它总是受语境的制约。
英语有这样一种说法:word is meaning less without context,(单词离开上下文就没有任何意义),现代语言学理论也认为,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必须结合语言环境才能准确地掌握词语的具体所指。
离开了语境,就没有言语活动,词语的翻译也就无从谈起。
二、语境对词和词义选择的制约1,语境制约了词义一般说来,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义项往往受到规定,只显示出一个含义。
“一个多义词虽有几种或十几种含义,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把这个多义词的其他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
”例如:the oil is running out,这句中的0ij可能指食用油、涧肤油、润滑油甚至可指点灯用的煤油。
可见,要确定一个词语的确切意思,消除歧义,不仅要考虑到言辞语境,还必须考虑到言辞外语境。
要看说话人是谁,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对谁说这番话的。
例如在下面这段话中:if is very comfortable to swim here,在这里游泳,爽!(comfortable本义是“舒服的”,转义“痛快的”,“自在的”,而“爽”有“明亮、清亮”,“率直、痛快”,“舒服”等意思,这里把comfortable译成“爽”,译文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how cool your husband is!你老公好酷。
(cod本义是“凉爽的”,转义为“冷峻的”“镇静的”“高傲的”之意,又引申为“潇洒、帅”,cool的音译是“酷”,这里把cool译成“酷”,渎音上取它的音译,词义上取它的转义“冷峻的”或引申义“潇洒、帅”。
)2,语境确定变化了的词的含义英语中的每个词语不论其义项多寡,都有其同定的含义。
但有时词语在运用中会出现其本身不具有的含义、引申义或新义。
其原因就是语境在起作用。
语境不仅决定词语的义项选择、歧义的确定,而且能赋予词语以临时含义。
例如:the grayjng of australia ha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provision of retirement housing gray的本义是“灰色的,灰白的”。
这里作者借gray一词给人的苍老印象暗喻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倾向”,言语中甚至还带着调侃、玩笑的意味。
这个含义是gray一词本身所不具备的。
正是特定的语境使gray一词获得了这一临时含义。
脱离了这个特定的语境,gray是不可能有这一含义的。
语境有时甚至能用同一词语表达相反的意义。
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例如明知有人做了蠢事,还对他说“how clever you are!”。
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clever一词获得了其本身不具有的临时含义——“聪明”一变而为“愚蠢”。
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义并不总是和一个人在某一情景下通过这一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he is a fine friend”一句,若孤立地理解,总是表示“他很够朋友。
”这一意思,这是a fine friend的字而意思。
但假设你处于危难之时,你的朋友却离你而去,不给你任何鼓励或援助,这时你对别人说“he is a fine friend”,在这一特定情景下,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则是“他真不够朋友”,与原义截然相反。
3,语境增添了词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传统是言辞外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群体所共有而与其他民族群体相区别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使人们对同一词语的理解截然不同。
在对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词语表面上似乎完全对应,实际上意义相去甚远。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差异。
语言的各个层面都蕴涵着民族文化的因素,而词语更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
这种积淀对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行为起着主导作用,由此而产生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模式。
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一些障碍或隔膜与这一点大有关系。
例如:just as we cannot undemtand chinese literature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the works 0f confucius,so all students of english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english bible,正好像我们没有中国的经典知识就不能了解中国文学一样,所有学习英文的人,都应该懂得一点圣经。
(any knowledge of the works of confucius在句中译成“中国的经典知识”。
如果照字面意思译成“孔子著作的知识”就忽视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社会心理状态。
“孔子著作”这种提法在汉语中是极少见的,在中国人看来,孔子的著作并非中国经典著作的代表,就是儒家学说的《诗》《书》《春秋》《论语》虽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但很难说是他个人的著作,可是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因而“孔子著作”也就成了中国经典著作的代表。
)凡此种种英语的独特表达方式都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因素,不能从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或翻译,否则非英语国家的人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正是独特的民族文化语境赋予了这些英语词语独特的表达方式。
三、语境对词的应用范畴的影响词用即词语的具体运用。
词语在运用中往往带着社会的烙印,显示其具有的交际性、文化性、时代性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正是言辞外语境使然。
因为语境不仅赋予词语的文化性,而且语境赋予词语的时代性。
词语的运用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语境的。
词语绝不是僵化停滞的,一个词语由于历史变迁、社会变革、科技的发展等原因往往会获得某些特殊的含义,带有明显的时代意义。
因时代语境的变迁而使旧词语产生新含义的例子有许多,如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个人计算机的术语已广为人知。
其中许多词语只是旧词语的新用法、新意义。
file(文档)、disk(盘)、desktop(桌面)等简单词语在计算机领域内都有了新的含义。